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瓜霜霉病是黄瓜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一般病株率为20%~60%,严重时发病株率达80%以上,产量损失10%~50%,局部田块植株死亡率在50%以上。为有效控制黄瓜霜霉病,笔者从2012年起开展其发生规律的调查研究,制定了相应的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2.
黄瓜根结线虫是近几年黄瓜生产,特别是保护地黄瓜生产中发生比较严重的一种虫害。种植时间在3年以上的温室及塑料大棚发生比较严重,病株率一般为40%,严重的病株率达100%,给黄瓜生产造成了巨大损失。  相似文献   

3.
黄瓜根结线虫是近几年黄瓜生产,特别是保护地黄瓜生产中发生比较严重的一种虫害.我县种植时间在3年以上的温室及塑料大棚发生比较严重,病株率一般为40%,严重的病株率达100%,给黄瓜生产造成了巨大损失.  相似文献   

4.
霜霉病是黄瓜的毁灭性病害,各地棚室普遍发生,病株一般减产15%-25%,严重的减产40%以上。霜霉病还危害冬瓜、苦瓜、西葫芦、南瓜、丝瓜、西瓜以及其他葫芦科作物。  相似文献   

5.
王淑荣 《北京农业》2006,(11):11-11
黄瓜根结线虫是近几年黄瓜生产,特别是保护地黄瓜生产中发生比较严重的一种虫害.我县种植时间在3年以上的温室及塑料大棚发生比较严重,病株率一般为40%,严重的病株率达100%,给黄瓜生产造成了巨大损失.  相似文献   

6.
棚栽黄瓜霜霉病的发病特点及其化学防治措施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试验结果表明:黄瓜霜霉病在田间随着时间的推移,病株率逐渐增加,病株率增加与调查的日期值呈显著性线性相关,相关式为y=0.9722x-38081;病叶率与调查的日期值也有显著性线性相关,相关式为y=1.209x-47370,病株率与病叶率同步性增加。霜霉病的病情指数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有所增加,但与当时的气候状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由于日光温室内高温高湿、光照不足、通风不良、土壤连作等致使黄瓜霜霉病普遍发生,危害严重。尤其在高温高湿季节,在适宜发病条件下,中心病株发病后几天内即可蔓延到全棚。病斑连成片,叶片干枯,甚至提前拉秧,轻者减产10~20%,重者减产85%以上,给生产带来重大损失。本文通过对日光温室黄瓜霜霉病的危害症状及其发病规律的探讨,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日光温室黄瓜霜霉病的防治办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正> 霜霉病是黄瓜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每年春季,正值黄瓜上市,恰遇霜霉病发生,常给黄瓜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轻者减产15—37%,重者减产50%以上,甚至毁灭拉秧。近几年来大棚生产面积不断扩大,霜霉病日趋严重、农药防治效果愈来愈差,而采用高温闷棚防治霜霉病、收效甚好,现将1977—1979年高温闷棚的效果与作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徐璟琨 《河北农业》2006,(10):27-28
小麦霜霉病是一种偶发性病害,2004年、2005年在河北省中南部部分县市发生危害,成为影响该区小麦安全生产的新生病害,发病田病株率在15—30%左右,严重地块病株率高达80%以上。小麦霜霉病以土壤贫瘠、长势弱的麦田尤为严重,对小麦的优质、高产构成极大威胁。为了遏制小麦霜霉病的发展态势,通过田间调查和室内观测,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初步掌握了小麦霜霉病的发病关键因素,并对综合治理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黄瓜根结线虫是甘肃省清水县设施黄瓜上的严重病害之一,病株率达60%~90%,严重地块病株率可达100%,造成产量损失30%~50%,严重的达80%以上,甚至绝收。通过对该县白沙乡、红堡镇蔬菜区调查研究,初步摸清了黄瓜根结线虫病的症状、病原形态、发生规律,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对当地无公害黄瓜生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陈彩贤 《广西农学报》2010,25(6):32-34,44
针对网纹甜瓜生长最为关键的开花和座果期进行了网纹甜瓜的病虫害系统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网纹甜瓜主要病虫害有温室白粉虱、蚜虫、美洲斑潜蝇、瓜绢螟、蛞蝓、枯萎病、霜霉病和病毒病;发生最严重的害虫是温室白粉虱,其次是蚜虫,其后依次是美洲斑潜蝇、瓜绢螟和蛞蝓,最高虫口密度分别达57头/叶、35头/叶、6头/株、27头/百株、21头/百株;在病害中,最早出现的病害是霜霉病,然后是病毒病和枯萎病。霜霉病病株率从3%不断上升至11%;病毒病病株率从3%不断上升至15%,枯萎病病株率从1%上升至8%,其中以枯萎病造成的损失最重。  相似文献   

12.
黄瓜霜霉病是常年发生的重要灾变病害,为研究该病的中期预警技术,利用上海市奉贤区1999—2015年的测报调查资料,用数理统计方法筛选出影响该病发生的预警关键因子,包括春黄瓜3月—4月上旬和秋黄瓜8月下旬—9月的旬均株发病率、旬平均气温、累计雨量、累计日照时数、累计雨日及因变量3月—6月上旬和8月下旬—10月的旬均株发病率。分别建立了春、秋季的黄瓜霜霉病预警数学模型,预警效果的符合率均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13.
用病原制剂诱导黄瓜对霜霉病抗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黄瓜幼苗子叶期及第一真叶期(叶横宽5cm时)用高温灭活后的黄瓜霜霉菌孢子囊悬液及黄瓜菌核病果组织(病果及菌丝)浸出液进行诱导接种,可使黄瓜植株产生对黄瓜霜霉病的抗病性。在自然病原激发病害试验中,经菌核病果浸出液诱导处理的植株,其病株率未降低,病叶率比ck降低29.87%,相对免疫效果为33.52%;经失活霜霉菌孢子囊悬液诱导处理的植株,其病株率比ck降低10.00%,病叶率降低43.68%,相对免疫效果为43.25%。在人工接种病原激发病害试验中,经茵核病果浸出液诱导的植株,其病株率比ck降低10.00%,病叶率降低37.14%,相对免疫效果为44.15%;经霜霉菌孢子囊悬液诱导处理的植株,病株率比ck降低30.00%,病叶率降低53.11%,相对免疫效果为1.48%。若只在子叶期进行一次诱导接种,其抗病性与ck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高畦地膜下滴灌栽培是把高畦(筑成高出地面15—20厘米的种植畦)、地膜(在畦面覆盖地膜)、滴灌(在地膜下设置滴灌软管)结合起来的一种栽培技术,是北京市保护地生产中一项重点推广技术,目前,北京市已推广了3000多亩。一、滴灌栽培的应用效果多年的生产实践表明,应用滴灌效果很明显:1.降低棚内空气湿度。据调查滴灌比沟灌可降低黄瓜大棚内的相对湿度10%以上。2.降低植株发病率,延缓病害发生和蔓延时间。如春大棚黄瓜,用沟灌4月20日发现霜霉病株,5月7日病株达100%,而用滴灌到5月10日发病株仅占40%。秋黄瓜大棚内9月中下旬,沟灌的病株已达100%,而滴灌的仅12—15%。3.增温。由于只在地膜下进行滴灌,使棚内湿度降低,增温快。5月份滴灌棚比沟灌棚,5厘米地温平均增高1.1℃,气温平均增高2.3℃。4.增产。凡能正确使用滴灌技术的均有增产效果,增产幅度黄瓜为17%,西红柿为21%,秋西红柿17.1%。5.增收。增  相似文献   

15.
杨君丽  王爱玲 《农友》2001,(2):14-14
黄瓜霜霉病是威胁黄瓜生产的主要病害,环境适宜时发病极为迅速.1—2周内即可使整株叶片枯死,流行年份减产可达30%-50%。黄瓜霜霉病是由古巴假霜霉菌侵染所致。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水渍状浅绿色斑点,扩大后多呈三角形,病斑边缘呈黄绿色。湿度大时在病叶背部病斑上长出紫黑色的霉层,形成一片黑霉。黄瓜霜霉病在田间多先从低洼潮湿园开始,然后形成中心病株继续向四周扩大蔓延。病菌可借助气流、  相似文献   

16.
小麦霜霉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2004年、2005年在河北省中南部部分县市发生为害,成为影响河北省小麦安全生产的新生病害,一般田病株率在15%~30%,严重地块病株率高达80%以上,以土壤贫瘠长势弱的三类麦田尤为严重,对小麦的优质高产构成极大威胁.  相似文献   

17.
《新农业》2020,(1)
本文主要进行了黄瓜与西芹间作对黄瓜生长发育的影响的试验。对单作黄瓜与黄瓜和西芹间作中黄瓜株高、主蔓茎粗、主蔓真叶数、最大叶片叶面积、第一雌花节位、1~10节雌花数量、10~20节位雌花数量、霜霉病病株率、病叶率、病情指数、标准瓜数、标准产量、平均瓜长、平均瓜茎的测定及对比。结果表明,与西芹间作的B系列黄瓜杂交种的早熟性与坐果率均极显著高于对照材料,营养生长指标和抗霜霉病性均显著低于对照材料,产量性状极显著低于对照材料。  相似文献   

18.
黄瓜霜霉病是大棚黄瓜最重要的病害之一。一般造成减产20%~30%,严重的减产可达50%以上甚至造成全棚毁灭。在防治上要抓一个"早"字,提早控制黄瓜霜霉病的发生和为害。  相似文献   

19.
正黄瓜霜霉病是真菌性病害。当前,柘城县菜农在大棚黄瓜发生霜霉病以后,马上使用农药进行防治,经过多次防治以后,黄瓜霜霉病便产生了抗药性,这是很多菜农都遇到过的情况。笔者现结合柘城县实际,将大棚黄瓜霜霉病的有效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一、控制大棚内的温湿度大棚里的黄瓜霜霉病产生了抗药性,应重新调控大棚内的温度和湿度。大棚黄瓜霜霉病适宜发病温度一般在17~23 ℃,棚内湿度70%就容易发生黄瓜霜霉病,因此,可通过调控棚内的温度和湿度来防治黄  相似文献   

20.
黄瓜根腐病是近年来温室黄瓜生产上大面积发生的一种根部病害.据调查,一般田块发病株率在5%~15%,重病田达50%以上,甚至导致植株成片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