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土壤盆栽试验,在生物有机肥中加入固氮菌、磷细菌、硅酸盐细菌等有益微生物并与磷矿粉混合施用来栽培玉米,研究其中的磷细菌对土壤中难溶性磷的有效化作用。结果表明,在不施肥、施用磷矿粉、含磷细菌生物有机肥、不含磷细菌生物有机肥4个处理中,处理3更能促进玉米的生长、增加植株体内NPK养分的积累,特别是在肥力较低的土壤上表现更为显著。处理3也提高了土壤中的速效磷养分含量。  相似文献   

2.
淹水条件下不同氮肥对水稻土中磷肥转化的动态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室内土培试验研究了淹水条件下不同氮肥对水稻土(黄泥土)中磷肥转化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培养1d时,不同氮肥对土壤有效磷含量无显著影响,但显著降低土壤的水溶性磷含量;之后,硝酸铵和硝酸钙处理显著增加土壤有效磷和水溶性磷含量;氯化铵和硫酸铵处理表现降低土壤水溶性磷含量的作用,而对土壤有效磷含量仍无显著影响;尿素处理15d和35d时有增加土壤有效磷和水溶性磷含量的作用,而70d和105d时土壤有效磷和水溶性磷含量与对照处理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3.
培养试验表明:淹水便石灰性土壤磷吸附量增加,沙土尤为显著,被吸附的磷容易解吸,对作物仍然有效;回旱后土壤对磷的吸附量减少,但解吸量也小,施用稻草能降低石灰性土壤对磷的最大吸附量(Xm)和结合能常数(k),淹水后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4.
不同施肥措施对棉田土壤磷细菌及磷转化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不同施肥措施对棉田土壤磷细菌的数量、分布、动态变化及磷转化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有机肥合理配施N、P、K肥能有效的促进磷细菌的生长发育,磷细菌数量及活性增加,从而增强磷的有效性,改善土壤的供磷性能,有利于棉花生长。  相似文献   

5.
磷细菌在复垦土壤上生长规律及对磷解析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磷细菌在山西采煤塌陷复垦土壤上的应用效果,以采煤塌陷复垦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培养方法,设空白对照,探索了施有机肥(M)、磷细菌(B)、磷细菌+葡萄糖(BG)、磷细菌+尿素(BU)、磷细菌+葡萄糖+尿素(BGU)、磷细菌+葡萄糖+尿素+有机肥(BGUM)对磷细菌生长和土壤养分、磷吸附解吸的影响,其中磷细菌菌液浓度为1.2×108 CFU·m L?1,接种量为5 m L·盆?1。结果表明:在培养周期内各处理磷细菌数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BGUM处理磷细菌数量远高于其他处理;培养的60 d内BGUM处理土壤磷细菌数量由最初的1.0×106 CFU·g?1降到3.3×104 CFU·g?1,60 d后,BGUM处理磷细菌数量分别是BGU、BG、BU、B处理的300倍、367倍、1 650倍、3 300倍。M、B和BGUM处理复垦土壤有效磷含量分别比CK处理增加172.27 mg·kg?1、3.00 mg·kg?1和188.9 mg·kg?1,施用有机肥或者接种磷细菌可以显著增加土壤有效磷含量,葡萄糖、尿素、有机肥与磷细菌配合施用对复垦土壤有效磷增加的效果更显著。随着外加磷源浓度的增加,各处理复垦土壤吸磷量和解吸磷量都呈现增加的趋势,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是描述各处理等温吸附特征的最佳方法;与CK相比,BGUM处理土壤最大吸磷量降低幅度最大,减少119.05 mg·kg?1,吸附常数也显著降低,BGUM处理复垦土壤磷的平均解吸率为33.20%,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因此,在各处理中,BGUM处理土壤磷细菌数量最多,对复垦土壤有效磷的增加效果最显著,对土壤最大缓冲容量和平均解吸率影响最大。BGUM处理是磷细菌在复垦土壤上应用的最佳选择,即在复垦土壤上施用磷细菌时,应该与合适的碳源、氮源及有机肥共同配合施用。  相似文献   

6.
以青海省尖扎县设施辣椒连作土壤为对象,研究不同连作年限土壤理化性状、酶活性及微生物区系的变化。结果表明,土壤理化性状、酶活性、微生物数量及微生物量均表现出明显的连作效应。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土壤容重和电导率呈上升趋势,pH呈下降趋势,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土壤碱性磷酸酶、蔗糖酶、淀粉酶和过氧化氢酶随连作年限的增加均呈下降趋势,脲酶和碱性蛋白酶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与对照相比,连作导致土壤细菌与真菌数量的比值降低,土壤微生物量碳与微生物量氮比值升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由“细菌型”转变为“真菌型”。  相似文献   

7.
用三种浸提方法研究长期定位试验中土壤磷素有效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15年石灰性潮土长期定位施肥试验,用水浸提法、Olsen法、Mehlich3法研究土壤磷素有效性。结果表明:长期不施磷的处理,土壤磷素有效性常年维持在本底的极低水平;施磷均能增加水溶性磷、Olsen—P、Mehlich3-P的含量,但磷钾配施及大量施用有机肥的效果最明显,其次是有机肥与NPK配施,只施无机肥(NPK,NP)增加的幅度相对较小;然而,在当前的施磷水平下,土壤“不缺磷”,但不能建立较大的有效磷库,并且以Olsen—P、Mehlich3-P的临界点为标准,土壤磷素流失的风险不大;水溶性磷、Olsen—P、Mehlich3-P的比值约为1:10:25,用幂函数、指数方程、对数方程能较好地模拟3种浸提磷之间的转化关系;水溶性磷、Olsen—P、Mehlich3-P与作物地上部吸磷量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63,0.854和0.930,表明用水浸提法、Olsen法、Mehlich3法研究长期定位试验中土壤磷素的有效性均可行。  相似文献   

8.
溶磷细菌肥对石灰性土壤磷素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室内模拟培养和大豆盆栽土培生物模拟试验,研究了磷细菌溶解磷酸钙的能力及在北方石灰性土壤上施用磷细菌肥对土壤磷素转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磷细菌菌株具有较强溶解磷酸钙的能力,磷酸钙的溶出率从第1天的2.80%提高到第8天的22.00%。在贫速效磷和富难溶性磷土壤上施用溶磷细菌肥有利于土壤中难溶态的Ca10-P和缓效态Ca8-P含量下降,促使土壤中Ca2-P和Al-P的含量增加,从而使土壤中有效磷含量增加。而对于富速效磷的土壤,无论施菌肥与否对土壤中各种形杰的无机磷绢分基本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长期施肥后简育湿润均腐土中磷素形态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黑土(简育湿润均腐土)长期定位施肥15年后土壤磷素形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积累的Al-P、Ca2-P量与施磷量成正相关;只施NK能促进植物对Ca8-P的吸收;闭蓄态磷(Oc-P)含量均较低。施磷肥能增加黑土Fe-P含量,却未能增加Ca10-P含量。黑土各形态无机磷的含量大小顺序为:Fe-P〉Ca10-P〉Al-P〉Cas-P〉Ca2-P〉Oc-P。施磷能增加土壤中有机磷(O-P)的含量,但不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有机质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本试验黑土中施入N112.5kg hm^-2a^-1和P20kg hm^-2a^-1能保持土壤中无机磷(I-P)平衡。  相似文献   

10.
研究沼液配施化肥对土壤微生物特性、土壤养分及玉米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沼液配施化肥及单施沼液均能降低土壤真菌数量和增加细菌、放线菌数量,其中45%沼液配施55%化肥处理真菌数量较常规施肥显著降低66%,细菌、放线菌数量分别显著增加160.3%、312.5%。沼液配施化肥可显著增加土壤脲酶、磷酸酶及蔗糖酶活性,但过氧化氢酶含量变化不明显。施用沼液可有效促进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的增加,且差异显著。沼液配施化肥有效提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SMB)和有机碳(SOC)含量,其中45%沼液配施55%化肥处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SMBC),微生物生物量氮(SMBN)、微生物生物量磷(SMBP)和有机碳(SOC)含量较常规施肥分别显著增加70.0%、195.6%、91.6%和71.6%。施用沼液降低了SMBC/SMBN值,而土壤微生物熵(qMB)和土壤SMBN/TN值均增加,且随着沼液用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SMB与土壤有机质、全磷、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脲酶、磷酸酶、蔗糖酶均与土壤养分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过氧化氢酶与...  相似文献   

11.
溶磷细菌对复垦土壤养分、酶活性及磷解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溶磷细菌在复垦土壤上对磷素的作用效果,采用室内摇瓶培养的方法,研究了磷细菌及其组合对磷酸三钙的溶解能力,确定了最佳组合磷细菌。拉恩式菌(W2)+荧光假单胞菌1(W3)+荧光假单胞菌2(W4)培养液的有效磷含量最高,为609.1mg/L,故最佳磷细菌组合为W2+W3+W4。将筛选出的最佳组合磷细菌在采煤塌陷地复垦土壤上进行玉米大田试验,研究其对土壤养分、酶活性、磷解析特性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磷细菌可以增加土壤养分含量和改善土壤酶活性;磷细菌处理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以及磷酸酶、蔗糖酶和脲酶活性分别比基质对照处理增加了2.80,25.43,7.41,4.21,7.15mg/kg;与空白处理相比,磷细菌处理土壤最大吸磷量和吸附常数降低幅度最大,分别显著减少114mg/kg和0.021(p0.05);磷细菌处理土壤平均解吸率为14.7%,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磷细菌处理玉米产量最高,为8 036kg/hm~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因此在复垦土壤上施用磷细菌,可以改善土壤磷素解析特性,有利于土壤快速培肥,对作物增产也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外源有机物输入对土壤磷素转化有重要影响,通过研究两种石灰性土壤(砂姜黑土和潮土)磷素有效性及磷形态对不同铁氧化物与秸秆混合腐熟物施用的响应特征,为含铁秸秆腐熟物的合理农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土培试验,设置空白对照(CK)、施秸秆腐熟物(S)、施含水铁矿秸秆腐熟物(SF)、施含针铁矿秸秆腐熟物(SG)和施含赤铁矿秸秆腐熟物(SH)5个处理,分析土壤磷有效性和形态变化及其与土壤性质的关系。【结果】施用秸秆腐熟物均能显著提高两种土壤有效磷含量(P <0.05),培养60 d后,两种土壤有效磷含量分别增加10.2%~14.8%和24.7%~35.0%,秸秆腐熟物处理对砂姜黑土和潮土有效磷提升效果高低顺序分别依次为S> SG> SH> SF和SF> S> SG>SH。施用秸秆腐熟物,砂姜黑土活性磷库和中稳性磷库相对含量增加,而稳定性磷库相对含量降低;培养60 d后,SG处理活性形态磷累积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 <0.05),较CK增加19.8%。潮土活性磷库相对含量增加,而中稳性磷库(除SG处理外)和稳定性磷库(除S和SH处理外)相对...  相似文献   

13.
目前,大量农田土壤及其生态功能正经受着土壤酸化的严重威胁,而土壤pH深刻影响着土壤中硅、磷养分的移动性及两者间的相互作用。关于硅肥施用可有效提升土壤磷素植物有效性的研究已有大量报导,但在农业集约化生产区,土壤磷素已大量累积的背景下,磷富集对土壤硅移动性与有效性的影响及其机制尚不清楚。选取2种不同有效硅水平的农田土壤(低有效硅土壤LASi:有效硅28.20 mg?kg-1;高有效硅土壤HASi:有效硅253.6 mg?kg-1),通过等摩尔浓度硅磷竞争吸附试验、土壤培养试验等,探究人工酸化与磷添加对土壤硅吸附性能与移动性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表明,酸化土壤pH在3.5~8.0范围内,当硅与磷等摩尔浓度同时添加时,磷的存在会降低硅的吸附,各相应pH的LASi与HASi 2种土壤对硅的吸附量分别降低26%~74%、31%~84%。这说明,土壤对磷的吸附大于对硅的吸附。设置土壤pH3.5~8.0范围内,降低pH可降低土壤对硅的吸附;磷添加降低土壤硅吸附的效应,在高pH条件下更为显著。土壤酸化与磷添加降低了土壤对硅的吸附,降低了土壤有效硅(HOAc-NaOAc-Si)水平;不同类型土壤移动性硅(CaCl2-Si)水平对酸化与磷添加的响应不同,具体机理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不同利用方式下黄壤旱坡地磷素状况及环境影响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贵州黄壤进行采样以及采用无界径流小区法收集地表径流,探索不同利用方式下黄壤旱坡地磷素水平及其地表径流磷浓度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利用方式下黄壤旱坡地中全磷和有效磷(Olsen-P)含量的大小顺序为连作烟地>烤烟-玉米轮作地>连作玉米地>林地;CaCl2浸提磷(土壤易解吸磷)和NaOH浸提磷(藻类可利用的土壤总磷)与土壤全磷和有效磷有显著的相关性;土壤富磷化的同时,其磷素的流失风险明显地提高,连作烟地地表径流总磷(TP)和磷酸根态磷(Ortho-P)浓度明显大于连作玉米地,而林地地表径流TP浓度明显小于旱地;黄壤旱坡地地表径流中TP和Ortho-P与土壤有效磷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r为0.957、0.875)。因而连作烟地磷素的环境影响潜能明显高于其它旱地以及林地。  相似文献   

15.
稻草和猪粪发酵残渣配施菌剂对大棚连作土壤的改良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稻草和猪粪在大棚内生物发酵进行CO2施肥后产生的发酵残渣接种微生物菌剂(EM和By)对大棚连作土壤的改良作用。结果表明,向供试土壤中添加接种微生物菌剂的发酵残渣后,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数量与对照相比显著增加,真菌数量也有一定程度的增加,细菌/真菌比值明显提高; 发酵残渣接种(EM+By)菌剂处理下的土壤脲酶活性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分别比对照增加NH+4-N 26.7 mg/(kgd)和酚127.0 mg/(kgh); (EM+By)处理下的土壤pH值比对照提高了1.14个单位; 至培养结束时,土壤中碱解氮、 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都有较大程度增加,尤其是土壤速效磷。因此,将发酵残渣接种功能微生物菌剂,可作为一种生物有机肥直接在大棚中使用,将其施用到土壤中有利于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加速土壤养分转化,提高土壤速效养分含量,有效缓解连作土壤酸化问题,对大棚连作土壤起到改良作用。  相似文献   

16.
应用两相分离技术研究红壤微生物组成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了鄂南不同母质和利用现状的6个红壤样,用2%PEG+6%Dextran两相分离技术(Aqueous two-phase partitioning technique,简写为A2PP)纯化细菌,测定细菌生物量,研究两相分离技术在土壤微生物研究领域的可应用性。结果表明:(1)采用0.1%胆酸钠、钠型离子交换树脂、玻璃珠与土壤一起在4℃下振荡2h,能较好地分散土壤细菌。供试土样细菌分离率介于0.41。0.60之间,不同母质发育的红壤相比,细菌分离率高低依次为:砂页岩〉花岗岩〉第四纪红色粘土;(2)A2PP技术能较好地纯化土壤中的细菌。6个供试原样的细菌多与土壤颗粒及有机质结合在一起,而两相分离技术能够得到较为纯净的细菌个体,土样细菌大多被分离存在于PEG相中,纯化率为63%~78%;细菌提取率介于0.31-0.48,不同母质发育土壤细菌提取率顺序与细菌分离率顺序相同;(3)供试土样的细菌形态都以小球状、小杆状细菌为主。  相似文献   

17.
紫色土硅酸盐细菌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硅酸盐细菌是土壤中一类能分解硅酸盐类矿物,破坏其晶格结构,使矿物钾转化成有效钾释放出来供植物生长的细菌。它不仅能溶磷解钾,亦有固氮的作用。目前的种类主要有,环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irculans)、胶质芽孢杆菌(B.rmtcilaginosus)和土壤芽孢杆菌(B.edaphicus)三个种的菌株。由于硅酸盐细菌的独特作用,已广泛应用于采矿、冶金、微生物肥料、饲料工业上。我国在硅酸盐细菌的生物学功能方面已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尤其是在硅酸盐细菌作为生物肥料方面,但是对硅酸盐细菌的分类地位和遗传多样性研究较少。贺积强等研究表明,紫色土硅酸盐细菌的理化性质和解磷解钾特性存在差异,本研究应用RAPD、TP-PCR和16S rRNA PCR-RFLP进一步分析了这些硅酸盐细菌的遗传多样性及系统发育地位,以期弄清其遗传背景。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苏南地区稻麦轮作农田转变为桃园对土壤理化及生物学性质的影响,旨在为苏南地区土地合理利用和土壤质量管理提供数据支撑。【方法】于2017年麦季 (5月) 和稻季 (7月) 采集研究区稻麦轮作田及由其改为桃园的土壤样品,采用常规方法测定土壤理化性质,96微孔酶标板荧光分析法测定土壤酶活性,实时荧光定量方法测定细菌16S rRNA和真菌ITS基因丰度。【结果】当土地利用方式由稻麦轮作田转变为桃园后,土壤理化性质发生明显变化。与水旱轮作田相比,桃园土壤容重增加,总孔隙度没有明显改变,但毛管孔隙度显著降低,而非毛管孔隙度显著增加,土壤更加紧实,pH有进一步降低的趋势;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增加;土壤细菌16S rRNA基因丰度下降,真菌ITS rRNA基因丰度升高,有机质降解的微生物群落由“细菌型”向“真菌型”转化。相应地,土壤中与氮转化相关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从春季到夏季,稻麦轮作田和桃园土壤有机碳含量均下降,稻田降幅较大。另外,两种利用方式下土壤的细菌16S rRNA基因丰度、真菌ITS rRNA基因丰度、纤维素酶和蔗糖酶的活性均显著下降。【结论】苏南地区农业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显著增加了土壤容重,改变了土壤孔隙性,增加了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含量,降低了土壤pH,进而大幅度降低了土壤中氮转化酶活性,并促使土壤微生物菌群由细菌型向真菌型转变,最终影响土壤的养分循环及固碳潜力。因此,土地利用方式改变后,应注重土壤养分的管理。  相似文献   

19.
广州城郊菜地土壤磷素特征及流失风险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通过化学分析和土壤淋洗试验对广州城郊菜地土壤磷素特征和流失风险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广州城郊菜地土壤全磷含量极高;与自然土壤相比较,菜园土壤无机磷比例增大,有机磷比例降低;无机磷中的Al-P、Fe-P比例增加,O-P比例降低,Ca-P比例基本一致;土壤Olsen P、Bray-1 P、Mehlich-1 P、0.01mol/L CaCl2和H2O提取的磷含量相当高;土壤淋洗液中溶解态磷和总磷持续保持很高的浓度,土壤磷供应强度大。菜园土壤中磷进入水体引起水体磷浓度增加,导致水体富营养化风险大;土壤磷的测定值可作为土壤磷流失风险和对水环境影响程度的评估依据。菜地作为农业非点源污染的优先控制区,应通过严格控制磷肥的投入和合理施肥等控制磷的流失。  相似文献   

20.
低分子量有机酸对土壤磷组分影响的Meta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过量施用磷肥导致土壤磷素累积,全磷含量升高,但是有效磷含量往往较低。低分子量有机酸能活化土壤难溶性磷、提高土壤磷素有效性,已成为研究热点之一。为探索提高土壤磷素有效性的途径,本文综合分析了低分子量有机酸对不同类型土壤磷组分的影响,为低分子量有机酸的合理施用和土壤有效磷的提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收集近30年 (1990—2018年) 来国内外发表的低分子量有机酸活化土壤磷的文章,建立了831组包含“有效磷 (available-P)”相关内容的数据库。基于Meta分析 (Meta-analysis),定量研究了不同土壤pH、全磷、有效磷含量、不同培养方式和培养时间及不同酸种类 (苹果酸、柠檬酸及草酸等) 和浓度等条件下,低分子量有机酸对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影响。【结果】检索论文中的低分子量有机酸添加浓度在0~1 mol/L范围内。与不施低分子量有机酸的对照相比,低分子量有机酸可使土壤中钙磷、铝磷、铁磷、闭蓄态磷和有机磷含量分别降低27.1%、21.3%、15.5%、8.22%、5.42%,有效磷含量增加213%。石灰性土壤中,低分子量有机酸可将难溶性八钙磷 (Ca8-P)、十钙磷 (Ca10-P) 转化为可吸收态的二钙磷 (Ca2-P),Ca8-P、Ca10-P含量分别降低8.36%、11.8%,而Ca2-P含量增加7.90%。在全磷含量 < 1 g/kg和有效磷含量 < 20 mg/kg的低磷土壤中,低分子量有机酸分别能使有效磷含量增加331%和343%,增磷效果分别比对应的全磷含量 ≥ 1 g/kg、有效磷 ≥ 20 mg/kg的高磷土壤高107%和189%。在酸性 (pH < 6) 和中性 (pH 6~8) 土壤中,低分子量有机酸分别能提高土壤有效磷含量329%和320%,在碱性 (pH > 8) 土壤中其增磷效果仅为56.9%。低分子量有机酸活化难溶性磷具有速效性和时效性,培养第1天土壤有效磷含量可增加257%,之后持续增加,在第10~20天达到最高值372%,20天后增磷效果持续减弱。振荡培养试验条件下,低分子量有机酸能使土壤有效磷含量增加334%,高于常规培养试验294%。当低分子量有机酸的添加浓度低于90 mmol/L时,酸浓度越高,其提升土壤磷有效性的效果越好。在所用的低分子有机酸中,草酸和柠檬酸提升磷有效性的效果较好,分别能增加有效磷含量288%和185%。【结论】低分子量有机酸活化土壤难溶性磷的效果受到土壤pH、全磷和有效磷含量的影响,也与添加的有机酸类型和浓度及添加的时间有关。低分子量有机酸提升土壤磷有效性的效果,在酸性和中性且全磷含量较低的土壤中较好。在低分子量有机酸添加量 < 90 mmol/L范围内,提升效果随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作用的最佳效果出现在添加后的10~20天。添加草酸和柠檬酸对土壤有效磷的提升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