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5°以上陡坡地灌桑隔坡垄槽栽培研究结果表明,较对照土壤侵蚀量0.799-10.8t/亩,降为零,桑树根系主要分布层50cm与100cm深土壤含水量较对照高出10.2%-33.67%与8.27%-65.37%;50cm与100cm深土壤全氮较对照低10%和0.0%,全磷则高出2.9%和26.2%,全钾高出3.18%和8.01%,水解氮低于对照38.52%,速效磷高出39.02%和97.72%,速效  相似文献   

2.
南阳盆地粘磐湿润淋溶土温度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克宁 《土壤》1997,29(5):268-269
本文对我国北亚同阳盆地的粘磐湿润淋溶土进行顾定位观测,根据,《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测试土壤剖面土表下50cm深度处年均土温为16.3℃,而且冬季平均土浊7.4℃,故属于温热土壤温度状况。  相似文献   

3.
宽膜覆盖下土壤环境研究 Ⅰ.土壤盐分运移分布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兴旺  钟新才  徐万里 《土壤通报》2001,32(Z1):128-130
通过在新疆巴楚县设置不覆膜露地种植、窄膜覆盖和宽膜覆盖种植棉花的试验,对露地、窄膜下、宽膜中区和边区下不同时间的土壤剖面上全盐含量的比较分析,发现覆盖宽膜后第一水前盐分在土壤剖面上是增加的,但膜中区0~15cm盐分 增加量小于膜边区;到收获后膜中区0~15cm土壤含盐量下降到低于播种时水平,可是在膜 边区0~15cm盐分聚积,含盐量继续增加;到收获后宽膜下15~100 cm深度内含盐量均降低 到春季播种时水平.  相似文献   

4.
应用土壤无机氮测试进行冬小麦氮肥推荐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通过多点田间试验研究了应用土壤无机氮测试进行冬小麦氮肥推荐的可行性,结果表明,0~60cm,0~80cm,0~100cm土层初始无机氮均可较好表征土壤供氮能力,以0~80cm最佳,达到冬小麦6000kg/hm^2产量的最适供氮量,以0~60cm,0~80cm,0~100cm土壤计算分别为254.5.288.4,345.4kg/hm^2,土壤无机氮不足部分,应以氮肥加以补充,依此进行冬小麦氮肥推荐。  相似文献   

5.
北京地区冬小麦田渗灌高产节水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灌溉方式正道立小麦田间土壤水分变化特点及对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渗灌浇根不浇地,冬小麦全生育期渗灌田0~20cm土壤表明含水量较低,比喷灌0~20cm土层土壤水分消耗小,比20~120cm土层土壤水分消耗多;2种灌溉方式120cm以下土层土壤含水量为冬小麦利用较少。渗灌比喷灌增产11.6%,比少灌增产17.6%,比喷灌节水57.1%,其水分利用效率为喷灌的1.35倍。  相似文献   

6.
土壤孔隙度表明土壤中空隙的体积,与含水量一起共同决定土壤中空气的含量,进而影响土壤中各种变化的进程和作物的生长。利用有机物覆盖地面可影响土壤孔隙度的变化并改善土壤的特性。通过田间实验,确定了在不同厚度有机物覆盖层下土壤孔隙度的变化。与无覆盖对照处理相比,有机物覆盖使0至5cm土壤表层的孔隙度降低,却使5至20cm土壤层的孔隙度增加。  相似文献   

7.
土壤孔隙度表明土壤中空隙的体积,与含水量一起共同决定土壤中空气的含量,进而影响土壤中各种变化的进程和作物的生长,利用有机物覆盖地面可影响土壤孔隙度的变化并改善土壤的特性,通过田间实验,确定了不同厚度有机物覆盖层下土壤孔隙的变化,与无覆盖对照处理相比,有机物覆盖使0至5cm土壤表层的孔隙度降低,却使5至20cm土壤层的孔隙度增加。  相似文献   

8.
施用2种有机肥(羊粪、猪粪),并配施少量化肥,进行雨养梯田种植玉米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施有机肥后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分别提高5.2%~13.1%和3.6%~10.0%,土壤容重降低1.8%~7.9%;雨后土壤含水量提高9.8%~15.3%;玉米平均株高、平均茎粗分别增加0.1~6.5cm和0.1~0.5cm,玉米产量提高33.5%~77.2%。玉米产量与有机肥施用量呈3次方关系,并由此确定了  相似文献   

9.
温室大棚蔬菜生产中滴灌带灌溉应用效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温室大棚蔬菜生产中应用膜下软管滴灌技术,能为作物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水、肥、气、热等生态环境,使温室大棚内5~15cm土壤层平均温度提高1.5~2℃,气温平均提高0.5℃,空气相对湿度降低10%~15%,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减轻病害,省水、省肥、省农药,促进蔬菜早熟,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10.
南亚热带土壤温度动态变化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根据定位系统观测资料,阐述了南亚热带山地常绿森林区,丘陵旱作区和平原水稻区多种土壤的温度变化与气温的变化,观测研究结果表明,低山常绿森林区温度的三维空间差异比丘陵区,平原区大,丘陵区又比平原区大,南亚热带林区的气温,地表温,30cm,土温比中亚热带的高,比热带的低;南亚热带林区的谷地气温高于针叶林,混交林和阔叶林,谷地20cm,土温低于针叶林,混交林而高于阔叶林,在气温一致的丘陵区栽植物不同,其地  相似文献   

11.
土壤含水量和容重的空间变异及其分形特征   总被引:71,自引:4,他引:7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小区面积为7.5m×7.5m的冬小麦农田,用烘干法和时域反射仪分别测定了表层0-15cm土壤含水量和体积含水量,并用θv/θg求得土壤的容重。小区内测定网格单元为0.5m×0.5m。根据测定结果,用常规统计方法计算了均值,平均差,标准差,变异系数等传统统计特征值,并指出了用该方法表示土壤特性引起的困惑。  相似文献   

12.
冠层—气温差监测和诊断冬小麦农田水分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以农田生态系统为研究单元,以SPAC的理论为基本原则,深入探讨了冠层-气温差与冬小麦农田土壤和作物水分状况的关系。在比较精确和连续的大田试验基础上,得出了冠层-气温差监测0 ̄50cm土层相对含水量的模型及诊断冬小麦水分状况的指标,该模型和指标可直接用于指导灌溉。  相似文献   

13.
晋东南地处半湿润偏旱区。三年试验表明,旱地冬小麦产量与土壤底墒的多少有关,在有限降水的条件下,提高底墒是旱地小麦增产的重要环节。深耕休闲能破除犁底层,加厚耕层,并改善其物理性状,提高雨季水分下渗速度,使麦播期2m土体有效含水量较传统耕法增加13.8-48.9mm;如果在不同耕法基础上加以麦秸覆盖,播前有效含水量(0-60cm)较不覆盖的的平均增加19.1mm。据估算,播种时土壤每增加10mm有效水  相似文献   

14.
人工油松林根系层的水文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试验观测,黄河中游山地油松人工林根系层的分布规律是:0~40cm土层内分布的根系占总根量的82.3%,17.7%的根系分布在40cm以下的土层内;根系的累积量与剖面深度为幂函数关系。根系对非毛管孔隙的增强效应在0~10cm土层内最明显,其值为15.1%。根系对土壤容重和土壤入渗的改良效应随剖面深度逐渐增加而减弱。  相似文献   

15.
在海拔高度相同、距离相近的纤维正常有机土与草毡寒冻雏形土地区,虽然区域气候一致,但二者地温具有显著的分布差异。从不同类型土壤40~80cm层次地温分布特征来看,草毡寒冻雏形土区域地温年平均3.0℃,变化剧烈,年较差大,0℃等值线可延伸至很深处。纤维正常有机土地温年平均1.4℃,变化较为平稳,0℃等值线只延至80~90cm左右。二类型地区地温随深度变化也有很大的不一致性。  相似文献   

16.
保护性耕作和植物残体对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研究了不同耕作和秸秆还田方式对1年2熟(冬小麦-玉米)条件下壤质潮土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耕翻程度的降低,土壤养分含量逐渐增加。免耕表土(0 ̄10cm)有机质、全N和速效磷的含量显著(P〈0.05)高于常规耕作(浅耕)方式,其速效钾含量也明显高于其他耕作方式,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增加与免耕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提高以及由此导致的pH值下降显著相关,他们之间存在着显著(P〈0.05)的线性关系;秸  相似文献   

17.
定位连施氯化铵试验表明,施入土壤的氯离子15.86% ̄26.92%被作物吸收,47.0% ̄59.4%淋失至地下深层,24.7% ̄26.1%残留于0 ̄150cm土层;由于作物吸收和灌水淋洗作用,0 ̄40cm作物根群集中层残留率仅占3.0% ̄6.6%,其中0 ̄20cm耕作层残留率0.71% ̄2.4%,对作物品质与发育无不良影响,土壤性质未变。氯离子残留量与连施年限呈负相关;淋失量与连施年限呈正相关;残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东方红-75链轨拖拉机牵引由犁架、犁刀、犁锋和穿洞空心弹头组成的鼠道犁,在低这地和缓坡耕地上作业试验,结果表明,鼠道耕法可使深0.6m、顶宽0.9~1.0m的土体膨松,土壤容重较对照减少0.29~0.39g/cm3,并在底部形成直径11cm的鼠道,从而提高了土壤渗蓄水能力,减免了水土流失;在坡度小于1.5°的坡耕地顺坡耕作的鼠道,其排水量可达0.5~1.6L/s,使融雪季及雨季地表凹处积水现象基本消除;旱时蓄存在鼠道中的水分可供作物生育需要。试验区甜菜增产15.5%,大豆增产13.3%。按作业间距5m计,一套机具每台班可耕6.7~8.0hm2,费省效宏。  相似文献   

19.
土壤水分的时序分析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利用时间序列理论分析了降水动态和土壤含水量动态的相关关系。研究表明,降水序列为不相关序列,而各层土壤含水量序列则为自相关序列。相关时间距为2至7个滞后时间距。降水序列和30,60,90cm含水量及全部面储水量的协相关图呈现一定的周期性,周期分别为3.5,4,5和4个滞后时间距,表明降水的动态变化在相隔相应的滞后时间距扣分别在30,60,90cm深度含水量及全剖面储水量的动态图上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20.
冬小麦调亏灌溉制度田间试验研究初报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大田试验结果表明,拔节期为冬小麦水分最敏感的生育时期,其次为孕穗期和抽穗 ̄开花期,而返青 ̄起身期充分供水则造成冬小麦明显减产。拔节期最大调亏程度为0 ̄50cm土层土壤含水量≥田间持水量的65%,过小则导致明显减产;孕穗 ̄抽穗期、抽穗 ̄灌溉前期最大调亏程度为0 ̄80cm和0 ̄100cm土层土壤含水层≥田间持水量的60%;灌浆后期最大调亏程度为0 ̄100cm土层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