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简介了园林植物造景的概念,景观性、生态性、生物多样性的配置原则,植物配置需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浙江山区珍稀濒危植物的分布特征与保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鹏  陈立人 《山地研究》1996,14(4):247-250
浙江山区的珍稀濒危植物较为丰富的,有67科,108属,125种,论述了当地珍稀濒危植物的特点,地理分布,属和种的地理成分,探讨了珍稀濒危植物的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和离体保存。  相似文献   

3.
介绍一种用于植物染色体分析的快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一个工作日内即可完成),该技术适用于大麦、鹰嘴豆、白三叶草、黍、黑麦、甘蔗、小麦、山羊草属亚种、赖草属亚种的染色体分析。整个基因组DNA和克隆的核rDNA被用作探针。相对于传统方法而言该方案具有简洁、灵敏的优点,并使荧光原位杂交成为一项细胞学分析的常规技术。  相似文献   

4.
修复植物产后处置技术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李宁  吴龙华  孙小峰  李法云  骆永明 《土壤》2005,37(6):587-592
针对修复植物的类型、特点、应用潜力探讨了修复植物的处置方法,如焚烧法、压缩填埋法、堆肥法等,有的还可使超积累植物残体得到回收利用,避免其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同时指出了目前修复植物处置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应重视的研究方向,以期为修复植物的资源化综合利用提供途径与方法,为植物修复应用和推广奠定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植物矿质营养生态研究发展停滞的原因,探讨了植物营养、环境与生态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了今后植物矿质营养生态研究的若干重点。  相似文献   

6.
转基因技术在污染土壤植物修复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植物及其相关的微生物修复污染土壤、沉积物、地下水,已经成为一种经济环保的技术,越来越受到关注。植物修复主要是利用积聚、络合、挥发、降解、去除、转化或者固定等机制来处理污染物。识别超富集植物中的特定基因,通过基因操纵技术以及植物转化技术,获得高效去除环境中污染物的转基因植物,对于污染场地的植物修复应用具有非常大的潜力。根据相关文献分别从植物提取、植物挥发以及植物降解三个方面,对国外转基因技术在土壤污染植物修复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四川植物篱及植物护埂技术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萍 《土壤农化通报》1998,13(4):108-110
  相似文献   

8.
山西太岳山种子植物区系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柴宝峰  李毳 《山地研究》1997,15(3):162-166
调查的基础上,统计了太岳山种子植物97科,316属,575种,分析了该区系的主要特征,即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复杂,温带成分占优势;植物资源种类丰富,区系起源古老;植物区系具明显的过渡性;植被类型复杂,具明显垂直分布。对该区野生经济植物进行了分类统计,为植物资源合理利用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基础资料与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植物清除环境污染物的策略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的植物修复策略及应用。指出植物具有许多内在的遗传和生化生理特性,利用植物抽提、隔离、解除污染物毒 性来清除土壤和水体环境污染物已取得明显进展,相对于机械去污法,植物修复已被广泛地认为是一种生态可靠的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水土保持》2007,(11):10-10
由赵方莹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的《水土保持植物》一书,综合了植物学的基础知识、植物的品种特性、植物繁育、植物的水土保持功能及应用等内容,全书分为总论和各论两篇。总论内容共九章,包括绪论、植物的细胞和组织、种子植物的器官、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与植物界的基本类群、植物与环境、植物群落、植物的分布区划、植物的繁育、植物的水土保持功能等;各论内容共七章,包括水土保持乔木、水土保持灌木、水土保持草本植物、水土保持藤本植物、水土保持草坪及地被花卉、防风固沙植物、水土保持水生植物等。  相似文献   

11.
把水土保持作为改善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和江河治理的根本措施 ,以长江上游、黄河中上游和农牧交错区为重点 ,以水土资源有效保护、综合治理、合理开发、科学利用为主线 ,以减轻水旱风沙灾害、建设良好生态环境为目标 ,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近期目标与任务是 :“十五”期间完成综合治理面积 2 5万km2 ,实施重点保护面积 5 0万km2 ,基本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 ;为改善城乡生态环境 ,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发展经济做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试论将“水土保持”改称“水土生态保持”的科学性   总被引:3,自引:9,他引:3  
我国“水土保持”一词的提出已有60多年的历史,而治理水土流失的历史则可以追溯到西周初期(公元前16~11世纪)。水和土是陆地生态系统重要的生态因子,而以水和土为首要立地条件的生态植被,是陆地生态系统的第一性生产者,也是水土保持生态效益的直接承担者,所以植被的保护和恢复是水土保持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生态保护和生态与环境的改善愈来愈成为水土保持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从水土保持的历史和当今不断丰富的水土保持实践来看,应将传统的“水土保持”称谓改称“水土生态保持”,这样更符合水土保持学科发展的需要,能够反映当前水土保持实践,有利于提高全社会对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认知度,有利于水土保持的行业管理。  相似文献   

13.
我国沙棘水土保持功能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沙棘是半干旱地区用于水土保持造林的主要生态经济型树种,在中国特别是“三北”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为全面认识沙棘林的水土保持功能,掌握其水土保持作用的机制和条件,基于国内多年来在沙棘水文水土保持方面的研究成果,简要介绍我国沙棘资源发展现状,分析人工沙棘林发挥水土保持功能的特点,认为其水土保持作用机理主要依靠3个层次,即林冠层、枯枝落叶层和根系土壤层,并从沙棘林不同层次的水土保持作用机理及整体效益方面,综合评述国内最新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今后应继续加强研究的领域。  相似文献   

14.
“一山三带”水土保持植被恢复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严重的国家之一,治理环境、保持水土是走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基本保障。"一山三带"植被恢复模式(林—果—农模式),很好地解决了保护与发展的矛盾,成为山地丘陵区广为运用的水土保持植被恢复模式。对"一山三带"水土保持植被恢复模式的产生、原理、生态意义以及模式的实际应用等进行了阐述,同时分析了该模式在我国南北方的适宜性。  相似文献   

15.
宁夏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调研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宁夏是全国水资源最少的省 (区 ) ,平均年降水量为 30 5mm ,耕地占有水量为 990m3/hm2 ,人均水资源量为2 2 8m3。该区水土流失严重 ,水土流失面积占总面积的 75 % ,水力侵蚀区的年土壤侵蚀模数为 10 0 0~ 10 0 0 0t/km2 。在当前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中要重视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 ,总结当前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的新突破。要把科学调配和合理利用地表径流 ,作为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的核心和治理措施优化配置的依据。千方百计提高小流域内已治理土地的产出率是发展小流域经济的核心  相似文献   

16.
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在西部大开发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根据西部开发的需要 ,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应坚持综合治理 ,进一步优化措施结构 ,大力推进退耕还林还草 ,加强坝系工程建设 ,稳定基本农田建设规模 ,配套建设小型水利水保工程 ,变分散治理为集中治理 ,按照基建程序 ,推行三项制度 ,建好管好水保工程。西部开发必然要加快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化进程 ,为防止新的水土流失 ,要建立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体系 ,采取积极的预防保护和监督执法措施。  相似文献   

17.
沙棘植物"柔性坝"沟道土壤水分时空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沙棘植物柔性坝是一种防止沟道土壤侵蚀、拦沙保水的新型生物工程,特别适合于生态环境恶劣的砒砂岩地区。在内蒙古准格尔旗砒砂岩地区东一支沟开展了沙棘植物柔性坝野外拦沙保水实验,结果表明,沙棘植物柔性坝各部位的土壤剖面含水量年内、年际时空动态变化有着明显的差异,沙棘植物柔性坝对沟道土壤水分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降雨、地表植被种类、植被生长状况、土壤理化性质、地形和当地水文气象条件等是影响土壤水分时空变异的重要因子,而其中降雨和地表植被是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对未来地表水资源影响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水土保持是生态环境建设的核心。据《全国水土保持建设规划》 ,2 0 0 1~ 2 0 5 0年 ,黄土高原将新增基本农田12 45万hm2 、骨干坝 2万座、林草地 2 965万hm2 。水土保持措施将对地表水资源量产生重大影响 ,林草措施年减少径流量2 2 2 3亿m3 ,水平梯田年拦蓄径流量 3 7 4亿m3 ,坝地年拦蓄 60 0 0万m3 。水土保持措施将给黄河下游年减少 7~ 8亿t泥沙 ,但也要年减少约 60亿m3 径流量。介绍了各种水土保持措施的水文效应。  相似文献   

19.
水土保持法颁布实施 10年来 ,以“长治”工程为骨干的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快速推进。截至 2 0 0 0年底 ,累计完成水土流失初步治理面积 2 1万km2 ,其中“长江”工程 12年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6 8万km2 ;水土保持监督执法不断加强 ,建立了一支有 70 0 0名专职监督人员的执法队伍 ,初步建立健全了贯彻实施水土保持法的配套法规体系 ,累计对 6 80 0多起开发建设项目造成的人为水土流失违法案件进行了立案查处 ,审批水土保持方案超过 4 1万个 ,开发建设单位交纳水土流失防治费 35 0 0多万元 ,补偿费 370 0多万元 ,自行投入水土流失防治费累计超过 6 7亿元 ,取得了许多值得推广的好经验。  相似文献   

20.
<正> 江泽民总书记和李鹏总理在1997年8月就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作出了重要批示,党的十五大要求我们搞好水土保持,防治荒漠化,改善生态环境这是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世纪之交的历史时刻,以对中华民族和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向全国各族人民发出的伟大号召,同时,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依靠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中国人民有能力、有志气把黄土高原建成秀美山川.总书记的重要批示和十五大精神给我们以极大的鼓舞和力量,对于这项跨世纪的宏伟战略部署,我们要在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精神实质的基础上,以实际行动来贯彻落实,首要的就是做好跨世纪新征途上的水土保持建设规划.1 编制规划的思路和指导思想1.1 规划编制的思路一是依据国务院批复的《全国水土保持规划纲要1991~2000年》;二是依据1994年国家计委组织编制的《全国生态建设计划水土保持专项规划1991~2050年》;三是认真总结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 年来水土保持的经验和教训;四是参考了一些相关的规划,诸如《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与信息系统建设规划1995~2010年》、《全国水土保持梯田、坝地建设规划》等.在此基础上,对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批示进行一次再学习、再认识、再提高,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五大和江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