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四川省屏山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在"长治"工程建设中,以建设生态文明为指导思想,坚持治坡与建村并举、保护与开发协调的原则.在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实现农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同时,"长治"工程建设促进了农村生产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促进了农村民主管村和农村乡风文明.  相似文献   

2.
2003年"长治"工程共开展水土流失治理4107 8km2,实施预防保护8000km2。工程建设的突出特点是:首次以项目区为单位立项的新一期"长治"农发项目高标准启动,生态自然修复理念在工程建设中得到体现和深化,民营开发治理加快发展,建管监督保障机制得到强化,预防保护力度加大,监督管理走向深入,工程建设管理改革全面启动,基础工作富有成效。2004年,各地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生态自然修复理念,不断加强和重视"长治"工程建设,为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服务,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提出了2004年的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3.
农村沼气国债项目是以建设农村户用沼气池和改圈、改厕、改厨同步建设(一池三改)为重点,以沼气为纽带,能源利用和污染治理相结合,保护了饮用水源的安全,净化了农村生态环境,促进了和谐新农村的建设。同时,因地制宜实行沼气、沼液、沼渣的综合利用,实现家庭能源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农业生产无害化,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以此引领山区农民走生态家园致富之路。  相似文献   

4.
钟成林  巢文 《南方农业》2013,(8):53-57,60
采用广西1995—2011年的相关数据,综合运用计量模型、误差修正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对财政支农与农民增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财政支农是农民增收的Granger原因,对农民增收有显著促进作用;(2)农村资本和农民受教育年限对农民增收有重要影响,农民人均受教育年限的提高抑制了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村资本数量的增大促进了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3)在短期内,财政支农对农民增收作用强度小幅较弱,农村资本对农民增收作用强度增加,农民人均受教育年限对农民增收的抑制作用遭到弱化。  相似文献   

5.
基于1980-2007年陕西省安塞县统计数据,分析了生态退耕对农民收入、产业结构、种植结构等的影响,并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阐明了安塞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动态变化过程和农业结构调整的方向.探讨了生态退耕后安塞县的农村经济转型问题.结果表明:(1)生态退耕政策的实施显著增加了农民人均收入,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2)现阶段安塞县农村经济转型的目标在于巩固生态退耕成果,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根本任务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3)促进第二产业发展是安塞县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是农业内部结构调整的重点.(4)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和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稳妥转移是安塞县农村经济转型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简单分析了农民增收的必要性,阐述了农民增收困难的成因,针对农村经济中的农民增收与农业管理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分析,希望可以对农村经济中农民增收和农业管理起到一定的参考和帮助,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进步。  相似文献   

7.
《水土保持通报》2004,24(6):F002-F002
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通过淤地坝工程建设,拦沙蓄水淤地,有效利用和保护水土资源,建设稳产高产基本农田,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实现“林草上山,米粮下川”。为黄土高原地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创造条件。充分发挥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促进大面积植被恢复,  相似文献   

8.
福建省发展林下经济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贯彻落实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百姓富、生态美"的战略目标,充分发挥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和森林覆盖率居全国第一的优势,在解决保护生态与农民增收这一对矛盾中,积极探索合理利用林地资源发展林下经济,改变了林农"要致富,先砍树"的传统观念,有效解决了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林农增收致富之间的冲突,既开辟了山区农民增收渠道,又保护了森林资源。本文从福建的省情、林情出发,阐述福建省发展林下经济的有利条件、发展现状、主要问题以及今后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9.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对解决“三农”问题提出了更高、更明确的要求。解决“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为此,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把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任务放在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上。发展农村生产力,核心是要持续增加农民收入。要把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作为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来抓。要通过各种有效途径解决农民持续增收难题,这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也是新农村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为此,就通许县的农民增收问题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云南省永进彝族山区农民增收情况的实地调研,发现生存环境条件差、农民文化素质低和农村产业结构不协调是影响该地区农民持续增收的主要制约因素。认为实现永进彝族山区农民持续增收的关键在于健全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相似文献   

11.
分析浙江省临安市近年来农民增收的特点和制约因素,指出临安市农民进一步增收的潜力,提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深化农村土地和经营机制改革,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高度关注农村特殊群体"等农民增收建议。  相似文献   

12.
宁夏是全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省区之一,多年来以小流域为单元,实行山、水、田、林、草、路综合治理,特别是通过生态经济小流域建设,有效改善了广大水土流失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周边生态环境,促进了农村发展、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尤其是固原市的彭阳县、隆德县等,经过多年的不断实践和探索创新,积累了丰富的生态经济小流域建设经验,对同类地区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宁夏在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应始终把生态经济小流域建设与特色产业培育、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改善、水资源保护利用等有机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做出更大贡献,为脱贫攻坚和"四个宁夏"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3.
水土保持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要求,水土保持工作可为新农村建设提供良好的生态、社会环境和难得的发展机遇,而新农村建设又可有力地推动水土保持工作,促进生态和人居环境的根本改善。结合贵州省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基本状况,分析了水土保持在贵州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起到的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生活水平的作用,并用实例说明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是推动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措施。在新农村建设中,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合理开发利用、有效保护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社会和谐文明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这样才能使水土保持在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方面取得更大成果。  相似文献   

14.
为持续发挥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效益,提高农民收入,北京市自2008年开始探索和实践农民参与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工作模式,构建了农民在"项目前期、工程实施、建后管护"全过程参与的平台。在具体实践中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同时明确管护责任,即通过建立"四权一责"机制来调动农民参与水土流失治理的积极性,克服了以往工程建设中重建设、轻管理的弊端,实现了生态保护和增收致富的双赢。为继续依法推进农民参与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确保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健康可持续发展,应尽快建立一套完善的农民参与生态清洁小流域后期管理的制度,出台管理办法,明确责任主体,建立考核机制,加强监督管理,切实保障农民权益,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水土保持》2006,(4):F0002-F0002
东阳市位于浙江省中部,属钱塘江流域,历史上有“歌山画水”之称。自2002年被水利部确定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试点后,通过结构调整,使封禁治理,退耕还林与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6.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建设的艰巨任务。环境污染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存环境保护面前的阻碍。广西桂林市农村地区生态环境堪忧,成为了大众关注的焦点。基于此,以广西桂林市为例,分析桂林市农村地区生态环境现状以及生态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农村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正>农村生态环境是农民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基础,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富裕,都离不开良好生态环境的支撑。中共重庆市委四届四次全会决议指出"要切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努力把重庆建设成为碧水青山、绿色低碳、人文厚重、和谐宜居的生态文明城市"。本课题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即墨市的农业和农村经济迅猛发展,农业生产、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农村环境保护相对滞后,环境问题依然突出,危害群众健康,制约经济发展,影响社会安定和谐。本文旨在通过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突出对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强化节能减排,加强生态保护,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提高农村环境保护水平,为建设繁荣、富裕、文明、和谐、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生态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9.
安远县在官溪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中,坚持治理与扶贫开发相结合,与发展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相结合,与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旅游开发相结合,强化质量管理,狠抓措施落实,因地制宜,精准布局,有效实施,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有力地推动了当地乡村生态旅游事业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脱贫人口达500余人,是新形势下同类地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典范。  相似文献   

20.
农民增收问题是目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现今农村、农业和农民“三农”问题的核心问题,增长的快慢已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政治问题,一个社会问题:中央明确提出“十五”期间要把全面贯彻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