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长江上中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简称“长治”工程)第十七次工作会议于2005年6月15~16日在重庆市万州区召开,长江上中游10个省市的代表17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全面总结了2004年“长治”工程改革调整以来在治理方面所取得的进展、成效和经验,进一步明确了“长治”工程建设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对2005年的工作做了具体安排。与会代表参观了万州区的“长治”工程建设典型。  相似文献   

2.
3.
长江上中游是我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重点地区 ,开展“长治”工程建设以来 ,已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 8万km2 。“长治”工程已成为长江流域规模最大、稳定性最强、持续时间最长和最具影响力的生态建设项目 ,今后还将在长江流域生态建设中发挥骨干和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4.
陇南地区水土流失面积1.675万km~2,占土地总面积的60%。1989年区内武都、宕昌、文县、康县、西和、礼县、成县被列入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后,全区发扬领导苦抓、部门苦帮、群众苦干的“三苦”精神,到1992年底已完成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面积3252.46km~2,占治理任务的94.9%。开展重点防治以来,全区林木覆盖率提高了4%,每年减少土壤流失7098万m~3,自然灾害明显减少,农业总产值每年以4.2%的速度递增,农村人均纯收入由305元增加到383元。在重点防治中,采取大造舆论启动、落实政策调动、培养典型带动、“三苦”精神推动,坚持科学规划、规模治理、综合治理、严格检查验收,使全区水保工作出现了新的局面。  相似文献   

5.
李西民 《中国水土保持》2006,(9):F0002-F0002
2006年8月29-31日,长江水利委员会在云南省曲靖市召开了长江上中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作第十八工作会议,来自项目区10个省市各级水利保部门的领导及专家120多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6.
<正> 徐元光,男,宣威市人,36岁,1988年于云南省水利水电学校毕业,自1998年起任宣威市水务局水土保持站站长。5年来,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他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全身心地投入于水保事业,让宣威许多荒山披上了绿装,为宣威的水土保持事业作出了显著贡献。他先后获得云南省水土保持委员会、云南省水利厅、宣威市人民政府、宣威市水务局授予的水土保持“十佳”先进工作者、水利先进个人、水土保持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他的事迹曾在《中国水利》、《曲靖日  相似文献   

7.
“长治”工程的投入 2 0 0 0年已达 2 73亿元 ,重点防治县数增加到 191个 ,实施范围扩大到上中游 10省 (市 ) ,累计完成国家投资 12 32亿元 ,群众投劳 15 5亿个工日 ,移动土石方 16 5亿m3,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6 44万km2 ,取得了巨大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管理的特点是 :充分发挥水土保持委员会的作用 ;强化流域管理 ;严格监督检查制度 ,强化宏观调控机制 ;合理进行工程布局 ,有序拓展实施范围 ;注重典型引路 ,促进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 甘肃省长江流域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是1988年国家批准列项开始治理的,属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简称“长治”工程。治理方针是“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重点突破,积极推进”,以小流域为单元,按项目实施。 一、“长治”工程的特点 (一)是国家重点 长江上游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已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国务院国函(1988)66  相似文献   

9.
为适应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新形势,进一步规范、加强“长治”工程建设管理,长江上游水土保持委员会办公室根据国家水土保持有关政策法规,在充分调查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长江上中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管理办法》(简称《办法》),并于2005年1月印发云南、四川、甘肃、重庆、湖北、江西、河南等省市执行。  相似文献   

10.
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第一期169条小流域已全面完成治理任务,通过了验收;第二期工程进展顺利,第三期即将起步。五年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63万km2,占计划任务的100.34%,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1994年国家增加了长江上游重点防治投资,要求加快防治进度,安排治理面积6450km2,并全面开展预防监督执法工作。  相似文献   

11.
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简称“长治”工程)实施20多年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万km2,有效解决千万人温饱问题,成功实现了生态效益和民生效益的双赢。  相似文献   

12.
13.
14.
武胜县"长治"工程,按照以小流域为单元、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分年度实施的总体思路,以科技为支撑、效益为中心,工程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原则,通过20多年持续、规模、连片、综合的重点治理,共完成水土流失治理463.83km2,圆满完成了上级下达的计划任务。林草覆盖率从6.49%提高到了20.87%,年拦截泥沙258万t,年增加拦蓄径流量1.31亿m3,化解了1.28万人的饮水困难,增加灌溉面积0.45万hm2,改善灌溉面积0.12万hm2,年人均粮食产量达到450kg,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45%。  相似文献   

15.
达州市依托“长治”工程全面推进水土保持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 9年以来的 15年间 ,达州市成功地实施了“长治”第一至六期工程和农发水保项目等工程 ,共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 12 4条 ,累计治理水土流失 2 746 5 3km2 。如今的达州 ,水土流失面积大幅度减少 ,农民人均纯收入显著提高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呈现出山变绿、水变清、天变蓝、民变富的喜人景象。介绍了达州市水土保持工作经验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水土保持》2010,(2):25-25
为全面总结“长治”工程建设20年所取得的成效,拓宽新形势下长江流域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建设思路,推进流域水土保持工程持续健康发展,经研究,我局拟于2010年召开“长治”工程20年建设成效总结交流会议,现将会议论文征集的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水土保持》1994,(9):15-17
重庆市“长治”工程五年初见成效重庆市水土保持办公室(630615)重庆市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作,从1989年开始已经进行了五年。五年来,在国务院的关怀下,在长江上游水土保持委员会和四川省水土保持委员会的领导下,防治区各级政府加强对重点防治工作的...  相似文献   

18.
达州市水土流失严重,"长治"工程的实施为当地治穷致富创造了机遇。通过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治理区生态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新的农业综合防护体系初步形成,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人居环境日渐改善。"长治"工程建设取得了明显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其建设经验可概括为:抓目标责任,强化政府领导;抓水保宣传,强化国策意识;抓部门联动,强化监督执法;抓示范建设,强化典型带动;抓整体推进,强化项目整合;抓工程质量,强化建管机制;抓探索创新,强化科技含量;抓服务"三农",强化以人为本;抓效益发挥,强化工程管护。"长治"工程的实施对建设嘉陵江上游生态屏障、保护长江流域生态安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长治"工程作为云南省最早启动实施的国家重点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项目,自1989年启动实施以来,为实施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防治长江流域水土流失、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实现全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为长江中下游省(市)提供防洪和生态安全屏障,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长治"工程建设成效显著,实现了七个转变,开展了五项试点示范,提高了三大效益,形成了一批治理模式,为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积累了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下一步工作的思路和设想。  相似文献   

20.
加强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全面提升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近年来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工作取得的成绩和基本经验,针对当前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管理中存在的政府推动与市场机制没有有机结合、工程建后管理工作薄弱、行业管理不到位以及配套资金不落实等问题,提出了加强工程建设管理的思路与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