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宁夏引黄灌区水体污染现状及污染源解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随着点源污染的逐步控制,以农业生产为核心的农业非点源污染正在成为影响水体质量的主要因子。宁夏引黄灌区是我国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农业生产较为发达,农业的高投入对当地水体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本文分析了2002~2007年黄河宁夏段监测断面和引黄灌区典型排水沟的水质情况,发现黄河宁夏段水质受农田退水、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影响较大,境内沿程断面水质污染逐渐加剧,水质出境断面比入境断面平均降低1个等级,说明黄河流经宁夏后水质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宁夏引黄灌区水体主要污染物是挥发酚、NH4+-N、CODMn和BOD5,2002~2007年几种主要污染物浓度总体呈下降趋势,综合污染指数也呈总体下降趋势,但污染形势仍然严重。2007年宁夏引黄灌区主要排水沟水质为劣Ⅴ类污染水质,断面超标率100%,主要污染物为NH4+-N、CODCr、BOD5。针对黄河宁夏段水体污染状况,对宁夏引黄灌区水体农业非点源污染源进行解析,结果显示,TN、NH4+-N污染主要来自种植业,其次是养殖业和黄河取水;TP污染主要来自于种植业与养殖业,COD主要来自养殖业。农田退水携带的大量污染物是导致灌区水体恶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重金属污染物对食品安全及人身健康有很大的危胁,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已越来越受到关注。为有效防止耕地污染进一步恶化及改善食品质量安全,有必要整体分析我国耕地重金属污染现状及主要人为污染源。通过搜集全国(未含港澳台地区)有关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调查数据的文献(2008~2018年),采用地积累指数法分析了各地区Cd、Pb、Cr、Hg、As、Cu、Ni 7种重金属累积含量及可能存在的风险,综合评价了重金属在我国各地区耕地表层土壤30年来的积累情况和主要人为污染源。结果表明,陕西、甘肃、新疆、广东、海南、湖南、河南、浙江、北京、山西、吉林、四川12个省(市、区)是我国耕地污染较为严重的地区,其中陕西、甘肃、新疆、广东和湖南尤其严重;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元素主要是镉和汞,受到中度污染及以上的省(市、区)分别有9个和5个;造成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人为因素有冶矿产业、工业企业、城市建设、车辆交通、垃圾处理及农业生产等,污染严重程度依次为冶矿产业电子垃圾拆解城市建设工业企业城郊活动车辆交通生活垃圾处理蔬菜(设施)生产畜禽养殖。建议应严格控制污染强度较高的工矿企业和城市建设等污染物的排放,同时农业土壤中的镉和汞作为优先控制和治理的元素。 相似文献
3.
黄河河龙区间总面积129654km~2,年均输入黄河泥沙量达9.08亿t,占全河沙量的57%。70年代特别是80年代以来,本区来水、来沙量呈现出明显减少趋势。采用不同系列对比分析法、双累积曲线分析法、降雨指标法等水文分析方法,分析区间内降雨、径流、输沙实测资料可知:70、80年代在河龙区间总减水量分别为21.36亿m~3、37.56亿m~3中,人类活动影响的约占80%,在减沙总量分别为2.86亿t、6.68亿t中,人类活动影响的约占50%左右,因降水减少而减少的水沙量分别占总减水、减沙量的20%和50%左右。 相似文献
4.
密云水库作为北京地区最重要的地表饮用水水源地,其水质优劣直接关系到首都的社会经济发展,开展密云水库水污染监测和治理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密云水库上游流域为研究区,通过不同尺度流域水体营养物质监测,分析了水库上游河流水体营养物质现状;通过分割流量过程线,划分了水体营养物质来自点源和非点源污染的比例。研究结果表明,依据标准(GB3838-2002)要求,密云水库上游河流水体TN含量几乎全部超标,且15.9%样本的TP含量超标。密云水库的营养物质平均40.3%来自点源污染,59.7%来自非点源污染;入库水体中50.1%的TN,49.1%的NO3--N,39.0%的NH4+-N,26.5%的TP和36.8%的CODMn来自点源污染;49.9%的TN,50.9%的NO3--N,61.0%的NH4+-N,73.5%的TP和63.2%的CODMn来自非点源污染。 相似文献
5.
黄河健康评价与修复基本框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河流健康评价与修复是当前河流管理领域的研究热点。黄河生态退化日趋严重,研究其健康评价与修复,具有较强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在探讨黄河健康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黄河健康评价框架,包括干流与支流健康,河源、上游、中游、下游与河口段健康,流域社会经济与自然生态系统健康;建立了包括水质、水量、水生生物、物理结构与河岸带等5个要素的黄河健康表征指标体系;还提出宏观、中观与微观3个层次上的黄河河流修复内容,识别出黄河修复的优先行动领域。 相似文献
6.
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具有不确定性,本文尝试将可拓学中的物元法引入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中,构建了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的物元模型.以郑州黄河滩地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土壤采样和测试,并选用Cd、Hg、As、Cu、Pb和Cr共6项作为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指标.结果表明:黄河滩区土壤污染等级处于清洁和污染之间,污染度较低.该评价方法可以科学、有效地处理监测数据,评价结果较为可信;能较科学地判定土壤重金属污染等级,并对污染程度加以区分和量化,可以消除评价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影响,提高评价精度,是进行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7.
采用1986年和1997年夏季LANDSAT TM(30 m×30 m)遥感影像数据,对黄河中游河口镇至龙门区间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尤其是林地覆被格局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整体上,研究区农耕地利用类型面积在减少,林灌地类型面积在增加,但是增加或减少幅度均较微弱,其变化在24条主要流域表现得不均衡。林地覆被类型与其他用地类型间相互转换的面积和形状表现得零星、破碎,变化方向不规律。林地覆被斑块数和斑块面积关系10年前后在各流域间表现得很相似,斑块数及其面积所属分级的分布格局在全区变化不大。聚类结果表明,1986年和1997年林地覆被状况在绝大多数流域间表现出巨大的相似性,全区10年前后林地覆被格局没有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8.
突发水污染事件快速预测是突发事故发生后及时采取有效应急控制和处置措施的基础。该文在对南水北调山东段干渠典型突发水污染事故仿真模拟的基础上,依据污染输移转化规律经验公式,建立了突发水质污染事故快速预测模型。利用南水北调山东段干渠典型突发水污染事故的仿真模拟结果对快速预测模型进行了参数率定与检验,通过与利用计算机数值模拟结果比较分析,该预测方法预测的影响时间与影响范围的相对误差分别在0.52%~4.83%和0.23%~7.15%,均低于10%,满足精度要求。该方法对于提供长距离调水工程极端情况的输水安全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城市地下水水源地水质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地下水水质的好坏直接受城市污水和城市垃圾的影响。地下水的主要污染途径为雨后垃圾场内垃圾淋滤液的间歇入渗和排污干渠内污水的连续入渗。以沈阳市某地拟建地下水水源地的污染源为研究对象 ,根据地下水的主要污染途径和污染方式 ,利用二维平面扩散数学模型 ,对城市垃圾场的雨水淋滤液 ,在地下水含水层中的运移进行了数学模拟 ;利用地下水与地表水联测的方法 ,对地下水受排污干渠污水的影响进行了定性分析 ,从而对水源地的地下水进行了定性、定量水质预测。预测结果为 :研究区拟建水源地地下水 2 0a内不会受城市垃圾场和排污干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黄河未来输沙量态势及其适用性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索黄河输沙预测的新思路,预估黄河未来输沙态势与输沙量水平,为黄河流域生态治理规划提供参考。[方法] 结合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现状,采用单累积曲线法、滑动平均及频率分析方法,分析1950—2019年黄河主要来沙区间的实测输沙量变化特征及其未来态势。[结果] 1950—2019年黄河输沙量呈现阶梯式减少。1950—2019年黄河中游各站累积实测输沙量随时间的变化可用“左半抛物线”表征。黄河输沙量自1997年以来已进入相对稳定态势,目前已达企稳状态;黄河潼关站未来年输沙量在90%频率下为1.00×108 t左右,在10%频率下为5.00×108 t左右,未来多年平均输沙量为1.40×108 t。[结论] 为了维持黄河输沙量低稳状态,提升水土保持措施质量与标准,补齐“后水土保持”短板,构建完善的水沙关系调控体系,维持黄河下游河道冲淤平衡,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保障。 相似文献
11.
采用2000~2004年黄河白银段水质监测数据,对黄河白银段水质现状进行了评价并对水体中污染物的来源进行了分析。由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价知,除总大肠菌群、COD和总磷(TP)超标外,所选指标均不超标。由综合污染指数评价知,黄河白银段水质污染较重,从时间变化分析看,丰水期污染严重,平水期和枯水期污染重;从空间变化分析看,青城桥和靖远桥断面水质污染严重,五佛寺断面水质污染重,并且综合污染指数值呈现沿程降低的趋势。由污染物分担率分析知,黄河白银段水体中主要污染物为总大肠菌群、COD和总磷(TP),水体中受面源影响较大的污染物累计分担率达88.08%,受点源影响较大的污染物累计分担率达11.92%。最后,根据水体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和变化规律,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2014—2020年北洛河干流4个监测断面的水质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价,为进一步改善该流域水环境状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根据北洛河水量的年内分配规律,对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进行划分,采用主成分分析和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对北洛河主要污染指标进行筛选和评价。[结果] COD,氨氮和氟化物是影响北洛河水体水质最显著的指标。从沿程分布上看,北洛河干流上中游水质最好,下游水质相对较差;从时空分布上看2018年之后北洛河干流水质改善明显,基本满足水功能区Ⅲ类水质要求。[结论] 北洛河上中游河段主要污染源来自于沿岸城镇生活污水和畜禽养殖废水排放;下游河段煤化工等企业工业废水和氮肥施用引起的农业面源污染是影响河道水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黄河兰州段的邻苯二甲酸酯类污染日渐严重,为研究黄河兰州段水体中邻苯二甲酸酯类有机污染物对人体产生的潜在健康危害风险,根据黄河兰州段2005年5个采样点水质监测数据,应用美国环境保护局(USEPA)的健康风险评价方法对邻苯二甲酸酯类有机污染物通过饮水和皮肤接触2种途径进入人体的健康风险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黄河兰州段邻苯二甲酸酯类有机污染物的非致癌风险指数值均小于1,其中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的非致癌风险指数值相对较高,在10-2数量级,偏高于邻苯二甲酸正丁酯。从位于兰州市饮用水水源地范围内的3号采样点(S3)采集的水样中邻苯二甲酸酯类有机污染物的非致癌风险指数值偏高,具有较高的健康风险。不同暴露途径健康风险的对比表明,饮水是水体中有毒有机污染物危害人体健康的最主要途径,其对人体健康总风险的贡献远大于洗浴皮肤暴露。常规的自来水处理工艺不能有效地去除源水中微量PAEs等有机污染物,因此地面水特别是饮用源水PAEs污染具有较大的健康风险。与国内其他地区相比,黄河兰州段邻苯二甲酸酯类有机污染物的非致癌风险亦较高。 相似文献
14.
15.
洋港泥石流频繁发生,使该地区自然条件恶化,耕地面积缩减,烘涝灾害频仍,人民生命财产遭受严重损失。自1983年正式投入治理以来,有效地防治了重大泥石流灾害的发生,保障了当地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采矿、水利水电建设的顺利进行。本文主要对洋港泥石流的分布、活动规律、成因、危害、工程防治与效益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建设经济开发区应重视水土保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设经济开发区应重视水土保持刘顺勤(陕西省榆林地区水土保持监督总站,719000)近年来,按照市场经济的指导思想,结合区内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区域经济开发区在我区悄然兴起。据调查,目前全区已开发和准备开发的经济开发区15个,其中县级以上经济开发区9个... 相似文献
17.
水土保持合同及合同行为高辉巧,王延荣(华北水利水电学院,郑州450045)水土保持合同是指水行政主管部门或集体经济管理单位与企事业单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农民个人之间,为了有效防治水土流失、合理利用水土资源,依照水土保持法规的有关规定签订的协议。从目... 相似文献
18.
提高认识认真执法确保密云水库“一盆水”洁净长流张国权(北京市密云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站,101500)密云县位于北京东北部的燕山脚下,地处平原与高原过渡带,总面积2226.5km2,山区占80%,其中水土流失面积1152.7km2,泥石流易发区400km... 相似文献
19.
水土保持参与市场经济的基本思路周赤(河北省邯郸市水土保持站,邯郸056002)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上的重大突破。水土保持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创造自身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增强水土保持活力,这是对水土保持工作的挑战,也是一次机... 相似文献
20.
80年代黄河流域水利水土保持措施减沙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70、80年代黄河输沙量明显减少,引起了社会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本文在分析、汇总黄河上、中游30多条主要交流水沙变化及其原因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成果进行调整和补充,提出了80年代黄河三门峡水库以上流域水利、水土保持措施的减沙作用研究成果:采用水文法计算结果是,实测年均减沙量为9.049亿t,计算年均减沙量为11.806亿t,其中降雨偏小影响的减沙量为4.078亿t,水利措施的年均减沙量为2.514亿t,水土保持措施年均减沙量为5.214亿t;水保祛计算年均减沙量为11.577亿t,其中水土保持措施的年均减沙量为4.985亿t。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