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所研究滑坡位于四川东部某市境内,滑坡变形分布较为零散,规律性相对较差。鉴于该滑坡紧邻市区,危害严重,对其进行了成因机制的分析及稳定性的评价研究,以期为该滑坡的防治与治理工程提供科学依据。该滑坡为一小型土质顺层古滑坡体,受下覆基岩面的控制和滑坡体西北侧开挖临空面的影响,滑坡发生沿S82°W方向的滑动,同时向临空面产生方向约为N37°W的局部次级滑动。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在暴雨工况下,该滑坡将沿主滑方向发生失稳。  相似文献   

2.
滑坡数字化动态仿真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GIS滑坡数据采集及生成DEM(数字高程模型)功能,分别建立滑坡表面及滑动面的数字模型 .通过三维动画技术对滑坡潜在滑动过程进行了动态仿真模拟,显示出滑坡的活动方式,为滑坡灾害预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甘肃省舟曲县南峪滑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论述了甘肃省舟曲县南峪滑坡的过程和灾情,并从内因与外因两个方面对滑坡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指出:舟曲南峪滑坡是一个发育在断裂构造破碎带上的老滑坡,这次滑坡的范围仍在老滑坡体的边界内,滑前滑坡区一共有四次大、暴雨,这对滑坡大规模下滑起了重要的诱发作用,其滑动的土石方总量约875万m^3,堵断白龙江达8h,横贯滑坡前缘的S313线有2km路基被毁,中断交通达40天,造成的危害十分严重。  相似文献   

4.
本文依据铜川市南塔滑坡的地形、地貌特征、地层构造、滑体土的物理力学指标和滑坡区的水文地质条件等资料,分析了该滑坡产生的原因,对滑坡的稳定性作了较详细的评价。结果认为,此滑坡为一大型的多次滑动的古滑坡,其形成原因主要与地层结构和自然因素有关。它是一个相对稳定中包含不稳定因素的滑坡。  相似文献   

5.
1994—03—20四川省高县白崖崩塌性滑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自生  杨文 《山地研究》1994,12(4):219-224,T002
1994-03-20四川省高县白乡芙蓉村白崖发生崩塌性滑坡,滑坡发生区前后缘海拔分别为1000和1100(m),原始方量约110万m^3岩土物质从坡体剪出后,沿陡坡继续运动,随即解体,破碎,部分碎屑物质形成方量约40万m^3的崩积锥;大部岩土物质转化为碎屑流而进入沟道内,后经三次转折,流程约650m,形成方量约100万m^3的碎屑堆积物,历时约1min,这场灾害致死18人,伤3人,造成直接,经济损  相似文献   

6.
汶川地震滑坡类型及典型实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汶川地震引发的大量地震滑坡灾害的问题,依据汶川地震滑坡成因机理及运动特点,对地震滑坡进行了类型划分,分为震滑型和崩滑型两大类型,其中震滑型又分为整体滑动型和碎裂滑动型;崩滑型分为坠落-滑动型、倾倒-滑落-滑动型和坠落-弹射-滑动型.并列举各种类型的地震滑坡实例,分析总结了各种类型的成因方式和发育特点.对提高地震滑坡的认识具有一定的学科意义,为地震滑坡灾害的预防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元阳县牛角寨乡阿努寨某滑坡成因进行了分析,认为该滑坡属中型、浅层、重力-牵引式复合型、土层滑坡。滑坡天然状态总体处于欠稳定~不稳定状态,在自重、降雨、地下水、人类工程活动和地震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将转化为不稳定状态,极易发生急剧滑动。文中选用两种治理方案进行比选,认为削坡减载+双排钢筋混凝土抗滑桩的治理方式更为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8.
"5·12"汶川地震诱发了大面积的山体滑坡,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陇南三家地老滑坡在这次地震期间前缘大规模滑动,并在前缘滑动牵引下诱发后缘形成贯通裂缝,严重威胁滑坡体上三家地村1 732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准确判断该滑坡稳定性,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尤为重要。在对三家地滑坡进行现场勘查、室内试验和相关论证的基础上,阐述该滑坡的基本特征和成因,并运用传递系数法和数值模拟对该滑坡在不同工况下的稳定性及应力应变进行了计算、模拟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天然状态下,三家地老滑坡的整体稳定性系数为1.30~1.36,处于稳定状态;在地震和暴雨工况下,老滑坡的整体稳定性系数为1.02~1.09,处于欠稳定状态。最后,基于滑坡成因和稳定性评价结果,提出为提高滑坡稳定性应采取的加固措施。  相似文献   

9.
滑坡的剪切滑动面较难查找,而要了解滑动面形态以及滑动影响带特征更为困难。就武都地区滑坡的剪切滑动带特征作一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10.
趋势面分析在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滑坡治理工程的设计主要依据滑坡面及滑体方量,滑坡的上表面一般很容易得到,而下表面则可以根据地形图中等高线来确定,但是要得到准确的滑坡面则相对较难,常用的方法是选择适当的个别点进行钻探,测得该点处滑坡厚度,再由此模拟滑坡面。以四川省古蔺县蔺双公路K1+100滑坡的滑动面(带)为例,采用多元统计的趋势面分析方法将滑坡面模拟成空间的一个曲面,求出曲面后则可计算滑坡推力、设计相应的加固方法,还可以通过滑动曲面计算滑坡的总方量。  相似文献   

11.
三峡库区某滑坡变形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根据三峡库区某滑坡5年左右的GPS位移监测以及降雨量、库水位监测数据,选取降雨和库水位两个因素研究了其对滑坡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降雨的入渗增加了滑体重量、软化了岩土体、润滑了滑带与滑床的接触面,会降低滑坡的稳定性;库水位的上升一般对岩土堆积层滑坡的稳定性无明显不利影响,而其下降却使滑坡变形加速;两者对滑坡变形的影响均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效应",滞后期一般为5~10 d。  相似文献   

12.
大型高速岩质滑坡启程活动阶段孔隙流体压力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型高速岩质滑坡在启程活动阶段由于高速摩擦产生高温 ,使滑带水突然汽化 ,产生巨大的水汽压力 ,并且可能产生水汽垫层。这气垫支持着滑体并产生润滑作用 ,使作用在滑动面上的有效法向压力显著降低 ,因抗滑力随法向压力的降低而减少 ,滑体可获得一巨大速度。以云南头寨大型高速岩质滑坡为原型通过计算证实了孔隙水汽化的可能性 ,并进一步计算了孔隙水汽化压力的大小  相似文献   

13.
根据三峡库区典型滑坡火石滩滑坡的结构及变形特征,分析滑坡形成的原因。对该滑坡进行大地形变监测、地下水位监测、滑体深部位移监测和宏观监测;依据监测资料并考虑到未来三峡水库蓄水,认为火石滩滑坡目前处于潜在不稳定状态。滑坡体在饱水及水库蓄水后,将处于临界蠕滑或失稳状态。结合滑坡体实际对滑坡防治进行初步研究,建议采用回填压脚支档为主、辅以排水的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4.
1986年7月16日,长江三峡秭归县的土凤岩—马家坝,暴发了松散崩积土斜坡整体滑移,属蠕动式暴雨型特大滑坡。因受当地南北两沟的挟持约束,滑坡平面展布为近东西向的长袋状,宽250—500米,长2,400米,面积约1平方公里,总方量达3,000万立方米。局部滑体仍在向下蠕动滑移变形中活动。这些滑体分块坠入锣鼓洞河,将堆成高80米的土石险坝,拦水量约3,500万立方米。一旦溃决,将危及下游居民的生命、财产的安全。在该滑体周围要注意排水,加强监视,作好预测预报,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15.
靠椅状土质滑坡形成条件及时空演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三峡库区靠椅状土质滑坡的形成条件和时空演化进行研究,为滑坡的监测预警提供理论基础支撑。[方法]以三峡库区典型靠椅状土质滑坡——白家包、八字门滑坡为例,通过与三峡库区典型滑坡的比较,从此类滑坡的特点入手,分析其形成条件;并结合香溪河流域的地形地貌特征分析此类滑坡时空演化过程。[结果]靠椅状土质滑坡形成条件与三峡库区其他典型滑坡有明显差异,香溪河流域的此类滑坡形成受河谷地貌影响明显。[结论]靠椅状土质滑坡的形成受岩性条件、滑面形态、地层状态等因素决定,香溪河流域的靠椅状土质滑坡是随着河谷的演化而逐渐形成的。  相似文献   

16.
刘彬  聂德新  李树武 《水土保持研究》2006,13(6):228-229,233
巴丁滑坡位于澜沧江里底水电站坝址区。通过现场的调查研究,查明了巴丁滑坡的范围、坡体形态、目前的稳定性;在滑坡前缘剪出口找到了滑带土,并对其进行了物理力学试验,确定了滑带土的力学参数。最后应用滑坡稳定性计算程序对滑坡的稳定性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巴丁滑坡在各种工况下都是稳定的,这一结果同时也验证了作者的现场定性判断。  相似文献   

17.
黄土滑坡研究现状综述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黄土滑坡是我国黄土地区发育的一种斜 (边 )坡表生地质灾害 ,近年来我国科研工作者加强了对该类滑坡的研究。介绍了国内外在滑坡类型划分、形成机理、滑带土及防治措施等方面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及其进展 ,指出了目前我国在滑坡防治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相似文献   

18.
继1982年鸡筏子滑坡、1985年新滩滑坡之后,于1986年7月16日,距长江南岸7.5公里的秭归县土凤岩—马家坝又发生一起灾害性滑坡。滑坡性质,属历史上古滑坡的一次全面复活。滑体总量约3,000万立方米。滑坡为特大暴雨触发,起始于坡体上部基岩崩塌堵沟。沟内水位迅速陡涨,洪水在短时间内侧向注入古崩滑体内,产生强大的动水、静水压力,推动坡体中下部各级古滑体向下滑移,直至河谷为止。目前滑体重心还相当高,地表裂缝密集,两侧天然排水沟被滑坡堆积物充填,滑坡堵江的趋势已势在必然。防治措施是,继续开展滑坡监测及报警工作,修复排水系统,改水田为旱地,夯实地表裂缝。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决2011年和2012年北京2场强暴雨期间京承三期高速公路道路边坡出现的滑坡问题,对道路边坡26处滑坡处进行实地调查,同时分析暴雨中出现边坡滑坡的原因和发生机制.结果表明:京承高速公路边坡出现滑坡主要存在边坡植被层滑坡、六棱花饰护坡冲毁、坡顶垮塌和坡体滑动等7方面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坡体内外的截排水系统、避免形成大面积汇流、挂网绿化应对植被层与坡面之间加固等几方面对策和建议,可为今后边坡防护设计和暴雨条件下边坡滑坡应急处理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