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普洱市思茅区亚洲象肇事原因和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在思茅活动的亚洲象数量迅速增多,人象冲突日益尖锐。本文通过实地调查、数据收集等方法,分析了2008年~2013年以亚洲象为主的野生动物肇事情况,认为适宜生境和食物的不断减少、亚洲象取食习性的改变以及亚洲象报复行为是造成亚洲象肇事不断加剧的主要原因。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加强亚洲象的栖息地保护、改善亚洲象生境质量、完善亚洲象监测与预警体系、完善补偿机制、调整产业结构、建立以亚洲象为主的生物廊道等缓解人象冲突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云南作为全球公认的生物多样性宝库和全国唯一有亚洲象分布的省份,将亚洲象的拯救保护作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重点工程。云南省在亚洲象拯救保护中取得了一定成效,法律法规体系逐步健全,非法贸易得到遏制,监测预警和应急体系不断推进,安防和肇事补偿机制不断完善,但目前尚存在人象冲突不断加剧,管理与科研能力薄弱,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国际联合保护体系尚未建立等问题。藉此,提出转变发展方式,多措并举缓解人象冲突,提升科学研究能力建设、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等策略。  相似文献   

3.
2014—2018年,对中老边境跨境联合保护区域开展访问调查,结合实地调查,初步掌握了中老边境跨境联合保护区域内亚洲象的种群数量及活动通道。在跨境联合保护区域内,由于两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亚洲象跨境保护所面临的困难也不同,在人象冲突中,中方给予遭受亚洲象损害方一定程度的补偿,而老方因经济条件所限难以兑现补偿,造成民众抵触情绪。边境各国经济发展影响到中老跨境联合保护区域的发展,提升中老边境区域两国边民收入是开展跨境联合保护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4.
金瑜  王娟  李起 《林业调查规划》2024,49(2):168-175
对思茅区亚洲象肇事情况进行调查,并分析思茅区土地利用类型情况及其对亚洲象肇事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2009年以来思茅区亚洲象数量呈稳定快速增长趋势,肇事数量和造成的损失也呈增长态势,2017—2020年共造成经济损失2 400.10万元,人员伤亡4人,分布范围和受损户数扩大;亚洲象对农作物损害程度不同,其肇事频率与季节性食物变化密切相关,月损失呈先波动增长后降低的趋势;土地利用格局是其种群扩散分布的重要基础。建议采取建设生态廊道提高亚洲象栖息地连通度,建设食源基地与完善象损赔偿机制,强化亚洲象预警系统等对策缓解人象冲突。  相似文献   

5.
亚洲象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大型珍稀濒危野生动物,也是自然保护工作的重点保护对象。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人象冲突已成为部分地区人们生产生活冲突的主要问题,已直接影响到人们对大象等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态度。文章以发生在我国云南省的亚洲象危害为案例,论述了我国亚洲象的分布现状、威胁因素、缓解措施和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加强亚洲象保护管理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6.
亚洲象分布、数量、栖息地状况及种群管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全世界野生亚洲象的数量约为5万只,分布于全球13个国家。亚洲象喜栖于热带雨林和季雨林地区,集中在各国气候湿润地带且多呈跨境分布。亚洲象适宜栖息地丧失和破碎化是各分布国面临的最主要问题之一,栖息地面积减少带来的亚洲象死亡、人象冲突等一系列生态经济问题凸显,各国就解决栖息地丧失与破碎化问题和缓解人象冲突问题提出了相关办法并拟定了共同行动方案。文中从亚洲象在世界各分布国的数量、栖息地丧失和破碎化程度的现状、人象冲突问题及各国针对保护亚洲象正在和将要计划实施的种群管理措施等方面介绍亚洲象相关信息,以期为科学管理和保护亚洲象种群提供详细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中国亚洲象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亚洲象栖息地减少,伴随而来的人象冲突问题使亚洲象及其栖息地保护工作十分紧迫,通过对中国亚洲象种群数量、遗传多样性、行为和人象冲突等方面进行归纳与总结,对国内亚洲象相关研究工作进行梳理,为亚洲象保护管理和人象冲突缓解工作提供科研基础.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亚洲象仅分布于云南省西双版纳、普洱和临沧3个州(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亚洲象与人类的冲突时有发生,互相伤害,形成了亚洲象分布区最大的安全隐患.通过实地考察、走访村寨、查看现场、录像拍照并与当地村民进行交流、查找相关资料、咨询专家等方式对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针对目前存在的这一突出问题提出了建设亚洲象迁...  相似文献   

9.
西双版纳勐养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野生亚洲象的主要栖息地之一,区内分布着120头左右的亚洲象。近年来由于亚洲象种群数量的增加和林内野象的食物相对减少,野生亚洲象损坏农作物、伤害人、畜的事件频繁发生。为缓解人象冲突矛盾,于2005年开展了野生亚洲象栖息地建设工作,目前已先后89次把亚洲象吸引到这一区域活动。经亚洲象在食物源基地内的活动及取食情况分析,其在食物源基地的活动与人类的农事活动具有很大的相似性。提出适当增加食物源基地的面积和数量,逐渐改变食物源基地的种植结构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扬子鳄(Alligator sinensis)属爬行动物,因起源于距今两亿多年与恐龙同时代的中生代,而被称为“活化石”;是世界上现有23种鳄之一,中国特有的珍贵物种。1972年被我国政府列为一级保护动物,1973年被国际动植物濒危组织列为濒危种和禁运种,近几十年来,因人类生产活动等的加剧,其栖息地不断丧失,分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亚洲象与人类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亚洲象的历史性南移、分布现状、亚洲象分布与人口密度的关系、因人象生境之争而形成的日益严重的人象冲突、亚洲象的保护现状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对亚洲象保护的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2.
2004~2012年,勐腊子保护区内共有31个村寨受到亚洲象不同程度的为害,其中仅1年受到为害的有16个村寨,占总为害村数的51.6%,受到6年以上为害的有5个村寨,占16.1%。亚洲象的为害与村寨的分布密度有一定的关系,村寨分布密度大的区域亚洲象为害相对较小,分布密度小的区域为害较大。稻谷、玉米、甘蔗和香蕉等作物是亚洲象喜食的食物,是亚洲象的主要为害对象。亚洲象虽然不直接取食橡胶、辣椒等植物,但其在活动过程中由于踩踏等原因也造成了这些植物大量损失。为了有效缓解亚洲象的为害,提出做好栖息地的保护与恢复、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建立预警预报系统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张家界武陵源区是我国大陆部分确定出的11个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之一,动植物种类丰富、植物区系古老、特有类群繁多.分析张家界武陵源区生物多样性的特征、现状及保护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在区内开展生态旅游、严格控制外来物种引入、引进科技人才、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监测、做好抵御重大自然灾害预案等切实可行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4.
采取野外监测和跟踪调查、资料查阅、村寨访谈、数据分析等方法,分析亚洲象在勐腊保护区的活动区域变化,季节、日的活动规律。结果发现,与2010年相比,亚洲象的活动范围已扩大到勐腊保护区60%的区域以及保护区以外的东北部区域,这些区域主要在人类活动频繁的村落周围;在活动时间上,一年中活动最频繁的时间为4—8月,一天中活动最频繁的时间为下午到夜晚(17—21点),表明亚洲象的活动区域、活动范围与食源密切相关。对亚洲象保护的管理规范、群众保护意识有所增强等有利因素和食源减少、食性改变、栖息地减少等不利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引导当地居民调整种植结构、合理安排生产活动时间,开展跨境保护、加强栖息地保护,加强宣传、建立预警预报系统等缓解人象冲突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褐马鸡为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通过对陕西黄龙山保护区褐马鸡种群栖息环境的调查,分析保护区褐马鸡种群栖息地特征、类型、制约褐马鸡种群数量的因素,提出针对性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6.
以对舟山普陀区湿地资源调查为基础,介绍了普陀区湿地资源现状,并指出了其存在问题。普陀区湿地资源丰富,有各类湿地7051hm^2余,动植物536种,最后对湿地资源保护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金平县野生动物保护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平县是中国三大生物多样性中心之一的滇东南-桂西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野生动物资源丰富.经过近些年的多次调查和监测表明,境内有陆生脊椎动物487种,其中兽类107种,鸟类284种,爬行类55种,两栖类41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16种,Ⅱ级保护动物52种.狩猎、野生动物贸易、栖息地变化、社区经济和民俗文化是影响野生动物保护的主要因素.藉此提出了相应的野生动物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8.
贵州苏铁种质资源现状及保护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多年观测表明,贵州苏铁在自然状态下的居群残存数量极少,但原分布区周边农户移植栽培数量较多.在论述其植株雌雄比例、种子传播特性及更新能力的基础上,分析其濒临灭绝的原因,提出营建原生环境、建立种质资源基因库、加强相关科研力度等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