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不同畜禽对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需求量不同,采取适当方法测定饲料中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含量,是调整饲料配方、指导饲料生产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ICP-AES法测定土壤中的有效铜、锌、铁、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DTPA浸提剂提取土壤巾有效铜、锌、铁、锰,然后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快速测定,铜、锌、铁、锰的检出限依次为0.011、0.017、0.006、0.013 mg/L,通过对国家标准土壤样品GBW 07415和GBW 07417进行检测,其结果和标准值基本一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9%,该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度高、精密度好,可用于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土壤中铜、锌、铁、锰的测定.  相似文献   

4.
测定土壤有效铜、锌、铁、锰采用DTPA与M3提取的比较实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山西省晋南不同肥力的土样分别采取DTPA与M3提取,用原子吸收法测定土壤中的有效铜、锌、铁、锰。对比分析结果表明,M3提取剂提取土壤有效铜、锌、铁、锰测定值的重现性好、稳定性强。经相关分析,铜、锌、铁的提取测定值与DTPA提取测定值之间呈显著的线性关系,用换算值代替常规分析值指导测土配方施肥,可加快测土配方施肥工作速度。  相似文献   

5.
畜禽有机肥料对土壤有效铜锌铁锰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室内培养和DTPA浸提法研究了鸡粪、牛粪和猪粪等有机肥料对土壤有效Cu、Zn、Fe、Mn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供试条件下施用鸡粪、牛粪和猪粪均可使土壤中有效Cu、Mn含量增加,但有效Zn含量降低;施用鸡粪可使土壤有效Fe含量增加,而施用牛粪和猪粪使土壤有效Fe含量降低。增加鸡粪施用量,可使土壤中有效Cu、Zn、Fe、Mn含量增加;培养期间有效Cu、Zn含量变化幅度较小,有效Fe、Mn含量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6.
锰是植物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是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一种催化剂.用比色法和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FAAS法)测定会理石榴基地土壤中交换性锰和易还原性锰,试验结果表明,会理石榴基地土壤富含有效性锰,比色法测得土壤交换性锰和易还原性锰的含量为43.59 ~445.31 mg/kg和28.98 ~ 903.49 mg/kg,FAAS法测得交换性锰和易还原性锰的含量为49.88 ~ 485.69 mg/kg和37.57~ 897.09 mg/kg.通过精密度测试和加标回收试验,FAAS法测定有效态锰相对标准偏差为5.11%,精密度高,加标回收率最高达94%,准确性好,是测定有效态锰最适宜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石灰性土壤中有效性铜、铁、锰、锌测定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临河区6000个土样有效铜、铁、锰、锌的测定,探讨出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石灰性土壤中有效铜、铁、锰、锌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利川市耕地铜、锌、铁、锰有效态含量及其空间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检测、统计并分析了湖北省利川市604个耕地土样的pH和有效铜、有效锌、有效铁、有效锰及有机质含量。结果表明,利川市耕地土壤pH平均为6.21±1.15,变幅为3.95~8.58,变异系数为18.49%,属中等偏弱变异;有机质含量平均为(27.17±10.84) g/kg,变幅为5.39~88.50 g/kg,变异系数为39.90%,属中等变异。有效铜、有效锌、有效铁、有效锰平均含量分别为(1.39±1.31) mg/kg、(1.07±0.92) mg/kg、(58.84±52.67) mg/kg、(39.22±32.49) mg/kg,按辽宁省DB 21/T 1437-2006地方标准评价,有效锌含量中等,其他3种含量高;变幅范围分别在未检出至8.28 mg/kg、未检出至8.41 mg/kg、2.89~311.15 mg/kg、3.29~234.38 mg/kg;变异系数分别为93.99%、86.25%、89.52%、82.83%,皆为中等偏强变异;缺锌比例达63.57%,因此要加强锌肥的应用。耕地土壤有效铜、有效锌、有效铁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有效铜、有效锌、有效铁、有效锰含量与土壤pH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初步摸清了利川市耕地有效铜、有效锌、有效铁、有效锰含量及在不同耕作方式、土类及不同成土母质发育土壤上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9.
对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品种资源库保存的186份材料的铁、锌尧锰和铜含量进行测定,并对它们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稻米中微量元素含量主要由品种的遗传特性决定,稻米中铁、锌尧锰、铜等微量元素的含量存在极显著的基因型差异。比较不同类型品种Fe、Mn、Cu和Zn平均含量,白米和黑米之间Mn和Cu含量差异不显著,而黑米Fe和Zn含量则显著高于白米;黑米糯稻Fe和Zn含量显著高于白米糯稻,两者之间的Mn和Cu含量则无显著差异。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品种Fe与Zn、Mn与Cu之间的相关性均达极显著水平,Cu与Zn之间相关性达显著水平;Fe与Mn、Fe与Cu、Mn与Zn的相关性未达显著水平。精米中Fe、Mn、Cu和Zn含量显著低于糙米中的含量。  相似文献   

10.
M_3土壤浸提剂测定土壤微量元素铜锌铁锰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M_3土壤浸提剂测定土壤有效性Cu、Zn、Fe、Mn,较常规DTPA浸提法省时、省工,操作方便,结果稳定,适用于石灰性土壤,并且同DTPA浸提法相关性显著,是一种较理想的浸提方法。  相似文献   

11.
基于用HNO3-HClO4法消化样品、用2.2’-联吡啶法测定铁、用5-Br-PADAP法测定锰、用Zn(HD2)2一次萃取混色法测定锌、用CU(DDTC)2一次萃取法测定铜,建立了测定生物样品中铁、锰、铜的快速分光光度法。不计样品消化时间,一次测定一般2~3h即可完成。  相似文献   

12.
就常规营养元素P与微量金属元素Fe、Mn和Zn对藻类生长影响的协同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藻类吸收常规营养元素与微量元素的浓度显著相关,不同培养时间藻类中P-Fe、P-Mn和P-Zn质量浓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65、0.717和0.926,表明常规营养元素与微量元素对藻华的诱导具有协同性.  相似文献   

13.
为资源化利用蚓粪,采用保护地田间试验的方法,设置单施猪粪(PM)、单施蚓粪(EM)、单施化肥(CF)、不施肥(CK)4个处理,研究蚓粪(EM)对土壤微量元素Fe、Mn、Cu、Zn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蚓粪(EM)处理明显降低土壤有效锰含量,猪粪(PM)处理明显降低土壤有效铁含量,化肥能降低土壤pH值及提高土壤有效态Fe、Mn、Cu、Zn的含量.茄子盛果期,土壤有效锰、锌含量与土壤pH呈极显著负相关,有效铁、铜与pH负相关性不明显;土壤有效锌含量与有机质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余微量元素的有效含量与有机质相关性不明显.土壤pH是影响土壤锰、锌有效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试验结果表明:缺钾显著降低生姜吸收铁、铜、锌元素的能力,使生姜各器官的铁、铜、锌含量降低;但缺钾促进了生姜生长前期对锰元素的吸收,提高了锰在地上部的含量,但生长后期生姜体内锰元素流失较早且多,使单株生姜的锰吸收量反而低于正常供钾处理。  相似文献   

15.
在黄褐土上进行啤酒大麦(简称啤麦)的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植株体内Zn、Mn、Fe、Mo元素的含量、积累量及其吸收速率等,因N水平及生育期的不同而差异很大,由此影响了产量和品质,施N量中以1.5g/盆(即9kg/亩)为最好,各项指标均佳,试验表明,啤麦中的养分以根系及秸杆的形式归还到土壤中,这为土壤中的养分积累及物质归还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16.
山区生态果园建设对土壤铁锰铜锌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西昌市海拔1500m的半山荒坡地种植系列果树,建设生态果园,以相同坡面的未开垦荒山为对照,研究生态果园建设对土壤微量元素铁,锰,铜和锌变化的影响,探索合理开发利用这些半山荒坡的农业生态模式。土壤有机质用重铬酸钾容量法-外加热法测定;铁,铜,锰和锌等微量元素用氢氟酸-高氯酸-硝酸消煮,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含量。结果表明:生态果园建设除锌含量与荒地没有明显差别外,铁,锰和铜的含量比荒地都有所降低。铁含量比荒地低7.6%;锰含量比荒地低24.8%;铜含量比荒地低26.9%;生态果园土壤的锌含量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4倍,土壤不缺锌。生态果园建设对土壤微量元素状况没有负面影响,是一种保护山区生态环境和使农民增收的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7.
红黄壤、黄棕壤、砂姜黑土三类不同性质的土壤,用9个磷(P)水平(0-150ppm,均以P_2O_5计算).分别处理15天及30天.结果发现,几乎在所有P水平处理下的土壤,其有效锌(Zn)前15天表现抑制,含量低于本底值;30天后,都有不同程度的回升,似乎受到促进,但因土质、pH值、本底Zn含量的不同,差异较大. 红黄壤的有效Zn含量与P水平在前15天呈极显著直线负相关,而黄棕壤和砂姜黑土则呈极显著直线正相关;30天后,红黄壤回升到2-3ppm,相关性不显著,而黄棕壤和砂姜黑土则呈显著直线正相关.三种土壤的有效铁(Fe)含量,无论是15天和30天,均与P水平呈极显著的直线负相关,即表现抑制.有效铜(Cu)含量,在红黄壤和砂姜黑土,前15天以任何P水平处理均降到临界值以下,表现抑制;30天后,都有不同程度的回升,略高于临界值,在黄棕壤,前15天呈极显著直线正相关,30天后则相关性不显著,其含量均高于本底值,表现促进,但低于临界值,属严重缺Cu.  相似文献   

18.
中微量元素对作物的生长发育及人类健康都有及其重要意义,作物灌浆结实期对中微量元素的需求量及需求规律是提高作物籽粒中矿质营养元素含量及科学合理施肥的理论依据.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糙米中Fe、Zn、Cu、Mn、Mg、Ca含量和积累量的动态变化及其与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开花后,水稻籽粒中Fe、Zn、Cu、Mn、Mg、Ca的含量迅速降低,开花10天后降速变缓,20天后趋于稳定;就花后矿质元素含量的变化幅度而言,6种矿质元素中以Ca的变幅最大,Mg的变幅最小,供试品种中籼型品种滇屯502的变幅明显大于粳型品种合系39;水稻花后籽粒中Fe、Zn、Cu、Mn、Mg、Ca含量的变化趋势与蛋白质含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蛋白质含量与6种矿质元素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水稻花后籽粒中Fe、Zn、Cu、Mn、Mg的积累动态符合Logistic方程,其积累的快增期和实际增长期较籽粒干物质积累的快增期和实际增长期早而短,花后前10天的肥水管理是提高稻米中6种矿质营养元素含量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9.
污水灌溉对蔬菜中N,Fe,Zn,Mn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测定了4种不同水质灌溉的14种蔬菜中N,Fe,Zn,Mn的含量。结果表明,水质对蔬菜含氮量有明显影响,Fe,Zn,Mn的含量则主要取决于蔬菜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