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害症状1.1 叶褐斑病:5月中旬开始,叶脉间出现圆斑,叶正面褐色,背面灰白色,随着病斑的逐渐扩大,几个病斑相连,叶片卷曲、萎蔫后脱落,严重时一次梢叶片全部脱落,仅剩二次梢部分新叶,果实受日光直射形成灼斑,后逐渐脱落。  相似文献   

2.
1 细菌性穿孔病1 1 症状与发病规律 桃穿孔病是桃树上的常见病害 ,在叶片、新梢和果实上均能发病 ,以叶片受害最重。叶片发病初期为水渍状小圆斑 ,后逐渐扩大成圆形或不规则形 ,病斑直径 2~ 5mm ,褐色 ,边缘有黄绿色晕环 ,以后病斑干枯、脱落、穿孔 ,故称“穿孔病”。严重时整个病斑相连 ,造成叶片脱落。果实受害初为淡褐色水渍状小圆斑 ,稍凹陷 ,以后病斑稍扩大 ,天气干燥时病斑开裂 ,果实失去商品价值。病原细菌主要在病梢上越冬 ,当桃树展叶抽梢时 ,从溃疡斑内溢出菌脓 ,经叶片气孔和枝梢皮孔侵染。温度高、湿度大时有利于该病的发…  相似文献   

3.
为测试桑断枝烂叶病病原菌对桑树的致病性,用病原菌的分生孢子、菌丝块对室内盆栽的桑树的枝叶片进行接种处理;用病原菌的菌丝块对人工气候室内水培保鲜的桑树枝梢不同部位的叶片和枝茎段进行接种处理。结果表明,在温度为20~25℃,湿度为95%~100%的条件下,接种新梢嫩叶、嫩枝,48 h就出现病斑,以后病斑不断扩大,接种后第3~5 d,病斑扩展最快;病原菌的易感染部位是桑树新梢;半年生成熟枝条和1年生老枝干难以被侵染;新梢顶端第4节位以上的嫩枝、嫩叶最容易感染发病。因此,清除病枝、病叶是减少初侵染源、防止病害发生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谢风  水清 《广西蚕业》2006,43(2):51-52
桑树烂头病又称桑树细菌性黑枯病、桑疫病,是桑树重要病害之一.病斑有两种类型:一种由叶片气孔侵染引起,发病初期呈油渍状圆形或不规则形半透明斑点,后扩大转变为黄色至黄褐色病斑,周围叶色稍褪绿,气候干燥时中央会串孔;另一种是通过叶柄、叶脉从维管束感染引起的,病叶叶脉变褐,由叶脉限制形成多数细小的多角形病斑,在叶脉、叶柄上产生暗黑色稍凹陷的细长条斑,严重时叶片皱缩,大部分发黄脱落.病菌侵入嫩梢时,嫩梢和芽叶变黑腐烂,形成烂头.病害蔓延到枝条时,病枝上出现粗细不等的点线状棕褐色斑,斑点上常溢出淡黄色的珠状菌脓,严重时病斑可深入枝条深层组织.  相似文献   

5.
1 病害1 1 炭疽病 主要为害当年新梢和果实。新梢一般在 6月上旬开始发病 ,持续时间长达 60天以上 ,果实在 6月下旬至 7月上中旬发病。发病初期新梢和果面出现小黑点 ,逐渐扩大呈圆形和椭圆形 ,被害枝条表皮呈黑褐色 ,病斑凹陷开裂 ,根部营养和果实发育受阻 ,造成病斑上部枝条枯死 ,被害果实容易硬化脱落。1 2 黑星病 主要为害柿树幼叶、幼枝及幼果。一般 4~ 5月份开始 ,5~ 6月份停止。发病时在叶片上形成深黑色星点病斑 ,四周有黄色晕圈 ,后期病斑硬化成疮痂状 ,感病植株生长不良 ,树势变弱 ,容易落叶 ,病果提前脱落 ,苗木发病较成…  相似文献   

6.
<正> 1982年4月上中旬,在本所及南充蚕种场桑园同时发生了与常见病症状不同的病害。枝、叶、雄花、桑椹都有受害的。新梢长至1—8寸开始发病,病斑1—3寸,深褐色,干燥时易从患处干裂折断。中下部叶片(特别是枯黄叶)易受害。叶的发病一般从叶尖、叶缘开始,病斑深褐色,病叶叶缘多数向叶面和少数向叶背卷起。温度大  相似文献   

7.
桑树细菌性疫病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桑树细菌性疫病即桑疫病有缩叶、黑枯两种病型,是桑树的主要病害。缩叶型:发生在桑树的枝叶上。病菌从气孔侵入叶片时,常引起点发性圆型病斑,病斑中央裂开,呈穿孔状;病菌从叶柄叶脉的维管束侵入时,引起叶脉变褐,叶子向背面卷曲皱缩呈缩叶状,严重时病叶脱落。病菌侵染到新梢时往  相似文献   

8.
一、病害 1、白粉病:此病为害青枣的枝、叶、花和果实,主要症状为:染病时,病芽在春季萌发较晚,抽出的新梢和嫩叶整个覆盖白粉,病梢节间缩短,叶片狭长,叶缘向上,质硬而脆,渐变褐色,病梢发育不良,常不能抽生二次枝。嫩叶染病后,叶背发生白粉病斑,病叶多皱缩扭曲,病果在果皮上产生白色粉状病斑,果皮变淡褐色,粗糙无光泽,严重时全果病变并落果。防治方法:注意果园通风、光照、排水工作,选用抗病品种,抓好早期药剂防治。发病初期7-10天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洒。  相似文献   

9.
桑疫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玲  薛松 《中国蚕业》2006,27(4):33
桑疫病又称桑细菌性黑枯病、烂头病,是桑树的主要病害之一。其主要表现为2种症状:一是黑枯型,病斑初期呈现出油渍状半透明斑,逐渐转为黄色、黄褐色,病斑周围叶肉退绿,病菌从叶片气孔侵入则表现出点状褐斑;病菌从叶柄叶脉的伤口侵入,叶片则表现出多角型褐斑,叶片变黄而脱落;从嫩梢侵入嫩梢和嫩叶则变黑腐烂表现为烂头症状。二是缩叶型,感病初期叶片出现近圆形褐色斑点,后期穿孔,叶缘边褐色而腐烂,叶脉受害。叶片向背面卷曲呈缩叶状容易脱落。这种病害传染迅速且不易控制和根治,严重影响了桑树全年的产叶数量和质量。1原因分析1.1品种差异桑树…  相似文献   

10.
<正> 桑枝枯菌核病是由子囊菌亚门核盘菌属真菌Sclerotinia sclerctiorum(Libert)de Bary浸染引起的桑树枝干病害,主要危害春季一年生枝条已萌发的桑芽及新枝梢。发病初期,新梢基部出现病斑,病斑逐渐扩大,环绕枝条一周后,阻止树液流动,而使病斑部以上新叶突然萎缩、干枯。病斑部的皮层组织严重腐烂,易于剥离,散发酒精气味,干燥时表面收缩  相似文献   

11.
茶芽枯病是为害春茶的重要病害。此病发生在春茶早期,为害茶树幼嫩芽叶,使其变褐枯焦,重者嫩梢枯死,严重影响春茶产量和品质,成为发展名优茶生产的重要障碍。加强早春茶树保护,做好茶芽枯病的防治,是春季茶园管理的一项不容忽视的工作。1 症状识别主要为害幼芽及1~3叶。罹病茶芽萎缩不长,后呈黑褐色焦枯状;嫩叶发病,多自叶尖或边缘先产生褐色或黑褐色小斑,后渐扩展成为不规则大病斑,病斑边缘有褐色隆起线或不明显,后期病部散生细小黑点,以叶片正面黑点居多,且病叶扭曲而易破裂。2 病原  此病是由半知菌亚门,叶点霉…  相似文献   

12.
梨黑星病是梨树最主要病害之一,我国广泛栽培的鸭梨、雪花梨、砀山酥梨、京白梨等品种普遍感病,在降雨少的1999年很多梨园的病果率仍有20%.日本梨也易感病.此病害的致病菌属于一种营养特性严格的真菌.病菌在梨树芽中越冬,春天病菌随树萌芽开始生长,北京及河北梨产区4月底至5月上旬在新梢基部出现病菌繁殖结构,即产生1cm长的褐色霉层,农民将其称为乌码子,乌码子中含有大量病菌传播体(病菌孢子).病菌侵染叶片后,叶背产生黑褐色霉斑,叶正面出现黄色斑点,严重时病叶早落.幼果受害,产生近圆形梢凹陷黑色霉斑,病果早落或长成畸形果.7~8月果实受害,果面产生疮痂状凹斑,病斑易开裂、丧失商品价值.  相似文献   

13.
1病虫害主要种类及发生特点 江汉平原地区,梨新梢抽生与开花期为3月下旬至4月上旬,新梢生长至第二次生理落果期为4月中旬至4月底。这两个物候期的主要病虫害分别有梨黑星病、梨锈病;梨瘿蚊、梨蚜、梨木虱、梨茎蜂、梨大食心虫、叶螨、梨星毛虫等。梨锈病、黑星病、黑斑病、轮纹病;梨瘿蚊、梨蚜、梨大食心虫、叶螨等;冰雹击伤幼果及缺素性生理病害。这两个阶段是各种病虫从越冬场所转向树体各个部位为害。腐烂病病菌侵入树体为害。梨黑星病病梢、病花丛开始出现。梨轮纹病开始侵染幼果。梨锈病在春雨多时展叶后20天内最易感染,…  相似文献   

14.
梁秀玲 《广西蚕业》2002,39(2):41-41
问 :我种的桑园 ,今春发现桑叶边缘有深褐色的连片病斑 ,有的全叶发黑变枯 ,不知是什么病 ,如何防治 ?答 :初步分析是桑叶枯病。此病春季发病多 ,来势快 ,被害叶的边缘发生深褐色的连片病斑 ,严重时全叶发黑、脱落 ,整枝新梢只留嫩芽。随着桑叶的生长多向反面卷缩。病斑边缘色较深 ,病健部界限明显。此病是由一种半知菌引起。病菌以菌丝体在病叶中越冬 ,次年春暖后 ,产生孢子 ,初次侵染。以后在新病斑上产生分生孢子 ,引起再次侵染 ,湿度大有利于病菌繁殖 ,雨后更易发病。发病一般在春、夏季 ,多发生在地下水位高、通风透光不良、施肥不合理…  相似文献   

15.
1999年 7月 ,在对新疆草莓病害调查中 ,发现一种草莓叶片病害 ,引起草莓叶片成块枯焦 ,其势如火燎 ,使草莓在营养期遭到严重的伤害 ,影响翌年开花结果。目前仅见在乌鲁木齐市和奇台县发生 ,以乌鲁木齐为害较重。1 症状叶片上初期为紫黑色浸润状小点 ,叶脉先坏死 ,呈黑紫色 ,然后引起被害叶脉间的叶组织病变 ,呈深紫色。病斑迅速扩大 ,形成边缘不明显的不规则状深紫色斑块。病斑外缘放射状 ,常与相邻的斑块合并。有时病斑外围叶组织形成黄晕。数日后病斑中部变革质呈茶褐带灰色干枯 ;叶背面病斑相应部位茶褐色。叶柄上的病斑长形至长梭形 ;…  相似文献   

16.
1改秋梢结果母枝为春梢结果母枝,控制夏、秋梢。当年春梢营养技数量可满足翌年挂果时,将秋梢从基部剪除;如春梢量偏少,可选留树冠中、下部及内膛秋消补充作结果母校。翌年对树冠中、下部及内膛的无花春消保留适当数量,并在4-5叶处摘心,对顶部春消及生长过旺春稍要及时剪(抹)掉,并及时喷叶面肥促使春消尽快老熟以减缓梢、果对养分的竞争。夏、秋梢要及时抹除或喷抑芽丹等控制其萌发。2冬季彻底清园。采果后及时剪除溃疡病病枝,清除地面落叶、病果集中烧毁;对有病斑的老枝梢,用利刀刮除病斑(深达木质部)并涂上波美3-5度石流合…  相似文献   

17.
杨梅炭疽病,以抱子和菌丝在被害树的嫩梢上越冬,次年传播为害。杨梅叶片被害初期,两面产生圆形或椭圆形灰白色病斑,扩大后呈黑色小粒点,晴天病斑易破裂穿孔;嫩梢被害,则布满点点病斑,逐渐变成秃枝。一般在5月上中旬开始发病,8月上中旬进入发病高峰期,常造成大量烂果、落果。根据该病发生规律,可采取以下综合防治措施:1增施有机肥杨梅树对肥料三要素很敏感,多施氮肥则会使杨梅枝叶徒长,诱发病害。宜于抽梢前和采果后分两次施肥,每次每666.7m~2施草木灰、腐熟堆肥和人畜肥等有机肥 1000~1500kg,以利杨梅…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春季桑园缩叶型桑疫病的为害趋重,叶片受害时出现圆形褐色病斑,叶柄、叶脉受害的叶片向背面卷曲呈缩叶状,病叶易脱落,严重时新梢顶芽枯萎,春叶产质量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  相似文献   

19.
1 发病症状 柑桔苗疫病是柑桔苗期的重要病害之一 ,在生产上易被误认为柑桔炭疽病或苗木立枯病。该病主要为害柑桔苗的嫩叶、顶芽和新抽的嫩梢 ,有时也可侵染已老熟的叶片和枝梢。叶片受害初期出现暗绿色水渍状斑点 ,随后迅速扩展呈近圆形或不规则形大病斑 ,如开水烫伤状 ,颜色逐渐变为灰绿色至黑褐色。阴雨潮湿时 ,病斑扩展极快 ,病斑一般占到全叶 1/3~ 1/2 ,最后造成全叶腐烂并脱落 ;天气干燥时则病斑缓慢扩展或停止扩展 ,病斑边缘明显 ,呈暗绿色 ,中部浅绿或灰褐色 ,干枯后极易脆裂。苗木顶芽或嫩梢感病后 ,最初出现水渍状小斑点 ,而…  相似文献   

20.
<正> 1 剪梢 剪梢可以提高桑树发芽率,减少花果和病害,提高桑叶产量。剪梢适期为当年12月至次年2月中旬,以水平剪梢为好。长势好的桑树,1.8米以上的枝条应剪去;1.5米以下的枝条可剪去%;封顶枝条不剪;病枝剪到病斑以下10厘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