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枯叶蛾科昆虫性信息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枯叶蛾科昆虫性信息素所具有的物种特异性、性信息素的生物合成及调控机理和性信息素载体选择及应用现状等方面系统阐述枯叶蛾科昆虫性信息素的研究现状及最新进展.提出性信息素在近源种生殖隔离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及建立诱捕器诱捕量与林间种群密度动态关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天牛科昆虫的性引诱和性信息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牛科昆虫绝大部份是林木和果树的重要蛀干害虫和木材害虫。有关这类害虫的性信息素报道尚少。1984年日本学者首次分离鉴定了葡萄虎天牛(Xylotrechus Pyrrhoderus)的雄性信息素。笔者就在阅读文献中接触到这方面的一些资料,作扼要介绍,以供参考。 1 葡萄虎天牛的雄性信息素 Iwabuchi,K.(1982)对葡萄虎天牛的性行为过程作了较详细研究,指出成虫的交配行为至少有两个阶段组成:(1)飞翔中的雌成虫接近静止的雄成虫。(2)雄成虫被降落下的雌成虫所刺激并与之交  相似文献   

3.
国内外对于鳞翅目昆虫性信息素的研究最为详细。本文阐述鳞翅目昆虫性信息素活性组分的最新分类进展,根据其化学结构可分为TypeⅠ、TypeⅡ、TypeⅢ、Type 0 4类。其中:Type I为分子结构具有末端功能团的C10-C18醇、醛、醋酸酯类化合物,分布于多个鳞翅目总科中; TypeⅡ为C17-C23的不饱和碳氢化合物以及相对应的环氧衍生物,广泛分布于尺蛾总科中; TypeⅢ为携带1个或多个甲基分支的C17-C23化合物,仅出现在少数的鳞翅目昆虫中;而Type 0为与植物挥发物结构类似的短链仲醇或酮类化合物,分布于进化上较为原始的昆虫中。尺蛾总科作为鳞翅目昆虫的第三大科,目前共计93属158种尺蛾的性信息素组分得到鉴定,其性信息素组分中除了姬尺蛾亚科以TypeⅠ为主以外,灰尺蛾亚科、尺蛾亚科、沙尺蛾亚科、花尺蛾亚科、星尺蛾亚科均是以TypeⅡ为主。尺蛾科昆虫性信息素组分碳链较长,结构复杂,多数为不饱和烃类化合物(TypeⅡ型),严重影响了全球尺蛾类性信息素组分的化学鉴定及野外应用,通过分析对已鉴定的尺蛾性信息素组分及结构特征,明确其性信息素组分化合物的双键位置、环氧结构和手性构象,以及在各亚科、属、种之间的分布特征,并探讨我国重要尺蛾(茶尺蠖、国槐尺蠖、银花尺蠖、油桐尺蠖、春尺蠖等)的性信息素研究情况,可为今后鉴定未知尺蛾性信息素活性组分,以及利用昆虫性信息素对尺蛾类害虫进行有效的绿色防控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天牛科昆虫是危害严重的林业害虫,给林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昆虫信息化合物的鉴定及应用,在害虫综合治理(IPM)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到目前为止,已从100多种天牛科物种中鉴定出信息化合物质,天牛亚科(Cerambycinae)、沟胫天牛亚科(Lamiinae)和椎天牛亚科(Spondylidinae)鉴定出雄性天牛的聚集信息素组分,花天牛亚科(Lepturinae)和锯天牛亚科(Prioninae)物种主要是鉴定出雌性天牛释放性的性信息素组分。这些信息素组分在不同亚科、不同属和种之间重叠率高,同一种组分可以在多种天牛物种中发挥作用,调节昆虫行为活动的信息化学物质在害虫治理中具有应用潜力和广阔的前景。对国内外已研究的天牛科信息素组分进行系统分析,可为今后鉴定新的天牛科信息素组分提供依据,加快我国天牛科信息素组分鉴定和应用进程。  相似文献   

5.
文章继“长白山林区昆虫调查名录(一)尺蛾科”之后,对该区的鳞翅目Lepidopatera夜蛾科Noctuidae11个亚科进行报道,首先介绍剑纹夜蛾亚科Acronyctinae,切根虫亚得Agrotinae和行军虫亚利adeninae共计93种,其余部分下期刊出。  相似文献   

6.
文章继“长白山林区昆虫调查名录(一)尺蛾科”之后,对该区的鳞翅目Lepi-doptera夜蛾科Noctuidae11个亚科进行报道。首先介绍剑纹夜蛾亚科Acronyctinae、切根虫亚科Agrotinae和行军虫亚科Hadeninae共计93种。其余部分下期刊出。  相似文献   

7.
长白山低山林区夜蛾科昆虫区系调查侯彬,林逢春(吉林省通化市林业局134001)(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局)为了摸清长白山低山林区夜蛾科昆虫的种类及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笔者于1983~1984年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调查地自然概况长白山低山林...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长白山东坡采集的夜蛾科杂夜蛾亚科种类整理,初步了解了不同种类在不同海拔高度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利用昆虫本身生理生化特性和行为学特点作为害虫防治的新技术日益受到重视,其中性信息素的研究尤为突出。该文就昆虫性信息素领域取得的成就作了较详细的介绍,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昆虫性信息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昆虫性信息素的研究进展庞正轰(广西森防站)1一般进展早在1832年人们就发现了昆虫雌雄之间存在性引诱现象。一个多世纪以来,尤其是本世纪六十年代以来,昆虫学家对昆虫性信息素的基础理论及应用技术作了大量的研究,并在害虫防治实践中得到了应用。昆虫性信息...  相似文献   

11.
西藏色季拉山冷杉树冠营养元素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1年10月15日至25日在色季拉山生态系统定位站原始冷杉林,采用标准地调查取样与实验室分析,测定了其优势树种急尖长苞冷杉林冠的养分,结果表明:1年生叶片养分总含量是多年生叶片的1.12倍;叶片在树冠阳面养分总含量高于阴面;林冠的不同高度叶片的养分含量不同;同一枝条不同部位的叶片在养分含量上也有一些差异.枝条与叶片有着相似的养分含量分布规律,这种一致性说明在养分的分配、积累过程中,枝条和叶片对养分的利用是同步的.  相似文献   

12.
昆虫性信息素人工合成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索和研究害虫防治的新途径、新技术, 其中利用昆虫激素, 特别是利用昆虫性信息素进行害虫防治的研究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文中从昆虫性信息素的化学成分、人工合成等方面综述了昆虫性信息素的研究进展, 并介绍几种常用的昆虫性信息素合成方法, 以期为昆虫性信息素的科学研究和最佳合成方法探索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皮暗斑螟性信息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人工饲养与枣树林间定时定点观测相结合的方法,对皮暗斑螟的生殖生物学进行观测.傍晚(17-20时)羽化的成虫占总量的45.71%,交尾多于午夜后至凌晨前进行.在室内通过气相色谱与触角电位测定相结合的方法,测定皮暗斑螟雄蛾对来自雌蛾性腺的不同化合物的反应,通过应用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分析技术,初步明确了皮暗斑螟性信息素组分为(Z9,E12)-十四碳-9,12-二烯-1-醇[(Z,E)-9,12-14:OH]和(Z9)-十四碳-9-烯-1醇(Z9-14:OH).对二组分及其同分异构体的单体和混合物进行了林间引诱试验,初步结果表明(Z,E)-9,12-14:OH的诱虫效果较好.5,50,500和1 000 μg不同剂量诱芯的田间引诱试验证明,500 μg剂量诱芯诱虫量最多.  相似文献   

14.
介壳虫性信息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性信息素产生,化学组成,雄蚧对人工及天然性信息素的林间以应以及在监测,检疫,种类鉴定和防治中的应用等方面扼要介绍了介壳虫性信息研究的历史及进展。  相似文献   

15.
昆虫性信息素变异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述评了昆虫性信息素变异研究的现状与进展,将昆虫性信息素的变异归纳为组分结构、组分比例和组分滴定度等3种变异类型.阐明导致这些变异的机制包括了地理隔离、寄主差异、发育因子及遗传学根源等.展望并讨论了这一研究领域的方向及前景.  相似文献   

16.
松阿扁叶蜂性信息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松阿扁叶蜂性信息素,于2008年5月上旬在河南省灵宝市苏村乡林场对松阿扁叶蜂进行了野外观察、诱捕实验,结果表明:松阿扁叶蜂未交配雌蜂对雄蜂有显著的引诱作用;雄蜂对未交配雌蜂的昼夜趋性反应发生在白天,有两个反应高峰,大的峰在10:00-12:00时,小的峰在14:00-16:00时;总体上,随着雌蜂日龄的增加,其诱捕的雄蜂数量逐渐下降,2 日龄雌蜂诱到雄蜂数量最多,占总量24.58%,1~4日龄雌蜂的雄蜂诱捕量占总量80.73%;未交配雌蜂性信息素的正己烷粗提物引诱雄蜂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性信息素迷向干扰防控害虫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本文陈述国内外迷向技术的应用进展及影响迷向技术开展的生态因素,进而探讨不同缓释载体的剂型,旨在为利用昆虫性信息素迷向干扰害虫提供技术借鉴和参考。[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及个人研究方向,重点介绍国内外迷向干扰技术的应用情况及环境影响因素,探索常见缓释载体的类型(毛细管迷向丝、微胶囊、Puffer、SPLAT、蜡滴、空气纤维、静电纺丝/纳米纤维),指出不同缓释装置的优缺点。[结果]昆虫性信息素迷向干扰技术作为一种高效专一、环境友好的新型绿色防控害虫技术,已经成为害虫综合防控体系IPM(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应用于鳞翅目害虫的防治,鞘翅目、同翅目、半翅目、膜翅目等也有少量报道,尤以舞毒蛾、苹果蠹蛾、葡萄花翅小卷蛾的应用最为成功;明确了昆虫性信息素缓释载体及释放速率控制是有效实施性信息素迷向干扰技术的前提,揭示昆虫性信息素迷向干扰技术的应用机理,得出限制昆虫性信息素迷向干扰技术的经济及政策因素,旨在为我国更好的开展性信息素迷向干扰技术防控害虫提供参考。[结论]昆虫性信息素迷向干扰防控害虫的应用前景广泛,在农林业害虫的绿色防控中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昆虫性信息素在森林害虫监测和防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昆虫性信息素在森林害虫监测和防治中的应用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性诱剂诱杀白杨透翅蛾成虫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黑龙江省甘南林场进行性诱剂诱杀白杨透翅蛾成虫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白杨透翅蛾成虫期有3个诱捕高峰期,即6月初、6月下旬和7月下旬;诱捕器最佳悬挂高度为1.2~1.6 m,以0.2 hm2挂1只诱捕器效果最佳,诱杀效果可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