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茶世界》2010,(4)
蒲江茶叶产品以蒲江雀舌等名优茶和出口绿茶为主,尤以蒲江雀舌最有特色。蒲江雀舌系采摘早春鲜嫩茶芽为原料,秉承千年独特工艺精制加工而成,茶叶扁平挺直,形似鸟雀之舌,具有色  相似文献   

2.
《茶世界》2010,(4)
成都花园,绿色蒲江,在这草长莺飞的阳春三月,又将迎来一年一度的春茶采摘季,而2010首届中国采茶节在蒲江的隆重开幕,更让这个中国绿茶之乡,处处茶香四溢。  相似文献   

3.
《茶世界》2010,(4)
蒲江茶叶生产历史可追溯至唐,而大规模发展是近十多年的事,随着蒲江被列为国家级茶叶标准化示范区、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和四川省出口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县委、县政府把茶叶标准化生产作为促进茶叶  相似文献   

4.
《茶世界》2010,(4)
蒲江种茶制茶历史悠久,蒲江茶叶起源于唐,宋代入贡,兴于明清,普及于近代,当代大发展,境内至今仍保存有南方丝绸之路上的茶马古道旧址,有碑为证:修数百年崎岖之径,通千万人来往之途;旅客行商同登云路,轻车快马共历亨衢。  相似文献   

5.
序言     
《茶世界》2010,(4)
蒲江茶叶种植面积已达16.5万亩,投产茶园12.8万亩,无公害、绿色、有机、GAP认证面积达10余万亩,良种优质率达96.8%。  相似文献   

6.
《茶世界》2010,(4)
2009年10月28—31日,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主办,成都市人民政府承办,成都会展办、成都市农业委员会、蒲江县人民政府协办的2009第五届中国茶业经济年会在蒲江隆重召开。  相似文献   

7.
蒲江茶叶生产历史悠久,底蕴深厚,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唐朝进士、前蜀翰林学士、礼部尚书毛文锡所著《茶谱》记载蒲江出产“早春”、“火前”、“火后”、“黄芽”、“嫩绿”等名茶,还制成火番饼,远销西番(藏族地区)、党项(羌族地区)等地区。境内保存有唐宋时期的茶马古道,石梯上深凹的痕迹,依稀可见当年商贾云集、贩运茶叶的繁忙景象。近年来,蒲江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区位优势,通过政策引导、项目扶持、科技支撑、示范带动和机制创新,茶产业发展成效显著,被评为“国家级茶叶标准化建设示范区”、“全国‘三绿工程’茶业示范县”、“国家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全国重点产茶县”、“四川省茶产业强县”和“成都市茶产业牵头县”,并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授予“中国绿茶之乡”荣誉称号。蒲江位于川西80万亩茶叶基地的核心区域,目前,全县茶叶种植面积20万亩,其中无公害、绿色、有机、GAP认证面积12万亩,2011年产茶量1.2万吨,茶叶产值8.5亿元。  相似文献   

8.
《茶世界》2010,(4)
蒲江作为国家级茶叶标准化示范区、全国三绿工程茶叶示范县、成都市茶产业牵头县,在大力实施规模化、科技化、市场化的产业化经营过程中,茶业知名度不断提高,产业优势日益突出。为了进一步提升茶产业  相似文献   

9.
3位市长,30多位县(市)书记、县(市)长,600多位茶界十月的蒲江,茶香四溢,瓜果飘香。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主办,成都市人民政府承办,成都会展办、成都市农业委员会、蒲江县人民政  相似文献   

10.
蒲江茶赋     
《茶世界》2010,(4)
朝霞染红千丛松林,春风吹绿万亩新茶。村姑玉指飞舞,采下片片嫩叶;后生巧手轻揉,制出道道灵芽。山歌对唱,景色如画。阳春雅韵,茶乡成佳。潘单春茶,因了翁而成贡品;蒲江早茶,以质优而惊华夏。雀舌如情窦初  相似文献   

11.
《茶世界》2009,(7)
本刊讯6月8日,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王庆,秘书长吴锡端,会员部主任姚静波一行到蒲江就第五届中国茶叶经济年会筹备情况进行了考察。在考察期间,忘情常务副会长还实地察看了会议住宿、会议考察路线等情况,并与浦江市有关负责人商量了会议的具体接待方案。  相似文献   

12.
《茶世界》2010,(4)
20世纪50年代初,蒲江年产茶叶15吨左右。1958年,开始毁茶种粮,到了70年代,全县茶叶年产量3吨左右。80年代起,全县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茶叶生产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1991年,蒲江县被列为成都市茶叶基地县。1993年,引进精制茶加工企业。  相似文献   

13.
《中国茶叶》2011,(4):28-28
3月18日,为期半个月的2011第二届中国采茶节在四川蒲江县成佳镇同心村万亩茶叶基地开幕,全国百家重点茶叶企业、10家主要茶叶交易市场的代表及全国知名茶学专家和茶界友人共500余人齐聚蒲江,共商茶叶产业发展大计。现场更是有不少市民闻讯赶来采摘中国早春第一茶,在技师的指导下亲手将其制作成成品茶。  相似文献   

14.
马太和  马英  宿宇 《作物研究》2007,21(3):269-271
杂交水稻红优44,系用西南科技大学水稻研究所育成的不育系红矮A与江油市太和作物研究所育成的恢复系THR-4-4组配而成.2003-2004年参加四川省区试,2005年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因其在筛选组合时以耐热选育为目标,2002年从品比试验中筛出红优44,具有耐热、重穗、丰产特性.2006年该品种参加由农业部、四川省农业厅组织的联合示范中,抽穗期遭遇持续高温干热天气,结实率仍达80%以上,经省上专家组验收名列前茅(宜宾、蒲江示范点名列第一).  相似文献   

15.
《中国茶叶》2012,(7):37-38
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仁风暗结珠蓓蕾,先春抽出黄金芽。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颠崖受辛苦!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合得苏息否?——唐·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大夫寄新茶》  相似文献   

16.
《中国茶叶》2014,(1):33-33
正山僧后檐茶数丛,春来映竹抽新茸。宛然为客振衣起,自傍芳丛摘鹰嘴。斯须炒成满室香,便酌沏下金沙水。骤雨松声入鼎来,白云满碗花徘徊。悠扬喷鼻宿酲散,清峭彻骨烦襟开。阳崖阴岭各殊气,未若竹下莓苔地。炎帝虽尝未辨煮,桐君有策那知味。新芽连拳半未舒,自摘至煎俄顷余。木兰沾露花微似,瑶草临波色不如。僧言灵味宜幽寂,采采翘英为嘉客。不辞缄封寄郡斋,砖井铜炉损标格。何况蒙山顾渚春,白泥赤印走风尘。欲知花乳清泠味,须是眠云跂石人。——(唐)刘禹锡·《西山兰若试茶歌》在唐代,茶叶虽然是以蒸青团茶为主,但那个时代也出  相似文献   

17.
武夷茶历史溯源、传播发展与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武夷山是世界著名自然与文化遗产地,我国唯一的茶文化艺术之乡。名山出名茶,名茶耀名山。武夷岩茶为乌龙茶之上品,我国十大名茶之一。当代茶圣吴觉农认为:"品具岩骨花香之胜,味兼红茶绿茶之长"。岩茶品质要求重味以求香,性和不寒,耐藏耐泡,外形条索紧结,稍扭曲。色泽油润或乌润。汤色橙黄明亮。叶底绿叶红镶边或似蛤蟆背。香气馥郁,具幽兰之胜,锐则浓长,清则幽远。滋味浓而醇厚,啜之有骨(物),润滑爽口,饮之齿颊留香,舒适持久,具有独特之"岩韵"。  相似文献   

18.
《茶世界》2008,(3)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中华茶文化传承千年,源远流长。饮茶不仅是中国的民族习俗,而且在国际上也成为民族文化的一种象征符号。茶为国饮,理所当然。在奥运相约北京这一充满激情与梦想的2008——中国茶香,也当以她充满东方韵味的独特魅力展现在全世界面前。茶仙卢工《七碗茶》有云:茶至三碗搜桔肠,惟有文字五千卷。是以,国际茶城网以百年奥运·千年国饮为主题举办大型征文活动暨第四届石生茶叶杯茶诗茶文大赛,旨在弘扬国粹,以造茶文化之繁荣。石生茶叶杯已连续举办三届。每届收到投稿作品上万件,反响颇大,渐成品牌。此次征文大赛,再度发请天下爱茶之人,写茶之雅心,道茶之敬客,论茶之行道,淘尽壶中百味,拾掇天下文章。  相似文献   

19.
霍邱县地处淮河南岸,大别山南麓。全县耕地面积207万亩,120万人。境内地形复杂,有岗有湾,史河贯穿全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1972年开始试种红麻,十年来,面积由900亩发展到1981年的20多万亩,单产由40g斤提高到600多斤,总产  相似文献   

20.
我县位于长江中游以南,湘北洞庭湖冲积平原中部,地势低平,沟渠纵横,具有浓郁的湖区水乡特色。一、黄、红麻生产概况建国以前,我县未种植黄、红麻。1952年,为了适应国家工业发展的需要,从浙江引进黄麻种子,当年试种4633亩,平均亩产276斤。1959年以来,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