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林更生 《福建茶叶》2009,32(4):42-43
1福州软木画由来与品种 软木画,又称“软木雕”、“木画”。民间雕刻工艺品。主要产于福建福州。福州工艺三宝之一,软木画是一种“雕”、“画”结合的手工艺品。色调纯朴,刻工精细,形象逼真,善于再现我国古代亭台楼阁的园林景色,画中有诗,使人观后如身临其境。  相似文献   

2.
<正>1著名的福州南后街灯笼灯笼又称"灯彩",乃是古时灯具的一种,起源于18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元宵前后,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红灯笼",来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后来灯笼就成了中国人喜庆的象征。经过历代灯彩艺人的继承和发展,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品种和高超的工艺水平。从种类上有:"宫灯"、"纱灯"、"吊灯"等。从造型上分,有人物、山水、花鸟、龙凤、鱼虫等,除此之外还有专供人们赏玩的"走马灯"。中国的灯彩综合了绘画、书法、剪纸、纸扎、刺缝等工艺,利用各个地区出产的竹、木、藤、麦秆、兽角、金属、绫绢等材料制作而成。  相似文献   

3.
1福州人饮茶成习惯福建自古产茶,作为省会城市的福州,出售茶叶的商店遍布大街小巷,而福州人也自古养成了饮茶的习惯。他们有的喜欢喝早茶,有的一天喝好几次;有的喜欢在家中喝,有的喜欢上茶馆喝;有的喜欢独自品茗,有的则喜欢三五成群围着茶桌,边饮茶边淡论家事、国事、天下事;有的喜欢单纯喝茶不必茶配,有的却喜欢点一二样甚至三五样茶配;有的喜欢喝花茶,有的喜欢喝红茶。饮茶的习惯各有特色,真是五花八门。由于喝茶已成习惯,因此,福州人无论在学习和工作中,还是在休闲和娱乐中,都喜欢配以饮茶,增添精神与乐趣。因此,在…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基于农业文化遗产的审美视角,采用文献分析、实地调查等方法对全球农业文化遗产福州茉莉花和茶文化系统景观空间特征与美学意象进行探索,其“山地森林—梯田茶园—聚落—森林—茉莉湿地—河流”的竖向空间特征和遗产保护区、茉莉花种植区、茶种植区、综合发展区等形成的多层次平面空间特征反映了古代福州人民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传统生态智慧和“天人合一”的审美模式。基于生态、生产、聚落和文化四个方面,梳理了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景观的美学意象,并进一步结合建设生态文明、文化自信与乡村振兴的背景提出了乡土景观营建、艺术创作传播、文化品牌打造、生态可持续发展等美学意象创造性转化应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1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说书漫话 古时,说书在福建非常流行.说书,福州地区称为"讲评话",厦门一带叫做"讲古".我国各地叫法更是各种各样,例如"评书"、"相声"、"讲故事"、"唱西河大鼓"、"讲太上感应篇"等.我国说书的历史悠久.据说,古时要学说书,都要拜师学艺,拜师有仪式,讲协约.例如,凡是科班行艺唱西河大鼓的一律拜师敬奉周庄王.周庄王,名佗.  相似文献   

6.
霞浦产茶历史悠久,茶文化渊源流长.从晋代至唐代的六百年间,霞浦先民依靠海上交通方便,造船业发达的优势,最先从苏、浙引进茶叶生产技术,开山种茶、制茶、饮茶,发展茶叶生产,成为唐代福州地区茶叶主要产区.从霞浦古县村出土晋代茶具;晋代药学家葛洪山炼丹,流传药炉茶鼎;到唐代长溪亦能采造"腊面茶";明代谢肇淛<长溪琐语>"环长溪百里诸山,皆产茶.……"的记载,都表明霞浦县茶文化历史底蕴深厚,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7.
1 基诺族概说 基诺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自称"基诺",意思是"舅舅的后代".至今为止基诺族人家里的重大事情均由舅舅做主.基诺族有两个传说,一说他们是从北方来的,经昆明、峨山县到普洱和墨江,然后到达西双版纳,在基诺山(攸乐山)定居,现在巫师还把死人之魂送往北方;另一说,古时候孔明南征西双版纳时,行军劳累的战士们休息时,有一部分人睡着而被"丢落",他们只好留下来种茶为生,并按孔明帽子的尖顶式样建屋居住,妻子也戴尖顶帽,至今仍崇拜孔明.后来人们把"丢落"的这部分人误称为"攸乐".  相似文献   

8.
唐琛 《福建茶叶》2016,(3):320-321
中国茶文化意象有着丰富的文化特质和蕴涵,而茶文化意象中的特质部分在对应转换时难免存在意义的损耗。因此在传播中国茶文化时应尽力保留文化意象的文化特质。本文通过实例分析和理论描述探讨中国茶文化意象传播的原则,以有效地进行中国茶文化的跨文化传播。  相似文献   

9.
苏花青 《福建茶叶》2016,(8):385-386
英国是茶叶进口和消费大国,茶叶是英国人最喜爱的饮品之一。英国人不仅喜欢饮茶,而且还独创了闻名世界的红茶文化,向人们展示了英国独有的茶文化特色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0.
11.
茶文化营销,不能单纯认识是一个文化概念或营销传播概念,而是一个茶文化与营销的综合概念。此外,在这里要搞清两个概念。一是传统茶文化,二是时尚茶文化,这两者都属于茶文化,只不过后者是随着时代发展进步而衍生出来的时尚茶文化。企业应如何结合茶文化进行营销呢?事实上,茶叶企业只要发现了茶叶市场的消费现象,就算是读懂了茶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12.
福建茶文化发展轨迹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谈谈福建茶文化发展的几个粗线条,以及若干启示,供交流,以期推动福建茶文化研究。一、福建古代茶业1.福建茶叶始期:最早见于东晋376年,南安县莲花峰石刻"莲花茶襟"。说明管朝以前,福建已产茶,至今已1600多年的历史。中国是茶的原产地,相传"神农时代"就已发现茶。神农氏时代,即新五器时代,约公元前2737年。福建茶叶始期,是在神农时代的三千年之后的事。此时菜在南方已渐变为一种普通之物。敬茶待客已形成一种礼仪。菜的记载,也明显增加,莲花峰上的石亭,也即古人饮茶、斗茶的地方。2.唐朝:农业生产回升,文化有很大的发…  相似文献   

13.
1澳大利亚概况 1.1澳大利亚社会简况 澳大利亚(Australia)国名全称为澳大利亚联邦(The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澳大利亚既是国名又是洲名。它来源于拉丁文,意思是"南方的"。得名最早源于希腊天文学家的推测,认为南半球也有一块与北半球相对应的大陆。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是世界上茶文化发源地,拥有着深厚的茶文化底蕴,茶文化也对中国人的精神、价值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流传至今的茶文化典籍中,出现了诸多通感现象,或者说通感效应,为当代人研究茶文化提供了绝佳的素材。运用了通感手法的茶文化典籍,表述更加生动形象,所传达的意蕴也更加让人流连忘返,可以说茶文化中的通感现象,是研究茶文化的一个良好的切入点,也是在茶文化翻译当中需要密切注意的。基于此,本文对茶文化中的通感现象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对其翻译问题进行了科学探讨,希望对相关的茶文化研究、翻译工作者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5.
高媛 《福建茶叶》2016,(9):222-223
茶文化具有丰富多样的形式,其历史悠久、影响深远,能够帮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开展工作,并且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茶文化从茶的本质出发,对其进行深入细致的发掘,可以影响大学生的行为和思想,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6.
试论中国茶文化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我国茶叶发展的历史层面,将茶文化的发展划分为:茶起源时期的原始茶文化;茶普遍栽培和饮用时期的传统茶文化;茶进入市场经济新时期的茶文化。对各时期茶文化的主要精神蕴含和文化功能,作了初步探讨,并对“茶文化是什么”这一问题,作出通俗的解答。  相似文献   

17.
车燕 《福建茶叶》2016,(3):169-170
茶文化在我国有着相对悠久的历史,加之茶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所以近些年来,茶在物质与精神层面都在不断发展,同时形成了茶的独特文化体系。目前,我国对于茶文化的研究,涉及的理论内容较少,大多数研究也只是表明茶文化对旅游的影响。因此本文将以茶文化的基本形态为出发点,简单分析城乡茶文化的特点与差别,并且针对不同的出发点探讨对茶文化旅游的影响,从而推动我国茶文化旅游的迅速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18.
丁俊之  邹元辉 《广东茶业》1994,(3):30-32,37
本文从中国茶叶历史、古茶树遗产的考证,结合世界各国茶字的语源,以及茶文化的轨迹,深入探讨了茶文化的渊源及其影响,紧密联系和分析了“广东饮茶热”的特色,认为弘扬茶文化对弘扬国饮、推动经济发展、促进“两个文明”具有重要作用,并应为此做扎实的工作。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和以英语为母语的欧美国家都有与自身民族特色以及文化属性相通的茶文化,在英语教学中,可以通过渗透这些文化知识,提高学生对英语语言的认知能力。本文首先分析了中英茶文化和英语教学之间的关系,然后分别阐述了茶文化在中国和英国的形成与发展,最后,总结了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并合理运用中英茶文化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0.
张楠 《福建茶叶》2016,(8):394-395
中国茶文化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的文化形态。英国茶文化主要源于上层社会的社交礼仪活动。中英茶文化从文化背景和饮茶习惯的比较中体现了不同的价值观和哲学思想,对于中国茶文化传播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