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休情期银黑狐卵巢形态和卵泡的显微结构,以揭示银黑狐卵巢发育的一般规律。本试验于2012年12月份采集5只健康一岁龄银黑狐卵巢10枚,用游标卡尺测量其长、宽、厚,用电子天平测量其重量,并对其表面可见卵泡数量进行统计,然后利用光学显微镜对各级卵泡分别观察1~3个,共计原始卵泡30个,初级卵泡20个,次级卵泡15个,三级卵泡12个,成熟卵泡10个,并进行拍照。结果表明:随银黑狐卵巢体积不断增大,其中80%的卵巢重量也随之增大;可见卵泡数量与卵巢体积及重量没有相关性;卵巢由被膜、皮质和髓质构成,髓质位于卵巢内层,分布着较多血管,皮质位于卵巢外层,内有不同发育阶段的卵泡;原始卵泡由卵母细胞和颗粒细胞构成,初级卵泡开始出现透明带物质,到次级卵泡阶段发育完整,三级卵泡出现卵泡腔,卵泡及卵母细胞直径在有腔卵泡阶段比腔前卵泡阶段增长速度快,成熟卵泡的直径及透明带厚度达到最大,各级卵泡均有闭锁现象。  相似文献   

2.
体外培养牛腔前卵泡卵母细胞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直径约100μm牛腔前卵泡在无血清下体外培养15d。超微结构研究显示,培养前腔前卵泡卵母细胞微绒毛短小,分布均匀。胞质内细胞器致密而均匀,线粒体多为长或圆形,嵴较少,高尔基体、脂滴稀少,未见有皮质颗粒出现。培养6d时,微绒毛略变粗长,但数量减少。胞质内细胞器,由近核分布向胞质中央区转移,线粒体形态丰富,基质电子密度极高。培养15d腔前卵泡卵母细胞微绒毛增多,变长,斜向或垂直插入已经形成的透明带中。线粒体增多,大小不等,形态各异,胞质中区有溶酶体样物质及零星的皮质颗粒出现。电镜研究表明,体外培养与体内正常发育腔前卵泡卵母细胞超微结构变化规律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3.
通过观察小鼠卵泡形态结构的变化,研究柠檬酸对雌性小鼠卵泡发育的影响。将60只20~22g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和柠檬酸低、中、高剂量处理组,各组小鼠每天每只依次分别腹腔注射0.2mL的0.9%生理盐水、7.5mg/mL、15mg/mL及30mg/mL的柠檬酸。第21天在乙醚麻醉条件下,每组随机取10只小鼠断颈处死,摘取卵巢浸泡于4%的甲醛溶液中固定24h,制作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光学显微镜进行组织切片观察。结果表明:对照组小鼠各级卵泡的形态正常,7.5mg/mL、15mg/mL柠檬酸处理组可观察到正常形态的原始卵泡、初级卵泡,30 mg/mL柠檬酸处理组因原始卵泡、初级卵泡退化,使原始卵泡、初级卵泡的数量显著减少;15mg/mL柠檬酸处理组主要使次级卵泡发育受阻,某些小的有腔卵泡部分颗粒细胞凋亡,卵泡膜细胞分化障碍,大的有腔卵泡的卵母细胞和卵泡内膜细胞退化,以及卵泡膜层血管数量减少或消失;30mg/mL柠檬酸处理组卵母细胞发育周期阻滞或退化、消失,导致原始卵泡和初级卵泡数量显著减少,以及次级卵泡、有腔卵泡的闭锁。结果提示:低、中剂量的柠檬酸对原始卵泡、初级卵泡的发育无影响;中剂量柠檬酸使次级卵泡发育受阻,有腔卵泡退化;高剂量柠檬酸对各级卵泡的发育均有显著影响,造成卵泡的闭锁。  相似文献   

4.
牛卵巢黄体状况与腔前卵泡采集数量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根据牛离体卵巢黄体的不同状况,将31枚卵巢分为5种类型,并采用机构方法分离腔前卵泡,观察不同黄体状况卵巢与腔前卵泡采集数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火山口型,圆锥型和蘑菇型3种大黄体的卵巢腔前卵泡采集量多,扁平片状和表面无黄体型卵巢腔前卵泡采集量较少,具有黄体状况的卵巢初级卵泡(Pm)采集数量多于无黄体类型卵巢,原始卵泡(Pf) 以3种黄体较大的卵巢采集数量最多,次级卵泡(Sc)则以黄体为火山口型卵巢为最多,说明卵巢黄体状况不同,其腔前卵泡采集数量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5.
旨在对不同日龄猪卵巢组织结构以及卵巢发育过程中卵泡闭锁规律进行研究。取3、40、50、60、72、86、95及165日龄猪卵巢各3例,采用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和TUNEL技术检测卵巢组织结构及卵泡闭锁规律,结果表明,猪卵巢发育从组织学上可分为卵原细胞增殖期、卵泡缓慢生长期及卵泡快速生长期3个阶段。卵原细胞增殖期主要以卵原细胞的增殖分裂为特点;在卵泡缓慢生长期,原始卵泡的数量随日龄增加逐渐减少,初级卵泡数量及体积则明显增加;至卵泡快速生长期,生长卵泡的数量及体积继续增大,其数量在86日龄达到最大值;72日龄卵巢中出现三级卵泡,至95日龄卵巢中出现近成熟卵泡。在各时期的卵巢组织,均可观察到卵原细胞及卵泡的闭锁现象,以原始卵泡的退化最为显著。TUNEL检测表明,在卵原细胞增殖期,可见大量原始卵泡及初级卵泡的闭锁,其闭锁主要源自卵泡卵母细胞的凋亡。在卵泡缓慢生长期,各级生长卵泡均可出现闭锁,初级卵泡的闭锁主要由卵母细胞的凋亡引起,也有部分是同时伴有卵母细胞和卵泡细胞凋亡的;次级卵泡的闭锁则主要由于颗粒层细胞的凋亡所致。在卵泡快速生长期,随着卵泡的快速生长,各级卵泡的闭锁也变得更加明显,次级卵泡及三级卵泡的闭锁主要是由颗粒细胞凋亡引起。  相似文献   

6.
用促性腺激素处理兔,取其卵泡,采用羊地黄皂苷方法固定,在电镜下观察胆固醇的这位变化,发情盛期固醇主要定位于内分泌细胞的滑面内质网、细胞膜,线粒体和脂滴上,颗粒细胞内较少。排卵初期,胆固醇在内分泌细胞中减少,在颗细胞中有增多趋势,排卵开始后15小时,胆固醇增加,定位于内分泌细胞和颗粒细胞的滑面内质网,细胞膜,线粒体和脂滴上,排卵开始后39小时,大部分卵泡退化,一部分卵泡高度黄体化,核工谢旺盛,滑面内  相似文献   

7.
哺乳动物腔前卵泡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哺乳动物的卵巢中,含有数万个卵泡.其中绝大部分为原始卵泡、初级卵泡和次级卵泡等腔前卵泡。然而能发育到成熟并排卵的卵泡为数甚少,约99.9%的卵泡在腔前卵泡阶段闭锁、退化,这无疑是动物遗传和育种资源的极大损失。目前,卵母细咆是休外受精胚胎移植、性别控制、胚胎分割、动物克隆和转基凶等胚胎生物技术研究和开发必不可少的材料,卵母细胞来源匮乏成为制约这些技术研究进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卵巢腔前卵泡的开发无疑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本文介绍了腔前卵泡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以及最新的研究情况.目的是为有关的研究工作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水牛卵巢卵泡中颗粒细胞(GCs)和卵母细胞在体外培养过程中发生凋亡的变化特征,通过体外培养、血清撤除法诱导水牛卵泡GCs凋亡,并应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DNA原位末端标记的TUNEL方法观察其病理特征;通过水牛腔前卵泡体外培养、诱导或等待其中的卵母细胞及卵泡细胞发生凋亡,然后应用透射电镜技术检查其超微结构改变。结果显示:凋亡卵泡GCs的HE染色特征包括细胞体积缩小,染色较深呈紫黑色,且多成簇分布。DNA原位末端标记检查的特征是DNA发生降解,其降解碎片呈TUNEL阳性。原始卵泡体外培养中调亡卵母细胞的超微结构表现为胞核碎裂成电子密度高的大碎片,或出现形态奇特的凋亡小体;初级卵泡中的调亡GCs,细胞内外均出现凋亡小体,细胞内还见有典型的螺层状内质网结构,其中包涵部分核质。  相似文献   

9.
对成鸡卵巢的嗜酸性细胞、卵泡外腺细胞和卵泡膜腺细胞作H.E染色、油红—O染色和电子染色,然后进行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嗜酸性细胞单个分布在卵巢基质中,形态不一。胞核形态多样,异染色质数量中等,核仁位于核的偏中心部位。胞质中有许多电子密度较高的圆形嗜酸性颗粒,高尔基复合体发育良好,粗面内质网数量中等,有少量嵴少、基质电子密度低的线粒体,其它细胞器较少,油红—O染色阴性。卵泡外腺细胞分布在卵泡之间,由数个细胞结合成一细胞团。细胞形态多样。胞核圆形或卵圆形,一至数个核仁,异染色质少。胞质中充满大小不一的卵圆形脂滴,线粒体嵴多、基质电子密度较高,有管状嵴和板状嵴,还有较多囊泡状的滑面内质网,粗面内质网数量少,油红—O染色阳性反应。卵泡膜腺细胞也是数个细胞结合成一细胞团,分布在卵泡膜内层,结构与卵泡外腺细胞极为相似,油红—O染色阳性。卵泡外腺细胞和卵泡膜腺细胞都具有分泌类固醇激素细胞的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牛次级卵泡和三级卵泡前期生长发育的组织学研究 ,探讨了次级卵泡和三级卵泡前期的生长发育规律。结果表明 :在卵泡生长发育过程中 ,卵泡颗粒细胞层数达 5~ 6层时 ,开始出现不连续卵泡腔 ;其层数在 8层以上则以连续腔为主 (占 94 .74 % ) ,连续腔出现最多的层数为 8~ 16层 (占 84 .2 1% )。次级卵泡在颗粒细胞层数达到 3~ 4层时 ,已形成完整的透明带 ,颗粒细胞层数达到 5层时 ,透明带增厚。随着颗粒细胞层数的增多 ,卵泡直径和卵母细胞直径均增大。次级卵泡卵母细胞直径的增长和卵泡直径增长速度基本接近 ;而进入有腔卵泡阶段 ,卵母细胞直径的增长速度相对于其卵泡直径的增长缓慢。次级卵泡颗粒细胞层数在 2~ 5层 ;颗粒细胞层数达 5层之后进入三级卵泡初期阶段  相似文献   

11.
利用透射电镜技术研究了不同发育阶段山羊卵母细胞闭锁时亚显微结构的变化.各发育阶段卵母细胞闭锁的基本过程为:胞质中首先出现许多小空泡,线粒体嵴消失,聚集成团.在退化后期的卵母细胞中,线粒体数量减少,高尔基体、内质网等细胞器消失,皮质颗粒及微绒毛缺乏,而空泡及初级溶酶体数量增加,核膜崩解,卵母细胞解体.在发育早期及晚期卵泡,卵泡细胞及卵丘细胞的退化迟于卵母细胞闭锁.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兽医学报》2015,(10):1702-1707
在检测发情周期不同阶段小鼠卵巢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表达的基础上,利用小鼠卵巢组织学、胚胎回收与胚胎体外培养方法,研究超数排卵前腹腔注射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对小鼠超数排卵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1)EGFR在卵巢内主要定位于腔前卵泡、有腔卵泡的颗粒细胞和卵丘细胞,间情期、发情前期和发情期小鼠卵巢EGFR阳性反应均强于发情后期。(2)对发情前期和间情期小鼠按照每克体质量5、10、20、40ng的EGF进行腹腔注射,24h后注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regnant mare serum gonadotropin,PMSG)进行超数排卵处理。发情前期小鼠在EGF注射后24h,卵巢切面已有较多的有腔卵泡分布,而间情期小鼠直到PMSG注射后24h,卵巢切面上才可观察到较多的腔前卵泡和有腔卵泡,且发情前期和间情期小鼠卵巢切面上有腔卵泡数量呈EGF剂量依赖性增多。(3)小鼠注射20ng/g EGF预处理24h,超排配种后见栓鼠的2-细胞胚胎回收数最高(P0.05);当EGF剂量超过40ng/g时,胚胎回收数降低;发情前期各组小鼠2-细胞胚胎回收数均低于对应EGF注射剂量间情期小鼠组的。(4)各组2-细胞胚胎体外囊胚发育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结果表明,小鼠卵巢组织中EGFR定位于腔前卵泡、有腔卵泡的颗粒细胞和卵丘细胞,间情期、发情前期和发情期小鼠卵巢EGFR阳性反应均强于发情后期的;超排前24h腹腔注射20ng/g EGF,可获显著提高间情期和发情前期小鼠的超数排卵效果,并且不影响胚胎的发育潜能。  相似文献   

13.
透射电镜下,简易机械法分离得到的腔前卵泡有1~3层颗粒细胞,相邻颗粒细胞间存在明显而广泛的间隙连接,卵泡基膜完整,外无卵泡膜。培养过程中超微结构的变化与体内发育腔前卵泡类似。培养6d时观察到颗粒细胞增殖现象,培养15d时,个别卵泡的内膜细胞开始形成。超微结构研究结果表明,本培养体系适于小腔前卵泡的体外培养。  相似文献   

14.
牛腔前卵泡在无血清下体外培养 1 5d。超微结构研究显示 :培养前腔前卵泡卵母细胞微绒毛短小 ,分布均匀 ;培养 6d时 ,微绒毛略变粗长 ,但数量减少 ;培养 1 5d时 ,微绒毛增多 ,变长 ,斜向或垂直插入已经形成的透明带中。微绒毛的存在和变化表明腔前卵泡在该无血清体系中发育正常。  相似文献   

15.
用常规石蜡切片法研究水牛卵泡在卵巢中的分布规律与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各级卵泡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原始卵泡位于卵巢皮质的最外层,形成原始卵泡层,初级卵泡位于皮质的中层,次级卵泡位于富含血管的皮质最内层;原始卵泡、初级卵泡和次级卵泡的直径分别为(36.9±7.7)μm、(48.7±8.9)μm和(91.9±27.3)μm,与之对应卵母细胞的直径分别为(19.6±6.0)μm、(27.3±7.1)μm和(49.1±17.4)μm;原始卵泡和初级卵泡的颗粒细胞数为(10.8±2.3)个和(18.1±3.1)个;次级卵泡含有2~6层颗粒细胞,2~4层的颗粒细胞分布不均。  相似文献   

16.
一氧化氮作为一种分子物质参与哺乳动物生殖活动,参与卵泡发育周期的各个阶段,如原始卵泡、腔前卵泡、有腔卵泡,排卵和黄体阶段。文章主要围绕卵泡发育的各个阶段,一氧化氮合成酶在卵泡中不同细胞中的定位,一氧化氮与卵母细胞的成熟、排卵及卵泡闭锁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为从形态学角度理解内分泌调节过程,揭示抑制素对绵羊卵巢调节作用机制,对多浪羊和卡拉库尔羊卵巢中抑制素分布进行免疫组化SP方法定位。分别选取相邻的5张连续切片,电镜观察,图像分析。结果显示:多浪羊、卡拉库尔羊抑制素阳性物质主要见于膜细胞和细胞间质。多浪羊与卡拉库尔羊在其初级卵泡和次级卵泡中抑制素的阳性细胞率显著高于原始卵泡和成熟卵泡(P0.05),且抑制素水平在腔前卵泡之前达到高峰,随后下降。  相似文献   

18.
山羊离体腔前卵泡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分离出来的山羊活体腔前卵泡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卵泡的外周由两层纤维状结构组成的基膜覆盖,基膜与颗粒细胞相连,卵泡卵母细胞的线粒体外观呈圆形,具有不发达的板状嵴。这些发现为腔前卵泡的鉴定提供了超微结构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以GV期和MII期卵母细胞作为试验材料,通过透射电镜方法观察卵母细胞冷冻前后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发现,透射电镜下观察卵母细胞发现,GV期卵母细胞与透明带连接紧密,微绒毛伸入透明带中,皮质区分布大量的线粒体。脂滴分为两种,一种为灰色脂滴,一种为深色脂滴。MII期卵母细胞排出第一极体,质膜下分布大量的皮质颗粒。微绒毛缩短成矮柱状,线粒体常聚集存在,卵周隙出现。冻后GV期卵母细胞微绒毛消失,线粒体肿胀,线粒体内有囊泡样结构,包围脂滴的内质网不完整,胞质内溶解为絮状,未见高尔基体。冻后MII期卵母细胞透明带损伤、微绒毛、细胞膜损伤甚至消失、极少量皮质颗粒分布于皮质区。脂滴部分溶解,相互连接,脂滴周围伴随大量肿胀呈圆形的线粒体,嵴不明显,内呈囊泡样,未见到高尔基复合体结构。  相似文献   

20.
山羊卵巢无腔卵泡的体外发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三维琼脂凝胶培养体系中 ,山羊无腔卵泡的生长模式类似于体内。在一定培养时间内能善为保持其完整的立体结构和形态。原始卵泡能在体外启动 ,并得到一定程度的生长。初级卵泡能发育为次级卵泡 ,次级卵泡发育为有腔卵泡。卵泡在体外发育过程中 ,表现出了明显的优势化。本试验首次初步揭示了山羊无腔卵泡的体外发育基本过程和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