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何军 《湖北农业科学》2014,(14):3320-3322,3325
为了探讨控制生殖生长对商洛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质量的影响,2011年在陕西商州香菊药源基地进行了丹参田间试验,采取摘花序、打顶等方法控制其生殖生长,以不打顶也不摘花序处理为对照。结果表明,摘花序、打顶后的植株生长健壮、干物质积累多、根部产量高、有效成分含量高,其结果明显优于两种处理方法单独使用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摘花序、打顶对商洛黄芩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种植于陕西商洛香菊药源基地的两年生黄芩采用摘花序、打顶的处理方法,研究其对黄芩生长性状及根部有效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摘花序、打顶后的植株生长健壮、干物质积累多、根部产量高、有效成分积累量大,处理结果明显优于两种处理方法的单独使用。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摘花序、打顶对2年生桔梗的生长性状及根部有效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摘花序、打顶后的植株生长健壮、干物质积累多、根部产量高、有效成分积累量大,明显优于2种处理方法的单独使用。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摘花序、打顶对2年生桔梗的生长性状及根部有效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摘花序、打顶后的植株生长健壮、干物质积累多、根部产量高、有效成分积累量大,明显优于2种处理方法的单独使用。  相似文献   

5.
摘花序、打顶对北柴胡生育性状及根部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对引自甘肃北柴胡在孕蕾期采用摘花序、打顶的处理方法,研究其对北柴胡生育性状及根部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摘花序后的植株生长健壮、叶面积指数大、光合能力强、干物质积累多、根部产量高;打顶后植株生长旺盛,但结实率低,根部增产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张红瑞  高致明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2):6811-6812
[目的]为了探讨控制生殖生长对丹参根有效成分含量以及单株根的干物质积累动态变化的影响。[方法]2004年9月-2005年12月的田间试验中,采取全部摘除花序处理控制丹参根的生殖生长,每10 d摘一次。不作任何处理的为对照。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测定摘除花序后丹参根总丹参酮、丹参酮IIΑ和丹酚酸Β含量以及单株干鲜重。[结果]除7月外,其余各月控制生殖生长丹参根总丹参酮、丹参酮IIA、丹酚酸B的含量,单株鲜重和折干率均比对照显著增加。11月摘花序后丹参根总丹参酮、丹参酮IIA、丹酚酸B的含量、单株鲜重和折干率分别比对照增加提高28.12%、15.49%、9.78%、22.82%和34.12%。[结论]该研究为丹参规范化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摘花序、打顶对辽藁本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孕蕾期辽藁本为材料,研究了摘花序、打顶等处理对辽藁本生育性状特征及根部产量的影响。结 果表明,孕蕾期摘花序后,辽藁本植株生长健壮,茎粗和、茎充实度、叶面积指数等性状表现较好,根部产量高;打顶 后植株生殖生长旺盛,花序数增多,但结实率低,根部增产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张小斌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1):4558-4559
[目的]研究摘蕾打顶和多效唑对桔梗产量和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行距20 cm、播深1 cm、播种量1 kg/hm2进行条播,观察花蕾期摘蕾打顶和开花盛期、第2年生长旺盛期喷多效唑,与不摘蕾打顶、不喷多效唑对照,以桔梗生物学性状、产量、桔梗总皂甙含量为指标,计算增产百分率。[结果]多效唑能有效抑制桔梗生殖生长,矮化植株,使植株增粗,减少倒伏,同时促进地下根增粗,提高有效成分含量,增加产量。[结论]喷多效唑能提高桔梗产量和有效成分含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摘除顶芽对烟株同化物和烟碱积累分配的影响。[方法]烟株培养采用砂培和营养液的方式,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烟碱含量。[结果]摘除顶芽能够促进叶片、根部生长,烟株的生长具有"补偿效应",同化物增加,与对照无显著差异。打顶后第25天,处理烟株的烟碱积累量是对照烟株的2.46倍。处理5 d后烟株各叶位的烟碱浓度分布趋势即发生逆转,表现为"上高下低"。[结论]打顶能够刺激烟株根部合成烟碱,显著提高烟株烟碱积累量;烟碱的运输具有向上的极性,烟碱被大量运输至上部叶片中贮存。  相似文献   

10.
商洛桔梗生产中多糖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改良了传统的桔梗根中多糖提取技术,探讨了适合商洛桔梗实际生产的多糖提取工艺,并应用于桔梗剪枝处理试验。结果表明:按照1∶30的料液比,超声50 min,80℃加热回流2 h的条件下提取效果较为理想;此方法应用于4批次不同剪枝处理样品的多糖测定,摘花序、打顶的配合处理优于2种方法的单独使用,多糖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  相似文献   

11.
冀玉良  李堆淑  朱广启  何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8913-8915,8982
[目的]揭示商洛丹参内生真菌的种群多样性和分布特征。[方法]采用内生菌分离法从丹参根、茎、叶组织分离内生真菌,在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并进行分类鉴定。[结果]从商洛丹参根、茎、叶组织中分离获得126株内生真菌,经形态学鉴定归属于5目7科19属。其中根部最多,分离到64株12属;茎部次之,分离到50株12属;叶部最少,仅分离到12株5属;曲霉属(Aspergillus)和青霉属(Peni-cillium)既是整个植株的优势菌群,也是根部和茎部的优势菌群。[结论]商洛丹参内生真菌的数量种群具有较丰富的多样性,分布具有明显的组织专一性,研究内生真菌与寄主植物丹参之间的协同进化关系可为开发利用丹参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遮阴胁迫对丹参生长及光合特性影响。[方法]通过在不同遮阴处理条件下对丹参植株高度、小叶片面积、叶片数等主要农艺性状的调查以及丹参主要生育期光合速率的测定,分析遮阴胁迫对丹参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在不同遮阴条件下,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弱,对丹参生长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茎变细,植株的高度、小叶片面积、叶片数先增加后减少。在全光照条件下,过强的光照不利于丹参的生长。7、8月份在海棠地2.0 m×3.0 m的遮阴处理下即郁闭度为32.7%时叶面积最大,叶片开展好,且药用器官根增粗增长,说明适度遮阴有利于丹参植株的营养生长。[结论]处于全光照和郁闭度32.7%之间的遮阴适于丹参植株的生长。  相似文献   

13.
丹参生长发育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掌握丹参生长发育特性,提高其药材质量和单位面积产量。[方法]通过对丹参生长发育过程中农艺性状调查,并对根中有效成分总丹参酮、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含量的测定,研究丹参生长发育及其不同时期根中有效成分含量的变化。[结果]丹参根与根茎鲜重、茎叶鲜重、主根长、主根径、株高、茎粗等9个农艺性状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丹参根的有效成分含量在生殖生长期高于营养生长期;丹参根中总丹参酮、丹参酮ⅡA、丹酚酸B含量总的变化趋势呈“低、高、低”的特征,均在7月中旬达到最高。[结论]得出了在丹参根药用成分最高时采收的时期。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提高丹参的产量与质量。[方法]对陕西商洛地区丹参地下害虫进行初步研究。[结果]结果表明:丹参地下害虫种类有11种,隶属于3目6科;蛴螬在地面到地下60 cm的垂直分布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在地下20~40 cm区域的分布明显多于其他区域;金针虫在地面到地下60 cm的垂直分布差异不显著。[结论]该研究为防治丹参地下害虫提供了理论基础,并可促进丹参栽培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间作玉米对丹参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间作玉米对丹参生长的影响,为有效解决粮药之间的争地矛盾,缓解连作障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丹参采用大垄双行种植,以不同的间作玉米行距(60、120、180、240 cm)为试验因素,以丹参单作为对照,比较间作玉米对丹参株高、冠幅、生物量、经济产量、根长、根粗、根条数等的影响。[结果]在丹参田间作玉米对丹参的地上部和地下部都具有明显的影响,这种影响随着玉米种植密度的增加更加明显。[结论]玉米行距为180~200 cm,株距为25 cm,丹参能够正常生长,获得理想产量和间作的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16.
丹参对链脲佐菌素糖尿病大鼠肝和肾组织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静  刘德义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162-11164
[目的]观察丹参(Salvia miltiorvhiza Bunge)对链脲佐菌素(STZ)糖尿病模型大鼠肝、肾组织结构的影响,为临床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并发症提供参考。[方法]采用60mg/kg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将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15只和丹参治疗组15只,别设正常对照组20只。丹参治疗组灌胃丹参水煎液5ml/(kg.d),模型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灌胃相当剂量的蒸馏水,试验期为28d。试验结束后将大鼠剖杀,取肝、肾组织,Bouin液固定,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切片的组织结构。[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大鼠肝脏肝细胞索、肝窦排列不规则,肝细胞肿大,轻度变形。模型对照组大鼠肾小球体积增大,血管球扩张,肾小囊囊腔变小,肾小管腔里充有不等量蛋白性物,肾小管上皮细胞有脱落现象。丹参水煎液治疗组大鼠肝、肾组织形态学改变程度较轻或接近正常。[结论]链脲佐菌素复制的糖尿病模型大鼠肝、肾组织结构有一定的变化,而丹参对模型大鼠肝、肾组织结构病变有缓解作用,可见丹参对糖尿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赵群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4):11537-11537
[目的]考察不同采收期丹参中丹酚酸B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不同采收期丹参中丹酚酸B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结果表明,不同采收期丹参的丹酚酸B含量间有显著差异,尤以9、10月份最高,4、5月份次之。[结论]在丹参的加工生产中应注意不同的采收季节对其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DNA条形码及特异性引物PCR技术对中药材丹参及其混伪品进行分子鉴定研究。[方法]以核基因ITS2序列作为DNA条形码,对研究材料进行PCR扩增并双向测序,将所得序列构建NJ系统发育树。利用Koetschan等建立的ITS2数据库及其网站预测ITS2二级结构,同时采用自设引物进行特异性引物PCR鉴别研究。[结果]ITS2序列长度为470 bp左右;从系统聚类树图可以看出,丹参及其伪品分别聚在不同支,表现出单系性;比较二级结构发现,丹参与甘西鼠尾差异甚微,与牛蒡在螺旋茎环的数目、大小、位置以及螺旋臂由中心环伸出时的转角等方面具有明显区别;通过特异性引物PCR技术可将丹参及其伪品进行区分。[结论]DNA条形码技术和特异性引物PCR技术均能够有效地区别丹参及其混伪品,在中药材的鉴定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