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正>一、2.3.4.4d分支成我国H5流感流行毒株2018年OIE的监测数据显示,高致病性禽流感在世界范围内的家禽和野鸟广泛流行。中国流行情况最为复杂,H5N1、H5N2、H5N6、H5N8和H7N9等禽流感亚型均有发生。2018年我国爆发的H5疫情以2.3.4.4d分支的H5N6为主,部分地区有2.3.2.1d分支的H5N1发生。  相似文献   

2.
一.H7N9毒株的基因组成及特点1H7N941毒株的基因组成此次我国暴发的H7N9禽流感的1-17片段和2011年浙江鸭H7N3株的相似性达到95.3%。N9片段和2011年韩国野鸟H7N9株的N9相似性达到98%以上。其余PB2、PB1、PA、NP、M、hiS6个片段和2011-2012年我国江浙、上海一带鸡中H9N2分离毒株相似。我国H9N2毒株在2007年开始出现P/98-7亚系,2010年后所有流行毒株和已有分离毒株全部变成F/98-7亚系。这种H9N2亚系特点正是这次H7N9中6个片段的基因重配原始提供者。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在野鸟禽流感病毒紧急疫情检测过程中鉴定并分离到1株H5N8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利用病毒全基因组测序、系统发育及关键氨基酸位点分析解析了该野鸟源H5N8禽流感病毒分离株遗传进化情况,通过体外复制动力学试验及小鼠感染试验,评价了该野鸟源H5N8禽流感病毒分离株对哺乳动物致病性。进化分析显示,该病毒株属于Clade 2.3.4.4,可以不经适应直接感染小鼠并在呼吸系统内复制,表现出有限的组织嗜性,对小鼠呈低致病性。其在体内外复制能力较低。结果表明,本试验加深了对野生鸟携带H5N8禽流感病毒的认识和理解、对野鸟源H5N8禽流感病毒生物学特性的评价,为预测野鸟源H5N8禽流感病毒遗传进化趋势及其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我国高致病性禽流感流行现状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致病性禽流感(high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HPAI)是由A型禽流感病毒(AIV)的高致病性毒株引起的一种禽类急性、高度传染性疾病,该病可引起鸡、火鸡、鸭、鹅、鹌鹑等家禽感染,野鸟、水禽和海鸟等均可感染,呈世界性的存在和发生,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A类传染病,我国政府也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1]。世界各地的HPAI主要是由H5和H7两种亚型的AIV引起,但并非所有的H5、H7亚型都可引起高致病性禽流感。在我国流行的高致病性禽流感毒株主要是H5N1亚型。每一次HPAI的发生都会带来巨大的危害,不仅直接影响养  相似文献   

5.
1.1 据资料记载,禽流感(Avian Influenza)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禽类感染疾病的综合征。该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该病定为A类传染病,在我国列入一类动物疫病.又名欧洲鸡瘟。根据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表面抗原,可分为不同的亚型。闷前世界已发现上千株毒株,包括低致病性禽流感:无症状带毒(隐性感染)、亚临床症状、呼吸道病兆等临床症状,如我国发现的H9等;高致病性禽流感(Highly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无典型临床症状,体温高,死亡率高,由H5N1、H5N2、H7N1、H7N7等毒株引起。  相似文献   

6.
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是由A型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引起的一种禽类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禽流感的高致病力毒株对鸡有致病性,旧称“真性鸡瘟”,现名高致病性禽流感(HPAI),是OIE规定的通报疫病。禽流感病毒毒力有很大差异,高致病力毒株主要有H5N1和H7N7亚型的某些毒株。禽流感病毒能感染人,某些毒株甚至可不经混合重配再传染的过程而直接感染人。  相似文献   

7.
2022年8月,青海省刚察县野鸭出现异常死亡。采集死亡野鸭的组织提取核酸,经禽流感病毒(AIV)M基因引物初步鉴定定样品中含有AIV,随后H5/H7/H9分型引物鉴定。进一步二代测序后获得了AIV的8片段基因序列。序列比对分析表明,除了NS基因,其余基因与以往报道或H5亚型AIV标准毒株的内部基因同源性较高,HA基因裂解位点具有高致病性(HPAI)AIV的特征,故将感染野鸭的毒株命名为A/Wigeon/Qinghai/2022(H5N1)。从HA基因的遗传进化分析中发现,A/Wigeon/Qinghai/2022(H5N1)与最近几年在野鸟中流行的H5N1和H5N8同在2.3.4.4b分支,而与2005—2015年在青海湖地区流行的毒株遗传距离较远,表明青海湖野鸟源H5亚型AIV遗传多样性丰富,需要持续对该地区野鸟中携带的AIV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8.
基于2008~2012年我国及周边国家禽流感病毒血凝素(HA)核酸在线BLAST,及MEGA5.1Bate4选取病案样本比对等方法,对我国与周边国家(地区)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演变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各样本均具有与禽受体特异性结合的特性,但部分样本在对病毒受体结合特异性有影响的位点发生氨基酸替换,2010年和2011年我国家禽和人样本HA抗原表位关键位点氨基酸与参考疫苗有较大变异,部分样本与中国香港和越南野鸟样本抗原匹配较高;回顾性分析表明,我国人和家禽在面临原有病毒株感染的同时增加了感染境外来源病毒株和中国香港、青海野鸟毒株的风险,应加强对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变异和境外毒株向我国境内传播的监测,及时研制新的疫苗以应对新毒株类型。  相似文献   

9.
旨在调查野鸟中存在的禽流感病毒,并为禽流感的防制提供依据。采集新疆艾比湖自然保护区野鸟的粪便棉拭子进行禽流感病毒的分离与鉴定,将PCR产物进行纯化后用T载体连接并转化到DH5α细胞中;菌液PCR鉴定后将目的菌液送至上海生工测序并比对测序结果,在NCBI上进行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从新疆艾比湖自然保护区野鸟的粪便棉拭子分离得到1株H1N2亚型禽流感病毒;经序列分析得知,该毒株为1株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且存在与多种亚型病毒的重配现象。  相似文献   

10.
旨在对2021年分离自我国宁夏回族自治区野鸟粪便中的1株低致病性H7N3禽流感病毒(AIV)A/mallard/Ningxia/Y37/2021(H7N3)株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遗传进化分析及对小鼠致病性试验。全基因组序列分析表明,HA基因裂解位点仅有1个碱性氨基酸,符合低致病性AIV的分子特性。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HA基因和韩国野鸭源H7N7亚型AIV同源性较高;NA基因与韩国野鸟源H5N3亚型AIV同源性较高;PB2、PA基因与H5N2亚型AIV有较高的同源性;PB1基因与H5N3亚型AIV有较高的同源性;NP基因与H3N2亚型有较高同源性;M、NS基因与H3N8亚型有较高同源性,具有明显的遗传多样性。血凝抑制(HI)试验结果表明,该毒株与H7N9-Re4疫苗株抗血清的HI效价比同源毒株低16倍,抗原性差异显著。小鼠感染性试验结果显示,该病毒能在小鼠的肺部与鼻甲中复制,并引起感染小鼠体重下降,表明该毒株有感染哺乳动物的风险。本试验通过对1株野鸟源H7N3亚型AIV部分生物学特性的分析,为H7N3亚型禽流感的预警和综合防控提供重要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