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鹮种群现状及自然迁移规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就地保护、易地保护、再引入三方面,系统总结了1981~2008年间朱鹮拯救与保护工作取得的主要成就,并对野生朱鹮种群自然迁移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了野生朱鹮种群自然迁移与季节变化密切相关,并针对迁移后的种群保护工作出现的新问题,提出了建议和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2.
李斌  天庆 《野生动物》2002,23(3):2-3
被誉为“东方宝石”的世界濒危珍禽朱鹮,经过科技人员20年的精心保护和管理,使野生朱鹮种群和人工饲养朱鹤种群有了较大的发展。目前,秦岭南麓洋县的野生朱鹮种群数量达 145只,洋县的省人工救护饲养中心有朱鹮达143只,北京动物园朱鹮馆人工饲养繁殖朱鹮28只,另外日本佐渡朱鹮饲养中心有朱鹮18只。世界朱鹮种群数量已达334只。 20世纪初,朱鹮广泛分布于中国、日本、朝鲜、前苏联等亚洲东部国家,20世纪30年代后,由于森林被砍伐,环境恶化、朱鹮在一些国家己销声匿迹了,甚至于灭绝。1960年世界鸟类保护会议…  相似文献   

3.
细菌性疾病是家禽和野禽动物群体当中普遍发生流行的一类疾病,种类相对较多,传播速度相对较快,一旦发病就会造成大批量的动物发病死亡,造成的经济损失不可估量。朱鹮是我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上世纪80年代一度认为野生的朱鹮已经灭绝,但在1981年陕西省洋县重新发现了世界仅存的7只野生朱鹮,野生朱鹮发生以来中国各级政府部门和野生动物保护机构以及相关研究学者经过了30多年的辛勤努力,朱鹮保护工作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但随着种群数量的进一步增长,由于外界环境发生变化,各种传染性疾病呈现高发流行的态势,给朱鹮群造成了较大的灾难。本文主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探讨了一种朱鹮细菌性疾病的临床诊断和防治措施,希望对更好地控制该种疾病的传播流行,保证养殖安全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4.
朱鹮的人工投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们从1981—1988年开展了朱鹮生态观察、环境保护和人工投食、饲养工作。特别是人工投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促进了朱鹮的正常繁殖,朱鹮的种群数量已由81年发现时的7只增加到今年的30多只。现将朱鹮人工投食工作情况报道如下: 一、人工投食的必要性朱鹮属鹳形目、鹮科、涉禽类。它在安静无干扰的环境下,选择高大的树木营巢。在水田、塘库、河沟觅食。偶尔也在旱地里找寻食物。据查所知。朱鹮的食物是它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中一个限制其数量分布和发展的主要因素。六十年代前,朱  相似文献   

5.
自1981年5月在陕西省洋县重新找到近二十年未见的朱鹮,至今已10年了。这10年中,在林业部和省、地、县政府及主管部门的重视支持下,经过保护管理及科学工作者的辛勤努力,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不但使朱鹮这一濒临灭绝的鸟类及其栖息地得到了有效的保护,而且种群数量也由发现时的7只增加到了五十多只(繁殖累积数),成绩是十分显著的。朱鹮的保护不仅为全国所注目,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6.
应日本国环境厅邀请,由林业部派遣,以林政保护司副司长卿建华为团长、全国鸟类环志中心和朱鹮产地政府负责人等六人组成的中国鸟兽保护工作代表团于6月5—14日,参加了日、中野生鸟兽保护会议。会议期间,中、日双方代表就世界已濒临灭绝的珍禽朱鹮的保护繁殖方面的合作,中、日候鸟环志的学术交流和联合拍摄野生动物影片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双方确定,1.1985  相似文献   

7.
尹钟 《野生动物》2003,24(2):53-54
扩大科技交流,增进合作与研究。1999年9月,中动协与中国鸟类学会、陕西省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在陕西省汉中市共同召开了国际朱鹮保护研讨会。来自我国和有关国家、国际组织以及台湾地区的专家、学和新闻界人士共100多人参加了会议。国家林业局副局长马福同志参加了会议并为大会致词。会议交流了朱鹮等鸟类的研究成果;探讨了目前朱鹮保护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相似文献   

8.
朱鹮是世界上最为稀少的一个禽类物种,为留鸟,为中国级保护动物,已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天敌、生存环境、疾病及人类活动等因素严重影响其生存和种群数量。本文通过对上述外界因素的分析,提出应保护和恢复朱鹮栖息地,加强朱鹮疾病研究,扩大人工种群规模,逐步野放更多的人工孵化鸟,补充野外种群并扩展新的保护区。  相似文献   

9.
冯宁  徐建民  张守城  徐振武 《野生动物》2007,28(5):17-19,46
在完成就地保护,异地保护,半野化训练及相关论证后,2007年5月31日,陕西省宁陕县放飞了22只朱鹮。在总结朱鹮放飞前研究工作的基础上,阐述了朱鹮放飞后的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野生朱鹮种群生态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环志标识法,连续9年对陕西洋县的朱 野生种群进行了观察.发现朱 的活动场所比较固定,繁殖巢区约1~2km2,种群中鸟和亚成体占60.6%,选择配偶时能主动回避近亲,非繁殖期的群聚对择偶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1.
1发病经过1998年3月8日,我市一私营特种动物养殖场在水貂繁殖期,为提高水貂配种能力,在饲料中加入大葱作为催情饲料,由于饲喂过量,引起多数水貂急性中毒,死亡2只。2临诊症状患貂精神不振,被毛蓬乱,食欲降低或废绝,饮水增加;全身颤抖,站立不稳,卧笼不...  相似文献   

12.
最近由于工作需要,笔者对1981年以来,在洋县重新发现朱鹮鸟及其多年来开展的一系列观察保护工作进行了反思和研究,深感朱鹮及其保护工作,喜中有忧,应该当机立断,从根上采取对策,将洋县划为禁猎区,以防再次出现不应有的损失。 1 问题的提出 1981年5月,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刘荫增等同志,在洋县四郎乡菊家坪和八里关乡姚家沟找到了已在我国消失近20年的朱鹮。随即就全面开展了观察保护工作。洋县  相似文献   

13.
朱鹮(Nipponia nippon)是世界上最濒危的鸟类之一,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1981年5月,朱鹮在中国陕西洋县重新出现以来,种群数量有了很大的增长,但在朱鹮人工繁殖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难题。2012年3月22日,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繁殖研究中心的10羽朱鹮在上海野生动  相似文献   

14.
一片痴心在朱鹮──记陕西朱鹮保护观察站副站长翟天庆他虽没干过一番惊天动地的壮举,可凭着他那执著的追求,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同他的伙伴们常年钻深山翻野岭,为朱等珍稀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创出了奇迹,使濒临灭绝的朱群体由1981年发现时的7只发展到现在的60多...  相似文献   

15.
黑麦草是冬春优质青饲料张育英(广东省揭西县畜牧局揭西515400)我县地处粤东,是一个人多山多耕地少的山区县。为解决畜牧业冬季青饲料紧缺问题,1992年冬,首次引进黑麦草在水田和旱埔地试种6.7亩,取得成功。1993年冬,又种植108亩。根据2年观察...  相似文献   

16.
野生朱Huan种群生态学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采用环志标识法,连续年对陕西尖县的朱Huan野生种群进行了观察,发现朱Huan的活动场所比较固定,繁殖巢区约1-2km62,种群中幼鸟和亚成体占60.6%,选择配偶时能主动回避近亲,非繁殖期的群聚对偶偶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7.
孔雀因其外表美丽,肉质细嫩,且能解毒祛病而深受人们喜爱,特别是繁殖期其尾羽更是绚丽多姿,煞是好看,那么如何科学管理这一时期的孔雀呢?1笼舍设计要合理繁殖期的孔雀仅尾羽即长达1m,开屏时屏面宽近3m,同时,求偶过程中的回转、舞步、避让或迎合等动作均需较大空间。所以,种孔雀的场地应适当宽阔,一般每组成鸟(1雄、2~3雌)饲养房舍可按室内面积6~9m2,舍外运动场地12~15m2设计,为保证种鸟有一定飞行空间和便于生产管理,舍内高度以2.2~2.5m为宜。2温度、湿度要适宜人工饲养条件下,成年孔雀一般能在…  相似文献   

18.
种猪繁殖期的长短,繁殖成绩的优劣与品种类型、饲料种类和营养水平、管理措施以及利用强度等有关。青年种猪开始配种产仔后繁殖成绩不断提高,当达到2~3岁时是繁殖力最高的时期,以后随年龄的增长,性机能逐渐下降,一直到性衰竭为止。现代化养猪生产实行种猪全年均衡产仔,商品肉猪分批出栏上市,讲的是成本核算,求的是最佳经济效益,是向猪要钱要肉的时代。在繁殖方面,要掌握住最佳的繁殖阶段,进行强度利用,当繁殖性能下降应及时淘汰。利用青壮年种猪的优点是:青壮年(1~3岁)的种公猪性欲强、性反射快、精液品质好、受胎率高…  相似文献   

19.
高寒草甸草地在全封育下的植物量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钢丝网封育高寒草甸类的高山嵩草-异针茅草地0.36hm ̄2,封育时间1990—1993年。对封育草地内地上及地下植物量测定结果:封育第一年优良牧草鲜草量增加明显,由原来的174.0g/m ̄2增加到325.0g/m ̄2(P<0.01),第2、3年产量变化不明显(P>0.05);封育的第1、2年,优良牧草成份呈上升趋势,杂毒草成份呈下降趋势,封育的第3年优良牧草成份开始下降,杂毒草开始上升;地下植物总量(40cm内),在封育的第1年下降明显,由原来的6469.56g/m ̄2下降到4721.68g/m ̄2(P<0.01),封育的第2、3年根量开始明显回升,至第3年上升为7310.0g/m ̄2(P<0.01)。测定结果表明,高寒草甸草地封育时间以2年为佳。建议利用现有围栏,针对冬春草地采取冬季刮用枯草,早春禁牧(4—7月)的措施,封育退化草地两年,即可达到封育效果。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介绍朱鹮鸣叫声的作用意义以及朱鹮研究的国内外现状,得出朱鹮鸣声与其行为活动有着密不可分的结论,这一结论为后期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研究方向,并为研究朱鹮鸣叫声的特征以及分类识别等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