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以尼泊尔虎克龙竹Dendrocalamus hookeri,尼泊尔马甲竹Bambusa teres和埃塞俄比亚高地竹Yushania alpina竹材制成的竹帘层积材为研究对象,选用不同质量分数的有机碘化物、商用防霉剂、桐油和硝化纤维清漆处理板材,参照国家标准GB/T 18261-2000《防霉剂防治木材霉菌及蓝变菌的试验方法》进行处理材防霉试验,分析不同竹种、不同处理方式对竹帘层积材防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竹帘层积材素材均不能防霉、防蓝变(P0.05);不同竹种对防霉效果影响不明显,不同处理方式对防蓝变、防霉效率影响极显著(P0.01),尼泊尔马甲竹制成的层积材防蓝变能力优于另外2种竹材(P0.05);选用质量分数为3%有机碘化物与硝化纤维清漆联合涂刷处理基本达到防治霉菌要求;选用质量分数为5%有机碘化物与硝化纤维清漆联合涂刷处理的霉菌、蓝变防治效力达到100%。  相似文献   

2.
氮气介质环境中热处理樟子松木材主要性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氮气为介质,采用160℃、180℃、200℃ 3种不同温度,2、4、6 h 3种不同时间分别对樟子松木材进行热处理改性,分析热处理前后樟子松材色、尺寸稳定性及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并采用FTIR及XRD手段分析了其变化机理。结果表明,樟子松木材色差随热处理温度和时间增大而增大,而明度随热处理温度和时间增大逐渐降低,处理材红绿色品指数a*值和黄蓝色品指数b*值均大于未处理材。樟子松木材平衡含水率随热处理温度和时间的增大逐渐减小,ASE和吸湿滞后现象随温度的增大逐渐增大。樟子松木材的顺纹抗压强度、抗弯弹性模量及抗弯强度随热处理强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但在200℃下对这3个力学性能指标影响均不显著。热处理温度对樟子松材色及尺寸稳定性影响均极显著,热处理时间对樟子松木材明度、黄蓝色品指数b*、色差、平衡含水率和体积湿胀率影响均极显著。研究结果为高品质樟子松热处理木材的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杨木湿心材的脱色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杨木湿心材进行脱色试验,用正交试验方法对木材脱色主要因素处理温度、处理时间、主试剂浓度、附试剂浓度及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对脱色木材颜色指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有两种配方脱色效果好,并确定了相应的工艺参数。即以浓度为12%次氯酸钠(NaClO)和浓度为0. 03%硫酸(H2SO4 )组成的氧化型脱色剂、温度为50℃、处理时间为24h的工艺配方;以浓度为12%硫代硫酸钠(Na2S2O3·5H2O)和浓度为0. 1%草酸(C2H2O4·2H2O)组成的还原型脱色剂、温度为25℃、处理时间为8h的工艺配方。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我国在俄罗斯进口大量樟子松,主要以加工厚板为主,边材加工成薄板,主要用于建材及家具。樟子松的特点:樟子松颜色偏黄,油性较大,容易开裂,色差比较明显,最大的缺点还是易变色。樟子松蓝变初期表面呈蓝绿色,刨削2—3mm后明显减少,甚至可以去除,说明处于蓝变初期,限于表面范围;蓝变中期表面呈兰黑色,有些表面积较小,刨削后面积增加,刨削10—20mm后颜色明显减少,但不能消除;变色后期,木材呈黑兰色,近浅黑色,  相似文献   

5.
酸碱对防止泡桐木材变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酸碱度影响泡桐木材色泽进行了研究,并对弱碱溶液防止泡桐木材变色的作用做了试验与分析。结果表明:酸碱度影响泡桐木材颜色变化,在偏酸条件下泡桐木材的白度易于向劣化方向发展,总色差升高;偏碱条件下泡桐木材白度提高,总色差下降,色泽指标明显趋好。0.25%的弱碱溶液改善泡桐木材的渗透性,能溶出木材内部部分内溶物,可浸提的内溶物中多含有变色前驱物质,促进了防止泡桐木材的变色作用,而又不会污染泡桐木材材面。防变色剂具有一定的防变色作用,但只用防变色剂预防泡桐木材变色容易出现返色现象,综合使用弱碱溶液与防变色剂防治效果比单独使用防变色剂效果好,经0.25%的弱碱溶液同防变色剂处理可使泡桐木材防变色效果内外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改性凹凸棒对餐饮废油生物柴油的脱色性能.【方法】以餐饮废油为原料,采用酯交换法制备生物柴油;以酸改凹凸棒为载体,Mn(NO3)2为活性前驱体,通过浸渍-焙烧法制备脱色剂,并将其用于餐饮废油生物柴油的脱色试验.【结果】脱色剂的最佳制备条件:焙烧温度450℃,负载时间3h,焙烧时间4h,Mn(NO3)2加入量10%;生物柴油与脱色剂质量比为10∶2时,生物柴油的脱色率为90.56%.【结论】脱色后生物柴油的多项性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7.
木材染色过程中染液渗透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染液在木材中的渗透是木材染色的关键.该文选取毛白杨、泡桐、马尾松和红松等树种,利用真空浸注的方法,研究木材染色过程中的预处理和染色工艺条件对染料在木材中的渗透机理的影响.结果表明,染料在不同树种木材中渗透性有较大差异,所采用的两种阔叶材的渗透性优于针叶材,而密度与渗透性无直接关系;木材经过抽提处理后,渗透性有所改善,改善的幅度因树种而异;真空度、抽真空时间和染色时间是影响染料渗透深度的主要因子,其它因子对染料渗透的深度影响不大;不同树种的木材染色时,应采取不同的预处理方法和不同的染色条件.  相似文献   

8.
以银杏果肉质外种皮为原料,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其水溶性多糖。以过氧化氢为脱色剂,多糖脱色率和保留率为指标,脱色时间、脱色温度、pH值和过氧化氢体积分数为试验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以确定影响脱色的因素及其水平,采用L_9(3~4)正交设计进行优化试验。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法、还原力测定法对多糖进行抗氧化活性检测。结果表明,脱色温度为60℃,脱色时间为1 h,pH值为8,过氧化氢加入量为8%时脱色效果最佳。抗氧化测定结果表明,银杏外种皮多糖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脱色后抗氧化活性略有降低。  相似文献   

9.
热处理对马尾松蓝变材颜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处理选取了5个温度(170、185、200、215、230℃)和4个时间(2、4、6、8 h)。在热处理前后分别测量蓝变点与未蓝变点的颜色,分析了蓝变材颜色的均匀性,对比了蓝变点与未蓝变点的颜色差异和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热处理后,蓝变材颜色参数的标准差逐渐降低,蓝变点与未蓝变点明度差、黄蓝色品指数差减小,其色差可以从17.57降低到小于1。均值比较结果显示,经过200℃以下的热处理,蓝变点与未蓝变点间的颜色参数仍然具有显著性差异。为了使蓝变色斑达到肉眼不容易识别的程度,最低的热处理条件为200℃下处理6 h。  相似文献   

10.
泡桐单板染色工艺参数的遴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酸性大红染料对0.5mm刨切泡桐单板进行染色正交试验。以染液组成和染色工艺为试验因素,用正交方法,以木材上染率进行观测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NaCl最佳质量分数为1.5%;染料最佳质量分数是0.5%;适宜处理时间为4h;乙酸最佳分数为2%;渗透剂质量分数为0.1%;最佳染色温度是7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