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冬暖棚室的粉尘法施药技术冬暖大棚和温室的特定环境条件其弊端是湿度大,常规农药喷雾和烟剂施药,防治效果不佳,并极易诱发或加速病害的发展。粉尘法施药技术,是取代烟雾剂和喷雾法的特种施药新技术。就是将常规农药加工成不同药粉和填充物的并可通过200~300筛...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防治水稻二化螟施药技术试验,结果表明乙酰甲胺磷等农药防治水稻二化螟枯心,适宜在卵孵高峰后5d施药,防治第3代造成的白穗应在水稻破口5%~10%时施药。施药方法,以常规喷雾和泼浇的效果较好,施药时要适当加大用水量,田间应保持水层。  相似文献   

3.
韩学俭 《植物医生》1996,9(3):40-40
冬暖棚室的粉尘法施药技术韩学俭(陕西省农科院植保所,杨陵镇712100)一、施药特点冬暖大棚和温室的园艺设施栽培的特定环境条件其弊端是湿度大、微气流。常规农药喷雾和烟剂施药防治效果不佳,极易诱发和加速病害的发展与蔓延。粉尘法施药技术,是取代烟雾法和喷...  相似文献   

4.
为尽可能减少稻田农药的使用量,更好地保障稻米品质及保护农田生态环境,通过优化药剂组合和施药次序,综合田间防效、消解动态、最终残留及水稻产量等因素,研究评估了江苏省溧阳市水稻田农药减量施用的可行性。分别设置常规施药组合和减量施药组合2套方案,以水稻主要病虫害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及纹枯病为例,比较了2种施药方案下对病虫害的防效,分析了相关药剂在水稻中的残留消解动态以及在稻米和谷壳中的最终残留,并对水稻产量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减量施药方案对水稻上3种典型病虫害的防效均优于或与常规施药方案相当;此外,不同施药次序对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差异较大;2种施药方案下,供试药剂在稻米中的最终残留量均未超过其残留限量 (MRL) 标准;与常规施药方案相比,减量施药方案下水稻每公顷产量增加了621 kg,但二者差异不显著。减量方案施用农药总制剂量为4 410 g/hm2 (有效成分1 353 g/hm2), 而常规方案为6 885 g/hm2 (有效成分1 553 g/hm2)。研究表明,在试验期间,该减量施药方案能有效防控水稻病虫害,保证水稻产量,同时还能减少环境中农药及助剂的投入,降低对环境的危害。  相似文献   

5.
不同轮作模式对花生病虫害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水旱轮作模式对花生土传病虫害及其产量的影响,设水旱轮作不施药、水旱轮作减施药、旱旱轮作常规施药和旱旱轮作不施药(CK)4种处理,于2014—2016年对花生果腐病、白绢病和蛴螬虫害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并对花生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考种分析。结果表明,水旱轮作不施药处理的花生果腐病病情指数和发病率分别较CK显著降低90.40%和96.55%,防控效果达96.34%;水旱轮作减施药处理对花生果腐病的防控效果为81.49%;旱旱轮作常规施药处理对花生果腐病无防控效果。水旱轮作和旱旱轮作常规施药处理对白绢病均无防控效果。水旱轮作不施药、水旱轮作减施药和旱旱轮作常规施药处理对蛴螬的防控效果分别为63.80%、65.50%和66.20%。水旱轮作不施药与旱旱轮作常规施药处理相比,株结果数、株果重和产量分别显著降低15.03%、12.14%和6.33%,株饱果数和出仁率分别显著提高13.88%和3.01%,株根瘤个数显著提高166.22%;水旱轮作减施药与旱旱轮作常规施药处理相比,株结果数、株果重、产量、百仁重和出仁率均无显著差异,株饱果数显著提高14.33%,株根瘤个数显著提高122.97%。表明水旱轮作模式对花生果腐病和蛴螬有较理想的防控效果,且使花生产量结构明显优化,根瘤菌数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6.
通过在田间条件下进行两因素裂区试验,研究了3种不同施药机——智能防飘、智能普通和常规施药机在推荐剂量和减量20%条件下施用苯磺隆对冬小麦田间杂草播娘蒿的防治效果和对小麦的安全性。结果表明:施药机种类和施药剂量及其二者的交互作用均未对播娘蒿的防治效果和对小麦的营养生长产生显著影响;施药机种类因素对小麦产量产生了显著影响,智能机械施药处理小麦产量显著高于常规施药机处理;而除草剂剂量因素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并不显著。可见,智能施药机在降低20%的除草剂使用量条件下可以达到与常规施药机相当的除草效果,而且对小麦的增产效果更优。该研究结果有助于推动我国农田杂草化学防治中智能机械在除草剂减量使用中的大规模应用。  相似文献   

7.
除草剂室内试验施药精确度及其改进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除草剂室内试验如何提高施药精确度的问题,从使用精量喷雾装置、改进施药方式和选择施药精确度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重要介绍了天功式喷雾试验台、履带式喷雾机、11/3型喷雾器和带稳压装置的喷雾器等喷药设备以及倍量式喷雾施药法、药液滴加法、琼脂测定法和茎叶浸渍法四种施药精确度较高的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8.
施药器械是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重要机具,其质量的好坏、性能的优劣和使用喷施技术直接关系到病虫防治效果以及农药的有效利用率,而且对施药人员、农产品质量和环境的安全也至关重要。都匀市是一个西部欠发达县级市,农民经济收入较低,农民对农业生产投入不足,施药器械的更新换代滞后。据调查,目前都匀市农村中农户拥有的施药器械,大多仍然是背负式手动喷雾器,有近70%的仍属旧式的工农-16型手动喷雾器,由于性能落后、质量较差,且使用年限大都超过3—5年,在施药中,“跑、冒、滴、漏”问题严重。  相似文献   

9.
性诱剂迷向法防治高山甘蓝田小菜蛾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香萍  张钟宁 《植物保护》2008,34(5):110-113
以性诱剂迷向法对湖北高山区蔬菜害虫小菜蛾的防治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年试验中在迷向田中性诱剂对小菜蛾诱捕量低于常规田;应用性诱剂迷向法可以降低小菜蛾的虫口密度,第1年甘蓝迷向田可以不施用农药或只施用1次,比常规田施药少2~3次,次年甘蓝迷向田施药2次,比常规田施药少4次。  相似文献   

10.
水稻病虫害综合示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示范试验旨在探讨先正达喷施方案用药与农民常规用药对水稻不同时期病虫害防治效果,得出先正达喷施方案用药的合理性,从中找出最佳施药时期、施药次数和施药效果,达到减少用药次数、降低防治成本、提高防治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纳米农药在新疆地区对棉蚜的防治效果,2022年在新疆石河子地区开展纳米农药防治棉蚜试验,比较不同处理1次施药后不同时间的防效。结果表明:纳米农药对新疆地区棉蚜防效有较大差异,最高防效可达85.0%以上,较常规药剂减少农药使用量11.1%~27.3%,但需根据不同地区(棉田)棉蚜种群的抗性特点进行组合配方施药,从而达到农药减量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多旋翼植保无人飞机施药时农药雾滴飘移规律以及施药作业人员职业暴露情况,依据喷雾飘移田间测试国际标准ISO22866和人体暴露贴片测试法,对多旋翼植保无人飞机和电动背负式喷雾器在水稻田喷施氯虫苯甲酰胺和苯醚甲环唑时的农药雾滴飘移量及施药作业人员人体农药沉积量进行了对比测试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在本试验环境条件下,多旋翼植保无人飞机在作业速率4 m/s和作业高度1.8 m参数下施药时,在距施药区下风向边界0~30 m范围内地面均有农药飘移性沉积,30 m处氯虫苯甲酰胺飘移率为0.9%,而背负式喷雾器施药的飘移量则主要集中在距施药区0~3 m区域内,3 m以外区域飘移率均≤0.6%;背负式喷雾器在距施药区5 m以及10 m远处空中不同高度的飘移量均小于0.001 μg/cm2,多旋翼植保无人飞机在距施药区5 m远处空中的飘移量大于10 m处,并且在垂直分布上,距冠层2 m左右 (无人飞机的飞行高度) 处飘移量最多。结合两种施药机具的雾滴粒径(背负式喷雾器DV50 值为149.4 μm,多旋翼植保无人飞机DV50 值为115.3 μm) 分析,无人飞机的雾滴具有更高的飘移潜力。由于实现了人机分离,多旋翼植保无人飞机进行作业时人体暴露量很低,而背负式喷雾器施药时对作业人员身体各部位均会造成一定的暴露,其中以手前臂和腿部正面暴露最为严重,在施用苯醚甲环唑时,右前臂背面暴露量最高,达到15.19 μg/cm2。本文中针对多旋翼植保无人飞机喷雾作业时在下风向的飘移沉积研究方法和试验结果,以及对多旋翼植保无人飞机施药过程中职业暴露的研究,可为农药喷雾作业缓冲区距离确定和人员作业安全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手动喷雾器是目前农村主要施药工具。据北京农业大学试验,把手动喷雾器大孔径(直径1.3mm)喷头片换成小孔径(直径0.7mm)喷头片,将大容量(HV)喷雾法(每亩喷液量大于40升,亦称常规喷雾法),改成低容量喷雾法(每亩喷液量1—10升),工效可提高倍十左右,且用药少,防效好。1982年我们应用低容量施药技术,对水稻害虫纵卷叶螟、稻飞虱、浮尘子进行了防效试验,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4绿磺隆不同用量及使用时间对蔺草产量的影响4.1材料与方法设25%绿磺隆6g/667m^2、12g/667m^2、24g/667m^2三种用量,于2005年1月30日、2月25日、3月25日施药,以不施药为对照,共10个处理。小区面积33m^2,随机排列,不设重复。管理措施同常规。  相似文献   

15.
利用作物间作和挥发物释放的农田害虫生态调控“推-拉”技术,可以增加田间生物多样性,提高天敌的控害效果,减少农药使用。然而,为了实现害虫防控的农药减施增效目的,不同施药器械施药结合生态调控技术对害虫和天敌种群动态以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研究较少。本研究采用新型自走式喷雾机和传统手动背负式喷雾器两种施药器械,分别对单作小麦、小麦豌豆间作、小麦豌豆间作+蚜虫报警激素反式-β-法尼烯(EBF),以及小麦豌豆间作+水杨酸甲酯(MeSA)等处理下施用杀虫和杀螨剂,系统调查分析四种处理对小麦产量、小麦蚜虫、红蜘蛛,以及相关天敌发生量的影响。结果显示,自走式喷雾机的施药速度显著高于手动背负式喷雾机。不同施药器械防治小麦害虫可以显著影响小麦的穗粒数和产量。自走式喷雾机施药的间作+MeSA处理的小麦千粒重和产量明显高于其他处理。在单作田中,两种施药器械对荻草谷网蚜和瓢虫平均发生量无显著影响,自走式喷雾机施药处理的禾谷缢管蚜、红蜘蛛和天敌僵蚜的发生量显著降低。自走式喷雾机施药的间作+MeSA田的荻草谷网蚜、禾谷缢管蚜和红蜘蛛的发生量明显低于其他处理,而瓢虫的发生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两种药械施药情况下,间作+MeSA田小麦上僵蚜量均明显高于单作田。两种施药器械施药前,单作和间作+MeSA田红蜘蛛发生量较低;施药后间作+MeSA处理的小麦红蜘蛛密度一直维持比较低的水平;间作+EBF和间作+MeSA的两个处理在喷药后第二次调查才达到红蜘蛛数量低峰,而同期的单作处理红蜘蛛发生数量有明显回升。总之,小麦间作+MeSA处理可以显著增加小麦产量,对于麦田小麦蚜虫和红蜘蛛的防控效果和对天敌的吸引保护效果最好。对麦田喷药效率、对害虫防控效果和增加小麦产量综合评价,自走式喷雾机具有明显优势。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对比传统手动喷雾器喷药可能对天敌寄生蜂有更强的非靶标作用。  相似文献   

16.
温室大棚粉尘法施药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粉尘法施药技术在我国保护地蔬菜病虫害防治中已得到推广应用。为了从理论是进一步说明粉尘法施药技术的可行性,研究了施药前后棚膜透光率和作物光合速率的变化,采用荧光指示剂法测定了粉尘法施药和常规大容量喷雾技术对操作者的污染程度,测定了药剂在黄瓜地表的沉积分布。结果表明,粉尘法施药前后棚膜透光率没有变化;作物叶片的光合速率变化很小;处理667m^2棚室,粉尘法施药后药剂在操作者身体上的沉积量是0.21μg  相似文献   

17.
为规范指导植保无人机施药防治槟榔病虫害的技术应用,确保植保无人机施药对槟榔病虫害的田间防治效果及施药安全.本文分别从施药基本条件、作业前准备、药剂选择与配置、施药作业要求以及施药后防治效果评价等方面对植保无人机施药防治槟榔病虫害技术进行了总结,并制定了一套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18.
经试验对比,用静电喷雾器施药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效果良好,施常规剂量与施2倍、4倍常规农药剂量防治效果之间无显著差异,与手动喷雾器、电动喷雾器施药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效果基本相同。该方法省时、省水明显,分别比手动喷雾器和电动喷雾器节省用时58.33%、45.31%,省水90%,具有低容量喷雾、雾滴细小、喷洒均匀、雾滴吸附作物能力强、叶正面喷药叶背也能吸附药液、减少劳力成本等优势,是替代当前常规手动喷雾器、电动喷雾器的一种优良施药器械。  相似文献   

19.
绿麦隆常规施药方法(喷雾、药肥),由于受气候和土壤湿度等影响而防效不够稳定,尤其对日本看麦娘、硬草和早熟禾等防效差。采取绿麦隆浅层混土技术可使防效明显提高。用药量以每亩25%绿麦隆300~350克为宜,混药程序以撒施药肥──机开沟──机播浅旋混药为好。对日本看麦娘的防效达85%左右,对看麦娘和草的防效达90%左右,对硬草、棒头草和早熟禾的防效达95%以上。对小麦的出苗和生长也是安全的。施药混土均匀是技术关键。  相似文献   

20.
通过在小麦田开展喷杆喷雾机施药防治病虫害的试验,探究该施药方式下减少药液量对农药沉积量、利用率、防治小麦病虫效果以及小麦产量的影响,以明确该药械在麦田减量喷雾作业的效果及适宜参数.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施液量450 L/hm2相比,喷施药液量降至150 L/hm2可显著提高药液在小麦冠层的沉积量和沉积利用率,在小麦冠层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