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麻竹笋用林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四川引种麻竹笋用林产笋的研究表明:四川盆地引种麻竹笋用林的鲜笋产量在造林第4年可达21.3 t.hm-2.a-1。麻竹不同竹丛之间产笋数量和鲜笋产量均达极显著差异水平。影响麻竹单体鲜笋重量(W)的因素依次为笋壁厚度(Dp)、高(H)、基径(D)和高径比(PHD),且麻竹单体鲜笋重量可用回归式W=-1.29 0.685Dp 0.0359H-0.07PHD描述,复相关系数r=0.718,达极显著相关水平。麻竹笋用林栽培技术要点有:种苗和造林地选择、科学施肥、合理采笋及留养母竹、扒土晒目等。  相似文献   

2.
以四川麻竹引种区已造林4年的麻竹为研究对象,对麻竹进行配方施肥研究,结果表明,试验地开展配方施肥试验对麻竹笋增产效果显著,不同施肥配方处理比对照的麻竹笋产量提高45.95%~ 87.8%,产量平均高达78.2 kg/丛;在酸性紫色土区域内麻竹适宜的施肥配方为N∶P2O5∶K2O∶SiO2=1.7∶1∶2.1∶1.3.  相似文献   

3.
麻竹配方施肥对竹笋产量和矿质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麻竹(Dendrocalamus latiflorus)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营养分析方法,研究不同肥料养分配比对麻竹竹笋产量和矿质养分含量的影响,并运用灰色关联度法对麻竹竹笋的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麻竹丰产高效栽培的最优肥料配方。结果表明,配方施肥对麻竹的竹笋产量和矿质养分含量有良好的促进作用,竹笋产量和矿质养分含量的肥效反应均表现为T2(N∶P2O5∶K2O=17∶8∶11)﹥T1(N∶P2O5∶K2O=19∶7∶10)﹥T3(N∶P2O5∶K2O=12∶12∶12)﹥T4(碳铵)。因此,处理T2的施肥效果最佳,其竹笋增产和矿质养分含量提升均明显高于其他施肥处理,传统施肥处理T4的施肥效果最差。配方施肥具有明显的增加竹笋产量和提高竹笋矿质养分含量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介绍麻竹容器苗木培育试验区(云南省新平县)及引种地(广东省清远市)自然条件。以麻竹采笋后带活动笋芽的次生竹兜为繁殖材料,以20 cm×30 cm营养袋为容器,中壤土+细河沙或分解木锯末为基质进行育苗及造林引种试验。种植后次年对育苗及造林成效进行调查,结果认为,采用所培育的容器苗造林,成活率平均为89%,比龙竹裸根苗造林成活率高10个百分点,发笋数,秆径、秆高生长量达到或接近原产地麻竹和本地龙竹指标;耐寒性比龙竹、云南甜龙竹更强。  相似文献   

5.
麻竹采用传统的移栽母竹法造林,费工费时且成本高、成活率低,不易大面积造林。为解决大面积造林竹苗缺乏的难题,本文从实际出发介绍了几种切实可行的麻竹无性繁殖育苗技术:竹枝扦插育苗、埋节育苗和分株育苗,用以满足不断扩大的麻竹造林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麻竹采用主枝扦插育苗、次生枝扦插苗、带蔸根埋杆育苗等新育苗技术取得良好效果.带蔸(根)埋杆育苗效果最佳,比其他育苗方法可提高成活率38.3%—46.7%.采用扦插育苗造林比移母竹造林可提高造林成活率37.3%,育苗造林成本节省2/3.  相似文献   

7.
麻竹丰产栽培管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在陇川县多年大面积推广种植麻竹,总结出其造林、幼林抚育、成林管护、病虫害防治等一整套麻竹丰产栽培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8.
在贵州省德江县境内的乌江流域沿岸选点建立麻竹丰产栽培示范林,采用母竹选择、林地免垦、埋蔸造林,定时、定量、定点科学留笋长竹和合理砍伐的林分结构调控,有机肥、复合肥、化肥等多肥种相配合的林地养分补充等配套技术的组装实施,促使麻竹丰产、高效。通过示范和深化研究,集成熟化技术,为乌江流域及同类地区提供麻竹丰产栽培科学示范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本文是多年来,通过对我省东南沿海几个县(市)山地栽培麻竹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其生长情况,并与沙滩等地类的麻竹生长情况进行对比,提出山地麻竹丰产栽培技术的配套措施、其包括:麻竹造林技术、幼林管理、成林抚育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  相似文献   

10.
厚朴人工造林林地选择与配方施肥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5年在福安蟾溪国有林场开展厚朴人工造林林地选择与配方施肥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海拔的升高,厚朴的生长量呈现下降趋势,海拔对厚朴生长发育有显著的影响。厚朴的适生范围较广,可在Ⅰ、Ⅱ、Ⅲ类地上推广栽培。厚朴的冠幅和胸径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降低,造林以适当稀植为宜。合理施肥能促进厚朴林分树高、胸径、冠幅等生长,m(N):m(P):m(K)=150∶150∶100组合是厚朴培育的合理施肥组合。  相似文献   

11.
麻竹笋用林高效培育的密度与施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邹跃国 《竹子研究汇刊》2006,25(2):20-23,27
以麻竹笋用林高效培育为目标,在丛立竹密度和施肥对竹笋经济性状影响的试验基础上,构建丛立竹密度和施肥的优化模式,结果表明:在试验设计范围内,丛立竹密度与竹笋产量呈抛物线型关系,与丛出笋数遵循线性增长趋势,但当丛立竹密度9株及以上时,笋个体质量和竹笋产量显著下降;施肥的竹笋增产效果主要来源于笋个体质量增大和不规格笋比例下降,对丛出笋总数无显著影响,对丛经济出笋数有显著影响。施有机复合肥竹笋产量随施肥量增加而增加,尿素则随施肥量增加出现先增产后减产现象,产生“氮饱和”效应;当丛立竹胸径5~6 cm时,施用试验有机复合肥,麻竹笋用林丰产栽培最佳组合为丛立竹密度5~7株,丛施肥量10~12 kg。  相似文献   

12.
麻竹不同地理种源的生物量及抗逆性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福建省麻竹在试验区的不同地理种源的生物量及抗逆性变化情况,以检验麻竹不同地理种源的引种效果。结果表明:参试种源在两个试验点的竹林系统生物量的分配情况为漳州:永泰>永春>宁德>华安>飞鸾>南靖>程溪;永安:永春>永安>永泰>宁德>华安>飞鸾>漳州>南平。在耐寒性差异分析中可知,永安和漳州点种源的耐寒性存在差异,永安造林区各种冻害程度更明显。抗病性差异分析中可知,各种源的差异不明显。从保存率差异来看,麻竹各种源在不同的试点的适应性有差异。漳州点平均造林成活率比永安点多1倍,根据两试点的造林成活率及发笋情况,表现较好、性状稳定的种源为永春、宁德等种源。华安与永泰种源仅在漳州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13.
麻竹种内控制授粉子代苗期选择及遗传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产地零星开花母竹为亲本,通过控制授粉得到了遗传变异丰富的麻竹种内杂交子代。对65个正常生长的杂交组合子代苗进行苗期选择,根据不同培育目标选出优良笋用及笋材两用杂交组合29个和34个。入选优良笋用杂交组合平均发笋量比选择前增加17.9%;入选笋材两用杂交组合的平均发笋量、地径及杆高比未选择前分别提高4.8%、22.6%和19.5%。研究表明,麻竹可以通过人工杂交及选择获得生长性状优良的杂交后代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14.
以麻竹笋用林高效栽培为目标,可持续经营为原则,总结了竹林林分结构调控、土壤管理、散生状培育、地理种源和无性系选优等操作简便、应用效果好的系列实用技术,分析了目前麻竹林立地生产力退化、产品产量和质量下降等的主要原由,提出了无害化、品种化和散生状培育的经营方向。  相似文献   

15.
用麻竹笋加工废弃物栽培蘑菇试验初报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麻竹笋加工废弃物经过粉碎均匀混入棉籽壳、玉米粉和辅料等物,经生物发酵后接种蘑菇菌种,可以将麻竹笋加工废弃物转化为食用蘑菇,蘑菇采摘后的废弃物转化为麻竹林的有机肥。试验结果表明:采用70%的麻竹笋加工废弃物栽培食用菌,可明显提高经济效益。通过与其他原材料进行成分、价格对比,进一步分析了麻竹笋加工废弃物生物转化技术、麻竹林下立体栽培技术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6.
根据笔者在闽南山地麻竹栽培多年的生产实践与大量的调查资料,从麻竹的栽植技术、经营技术、丰产培育技术出发,总结出一套较系统、科学的麻竹丰产栽培技术,为闽南地区的麻竹丰产栽培和推广种植提供较为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从良种材料选择、种子采集与处理、播种育苗、造林地选择、整地、栽植、施肥、抚育管理、间伐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黧蒴栲的栽培管理技术,以期为黧蒴栲造林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8.
台湾桤木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自从1999年以来,台湾桤木已在全省广泛引种栽培并成为我省主要造林树种之一,但台湾桤木与四川桤木的生物学特性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多次育苗效果不佳。有鉴于此,根据台湾桤木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通过7 a的实践,从种子采收、贮藏,苗圃的建立,土壤管理,施肥,播种育苗,苗期管理等六个方面出发,总结、归纳了一套简单、实用、易于掌握的育苗技术,仅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