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评价辣椒品种的丰产性、抗逆性、品质、风味等,特进行了大棚辣椒春季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参试的4个品种中,白辣椒品种"衢椒1号"表现出熟期早、品质优、产量高、抗性强的优点;"渝椒5号"为中熟品种,产量后劲足,品质佳,微辣,质嫩,适合在浙江长兴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
关于长兴茶,关于顾渚紫笋茶,历代文人颂歌颇多,涌现出了一大批绝妙佳作,有着非同凡响的影响力,为长兴的大唐贡茶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但历代高僧对长兴顾渚紫笋茶之颂偈并不多见,尤其是当地寺院僧人,其历代住持未曾留下关于长兴茶事唱诵诗偈,唯独北宋高僧净端禅师在长兴弘法期间,留有若干首禅茶偈子,为长兴之禅茶文化增添诗化禅韵。  相似文献   

3.
蜂旅融合是蜂业一种新型发展模式,目前处于探索阶段。长兴县蜂产业发展底蕴深厚,带动蜂旅融合发展迅速。本文从产业基础、取得的成效入手进行分析,得出长兴蜂旅融合存在的3个制约因素,并从人才培养、品牌建设、发展智慧蜂旅等3个方面提出发展策略,以促进长兴蜂旅融合升级转型,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4.
蜂旅融合是蜂业新型发展方式,目前处于探索阶段。长兴县蜂产业发展底蕴深厚,带动蜂旅融合发展迅速。本文从产业基础、取得成效入手进行分析,得出长兴蜂旅融合存在的三个制约因素,并从人才培养、品牌建设、发展智慧蜂旅三个方面提出发展策略,促进长兴蜂旅融合升级转型,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5.
《新农村》2007,(1)
经湖州市人民政府批准,湖州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湖州市教育局于2006年3月30日联合下文,长兴职工中等卫生学校增挂湖州中等卫生专业学校。这是学校办学史上一个新的重大突破,意味着长兴职工中等卫生学校已具备培养全日制普通中专学生的条件,历经十五年的努力终于取得了理想的成  相似文献   

6.
谢文柏 《农业考古》2002,(2):178-180
长兴县顾渚山盛产紫笋茶 ,山下有著名的金沙泉 ,在唐代连续作贡 80余年而闻名于世。又因长兴与中国“陶都”宜兴毗邻 ,矿脉相连 ,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紫砂泥 (陶土 )。据长兴方志记载 ,紫砂茶具始于北宋 ,时有“南窑”、“北窑”之称 ;“南窑”在长兴缸窑 ,“北窑”在宜兴丁山。于是长兴的紫笋茶、金沙泉、紫砂壶 ,早被誉为“品茗三绝”。自晋、唐以来 ,民间饮茶之风盛行 ,城乡茶馆林立。长兴东临太湖 ,西倚天目 ,山水清远 ,属于江南水乡之地。正如杜牧在顾渚写的《茶山诗》中所盛赞的 :“山实东吴秀 ,茶称瑞草魁。”抗战爆发前 ,长兴人口有 2 …  相似文献   

7.
出席浙江湖州(长兴)"两会一节"(1)赋感 如云茶友聚湖州, 盛会空前顾渚游. 最是复修贡茶院, 长兴紫笋馨香留.  相似文献   

8.
家庭农场是农业现代化生产中重要的经营主体之一,近几年在政府的扶持培育下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但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生产成本高、产出效益低下等问题。长兴和平银丰家庭农场从种植模式、技术应用、营销方式、管理方法等4个方面着手,进行创新与实践,探索了一条稳粮保供、绿色生态、产出高效的新途径。本文阐述了长兴和平银丰家庭农场发展中的经验,探讨了家庭型农场在转型升级中面临的一些问题及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长兴县通过大力探索科技体制综合改革,逐渐走上了一条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之路,为浙江省创新型省份建设提供了丰富的"长兴元素"。一是秉持探索为先理念,不断开展"长兴试验"。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继多次获评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省科技进步先进县和省科技强县后,2015年以来先后入选省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试点县、省全面创新改革试点县和国家创新型县。  相似文献   

10.
90年代,浙江省长兴古银杏的种植和产量在全国有一定规模,其独特性还能引以为豪。可就是短短的几年时间,全国许多地方的银杏树种植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猛增的产量是影响银杏价格的主要原因。尽管长兴的古银杏品质是独有的,可它的市场销售还是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每公斤的价格从4  相似文献   

11.
谢煜慧 《农业考古》2019,(2):121-131
《叶嘉传》是一篇关于宋代建安贡焙茶史的俳谐传。从宋至今,《叶嘉传》乃苏轼伪作的说法不绝于书。当代学术界持《叶嘉传》伪作论者,都未对此论做详实考辨、论证。辨伪须从两个层面展开:一是从《叶嘉传》本身与苏轼的内在关系去考辨;一是厘清《叶嘉传》伪作论的文献历史脉络并对其进行辨析。《叶嘉传》的茶史茶道内涵、人生寓意、文学技法与苏轼其人、其作极为契合,此为论真的内证。追索《叶嘉传》伪作论的文献可知,伪作论源头《扪虱新话》《容斋随笔》并未提出有力论据证伪,其后包括《四库全书总目》在内的著述的伪作论均以此二本为据,且都未详加考辨或提出有力新证,皆无法证伪,此为论真的外证。因此《叶嘉传》极有可能是苏轼真作。  相似文献   

12.
德庆贡柑资源群系主要数量性状遗传变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柳建良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0):6096-6097,6099
[目的]为了研究德庆贡柑资源群系主要数量性状的遗传变异性。[方法]通过调查贡柑后代种质资源的性状表现,采用大样本进行多重分析对德庆贡柑资源群系主要数量性状的遗传变异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叶宽、树幅、果实纵径和果形指数的遗传变异系数最高,分别为66.92%、56.68%、54.57%和50.38%;单果重、可食率和果皮厚度的遗传变异系数较高,分别是54.57%、50.38%、43.69%、36.01%和31.07%;种子数、TSS和酸含量的遗传变异系数最低,分别为21.05%、23.48%和24.07%。幼龄贡柑树果实厚皮大果,水田种植的贡柑果实中等大、高糖高酸,旱坡地种植的贡柑中糖低酸高、口感好。果实品质有高糖高酸皮厚和高糖低酸皮薄类型,适合选育耐贮型或即食型的贡柑新品系。[结论]德庆贡柑资源群系主要数量性状表现较大差异的遗传变异性。树龄和土壤类型对贡柑果实品质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德庆贡柑生产知识库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分析国内外农业生产知识库研究现状和德庆贡柑产业发展需求,提出了德庆贡柑生产知识库的建设,并从知识库系统体系结构确定、贡柑知识获取和知识库知识分类等方面展开论述。贡柑生产知识库的建设,为提高贡柑生产效益、实现标准化生产、提升贡柑品质和增加果农经济收入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齐世峰 《农业考古》2021,(2):246-249
茶在英国经济和社会文化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茶在英国催生了独特的茶文化,不仅影响了英国人的生产生活,还对世界很多国家地区的茶文化产生了影响。本文归纳总结了有关英国茶园的重要类型或案例,如茶花园、果园茶室、本土茶种植园等,从中折射出英国茶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得益于唐代国家的统一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原先流行于江南的饮茶之风,迅速传到北方乃至全国各地,丰富了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也推动了茶业经济的发展。随着茶叶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和种植技术、焙制技术的进一步提升,出现了精致的名茶,也带来了市场繁荣和茶馆的增多,茶商往来各地从事收购和销售,形成日益发展的茶产业经济。唐朝为了解决财政问题,贞元以后开始征收榷茶。茶税逐渐成为唐后期重要的财赋来源。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茶文化旅游是一项新兴的农业生态旅游项目,通过探索和研究它对茶业经济的影响,以进一步促进中国茶文化旅游的发展。【方法】从生态农业旅游中的茶文化旅游的背景、内容及其实践,探讨与分析茶文化旅游与茶产业的关系。【结果】茶文化旅游是将茶文化作为旅游资源,以物质性实体文化为载体.包括茶的发现、茶的历史、茶的生产、茶的习俗、饮茶艺术、茶的礼仪、茶的科技成果等,集茶叶生产、旅游观光、休闲娱乐、购物等为一体的新兴旅游项目,同时也是茶产业的重要内容之一。【结论】茶文化旅游使茶业带动旅游.又以旅游促进茶产业,提高茶产业的附加值,向人们普及茶的知识、促进茶消费.推动茶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信阳茶俗和茶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阳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悠久的制茶、种茶历史。千百年来,信阳人以茶为媒,在生产和生活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信阳茶文化。本文着重介绍信阳以茶敬客的饮茶习俗、以茶为礼的风习及信阳毛尖茶艺。  相似文献   

18.
茶作为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也是彰显健康生活的民生产业。如今,中国茶在新时代的脉络中展现了蓬勃的生机与活力,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代。本文从茶产业、茶文化、茶科技和茶健康等角度全方位论述了中国茶的影响、地位、贡献和前景,解读茶让人民生活更美好的时代愿景。  相似文献   

19.
王传龙 《农业考古》2020,(2):196-203
陆羽《茶经》对茶道的贡献并不是创新性的,其中所描述的煎茶法,是建立在前代采叶煮羹法与茶饼碾末冲饮法二者基础之上的改良。陆羽在世时的追随者并不广,唐代寺院才是用茶的主力军,而寺院中所流行的是茶饼碾末冲饮法,并非陆羽所创的煎茶法。但饮茶之风由日本求法僧东传日本后,煎茶法却成了当时日本主流的饮茶方式。宋代点茶法兴起,文官集团斗茶之风盛行,僧侣集团则针对如何饮茶形成了一整套的典章规范。两种风气再次传入日本,彼此交互作用,最终催生出了日本灿烂的茶道文化。由于中日在茶道价值取向上的差异,点茶法在明代以后没落,崇尚朴素简易的泡饮法成为中国最主要的饮茶方式;日本茶道则在细节的讲求刻画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最终演变为一种注重舞台效果与宾主默契的表演。  相似文献   

20.
潘城 《农业考古》2020,(2):45-50
长期以来茶文化学术界对茶与艺术领域的研究,往往是对以茶为题材的各种艺术作品的收集,从而进行历史学角度的研究。涉及茶美学方面的研究又往往停留在诸如“精行俭德”“廉美和静”等茶文化的精神内核与道德范畴上。实际上,茶文化的艺术是茶美学的外在表现,而茶美学也正是茶千百年来始终成为经典艺术主题的内在原因。本文在将茶文化艺术分为书画、音乐、雕塑、建筑、戏剧、文学、影视、茶席、茶器九个大类后,通过解读茶艺术作品来探讨茶美学的特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