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卷首语     
《农业考古》2012,(6):1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次代表大会,是中国经过了30多年改革开放、社会经济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成就和进步背景下召开的一次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盛会,是高举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2.
很高兴来到重庆,来到白鹭原茶艺馆。我们都知道,中国是茶的原产地,是茶文化的发祥地,是最早发现、栽培和利用茶叶的国家,世界上的茶叶、种茶、制茶和品饮茶叶都源自于中国。而中国最早的茶产地,又是西南地区,包括历史上的巴渝地区,现在的重庆就属于这一区域。所以说,重庆是茶树的原产地之一,  相似文献   

3.
向城市投诚     
文化复兴是民族复兴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文化是要复兴还是要革新,这个问题正如一场分娩,给当下的中国乡村带来阵痛。如同经济上城乡差距越拉越大一样,文化上中国农村与城市鸿沟也日益加大,乡村文化正遭遇被日渐边缘化的命运。其实,在整个封建社会中国文化一直是以乡村为核心的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陶瓷器的发源地。不少国家发行的工艺和古文化的邮票中,就把中国的陶瓷器作为世界艺苑中的瑰宝加以推崇,使中国的陶瓷艺术在列国的邮苑上斗艳争奇,竞放异彩。1974年列支敦士登发行的一套4枚中国瓷瓶邮票,就展现了16世纪中国瓷器的神韵,瓷瓶上绘有中国戏曲人物、仕女、花卉和山水画,十分典雅;1975年古巴发行的一套工艺邮票,其中一枚是《五彩持伞仕女大纹盘》,则是重现了18世纪中国景德镇生产的“外销瓷”的艺术风格,既庄重又华丽;1993年冈比亚发行的一套4枚中国明清陶瓷器邮  相似文献   

5.
卫斯 《农业考古》2000,(1):114-121
1994年10月在中国湖北召开的“中国·枝江关庙山稻作文化研讨会”上,笔者提交了《关于中国稻作起源地问题的再探讨──兼论中国稻作起源于长江中游说》的论文,文中提出了确定中国稻作起源地的三条标准:1、这一地区的地理环境、气候特点在全新世中期,必须适合稻谷的栽培,且这一地区有野生稻的广泛分布。2、这一地区考古发现,无论从年代序列上看,还是从文化谱系发展上看都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尤其是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和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在这一地区都有较为普遍的发现。3、这一地区发现的史前稻作遗存,在年代上不仅有属国内…  相似文献   

6.
湄潭茶场是贵州省成立最早的农垦企业,其前身是中国第一个国家级茶叶科研机构——民国中央实验茶场,于1939年9月成立.茶场开启了中国现代茶叶科技的先河,在中国茶叶历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编纂《中国农垦农场志·贵州省湄潭茶场》,是对中国现代茶叶科技史、茶工业史、农垦茶叶发展和农垦文化的一次抢救性、系统性发掘,是树立一座布...  相似文献   

7.
尧水根 《农业考古》2012,(4):211-218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多灾之邦,有史便有灾。历史上黄河素有"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的记载,从公元前206年到公元1949年的2155年间,中国发生的大水灾就有1092次,较大的旱灾就有1056次,几近年年成灾。中国灾害频繁发生有其地理上的原因。世界上有两个典型灾害带:一是环太平洋灾害带,处在太平洋板块和其他板  相似文献   

8.
《农家致富》2012,(10):6-7
中华绒螯蟹又称河蟹、毛蟹、清水蟹、大闸蟹或螃蟹,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一种经济蟹类,是中国传统的名贵水产品之一,在中国北起辽河南至珠江漫长的海岸线上广泛分布。其中以长江水系产量最大,口感最鲜美。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村科技》2011,(4):20-21
没有人能否认历史上的中国在茶叶上的地位,作为茶叶的故乡,中国人饮茶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晚清以前,中国是世界上唯一能够种茶、制茶的国家。然而,从1840年英国一位皇家植物园的主管从中国带走了2万株茶苗和1.7万粒茶籽,并在英属殖民地印度开始大量种植茶叶开始,中国茶叶垄断王国的地位遭到了挑战,并一度开始没落,直到2008年,当中国以茶园种植面  相似文献   

10.
海陵王是一位女真族的政治家 ,他弑君为帝 ,在位期间 ,政治上励精图治 ;经济上发展生产、繁荣经济 ,文化上吸收各民族文化的精华 ,发展女真族的文化事业 ,尤其是“天下一家”的大统一思想是他理想和事业的核心。他致力于国家的统一事业 ,使他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代有作为的封建君主、一位英雄人物  相似文献   

11.
园林建筑是一种艺术,中国园林建筑艺术又是我国众多文化中的瑰宝之一。它不仅在世界园林建筑艺术上有着一席之位,而且世界处处都有中国园林建筑的存在,它就是中华民族的其中一个代名词。西方文化逐渐走入中国,让一部分中国人在西方文化的感染下,逐渐模糊了中国文化的魅力。我们为了让中国文化能够发扬光大,让中国文化越走越远,现阶段着手于让乡村和城市景观的返璞归真靠拢,使其充分显示中华民族的园林建筑艺术之所在。园林建筑的艺术风格具体它独立的个性与特点,不管是从构图原则上,还是从立体造型上;不管是从表达的情感上,还是从环境的关系上,都显示着它与众不同的一面。  相似文献   

12.
一、中国大豆的地位退居次要 中国是大豆的原产地,有悠久的栽培历史。19世纪末,我国大豆相继传入世界各地。目前世界上主要生产国的大豆,几乎都直接间接与中国大豆有血缘关系。  相似文献   

13.
研究历史时期的人口年龄结构,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以往学者在研究中国历史上的人口问题时,往往对人口年龄结构多加回避,这是因为人口资料本身的稀缺性;除此之外,中国历史文献留下的人口数字,可谓一笔糊涂账,(1)(P24)中国传统上对人口的记载非常粗略,一般只记男大口、男小口、女大口、女小口,甚至只记总口数,这对于研究人口年龄结构尤其是对老年人口的研究是一个很大的障碍。  相似文献   

14.
在沉寂了近一个世纪之后,“商帮”这个词又一次变得合时。“商帮”是中国历史上由地域关系联系在一起的商业集团,中国历史上有十大商帮;山西以晋中为中心的晋商,歙县、婺源等徽州六县的徽  相似文献   

15.
姜瘟病是中国生姜生产上发生较为普遍的病害,是由青枯劳尔氏菌(Ralstoniasolanacearum)引起的。此病原菌寄主范围广,可侵染44个科300多种植物。菌体短杆状,在TZC选择性培养基上培养出现白边较宽和白边较窄的两种菌落。菌系划分为5个生理小种和5个生化型,中国的姜瘟菌主要属生理小种1号,生物型属II、III、IV。此病害是一种较难防治的土传病害,在高温、高湿、雨水多、氮肥过量的情况下发生较为严重。中国植病工作者对此病害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对中国姜瘟病的病原菌、发病规律、及防治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沿海地区农产品出口面临的困境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沿海发达地区优势农产品出口面临的困境中国在入世的一年中农产品出口出现了与预期不同的情况。入世前,许多专家都达成共识,一致认为中国农产品出口的比较优势在于劳动力密集型农产品。所谓优势农产品是指由于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自然资源条件、生产技术水平和外部环境的巨大差异导致在生产上低成本和高效益、技术上优质化和专用化、经营上规模化和产业化的农产品。有关专家认为,中国在粮棉等以土地为主要投入要素的农产品生产上已不具比较优势,目前这类产品的国内价格已高于国际市场的价格。相反,中国农业的优势在于丰富的、低成本的劳…  相似文献   

17.
中国大豆产业发展必须发展规模化种植,稳定大豆面积,实现大豆可持续发展。这是大豆业内专家在4月23日第一届中国一国际可持续大豆发展研讨会上提出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大豆遗传育种专家盖钧镒针对目前中国大豆产业面临的困境进行了分析。作为大豆发源地的中国,  相似文献   

18.
王琳 《农业考古》2006,(2):277-279
今年五一黄金周,“中国最美的乡村”婺源又迎来了众多热衷于“农家游”的客人。来到江湾镇上晓起村的游客们惊奇地发现,村口不但树起了一座“中国茶文化第一村”的牌坊,而且建立起了一系列以茶文化为内容的特色旅游项目,令人耳目一新。上晓起村的村民们欣喜地告诉记者,上晓起村能有今天的喜人变化,多亏了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他就是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江西省茶叶协会会长陈文华教授。“中国茶文化第一村”71岁的陈文华是我国著名农业考古专家和茶文化专家,他多年来潜心研究中国茶文化,已撰写了数十万…  相似文献   

19.
太平天国战争之后,中国开始走上了现代化之路,无论是在经济、军事,还是在外交、教育上,都呈现出奋发向上的振兴景象,在中国近代史上又把这一时期称为“同治中兴”。但这种“中兴”只能作为一种迹象或是潜在的因素,而不能作为一种趋势或现象来概括这一时期,因为太平天国战后中国的农业基础遭受了巨大破坏,农业生产力都有所下降,在这种衰败的农业基础之下开始现代化也必定会是畸形的。只有在中国的农业生产水平真正恢复并有所发展的基础上,中国的现代化才能真正得以开展。  相似文献   

20.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中国GDP于2010年超越日本排名世界第二就是一个明证。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中国经济发展是建立在高能耗、廉价劳动力、环境污染上的大发展,是一种高投入、高产出、低效益的粗放型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