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茶香舅舅     
陶觉逊 《农业考古》2005,(2):197-198
我的舅舅名叫茶香,你一看这名字就知道他与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果然不铅,外公年轻时献身于高淳县青山茶场的建设,舅舅来到这个世界上,注定看到的是郁郁葱葱的茶园。闻到的是沁人心脾的茶香。因此,外公高兴地说:“这孩子有福气,就叫他茶香吧!”舅舅生在茶场,长在茶乡,喝着茶水,伴着春风茁壮成长。如今他的生活与茶休戚相关,密不可少,他种茶、制茶、收茶、卖茶,样样精通。几乎无所不能。  相似文献   

2.
饮茶随感录     
丁运苍 《农业考古》2003,(4):134-137
我天天饮茶,就像一日三餐吃饭一样,一天也不能少。这已是我多年生活的一个日常习惯。在一个初冬的寒夜,我刚刚修改完《中国茶文化》编辑部寄来的《茶乡见闻录》一文清样的文稿,随即斟满了一杯温性浓郁的祈门工夫红茶。夜深人静的缕缕茶香,伴随着我人生大脑的思维灵感,便在桌前的稿纸上,写下了《饮茶随  相似文献   

3.
海外飘茶香     
海外飘茶香福建省永春县光烈村姚义泗一封芳笺从天外飞来,载着侨居印度尼西亚亲人的渴望,载着海外赤子的盛情,邀请我在方便的时候出国探亲旅游,到他家里做客。此刻,我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欢喜得蹦了起来。这是梦?这并不是梦。我恨不得马上飞到千岛之国与亲人欢聚一...  相似文献   

4.
我的家乡湄潭是位于贵州高原北部、遵义东部,这里风光秀丽、物产丰富、气候宜人,素有“黔北小江南”之美誉,更是远近闻名的“贵州最美乡村”“中国第一茶县”。湄潭县城南郊的象山,是贵州茶叶名山,外婆家就住在象山脚下的土坝村。小时候每到放假,我就吵着闹着要到外婆家玩。那时从县城去往外婆家只有一条土路,路的右边是蜿蜒柔美的湄江河,左边,便是林木葱茏、茶园遍布的象山。牵着外婆满是皱纹的手,走在溢满茶香和花香的土路上的情景,是我童年最美的画面。如今,这里已被建设成为象山公园,绿树成荫的江滨步道、整齐漂亮的洋房、摇曳多姿的樱花,与秀丽的湄江河相得益彰。记得外婆说过,这象山是湄潭茶场的茶园,外公年轻的时候曾在这里开过荒、种过茶,大舅一家也在茶场工作。  相似文献   

5.
<正>"太阳走,我也走,我和太阳争日头……"注意了,这可不是向日葵,而是昌平温室里的草莓。草莓怎么还会走?这会走的草莓没长在地上,而是栽在北京市昌平区小汤山新品种草莓种植基地一个个花盆里;花盆搁在一个锥形的立体圆盘上,从上到下一共摆了5层,最顶层只摆了1盆草莓,最底层摆了15盆。电钮一开,圆盘开始缓缓转动,摆在架子上的草莓也就跟着转动起来。  相似文献   

6.
茶乡情韵     
李荣林 《农业考古》2002,(4):156-157
融入都市生活之前 ,我曾在乡村———皖南的一个茶乡生活十年 ,那些日子 ,生活虽不富足 ,而茶香却早已闻够了 ,一年四季 ,春来秋去 ,无论何时何地你都可以领略那醉人的芳香。那时候 ,我住在一个小镇上 ,坐在我所寓居的那个小房间的窗前 ,就能看到满眼整齐的茶行 ,如果说睡梦中都能闻到茶的芳香 ,那是真真切切的。我就是这样在翠绿的茶山 ,在幽幽的茶香中度过一生中最美丽的时光。乡村的生活确实平凡 ,但又的确是闲适、恬静、悠然心动的。茶树一年四季 ,春意常在 ,所以无论何时临坐窗前都能感受到春的气息 ,我还嫌不够 ,又在窗外雨水冲刷出的…  相似文献   

7.
别出新裁     
《百姓》2003,(8)
前段遇到已成“名作家”的王兄。王兄问我如今在文学这条羊肠小道上走得如何,我摇头苦笑,一副提不起的模样。“难道你就没琢磨琢磨走走捷径?“王兄问。我又摇头。“说说你到现在都用过哪些笔名?”我一口气报出了几个曾用过的笔名。这回轮到王兄摇头了:“难怪你落得这步田地,不是我说你,真笨得可以,你自己瞧瞧这几个名,不是土得掉渣,就是  相似文献   

8.
你从塞外荒原走进这一座座大院你从这一座座大院走向异域他乡驮着黎明和黄昏驮着风尘和雪霜驮着听惯了的祁太秧歌驮着皮毛丝绸茶香漫漫黄沙炼就了坚勒的性格条条古道锻造了不屈的脊梁双峰间满载着晋商的伟业步履中抒写着昔日的辉煌这一切都彪炳史册这一切都化作虹霓霞光用今天的经营思路诠释百年前的深宅高墙以现代的金融策略测定一代票号的脉象持二十一世纪的理念将他们在天平上衡量晋商绝无愧于山西晋商曾辐射边陲夷邦你要走了像一支庞大的舰队拔碇启航你远远地离去了走得那么从容聆听那悠扬的驼铃仿佛诉说着前面的路很长很长驼颂——晋商…  相似文献   

9.
流氓一回     
肖建国 《百姓》2006,(3):61-61
我到小城办事,一下车就感到憋尿.在这条高楼林立的马路上,找厕所成了我燃眉之急. 走了近百米,两边不是商场就是饭店,连个WC的标识也没看到.无奈只好钻进一家餐馆,老板娘笑眯眯地迎了上来,问想吃点啥.我这读书人不善撒谎,就实话实说:"我想借你们厕所方便一下.""什么,你当我这是垃圾站啊,出去出去".老板娘立刻变脸,如同轰乞丐一般咆哮起来.  相似文献   

10.
理想生活     
《北京农业》2013,(20):34-35
我在一个安静的小镇上住着,一个简单的英式小舍,大大的院子外一圈常青灌木。院里,种满花草,橡木桌上放着我心爱的茶具。开花时节,蝴蝶在花草上面纷飞,阳光投在桌上,上面落满了花瓣,混着刚泡开的花茶香……  相似文献   

11.
我从长春市乡土妇女人才库中查到了张金霞这个名字和她的资料,电话告知她关于采访一事,她在证实后欣然应约。在一处幽静的茶楼里,伴着缕缕茶香我们坐了下来。  相似文献   

12.
郑毅 《农业考古》2007,(2):228-229
“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在雨后花艳,春光满目的时节,我扑进了青山绿水的怀抱,走进了徽州富溪乡的茶园,踏进了黄山毛峰茶的制作车间……是茶乡访茶还是茶山问茶,是殷殷茶情还是绵绵茶缘,其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从踏上这山间小路的第一脚起,我就有一种感觉,今天的心情很好!一微雨滋润着大地天空,滋润着花草树木,滋润着自然中的茶也滋润着红尘中的我;伫立在苍翠吐芳的茶园里,凝神闭目,静静地倾听着春风微雨摩挲茶树枝叶的声音,竟是那样地柔美如窃窃细语,特别清悦、特别亲呢……而春日微雨中茶香四溢的富溪山水告诉我:有着一百二十余年…  相似文献   

13.
刘汉介与“泡沫红茶”(台湾)侣同似走在台中街上,放眼望去,只要有青少年集散的地方,就有茶香飘逸。例如,中国医药学院的学士路、中山公园旁的精武路、逢甲大学前的福星路、台中师院前的民生路,到处都有打着“泡沫红茶”招牌的茶坊林立着。泡沫红茶开风气之先这股“...  相似文献   

14.
品茶     
我年届古稀 ,茶瘾愈来愈重。无论何时何地 ,没有茶就打不起精神 :劳碌一生 ,没有茶就没有闲情 ;案头上没有茶 ,便不能写诗作文 ;闲聊中没有茶 ,便不去谈古论今 ;作客进门 ,有茶便知其味是淡是浓。旅途上 ,行囊里 ,我必备绿茶半包 ;火车上 ,必有杯茶伴我摇晃 ,八达岭上别人喝可乐 ,我喝壶里自带的清茶 ,口中有茶香 ,茶水好提神。我常对茶自省 :为文百篇 ,不如一壶可品。茶中 ,有我的人生。杯面上升腾着热气 ,荡开条条细纹 ,一两朵茉莉小花 ,悠悠浮开茶面。这片片绿茶 ,在冬的苦寒中孕育着绿 ,在烈火烧烤中没有改变过绿 ,在千搓万揉中没有丢失…  相似文献   

15.
农村中在资金往来、集体采购、买卖财产、洽谈业务等方面管理混乱,是导致农村干部腐败的主要根源。3年中,我多次接待过各种洽谈业务的人员,他们知道村里有项目就主动找上门来,进门放下一叠钱就走,以后再打电话联系。2007年3月就有一个业务员,进门放下1万元就往外走,我一把拉住他把钱给了,并轰了出去。这样的事我遇见不下十几次,要说钱不下  相似文献   

16.
《百姓》2004,(9)
我父亲一生很平凡,可他有许多事总深深地刻在我脑子里,让我觉得他并不是事事处处平凡。在我还是少年时代时,父亲对我说,人最重要的是在三十岁前,人到三十,就如走到了桥中间,无论向桥哪边走,都是一个“下”字了,当时我正忙着吃早饭,收拾东西去学校上学,他说这话的意思再明了不过了,以后,这话他再也没说过,就这么一句,就这么一遍,这句话数十年来时时萦绕在我耳边,今天,我更加体会到这句话的真谛。当想起父亲在我少年时教育我的这句话,我就很揪心,因为我早已离开那桥中央,今天几乎已到桥梢了,却一点名堂也没闹出,我辜负了父亲的期望! 父亲是不跟我们讲什么故事的,今天已记不清当时是发生了什么事而引发了父亲的感慨,他讲了这样一则故事给我听,  相似文献   

17.
王学铭 《农业考古》2007,(5):253-254
去南京办公,对方单位请我去茶楼品茶。幽雅的茶室,飘散着氤氲的茶香,茶香入口暗香萦绕口鼻,如入兰圃,香清气爽。清绿的茶汤,澄彻明净,绵软的茶汁,盈满齿颊。细品无些许苦涩,入喉甘润。我嗜茶有年,还没喝过这么好喝的茶!品啜着,思索着,回忆着……这是什么茶呢?不可名状。在客人面前又不好意思问,还担心客人问我!毕竟是从北方大城市来南京的人,怎么能“露怯”呢?客人埋单,我偷问茶艺小姐,她莺声燕语地说:“太平猴……”尾音随着她那袅娜的身影带走了。茶的名字简直太怪了!有名茶“江西‘狗牯脑’”,正好对“南京‘太平猴’”?绝妙茶联。不过这…  相似文献   

18.
海上生明月     
张世普 《新农村》2008,(10):41-42
连他自己都没想到,他这一走,就是五年。当初不过是因为母亲的一声责备。大学毕业以后,他很努力地寻找工作,跑遍大小人才市场,偏偏没有人看中他。风华正茂的时光就在无所事事间流走。母亲看在眼里愁在心中,不知怎么的,一句“你太让我失望了”就脱口而出。  相似文献   

19.
茶诗话     
一、自古诗家多茶客记得两年前,正值溽暑难当的酷夏时节,从《天津日报》上读到了一羽先生的一组茶话,恰似清风徐来,直沁心脾。这组文章本身,就象是一杯清茶,恬淡中蕴涵诗意,平易中不乏真知,自“饮”过之后,我便也迷上了茶——不仅迷上喝茶,而且迷上了茶诗茶文,每每啜茗品诗,不禁口有茶香,心有茶韵,何乐如之。目下,又到了溽暑时节,我想这“茶香茶韵”似乎不能专而为私,于是,便想到了接续一羽先生“茶话”的余韵,不揣浅薄地写出一组“茶诗话”,一以供茶友们消暑解闷,二以就教于大方之家。茶与诗的“联姻”,实在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独特现象。翻开中国诗人们的诗集、词集,你会惊奇地发现,自唐代以后几乎没有哪个诗家不曾写到过茶,更有一些大诗人简直到了嗜茶如命的地步。李白、杜甫都有绝妙的茶诗传世,白居易把茶引为终生“知己”,曾作过五十多首咏茶诗,其中有一首《琴茶》诗则公然点明  相似文献   

20.
父亲与茶     
整整一年了——这把紫砂壶失去它的主人! 壶是父亲的,中等大小,样子很平常:扁圆的壶身,壶嘴、壶把和盖纽做成竹节形状,盖面上还贴着几片竹叶装饰;壶身上刻着一行字“何可一日无此君”,是套用文人写茶常用的话。父亲确是不可一日无茶的,但是平日工作繁忙,上班或晚上读书看稿,往往只在杯中泡茶。用这把壶,得在星期天的闲暇时光。每到星期天下午,父亲就把壶洗净,泡上一壶绿茶,在录音机里放上一盘我从南方带给他的评弹磁带,背对阳台坐在旧藤椅上,边品茶,边听曲,边看书。幽幽的茶香,绵绵的吴侬软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