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种子包衣技术因其具有防病治虫、提高出苗率、促进幼苗生长发育和增产效果显著等作用,近年来在小麦、玉米等作物上广泛应用。但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发现如果小麦拌种后立即播种,则会影响小麦的出苗率。本试验采用不同来源、不同类型的小麦种衣剂,根据拌种后不同的天数测评出对同一小麦品种发芽率的影响,为科学、安全使用小麦包衣种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试验选用不同浓度的旱立停溶液对小麦种子拌种,将一部分种子放入培养皿中,加入适量的超纯水进行小麦发芽试验,另取一部分种子放入花盆中培养,控制土壤含水量约为15%;实验用的旱立停溶液的浓度梯度为:0(ck)、0.3%、0.6%、0.9%、1.2%、1.5%,通过比较不同浓度拌种处理下小麦的发芽率(出苗率)、胚根数、主胚根长、株高、胚芽鞘长,探讨不同旱立停浓度拌种对小麦种子萌发过程和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1)旱立停在水分亏缺条件下比在水分满足时对小麦发芽促进作用更明显;(2)旱立停拌种浓度对小麦发芽影响较大,拌种的效果随浓度不同差异很大,对发芽各项指标的影响呈现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趋势,0.6%旱立停拌种可以显著提高主胚根长、株高、胚芽鞘长,对小麦的发芽率(出苗率)和胚根数也有一定的增加效果,旱立停拌种浓度以0.6%为宜.  相似文献   

3.
防治小麦全蚀病的一种新方法—MnSO4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士功  刘国栋 《种子》1999,(3):25-26,27
本文利用硫酸锰对小麦种子进行包衣和拌种处理,研究硫酸锰在防治小麦全蚀病方面的作用。结果表明:利用硫酸锰对小麦种子进行包衣和拌种能够明显提高小麦抵抗全蚀病的能力,提高产量,且800g/10kg包衣和300g+杀真菌剂/10kg包衣的防治效果比700g+300g(NH4Cl)/10kg包衣和1500g/10kg拌种处理好。  相似文献   

4.
2%立克秀湿拌剂对小麦种子发芽及成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爱根 《种子科技》2002,20(5):286-287
研究了立克秀不同用量拌种对小麦发芽、出苗及麦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2%立克秀湿拌剂拌种,当药种比不高于0.6%时,对小麦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及出苗率均无明显影响;当药种比达0.8%时,出苗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在出苗时间上,当拌种药,当种比高于0.6%时则出苗期推迟1d以上。在试验设计用量范围内,立克秀拌种的麦苗鲜重增加,分蘖和次生根数量增多,具有明显的壮苗作用。  相似文献   

5.
欧行奇  王稼苜  李新华 《种子》2016,(10):67-69
小麦穗发芽在全球范围造成了显著的经济损失和发芽率的降低.本研究以小麦品种百农64、周麦18、济麦20和豫麦34为材料,将不同萌发状态的小麦种子(正常、吸胀、萌动、亚发芽、发芽、超发芽)分别播种在3种不同深度(1.5,3.0,4.5cm)下,研究6种不同发芽程度种子的田间出苗率.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发芽程度和播种深度对不同小麦品种田间出苗率都有显著影响.1)6种不同发芽程度的小麦种子除济麦20是萌动状态的种子出苗率最高外,其它3个品种都是以正常状态的种子出苗率最高;4个小麦品种均以超发芽状态的种子出苗率最低.2)播种深度对不同小麦品种出苗率的影响显著,所有品种均以3.0 cm播种深度的出苗率最高.  相似文献   

6.
以‘吉育88’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烯效唑干拌种、包衣和浸种对大豆种子生活力、生理性状、农艺性状等生物学效应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经烯效唑处理后,大豆的一些农艺性状如株高、下胚轴长、叶面积和节间长度下降,而比叶重和下胚轴粗上升,同时,一些生理性状如光合速率和叶面积指数下降,叶绿素含量和水势上升。在三种处理方式中,浸种处理大大降低了大豆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和出苗率,进而影响了产量;包衣处理增产不显著;在干拌种处理中,当烯效唑有效浓度为6 mg/kg时,显著增产7.4%,因而烯效唑干拌种的最佳处理浓度为6 mg/kg。  相似文献   

7.
干旱胁迫下用败脂酸钙拌种 赤酶酸浸种复合处理小麦种子可以提高出苗率,增加根冠比,幼苗的各项生化指标均高于对照.8h浸种 2%拌种处理的出苗效果最好,出苗率为94%,高于正常水分对照.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杂交玉米包衣种不同播期的田间试验,研究杂交包衣种子的田间出苗率、幼苗生长状况、成熟期经济性状等。试验结果表明:1、包衣种子的田间出苗率及产量都显著高于未包衣种子;2、包衣种适当提前播种,有利益提高出苗率,未包衣种提前播种不利益出苗。  相似文献   

9.
油菜种子丸粒化包衣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针对目前油菜种子丸粒化包衣后发芽率难以保证,油菜生产上各项农业适用新技术难以到位的现状,通过对油菜种子实施丸粒化包衣的试验,研究油菜种子包衣对发芽率、田间出苗率、幼苗生产状况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油菜种子丸粒化包衣处理能显著提高田间出苗率;(2)能将各项农业适用新技术应用到位;(3)能提高油菜秧苗素质及后期产量.  相似文献   

10.
谈种子包衣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种子包衣是在传统浸种、拌种技术上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种子包衣就是根据不同需要给种子表面包上一层不同有效成分的种衣剂,种衣在土中遇水只吸胀而不溶解,由此达到既不影响种子正常吸水发芽,又能使药肥缓慢释放,达到提高种子质量、防病治虫,促进幼苗生长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正>眼下,又到了该准备冬小麦播种的时候了。提前采取选种、晒种、种子包衣等种子处理措施是小麦播种之前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很多农民都会给小麦拌种,但小麦拌种该注意哪些问题?又往往存在哪些误区?这其中是有不少讲究的。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小麦拌种这些事儿。做好这几步小麦健壮病虫少选种:就是把备播的种子再筛选一遍,剔除虫蛀粒、秕粒、病粒、小粒和草籽等,尤其是禾本科杂草(俗称野麦子)的草籽和品种退化的种子。这样将来生  相似文献   

12.
醚菌酯种子处理剂对超甜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醚菌酯种子处理剂对超甜玉米种子进行包衣处理,研究了醚菌酯对超甜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超甜玉米种子经过醚菌酯种子处理剂包衣处理后,带菌率降低,发芽率和出苗率提高,株高、鲜重及干重增加.  相似文献   

13.
孙玉军  司文会  李春  姚维传  王敏 《种子》2002,(4):25-26,29
干旱胁迫下用抗旱剂Ⅰ号拌种处理小麦种子可以提高小麦出苗率,促进根系发育,增加根冠比。处理后,幼苗的生理生化指标均高于对照,可使幼勒在较低水势下保持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4.
正为探讨噻呋酰胺应用于小麦种衣剂的可行性,安徽省农科院植物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所和安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有关科研人员合作,测定了噻呋酰胺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效及对种子的安全性。研究结果表明,噻呋酰胺对小麦纹枯病有很好的毒力,5%噻呋酰胺悬浮种衣剂以不同比例包衣后能够显著提高种子发芽势及发芽率;噻呋酰胺包衣能够显著提高小麦出苗率和植株鲜重,对根长及茎长的影响不显著;1:200和1:400包衣对拔节期小麦纹枯病的防效分别为90.32%和87.79%,显著高于同等剂量下对照药剂防效,但灌浆期的  相似文献   

15.
几种拌种剂对小麦病虫害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良种包衣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项农业新技术,它具有提高种子发芽能力、促进幼苗生长、提高产量和防治病虫害等作用。种子包衣的应用有效减少了农药施用量和施用次数,降低了环境污染,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同时减少了田间操作工序,省工、节本、增效,是小麦等作物优质、高效、轻型栽培的重要途径,有广泛的发展前景。本试验以泛麦8号为材料,试验了几种拌种剂对小麦病虫害及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就常规库存条件下,以玉米、小麦种子及植保型种衣剂为材料,研究了种子包衣后,不同贮藏温度及贮藏时间对其发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包衣后的种子贮存3个月内包衣对种子发芽率无明显影响。包衣后的玉米种子贮存6个月,发芽率比对照降低4%,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包衣后的玉米、小麦种子贮存12个月,发芽率比对照下降5%-6%,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进而提出种子包衣的最佳时间为播种前3个月以内;包衣种子贮藏时间不应超过一个种植年度。  相似文献   

17.
<正>1品种选择适宜黄淮南片种植的小麦品种一般要求以半冬性品种为主,弱春性品种为辅。主要有烟农19、皖麦52、皖麦53、华成3366、连麦2号、济麦22,周麦18、淮麦28等品种。2播种前准备2.1种子质量所选用的小麦种子质量要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才能保证苗齐苗匀。2.2种子处理用小麦专用拌种剂对小麦进行拌种或选购已经处理过的麦种,能杀死种子所带病菌,提高出苗率。  相似文献   

18.
<正>北方某省农业厅在近期印发的《2013年全省小麦秋种技术意见》中,对认真搞好种子处理这一项的要求是:"提倡用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预防苗期病虫害。没有用种衣剂包衣的种子要用药剂拌种。根病发生较重的地块,选用2%戊唑醇(立克莠)按种子量的0.1%~0.15%拌种,或20%三唑酮(粉锈宁)按种子量的0.15%拌种;地下害虫发生较重的地块,选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或35%甲基硫环磷乳油,按种子量的0.2%拌种;病、虫混发地块用以上杀菌剂+杀虫剂混合拌种"。  相似文献   

19.
甜玉米种子特性与全苗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树玉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2):146-151
甜玉米基因抑制籽粒淀粉合成,从而影响种子发芽出苗。提高发芽率、出苗率,促进全苗,确保单位面积基本株数是获得产量的基础。综述了甜玉米种子形成、苗期生长特点,播种出苗技术要领以及浸种、拌种,种子包衣,育苗移栽,地膜覆盖,种子储藏等相关研究结果。甜玉米的采收期影响着种子质量及发芽率;低温、安全含水量对于保存种子活力十分有利,植物生长延缓剂等处理对延缓种子老化有一定效果;三十烷醇、双氧水等浸种,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种子包衣技术等处理对甜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有促进作用;选择好种子和土壤,掌握播种温度、深度,施足基肥是促进甜玉米壮苗早发手段;育苗移栽、覆膜栽培技术能较好弥补甜玉米播种出苗方面的先天不足。  相似文献   

20.
<正>为配合小麦高产创建活动,做好小麦病虫草害防治工作,全国农技中心将在先正达(中国)有限公司支持下,组织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河北5省植保站,于2013~2016年实施"小麦高产创建植保新技术试验示范"项目。试验主要内容:(一)抗药性检测检测小麦主要杂草对ALS和ACC酶为靶标的除草剂抗药性(江苏、安徽省)。(二)专题试验1.种衣剂拌种(包衣),防治苗期病虫。开展27%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拌种(包衣)防治小麦苗期病虫害效果,壮苗及小麦种子减量播种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