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对尖叶胡枝子、达乌里胡枝子和二色胡枝子牧草再生性研究表明,尖叶胡枝子和达乌里胡枝子宜晚刈割利用(7月13日),留茬高度分别为10和5cm;二色胡枝子宜早刈割利用(6月23日),留茬高度10cm。3种胡枝子均具有较好的再生性。  相似文献   

2.
尖叶胡枝子、达乌里胡枝子和二色胡枝子分枝期——结实期茎叶比分别为1:2.48~1:0.73、1:2.44~1:0.66和1:1.34~1:0.57;开花期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1.33%~12.84%、11.66%~12.75%和6.81%~10.47%;粗纤维分别为33.87%~37.09%、34.26%~35.04%和37.76%~45.47%;尖叶胡枝子的分枝、孕蕾、开花和结实4个时期粗蛋白质含量为11.12%~15.08%、粗脂肪为1.69%~2.48%、粗纤维22.83%~33.87%、无氮浸出物37.61%~49.13%、钙1.61%~1.98%、磷0.88%~1.22%、胡萝卜素20.75~94.47mg/kg。  相似文献   

3.
4.
胡枝子又名二色胡枝子。原产于中国、日本和朝鲜。在我国约有30种,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北、华北、西北和内蒙古以及长江流域。 一植物学特征 二色胡枝子为豆科胡拉子属多年生小灌木。根系发达,主根入土深2~3米。茎直立,高2~3米,分枝多,通常丛生;三出复叶,小叶为倒卵形  相似文献   

5.
胡枝子又名二色胡枝子,原产于中国、日本和朝鲜。在我国约有30种,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北、华北、西北和内蒙以及长江流域各地。在北方主要以二色胡枝子为栽培种。1 植物学特征 二色胡枝子为豆科胡枝子属多年生小灌木,根系发达,主根入土深2至3米,侧根发达,沿水平方向密集于表土层上。茎直立,高2至3米,分枝多,通常丛生;三出复叶,小叶倒卵形或椭圆  相似文献   

6.
野生截叶胡枝子生物学特性和经济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7.
麝鼠饲料添加胡枝子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麝鼠饲料添加胡枝子效果的研究宋静张颖张序(黑龙江省野生动物研究所·哈尔滨·150040)(黑龙江省生物制品一厂)(哈尔滨市兽医卫生防疫站)利用森林资源开发动物饲料是一项新课题.过去曾研究松针叶粉,在畜牧业中的应用,但利用天然植物──胡枝子(Lespe...  相似文献   

8.
胡枝子属植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马彦军  曹致中  李毅 《草业科学》2010,27(10):128-134
胡枝子属(Lespedeza)的部分种属于自花授粉植物,部分属于异花授粉植物。该属植物种子硬实性比较高,在播种时需要处理,破除其硬实性,才能保证其播种时有较好的出苗率。抗逆性研究比较少,主要集中在种子萌发期及幼苗的抗逆性,对后期生长研究比较少;种研究的也比较少,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种上。胡枝子属植物具有较大的药用价值,在西部干旱山区和水土流失地区栽植,既能防止水土流失,也能为当地群众提供一定的经济收入。我国进行胡枝子属植物研究的单位比较少,未能系统的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所涉及的种比较少,研究的技术手段比较落后。因此,需要扩大研究单位以及加强科研单位之间的合作,争取国家更多的经费投入,对胡枝子属植物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使其在生态环境建设、退化草地改造以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3种胡枝子根系生长特性及根干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3种胡枝子的根干重及根系生长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尖叶胡枝子,达乌里胡枝子和二色胡枝子具有较大的根干重,在100cm的土层范围内分别达到3472.05,3060.07和8795.66kg/hm^2,根系以粗、中根为主;根干重主要集中在0~20cm的耕作层中,分别占总根量的77.73%,72.289/5和89.02oA;30~50cm的土层中细根占较大比例,分别达到42.91%~5.35%,86.09%~95.41%和71.91%~93.6%。  相似文献   

10.
胡枝子     
胡枝子又名二色胡枝子、扫条。原产于中国、日本及朝鲜。蒙古、俄罗斯也有分布;在我国广泛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以及长江流域各地。 一、经济价值 胡枝子为高产型树叶饲料资源,分枝多,叶量丰富。叶子具有浓郁的香味,适口性好,营养价值高,是牛、马、羊、猪、兔、鹿、鱼的好饲料。它从分枝到花期总能为18.49兆焦尔/公斤,消化能(猪)8.49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推广食用花卉白花美丽胡枝子(Lespedeza formosaf.albiflora)优良无性系,以白花美丽胡枝子健壮枝条为试材,研究了扦插育苗中不同萘乙酸浓度、基质、插穗类型和扦插时间对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400mg·L~(-1)萘乙酸有利于生根;相对于珍珠岩和草炭,以细沙为基质,扦插效果好,生根率可达62.22%,平均根长为7.53cm,平均单株根数为6.83条,利于后期移栽成活。当以二年生枝条为插穗时,生根率为0,无法生根。以当年生绿枝或半木质化枝条作插穗,可以获得较好生根效果。5月-9月都可以进行扦插育苗,综合考虑以7月为最佳扦插时间。  相似文献   

12.
采集了7个野生生态型的达乌里胡枝子种子在山西晋中进行栽培,研究物候期,生长特性和生产性能。结果表明,山西5个野生生态型的达乌里胡枝子均能在晋中地区渡过完整的生育期,能够收获成熟的种子,而河南的2个生态型不能渡过完整的生育期,20%的花无法正常形成种子。达乌里胡枝子从分枝期到孕蕾期的生长速度变化最大,从盛花期到结实期的生殖枝生长速度逐渐降低;不同生态型的干鲜比差异显著(P<0.05),干鲜比从分枝期(0.31)到结实期(0.43)呈现出不断增大的趋势。不同生态型野生达乌里胡枝子的干草产量差异显著(P<0.05),结实期干草产量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3.
野生截叶胡枝子生物学特性和经济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徐泽荣 《草业学报》1993,2(3):76-80,F00352
1985~1987年在四川省剑阁县国光乡玉兰山示范牧场对野生截叶胡枝子(Lespedeza cuneata)的生长节律、开花习性、干草产量、地上部生物量分布、根系生物量分布、营养成分含量、种子处理以及牧草利用率等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生长期间的生长率呈单峰曲线,最大值出现在花期。干草产量以生活第二年后最高在0.86kg/m~2以上;在一个生育周期内,不同生育阶段的干草产量有显著差异,以结荚期最高(平均为0.92kg/m~2)。不同发育阶段的粗蛋白质含量在13.14%~15.31%之间波动,粗纤维含量为20.04%~23.59%;在一个生育周期内粗蛋白质产量呈单峰曲线,以结荚期最高。牧草利用率以现蕾前最大。  相似文献   

14.
2种不同类型的尖叶胡枝子光合-光响应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黄绿型和浓绿型2种不同类型的尖叶胡枝子Lespedeza hedysaroides为材料,对其叶绿素含量和光合-光响应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种不同类型尖叶胡枝子的叶绿素含量存在显著差异。浓绿型尖叶胡枝子的最大净光合速率(Amax)、暗呼吸速率(Rd)、表观量子效率(AQY)均高于黄绿型尖叶胡枝子,而光补偿点(LCP)、光饱和点(LSP)低于黄绿型尖叶胡枝子。黄绿型尖叶胡枝子和浓绿型尖叶胡枝子净光合速率(Pn)、胞间CO2浓度(Ci) 、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效率(WUE)及叶片温度(Tleaf)对不同光合有效辐射通量密度(PPFD)的响应均有一定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甲酸对二色胡枝子青贮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二色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 Turcz.)为青贮原料,研究甲酸添加量(0、2、4、6 mL/kg鲜重)对其青贮品质的影响,以期为二色胡枝子的有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随甲酸添加量的增加胡枝子青贮料中pH值和氨态氮含量以及干物质损失率均呈降低趋势,而且贮料中的水溶性糖逐渐增加;添加甲酸能显著降低青贮料中NDF和ADF的含量(P<0.05);6mL/kg甲酸组对抑制青贮发酵效果最明显,有机酸产量最低;随甲酸添加量的增加,青贮料中丁酸的含量也增加,使青贮料的发酵品质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6.
王清郦  赵淑芬  孙启忠  温定英 《草业科学》2012,29(11):1771-1777
胡枝子属植物具有多种优良特性,应用前景非常广泛。本研究从形态学、生化、细胞学和分子4个水平探讨胡枝子属植物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进展,并对胡枝子属植物的饲用、生态及药用等应用价值进行综述,为胡枝子属植物的种质资源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摘要:对3个不同类型尖叶胡枝子(Lespedeza hedysaroides)的种子贮藏蛋白进行SDS PAGE比较分析。结果表明,3个不同类型尖叶胡枝子的盐溶蛋白和贮藏蛋白谱带表现出丰富的多态性,分子量10.75~154.53 KDa。盐溶蛋白的特征蛋白谱带共19条,多态性条带13条,多态率68.42%;贮藏蛋白的特征蛋白谱带共28条,其中9条为多态性条带,多态率32.14%。利用盐溶蛋白和贮藏蛋白的条带信息进行聚类分析,供试材料可分为两类:Ⅰ类为普通型和浓绿型尖叶胡枝子;Ⅱ类为高杆型尖叶胡枝子。由此认为,种子贮藏蛋白电泳技术可以作为研究胡枝子属种内变异的重要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