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毕节市是典型的石漠化山区,林粮争地矛盾十分突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为进行石漠化治理和植被恢复,实施了林业科学技术项目。藏柏与杨树针阔混交生态林不规则混交种植,藏柏、桃、李经济生态林块状混交种植,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种植中,要组建专业的植苗队伍,推广应用保水剂,选择合适的树种,同时注意环境保护与病虫害防治,使土地石漠化趋势得到抑制,为石漠化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贵州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区石漠化是在自然岩溶过程基础上,加上人为因素叠加影响的结果。岩溶退化为石漠化虽受多种影响制约,但最根本的原因仍在于岩溶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因此,科学分析和认识贵州岩溶地区石漠化对区域生态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提出不同区域,不同程度的石漠化生态修复建设目标,对改善这些地区恶劣的生态环境,实现贵州岩溶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基于粤北岩溶山区农地石漠化的成因,根据预警理论以及指标体系的优选原则,参照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从自然环境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土地利用状况3个方面,选择了21项指标,构建了粤北岩溶山区农地石漠化预警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人类历史与自然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以及人地矛盾种种表现的阐述,提出人地关系协调论的重要性及协调人地关系中应遵循的规律。  相似文献   

5.
贵州高寒岩溶山区杂交玉米新品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继庆 《农技服务》2013,(10):1044-1045
通过从全国主要玉米育种单位引进10个玉米品种,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以毕单15号为对照,进行产量和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玉米6号平均产量为728.14 kg/667 m2,位居10个参试种第一位,比对照增产37.32%,可在当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6.
粤北岩溶山区是广东省石漠化土地分布的主要区域,土地石漠化已成为当地生态环境改善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在分析土地石漠化成因和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的自然、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土地石漠化综合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西南岩溶地区,由于受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生态脆弱性强,以石漠化为主的生态问题尤为突出。该研究以贵州花江为对象,利用2000年、2018年花江示范区的石漠化数据及2018年土地利用数据进行空间叠加和统计分析,探究了石漠化与土地利用关系坡度分异规律。结果表明:(1)示范区土地利用类型以草地和灌木丛为主,在坡度<25°范围,草地和灌木丛随着坡度的增高所占比例呈递增变化,耕地则相反。(2)石漠化变化在坡度5°~25°之间发生显著变化。在<25°的坡度范围,石漠化变化的面积变化与坡度呈正相关,>25°的坡度则呈负相关。(3)草地类型下的石漠化变化最显著的坡度是15°~25°,石漠化变化主要从极重度石漠化转变为中度石漠化。耕地集中在<25°的坡度,以重度石漠化转变为中度石漠化为主。灌木、林地则集中在坡度8°~25°的范围,灌木以极重度石漠化转变为中度石漠化为主。林地以轻度石漠化转变为潜在石漠化为主。土地利用与石漠化关系的坡度分异规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4种地类均在坡度<25°的范围内石漠化变化明显,可见人类活动是影响石漠化的一大主因。  相似文献   

8.
卢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5,(24):200-202
以环江县2005年第一次石漠化监测和2011年第二次石漠化监测结果数据为基础,采用对比分析方法研究了环江县岩溶土地在监测间隔期内的石漠化状况、石漠化程度、演变类型、变化原因等动态变化情况,得出环江县岩溶土地石漠化的趋势已基本得到遏制,整体向好的方向发展等结论.  相似文献   

9.
重庆岩溶地区石漠化问题日益严重。为更好地认识石漠化发生的成因、演替模式、驱动力因子及相应的生态重建技术、模式,根据岩溶生态系统的特点,通过研究重庆岩溶地区地质背景和分析土壤类型,对重庆岩溶地区的石漠化类型和等级进行了简单划分,依据重庆岩溶地区自身特点,借鉴近年来贵州省岩溶地区石漠化问题的治理成果,提出了重庆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以典型岩溶区贵州安顺市为研究对象,以ASTER影像数据为数据源,参照叶岩溶地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标准曳中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等级划分标准,研究水土流失与石漠化的相关性。结果发现:安顺市水土流失与石漠化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非水土流失区及水土流失等级较低的区域石漠化发生率和石漠化严重程度明显高于水土流失区及高等级水土流失区。非岩溶区水土流失发生率大于岩溶区16.9个百分点,非石漠化区与石漠化区的水土流失发生率分别为39.4%和36.8%,低等级石漠化区水土流失发生率大于高等级水土流失区27.4个百分点,安顺市非岩溶区、非石漠化区及石漠化等级较弱的区域水土流失发生率更高,等级也更强。  相似文献   

11.
针对玉米耕种在贵州省石漠化演变进程中的作用研究的不足,从人地关系的视角出发,从人口变化、耕地利用、坡地的开垦等问题入手,分析人地关系视角下的玉米耕作与贵州省石漠化历史演变过程的关系,指出了玉米的耕种对生态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同时也为喀斯特石漠化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治理提供了科学历史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生态工程治理下贵州喀斯特石漠化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喀斯特石漠化区域环境治理、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依据,以中国南方石漠化最严重的贵州省为研究对象,用2000年、2005年和2010年TM、ASTER与ALOS影像为信息源,综合运用3S技术,研究2000年以来在各项生态、石漠化专项工程治理下贵州石漠化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贵州省石漠化面积从2000年的35 920 km2增加到2005年的37 597 km2,2010年减少到36 473 km2(占全省国土面积的20.7%).2000-2005年、2005-2010年间的石漠化年变化率分别为0.9%、-0.6%.2010年石漠化遥感监测实际值比预测值低1 125 km2,说明在各项生态工程特别是石漠化专项工程的综合治理下,贵州石漠化恶化趋势得到遏制,石漠化面积逐步减少,等级逐渐降低,但治理工程实施年限短,治理效益还未完全显现.  相似文献   

13.
对黔中喀斯特石漠化地区17种植被恢复模式进行了石漠化率和植被盖度的季节性动态研究,结果显示:封育林5种模式的季节性石漠化率呈现先降低后上升的动态变化规律,纯林模式落叶树种的季节性石漠化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混交林模式中季节性石漠化率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动态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4.
干旱对贵州喀斯特石漠化生态治理区土壤动物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干旱对贵州典型喀斯特石漠化生态治理环境土壤动物群落组成和数量分布的影响,在2010年贵州干旱的背景下,于4月分别对贵州毕节喀斯特高原山地、贞丰喀斯特高原峡谷和清镇喀斯特高原盆地地貌类型的土壤动物进行了调查,并与2009年同期在相同生境下的3个研究区土壤动物群落组成和数量分布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清镇、毕节和贞丰3个研究区土壤动物类群在2009年4月为4门12纲24目,个体总数3139只,而在受到干旱影响的2010年4月则为2门8纲17目,个体总数1 031只。干旱导致喀斯特石漠化脆弱生态环境下土壤动物类群数和个体总数量减少,其中个体数减少幅度最大的是弹尾目和蜱螨目等占优势的中小型类群,其他种类也不同程度的受到影响;土壤动物个体总数的水平和垂直分布明显下降,多样性、均匀性、优势度和丰富度指数急剧降低。  相似文献   

15.
农户在石漠化治理中的投入行为将直接关系到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治理的成效,特别是农户在石漠化治理中的投入方式是其投入行为的集中表现。选择典型喀斯特地区贵州省作为研究样区,基于399个农户调研数据,通过从资金、劳动力以及其他投入三个方面对农户参与石漠化治理的投入方式展开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其投入行为总体呈现投入渠道单一、资金投入匮乏、劳动力替代资金投入的特征,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石漠化治理的调控途径。  相似文献   

16.
喀斯特生态治理区石漠化过程土壤抗蚀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为喀斯特山区的水土保持、石漠化生态综合治理,水土资源利用及生态恢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喀斯特山区不同治理措施下石漠化演化过程土壤样品,进行土壤理化性质分析,研究其抗蚀性。[结果]石漠化土壤抗蚀性大小顺序为原生样地、强度石漠化、轻度石漠化、中度石漠化、潜在石漠化。[结论]研究中选择的各项土壤特征性指标可较好地表征喀斯特山区石漠化土壤抗蚀性。  相似文献   

17.
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蓄水工程布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蓄水工程是喀斯特石漠化综合治理中小型水利水保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工程。以毕节鸭池示范区石桥小流域为例,通过实地调查测算分析,进行石漠化综合治理中蓄水工程布设研究,认为提高雨水集蓄利用是解决灌溉缺水的主要途径,蓄水工程是雨水集蓄利用的重要工程措施,同时可解决喀斯特高原山区工程性缺水问题。应因地制宜地布设蓄水工程,蓄水工程与坡面水系工程紧密结合;在蓄水工程布设过程中进行蓄水池墙体稳定性分析和过水断面核算;蓄水工程防渗处理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8.
石漠化现象严重影响着我国西南岩溶地区的生态环境、生态安全与经济社会发展,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石漠化治理工作。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发展草食畜牧业,既可保护生态环境,又能增加当地人民收入。通过对石漠化发展现状、发展原因及治理措施等进行综述,从而分析探讨石漠化地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石漠化的概念,并总结出石漠化最终作用于人类活动、经济活动、自然生态等方面的危害;从石漠化程度划分、石漠化分布、石漠化地区的生态及民生三方面评述了我国石漠化的现状;从根本因素和主要因素两方面阐述了石漠化的成因;最后提出了石漠化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20.
贵州省典型喀斯特石漠化治理模式效益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左兴俊  左太安  徐树建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792-15795
以贵州省典型喀斯特石漠化治理模式为研究对象,选取生态效益、社会经济效益和模式推广前景为评价指标,构建喀斯特石漠化治理模式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选择较为典型的喀斯特石漠化治理模式花江"顶坛模式"和清镇"王家寨-羊昌洞小流域治理模式"为评价对象,采用层次分析、分级赋值、综合评价的方法,对2个模式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顶坛模式"综合效益得分为3.81分,高于王家寨-羊昌洞小流域治理模式效益得分为3.11分,其中生态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方面,顶坛模式(4.83分、3.258分)都优于王家寨-羊昌洞小流域治理模式(3.38分、2.531分),模式推广性前景方面顶坛模式(3分)得分低于王家寨-羊昌洞小流域治理模式(3.333分)。评价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对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治理具有借鉴与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