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大豆病虫害主要有大豆孢囊线虫病、大豆霜霉病、大豆病毒病、大豆紫斑病、大豆根腐病、大豆菌核病。 一、大豆孢囊线虫病 1、症状:大豆孢囊线虫从大豆根部侵入后,地上部叶片发黄,中外缘和业内部分失绿,植株矮小,叶片由下向上逐渐变黄干枯。以致全株枯死。受害植株发育缓慢,中后期分支少,结荚少,瘪夹增多。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大豆生产大国,是大豆的原产地,也是大豆消费大国。我省大豆以粒大、圆、质香、低胆固醇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大豆制品更是传统食品。按大豆品种种皮的颜色和粒形分为黄大豆、青大豆、黑大豆、褐大豆、大粒豆及小粒豆类,以黄大豆比较常见。特色大豆与大豆营养成分基本相同,但有其自己的特点。1、特色大豆的基本营养成分:1、1有利的营养成分:特色大豆的蛋白质含量达35%~45%,是植物中蛋白质质量和数量最佳的作物之一。特色大豆的脂肪含量为15%~20%。特色大豆含25%~30%的碳水化合物。特色大豆中各种B族维生素都比较高,例如维生素B1、维生素B2的含量是面粉的2倍以上。但是,干大豆中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大豆的主要产区和重要的大豆出口基地,然而近年来,大豆病虫害有明显的加重趋势,大豆病虫害的发生与危害严重影响着大豆的产量与品质,如果不进行综合防治,就会影响我国大豆的稳产稳收。因此,本文主要从大豆病虫害的为害症状、防治方法着手,对我国常见的大豆病虫害进行分析。一、我国常见的大豆虫害我国常见的大豆虫害有30余种,如:大豆潜根蝇、大豆蚜虫、蓟马、大豆二条叶甲、大豆四星叶甲、圆跳虫、苜蓿夜蛾、烟夜蛾、尺蠖蛾类、灯蛾类、毒蛾类、草地螟、卷叶螟、大  相似文献   

4.
七台河地区大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是全国种植大豆面积最大的省份,是我国重要的大豆生产基地。近年来,由于种植大豆的经济效益远不如玉米和水稻,导致大豆的种植面积严重下滑。针对当前大豆的紧张局面,通过选用适宜的品种,配套大豆高产栽培技术,提高大豆产量、降低成本,维持黑龙江省非转基因大豆的种植面积势在必行。文中主要从良种选择、精耕细作、综合防控、大豆收获等方面对七台河地区大豆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分析,希望对黑龙江省大豆生产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概述北美大豆的发展沿革、主要用途、北美大豆生产和销售现状。深入解析北美大豆遗传资源的收集与评价、大豆遗传改良育种及加工专用型大豆新品种的选育,同时描述F1大豆杂交种的选育、分子标记在抗逆育种、基因挖掘、纯度鉴定等方面的应用及转基因大豆育种的进展。展望北美大豆的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北美大豆发展对我国大豆生产和育种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正>大豆,中国古称菽,其种子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中国是大豆的故,主产地东北是世界上最适宜种大豆的地区之一,被称为大豆种植的黄金地带。大豆的病虫害较多,对大豆的正常生长危害很大,严重时减产损失率达30%以上。现将在昌图县大豆上的主要虫害及其防治措施介绍如下。一、大豆孢囊线虫大豆孢囊线虫又称大豆黄萎病、火龙秧子,是大豆生产中流行性、毁灭性病害之一。大豆孢囊线虫病在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它寄生于大豆根上,直接危  相似文献   

7.
大豆种植中常见的病害和虫害主要是大豆胞囊线虫病、大豆根腐病、大豆蚜虫、大豆食心虫,对大豆的产量和品质都容易造成很大的影响,因而在每年的大豆种植中,尤其是重迎茬大豆地块必须做好上述病虫害的防治。  相似文献   

8.
特用(专用)大豆是指含有特殊的营养成分和具有特殊用途的大豆。依据黑龙江省特用大豆品种试验,目前主要分为6类,包括小粒大豆(小粒黄豆)、鲜食大豆(菜用大豆或毛豆)、高异黄酮含量大豆、黑色大豆、双青大豆(绿色豆)、脂肪氧化酶缺失大豆等。本文综述特用大豆的特点、用途及品种选育,为品种创新、生产利用及选择消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大豆是重要的粮食、油料及饲用等多用途作物,但是由于种植大豆比较效益低,生产加工比较落后及受国外大豆的冲击,影响了大豆种植户的积极性,大豆种植面积下降。因此,调整大豆种植结构、增加大豆种植面积、发展大豆产业,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绵阳市大豆种植面积、品种、栽培模式、加工等方面分析了绵阳市大豆产业现状。通过调研得出,种植大豆效益低、适合本区域的大豆良种少、农村劳动力缺乏和大豆生产机械化程度低等是影响绵阳市大豆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建议加大大豆科研投入、加大新品种、新技术(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示范推广力度、加快提升大豆机械化水平、完善基本农田建设、加大种植补贴扶持力度、积极发展订单农业,充分发挥绵阳地区优势,提升大豆产能,为我国大豆产业振兴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1.
新疆光热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是大豆理想的种植区域。新疆南疆地区大豆种植面积约占全疆大豆种植总面积的32.52%。通过长期在南疆开展大豆高产栽培试验发现,因连作、气候条件等因素影响使得大豆在种植过程中易遭受病虫危害,鉴于此,本文主要介绍南疆大豆生产过程中大豆花叶病、根腐病、菌核病等主要病害和大豆红蜘蛛、豆天蛾、大豆卷叶螟等主要虫害发病症状或危害症状、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以期降低大豆生产过程中的病虫害发生率,提高大豆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2.
为阐明玉米大豆间作模式下大豆品种的农艺性状、品质性状和产量性状的变化规律,选取7个大豆品种与玉米品种‘陕单650'进行间作种植,分析了间作和单作模式下大豆品种各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间作大豆的株高、结荚高度和主茎节数比单作大豆高,但单株荚数和结荚密度比单作大豆低,间作大豆的生育期比单作大豆长;间作大豆的粗脂肪和蛋白质比单作大豆高,间作大豆的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比单作大豆降低,而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比单作大豆高;间作大豆的单株粒重、单株粒数、每荚粒数比单作大豆低,百粒重在不同的品种间变化规律不一致,7个大豆品种在间作模式下的产量比单作模式平均低49.88%。通过各性状的分析,为我们在不同的区域筛选合适大豆品种进行玉米大豆复合种植提供了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3.
种衣剂及肥料对大豆根腐病、生长发育及产量影响田间药效试验,应用Wuxal Extra CoMo、高巧、顶苗新产品组合拌种处理,结果表明,可有效防治大豆根腐病、刺激大豆根部生长,可提高大豆单产。同时该药剂对大豆安全,宜在我县防治大豆根腐病和大豆生产中推广使用,尤其是在历年根腐病发生较重的大豆地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大豆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对农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东北地区是全国大豆的主产区,该文结合东北地区实际情况对大豆种植过程中的主要病虫害进行分析研究,分析了菌核病、大豆灰斑病、大豆根腐病、大豆霜霉病、大豆花叶病、大豆红蜘蛛、大豆蚜虫、大豆食心虫等病虫害对大豆质量和产量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以确保大豆的整体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5.
高新技术在大豆深加工中的应用及其功能因子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普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128-129
大豆是良好的植物性蛋白质食物,它不仅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和植物脂肪,而且还含有对人体有益的生物活性物质,如大豆低聚糖、大豆异黄酮、大豆磷脂、大豆皂苷、大豆多肽、大豆膳食纤维、维生素E等,对中华民族的强身健体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介绍了高新技术在大豆深加工中的应用,以及大豆功能因子的生物活性功能及其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6.
大豆耐盐性鉴定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属中度耐盐作物,盐渍条件严重影响大豆生长、农艺性状及种子品质,因而造成大豆减产。该文从盐碱对大豆的影响、大豆耐盐机制、大豆耐盐性鉴定方法及优异耐盐种质筛选4个方面概述大豆耐盐性鉴定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作为重要的经济、粮食作物,大豆在饮食、饲料、工业等各个领域均具有重要作用。结合我国的大豆年需求量分析,创新大豆高产栽培技术并进行推广,能够提高大豆种植产量,降低大豆进口率,增强国产大豆的竞争力,进而满足国内大豆的市场需求。基于此,针对市场上的大豆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与整理,在明确大豆高产栽培技术的基础上,探讨了技术推广的策略,旨在有效助推国内大豆种植产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大豆主要病害,如大豆根腐病、大豆孢囊线虫病、大豆菌核病和大豆褐杆病的症状,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1、大豆羞萎病1.1病害症状:主要危害叶片、叶柄和茎。  相似文献   

19.
由于近年来大面积种植大豆导致大豆病虫害发生的机率逐渐增高,大豆的产量以及大豆的品质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其中大豆孢囊线虫病、根腐病、菌核病、灰斑病对大豆产生的危害最为严重。本文对上述这几种大豆常见的病虫害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分析,供广大大豆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20.
玉米-大豆间作模式与经济效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筛选适合沧州地区玉米-大豆间作的大豆适宜品种,在2行玉米、3行大豆间作模式下,研究了夏玉米间作不同品种大豆对夏玉米和大豆光合特性、产量以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作玉米的叶片SPAD值、穗位叶叶面积和光合速率均显著玉米单作;间作大豆的叶片SPAD值和光合速率均其对应品种的大豆单作;经济效益顺序为玉米-大豆间作玉米单作大豆单作,玉米-大豆间作的经济效益较玉米单作或大豆单作显著提高,适宜玉米-大豆间作的大豆品种为沧豆6号、沧豆10号和冀豆12。建议在沧州地区推行玉米-大豆间作模式,适宜间作的大豆品种为沧豆6号、沧豆10号和冀豆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