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韩芳  韩素卿  王卫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9):1942-1944
指标体系的构建是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关键环节之一。在指出张家口市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后,从生产性、生产稳定性、资源保护性、经济可行性、社会可接受性等5个方面构建出该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确定核心阈值、生产性指标、保护性指标、稳定性指标、经济可行性指标和社会可接受性指标阈值和分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袁丽丽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6):4069-4071,4083
结合快速城市化下城市土地利用的特点,从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生态合理性、经济可行性和社会可接受性方面构建了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并构建了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综合评价模型和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障碍因素诊断模型。最后以武汉市为例,评价了武汉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并分析了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障碍因素。  相似文献   

3.
县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以四川省犍为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乐德  鲁娜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9):4735-4737,4803
在阐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结合犍为县自然、社会经济状况,依据评价目标及原则,系统分析了影响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因素及相互关系。从生产性、资源保护性、经济可行性、社会可接受性4个方面,建立了犍为县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应用功效函数法,对指标进行了标准化处理。然后,用多目标加权函数法计算综合评价值,对犍为县土地资源1997~2004年利用水平进行了客观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可持续土地利用内涵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不同角度对可持续性进行分析,提出了可持续土地利用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建了可持续土地利用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5.
孙茜  张小虎 《贵州农业科学》2012,40(4):224-226,230
为河南省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提供科学依据,促进河南省人口、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间的协调发展,针对河南省土地利用的特点,从土地的生产性、稳定性、保护性、经济可行性、社会可接受性等方面构建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构建综合分析模型,对河南省2000-2009年土地可持续利用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00-2009年河南省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呈增加态势,其中,2000-2001年处于基本可持续水平,2002-2008年处于较可持续水平,2009年为可持续水平;"三废"处理率偏低、人口数量较大及自然灾害频发等是制约河南省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在对城市土地利用系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以山东省泰安市为例,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三个方面构建了适合中等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评价指标体系,共选取了32个参评因子,对泰安市1997年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目前泰安市土地利用仍处于初步可持续利用阶段。针对评价结果,对泰安市城市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促进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几项对策。  相似文献   

7.
以托克逊县2000-2010年土地整治项目为例,分析土地整治可持续性的影响因素,从经济、社会、生态3个方面构建土地整治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指标权重,对托克逊县夏乡、博斯坦乡、伊拉湖乡和郭勒布依乡4个乡的土地整治项目进行可持续性评价。结果表明,4个乡的土地整治可持续性由全部不可持续上升到整治后的勉强可持续及中等可持续,土地整治效果明显,评价结果符合项目区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8.
为改进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计量方法,促进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以贵阳市为例,从经济合理性、社会可接受性和生态可支撑性三方面构建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分别对贵阳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进行评价,比较其评价结果的差异并基于评价指标增长率差异判定更为适合的评价方法。结果表明:2种方法对贵阳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的趋势变化评价结果一致,但在经济合理性、社会可接受性和生态可支撑性单一层面的评价结果均存在差异。相比主成分分析法,熵值法得到的评价指标增长率更接近评价指标原始值的增长率,更适宜在贵阳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中应用。  相似文献   

9.
以提高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水平为立足点,阐述了开展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意义,提出了在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的社会背景下,建立县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并进一步根据县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基本特点,构建了一个由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及亚指标层4个层次组成的指标体系,为在县域范围内开展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县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提高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水平为立足点,阐述了开展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意义,提出了在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的社会背景下,建立县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并进一步根据县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基本特点,构建了一个由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及亚指标层4个层次组成的指标体系,为在县域范围内开展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以漳州市为案例研究区域,在分析土地利用现状的构成特点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总体特征的基础上,从生产性、稳定性、保护性、经济可行性以及社会接受性等方面构建指标体系对漳州市土地可持续利用发展阶段做出科学的评价,并针对其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障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李智强  吴诗嫚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371-11374
通过对铅山县土地、经济、环境基础数据的定性和定量分析,采用FAO提出的"生产性—安全性—保护性—经济性—社会性"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对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土地的可持续发展利用进行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研究我国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从生产力性、稳定性、保护性、经济活力性和社会可接受性5个方面,建立了梧州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多时点综合评价法对梧州市1997~2004年的土地利用状况进行了可持续利用评价,结果表明,梧州市土地利用处于弱可持续状态,并向可持续状态演变的趋势。运用"障碍度分析模型",找出了自然地质灾害成灾面积比例与程度、人口压力指数等主要影响梧州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障碍因子,提出了保护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生产力,建立生态农业等解决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中部地区城市群建设用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红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4,(25):8766-8768
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中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对建设用地的需求也不断增长,建设用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建设用地利用效益问题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该研究建立了建设用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利用min-max标准化法和TOPSIS法,对中部地区6大城市群2011年建设用地利用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中部地区城市群城际之间建设用地效益存在明显差异,区域发展不平衡。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需要不断优化产业结构、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在明确湖南省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的基础上,选取湖南省2004—2019年粮食生产指标数据,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包括4个一级指标和16个二级指标的湖南省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水平测度的评级指标体系,并采用熵值法进行赋权。研究结果表明,影响湖南省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是资源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因此,应在保障粮食种植资源合理使用的情况下实现农民持续增产增收,如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推进土地流转以促进规模经营等,以实现湖南省粮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为分析广西土地利用多功能性及其相互间的耦合情况,以系统论为核心指导,从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和土地利用规划分区两个维度,推演土地利用多功能机理并据此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模糊综合评价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灰色关联度模型,分析广西及其各市2008—2017年土地利用各功能的综合发展水平和耦合协调度及其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 2008—2017年广西土地利用各功能的综合评价指数由0.270 9上升到0.781 2,各功能均得到了长足发展与进步。广西土地利用各功能综合水平的排名为文化性功能 > 经济性功能 > 社会性功能 > 生态性功能,土地利用过程中的生态性功能尚有较大提升空间。广西土地利用各功能耦合协调类型经历了“中度失调-轻度失调-濒临失调-勉强协调-初级协调-中级协调”的演变过程,在14个地级市中,以桂林、柳州和南宁为最优。广西土地利用各功能总体呈向好发展态势,各市土地利用的生态性、经济性、社会性和文化性功能的耦合协调度差异较大,发展不均衡,区内土地利用各功能间尚未形成稳定、高效的协调发展机制。为提高土地利用多功能水平,广西应以桂林、柳州和南宁为核心节点,以点带面,走以文化性功能为引领、以生态性功能提升为关键、统筹社会性和经济性功能的协调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是解决当前城市存量土地严重不足的必然途径。本文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特尔菲法建立四层指标评价体系,为了避免过分强调集约发展对环境造成破坏,特别增加了可持续利用因素层,通过对珠江三角洲九个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情况测度,结果显示珠三角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水平呈现由经济地理中心向外围递减的特征,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城市地理区位、既定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调整、旧城区改造和土地出让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8.
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理与方法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从城市土地的特性及其可持续利用的目标出发,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对城市土地利用系统进行了综合分析。在探讨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的基础上,以山东省泰安市为例,共选取了32个参评因子,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3个方面构建了适合中等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泰安市2000年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目前泰安市土地利用仍处于基本可持续利用阶段。针对评价结果,对泰安市城市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促进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几项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