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以荠菜和胡萝卜为原料研制具有天然营养和保健特点的复合汁饮料,以正交试验法筛选出饮料最佳配方:复合汁50%(荠菜汁与胡萝卜汁比为3:5)、白砂糖10%、柠檬酸0.15%、耐酸CMC-Na0.15%、海藻酸钠0.1%、香精1.0%。  相似文献   

2.
<正> 荠菜是保健蔬菜,用荠菜种子生产的荠菜芽,具有口感鲜嫩,汁多爽口,食用方便等特点,做汤,做馅,清炒均可。生产期间不需施用化肥和农药,是真正绿色保健蔬菜。一般每平方米用种子1千克,可生产成品芽苗菜10~12千克。生产周期短,见效快。 1.生产主要设备。一般在大棚和室内均可生产,不受季节限  相似文献   

3.
露地荠菜有机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人们对荠菜强大的功效和保健作用的发现,荠菜人工种植面积也越来越大,种植有机荠菜,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日趋明显。本文介绍了荠菜的特征特性及有机栽培技术,以期为荠菜露地有机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完善荠菜质量标准,采用了显微镜观察荠菜粉末的特征,得出荠菜粉末中非腺毛(海星状)显微特征较为典型;采用了薄层色谱法对荠菜中缬氨酸、丙氨酸、亮氨酸的鉴别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正丁醇、水醋酸、水(比例为8∶3∶1)为展开剂,能很好的有效分离。本方法为进一步控制荠菜的质量标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荠菜是一种营养丰富的蔬菜,一般是作为野生蔬菜食用,据考证,荠菜作为蔬菜食用已有3000多年了。近来,不少地区将荠菜作为蔬菜来进行人工栽培,如上海在20世纪初就开始荠菜栽培,后来,南京、杭州等地也对荠菜进行人工栽培。但荠菜在冬季露地生长缓慢,产量低,采收费工,而利用大棚栽培,则生长快、产量高、品质好,采收较省工。故人工栽培荠菜近年来一般均采用大棚栽培。  相似文献   

6.
荠菜又名荠角菜、荠儿菜,为十字花科荠菜属一、二年生草本植物。荠菜属耐寒性蔬菜,喜冷凉气候。荠菜营养丰富,风味鲜美,深受人们喜爱。通过人工科学栽培,可实现荠菜的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7.
荠菜,别名护生草、菱角菜、地米菜等,十字花科荠菜属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荠菜原产我国,目前遍布世界温带地区。荠菜生长期短,可一次播种多次采收,周年供应,且因其为纯天然无公害野生保健食品,荠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是一种有发展前途的绿叶蔬菜。本人从事种植、推广荠菜多年,现将荠菜的特性以及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通过设置5个氮素水平,研究了不同氮素用量对荠菜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增施氮肥有利于促进荠菜生长、提高产量;但施氮量过高,会抑制荠菜生长,降低产量水平。在试验条件下,板叶荠菜、散叶荠菜适宜的施氮量水平分别为30g/m~2、40g/m~2。  相似文献   

9.
荠菜中活性物质叶绿素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pH值、温度、氧化剂、金属离子等对荠菜中具有生理活性的叶绿素稳定性均有一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荠菜叶绿素光稳定性较差;弱酸、弱碱对叶绿素稳定性的影响不大;温度对荠菜叶绿素的影响较小;强氧化剂的存在不利于荠菜叶绿素的稳定;铜离子有助于荠菜叶绿素稳定性的提高,而铁离子加速荠菜叶绿素的分解。  相似文献   

10.
绿色保健野菜——荠菜的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荠菜,学名(Capsella bursapastoris),别名护生草、菱角菜、地米菜等.十字花科荠菜属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荠菜原产我国,目前遍布世界温带地区。我国自古就采集野生荠菜食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上海郊区已开始栽培荠菜。目前普及至全国各地,荠菜生长期短,可一次播种多次采收,周年供应,且因其为纯天然无公害野生保健食品,在人民日益重视营养与保健的今天,荠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是一种有发展前途的绿叶蔬菜。本人从事种植、推广荠菜多年,现将荠菜的特  相似文献   

11.
2009年7月-9月,在大通东峡林场进行了荠菜在温室内、外生长差异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生长初期温室内、外荠菜生长差异极小,速生期与生长后期荠菜生长差异明显,荠菜在温室内生长周期为40-60d,温室外生长周期为33—48d。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荠菜对锶(Sr)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通过温室内盆栽土培的方式,研究不同土壤有效Sr浓度下荠菜的生长特性、Sr吸收和分布特性、Sr富集特性。结果表明:过高的土壤有效Sr浓度会抑制荠菜的生长,但并不抑制荠菜对土壤中Sr的富集,最适宜荠菜生长的土壤有效Sr浓度在80 mg/kg左右;在筛选超富集植物最常用的2个评价指标上,荠菜Sr转运系数都大于1,Sr富集系数都大于0. 86,达到了Sr超富集植物的标准,因此荠菜可能是Sr的超富集植物;单株荠菜的生物量较小,因而Sr富集总量较小,进一步的研究应尝试通过农艺学强化等手段提高单株荠菜生物量,或者通过合理密植提高单位面积土壤上荠菜的Sr富集总量。  相似文献   

13.
荠菜贮藏时间短、保鲜难度大,本文介绍荠菜的保鲜技术原理和研究进展。影响荠菜贮藏效果的因素主要包括品种、采收时期、贮藏温度、贮藏湿度、气体成分等,采收后的荠菜会发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包括呼吸蒸腾作用以及各项品质指标的变化。目前针对荠菜的贮藏技术研究包括简易贮藏方式、冷藏、冻藏、气调贮藏、减压贮藏、试剂保鲜、综合保鲜等方法。通过总结荠菜贮藏特性及其保鲜技术发展方向,为今后延长荠菜贮藏期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超声波辅助提取荠菜总黄酮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荠菜总黄酮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L9(34)正交试验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对荠菜总黄酮提取中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及乙醇体积4个因素对荠菜总黄酮产率的影响进行了比较研究,对荠菜总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荠菜总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80%,乙醇体积40 mL(1 g样品),提取时间1.5...  相似文献   

15.
荠菜栽培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荠菜多因素栽培试验结果表明:荠菜的较适播种期在11 月~12 月中旬,适宜播种量为4 ~15kg/hm 2 ;用设施栽培荠菜可显著提高荠菜的产量;用50 mg/kg 的 G A3 处理荠菜种子可显著提高发芽率。对在江西气候条件下种植荠菜的一系列技术作了较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6.
目前栽培上主要有板叶荠菜和花叶荠菜两个品种.板叶荠菜冬性弱,春播易抽薹,只能秋播;花叶荠菜较耐热、耐旱、冬性强、抽薹迟,故春播宜选花叶荠菜.  相似文献   

17.
<正>荠菜属十字花科荠菜属中以嫩叶食用的一年生植物。原为野生,田旁、河边随处可见,我国自古采食。人工栽培已有70年历史,随着人们对荠菜营养价值的认识和保健意识的加强,市场对荠菜的需求量大大增加,促使荠菜的人工栽培面积逐年扩大。 荠菜属耐寒性蔬菜,种子发芽适宜温  相似文献   

18.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荠菜需求量逐年增加,单靠采挖野生荠菜已不能满足市场的供应。近几年来,我们对荠菜人工种植进行了试验研究,摸索出一套荠菜无公害栽培技术,其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19.
利用控制性的大田试验栽培技术,研究不同浓度生物质炭[对照(CK,0)、低生物质炭(LB,10 t/hm2)、中生物质炭(MB,20 t/hm2)、高生物质炭(HB,30 t/hm2)]对荠菜生长过程中根区土壤特性和微生物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荠菜根区土壤p H值、容重和全盐含量随生物质炭浓度的增加呈逐渐降低趋势,不同浓度生物质炭处理下的荠菜根区土壤p H值、容重和全盐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P0.05)。荠菜根区土壤养分和植株养分含量均随生物质炭浓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MB浓度处理下,荠菜根区土壤养分和植株养分含量达到最大,不同浓度生物质炭处理下的荠菜土壤养分和植株养分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荠菜根区土壤微生物数量以细菌最多(占微生物总数的90%以上),其次是放线菌,真菌最少,荠菜根区土壤细菌数量和放线菌数量随生物质炭浓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MB浓度处理下,荠菜根区土壤细菌数量和放线菌数量最大且显著高于对照,而生物质炭却显著降低了荠菜根区土壤真菌数量,但总的来说,生物质炭显著增加了荠菜根区土壤微生物总数。荠菜根区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量均随生物质炭浓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MB浓度处理下,荠菜根区土壤养分和植株养分含量达到最大,不同浓度生物质炭处理下的荠菜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量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以上研究结果表明,生物质炭的施用促进了荠菜根区土壤养分、微生物特性和酶活性的累积作用和改良土壤肥力作用,以中水平生物质炭(MB)处理下效果最好,而高水平生物质炭(HB)可能会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这还与土壤类型、土壤肥力、植物种类和生态环境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荠菜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刘建平 《现代农业科技》2010,(10):126-126,133
荠菜是现代餐桌上风味鲜美的稀特蔬菜,发展前景广阔。总结了荠菜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以为荠菜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