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对大杯蕈栽培料配方、原料发酵处理、接种时间及覆土方式的试验,结果表明,大杯蕈适宜配方为棉籽壳40%、阔叶树木屑40%、麦麸18%、CaCO31%、石灰1%,适宜接种时间为3月、4月,棉籽壳栽培料发酵或不发酵,脱袋覆土及袋内覆土均可。  相似文献   

2.
大杯蕈覆土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文 《食用菌》2004,26(1):37-38
大杯蕈Clitocybe maxima又名猪肚菇、大杯伞,子实体群生或单生,杯状或浅漏斗状,淡黄色,肉肥厚,柄粗,脆嫩可口,营养丰富。在自然条件下子实体发生于5~10月份,具有木腐生和土生的特性。我市食用菌试验场2000年引进栽培,表现良好,是夏季栽培的高温型优良菌株,适应能力特强,性状稳定,抗杂、易栽培。现将其栽培要领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3.
大杯蕈不同菌株栽培品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不同的大杯蕈菌株进行常规栽培品比试验。以获得较理想的生产菌株。试验结果表明。2#、3#、4#及5#4个菌株的农艺性状差异较小,都适用于生产栽培。而1#菌株已发生病变,不适合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4.
大杯蕈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颜振兰 《食用菌》2001,23(4):35-35
大杯蕈又名大杯伞,其子实体口感清脆,汤汁鲜美,素有“笋菇”之称,是为数不多发生于炎热夏季的高温型食用菌。栽培原料来源广,管理也比较粗放,生物学效率80%~100%。我办从山东引进菌种,在武夷山进行试验示范,现将试验小结如下:1配 方 杂木屑49%,棉子壳29%,麸皮或玉米粉20%、糖和碳酸钙各1%,料水比为1:1.3。2 我培袋制作 制作菌袋和聚丙烯塑料袋 15cm ×30cm,每袋装湿料0.5~0.6kg。制作及接种按常规。常压灭菌 100℃保持 14小时以上,再闷 4~6小时。 栽培袋制作的最佳季节为…  相似文献   

5.
6.
地参属唇形科地瓜属,一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在滇西北的剑川县洱源县和丽江地区有零星栽培,适宜土壤pH值4~5,海拔2150~2350m的山坡地种植。地参食用部分是地下根茎,成品根茎可作菜用及食品加工。地参原为一种野生植物,近年逐渐引种推广种植。在主产区剑川县地参每667m2可产鲜茎1000~1500kg,晒干后产量200~300kg,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现已成为产区农业结构调整培植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现将地参的栽培及加工技术总结如下。1适时播种地参生长周期长,种芽破土出苗慢。适宜时间内播种,能促…  相似文献   

7.
大杯蕈原生质体菌株筛选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野生大杯蕈(Clitocybe maxima)原生质体的分离再生及再生菌株的构建进行研究,以纤维素酶、溶壁酶、崩溃酶、β-葡萄糖苷酸酶的去壁效果最好,而新生酶,几丁质酶,蜗牛酶的云壁效果较差。2种以上的酶液混合使用能提高去壁效果。酶解液在0.1% ̄2.0%浓度范围内原生质体释放量随酶解液的浓度升高几乎呈直线上升。酶解3 ̄5h释放的原生质体最多。酶解液pH值在5.0 ̄6.0范围内原生质体的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8.
利用当地秸秆资源——桑枝杆栽培大杯蕈,并按适当比例添加大麦虫沙,分3组配方进行大杯蕈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在添加15%的大麦虫沙配方中所栽培的大杯蕈,其生物学效率最高,达88.5%,比不添加大麦虫沙的增产52.1%,同时其茵丝生长速率和长势均为最佳。  相似文献   

9.
大杯蕈培养基配方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不同碳氮源对大杯蕈菌丝生长的影响进行了初步试验,在此基础上进行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大杯蕈最佳培养基配方为:果糖2%、蛋白胨1%、KH2PO4 0.1%、MgSO4 0.05%。  相似文献   

10.
大杯蕈深层液体培养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谦  姚钗 《食用菌》2010,32(1):19-20
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大杯蕈最佳发酵培养基:土豆20%,蔗糖3%,豆饼粉0.1%,KH2P040.20%,MgSO40.10%。在确定大杯蕈最佳发酵培养基条件下,分析发酵过程中菌丝鲜重、发酵液pH值及溶氧量的变化,最终确定:48h前为菌丝生长调整期,48~120h处于菌丝生长增殖生长期;发酵培养120h,菌丝鲜重即可达最大值32.2g,100mL。  相似文献   

11.
大杯伞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大杯伞(Clitocybe maxima)是八十年代驯化成功的食用菌新品种.本文详细描述了其子实体发育的四个时期—一棒形期、钉头期、杯形期、成熟期的形态特征.以及菌褶子实层、单核菌丝、双核菌丝中的丝状菌丝、粉状菌丝和产孢菌丝团的显微构造;阐述了大杯伞生活史中的三个有性大循环和一个无性小循环,说明其有性世代可不必经过伞形子实体阶段,而由产孢菌丝团和粉状双核菌丝直接产生担子和担孢子来完成;对大杯伞生长发育各个阶段的温度、营养、水分、光照、空气和pH值等要求也作了较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12.
白甜糯玉景是以LKN-023为母本,LKTN-079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高品质鲜食玉米新品种。其籽粒白色,甜糯型,品质综合评分87.6分,居2 a区试品种第一位;支链淀粉占总淀粉含量的92.43%;春播至鲜果穗成熟89 d;果穗锥形,单穗质量243.5 g,产量813.6 kg/667 m^2。  相似文献   

13.
采用热水(80℃)提取和75%乙醇沉淀、Sepharose CL-4B凝胶过滤及DEAE Sepharose CL-4B阴离子交换等方法分离纯化大杯伞(Clitocybe maxima)柄粗多糖,获得伞柄多糖纯品,制备多糖抗体;采用热水法提取大杯伞菌丝体粗多糖。用碳二亚胺法将纯化伞柄多糖与牛血清白蛋白进行共价化学偶联,并将偶联产物(拟糖蛋白)免疫兔子以制备抗血清,以酶联免疫法检测抗体滴度。依据该抗体与来自相同菌株的菌丝体粗多糖免疫反应差异对这两种多糖进行免疫识别,结果表明:经过亲和层析纯化后,第六次免疫抗血清对伞柄多糖的抗体滴度可达64K,而且对菌丝体粗多糖反应呈阴性,显示该抗体可识别这两种多糖之间的结构差异。  相似文献   

14.
姬松茸栽培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通过研究姬松茸栽培过程中制种料、栽培料、料厚度、指种量、播种方式、栽培料的处理方式及不同C/N等工艺参数与菇产量的相关性,确立了较好的栽培工艺。以稻草料为制种料,以改进的草菇科为栽培料,料厚13.5kg/m~2,播种量6%,面播,田栽处理的产量较高。但大面积推广宜采用床栽,栽培料加入864茵液堆制,菇产量扶对照提高54.38%。栽培料适宜的C/N为29∶1。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三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建立了萝卜新品种万萝一号产量(Y)与播期(X1)、密度(X2)和施氮量(X3)间的数学模型。经因子水平选优,得出产量在2500kg/667m^2下的栽培模式:播期在9月13-14日,密度4491.3~5108.7株/667m^2,施氮量6.11~7.69kg/667m^2。  相似文献   

16.
为发挥秋甘蓝栽培容易、产量较高、品质优良,秋冬季收获时可作为蔬菜淡季重要补充品种的优势,总结出衡阳市秋甘蓝高产、优质栽培技术要点。包括地块选择、品种选择、培育壮苗、施肥移栽、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一系列技术措施,为秋甘蓝的高产、优质、高效生产提供了技术保障和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7.
红皮类型西洋南瓜外观艳丽,兼具观赏和食用两大优点,但栽培上如果管理不善,特别是病毒感染,易出现花瓜和着色不良的问题。通过多年的栽培实践,总结出一套新型西洋南瓜优质高效立架栽培技术模式,结合蚜虫和病毒病综合防控技术以及优质高效西洋南瓜爬地栽培技术,克服了红皮西洋南瓜花瓜和着色不良的问题,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西洋南瓜的产量,产品品质也得到明显提高。在湖南邵阳、怀化等地大面积推广,平均每667 m2产量2 500 kg,平均产值8 000元左右,高产在15 000元以上,经济效益非常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