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采用三元复合驱采出污水中含有表面活性剂、碱和聚合物等一些复杂组分,对采出污水中各组分含量进行了测定,以此判断驱油过程中三元复合驱各组分溶液在地层中的运移、吸附滞留及降解情况。对大庆油田提供的三元复合驱采出污水中的三元组分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分别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导数紫外光谱法对采出污水中的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的含量进行了测定,通过pH计对采出污水中的碱浓度进行了测定,得到了大庆油田采出污水中三元组分的含量,并对驱油体系在地层中的运移、吸附及降解情况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2.
电热膜复合电热膜该项目是一种新型电加热技术,将特殊复合材料、导电粉料与耐温粘性涂料混合配比,喷涂或浸涂在搪瓷、玻璃或金属等制品外表面,经一定温度处理,形成膜状耐温电阻层,接通电源时,电阻层产生热量,达到加热目的。该技术与传统电炉丝加热技术相比较,具有...  相似文献   

3.
植物激素抗逆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脱落酸、乙烯、细胞分裂素、多胺等激素在激素抗逆研究中备受关注, 文中运用大量事实阐述了上述几种激素在抵抗逆境(水分胁迫、温度胁迫、盐胁迫等)方面的生理反应机制, 目的是为化控技术在生产上的运用提供理论基础, 而且可为培育筛选抗旱、抗寒、抗盐等植物优良品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木麻黄抗盐能力及降盐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主要报道沿海防护林木麻黄的抗盐能力及滨海盐碱地的降盐技术。1年生木麻黄在土壤含盐量为0.6%时,造林成活率可达60%以上;最大抗盐量为0.767%,木麻黄成林最高抗盐量为3.141%;抗盐锻炼等因素可提高木麻黄的抗盐能力;大畦深沟、开沟起埝、高堆法等整地方式可使含盐量下降50%~68.7%。  相似文献   

5.
阻燃导静电耐温防腐蚀涂料该涂料利用阻燃性环氧树脂、金属氧化物、高效导电微粒、表面活性物质、中空隔热材料、改性胺复合固化剂、耐蚀颜料相配合,达到阻燃、导静电、耐油、耐温、防腐蚀的目的。该涂料采用碳系导电微粒作为导电物质,在聚合物内部起到导静电的作用,同...  相似文献   

6.
采用超临界C02流体萃取技术对杨梅仁中杨梅仁油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研究。运用L9(3^4)正交表,探讨各因素对萃取效果的影响,并采用气-质联用仪对杨梅仁油的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得到的杨梅仁油品质好,在萃取压力35MPa、萃取温度50℃、萃取时间60min、c02流量30L/h、分离温度30℃时效果最佳,得率高达33.52%;杨梅仁油中脂肪酸以油酸、亚油酸为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83%以上,是一种质量很好的保健油。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聚合物型土壤固结剂对土壤的固结性能与抗运输振荡性,同时探索聚合物型土壤固结剂在苗木移栽上的应用技术,以期能形成苗木移栽的新技术,并将高分子聚合物的应用逐步扩展到造林绿化的生态环境工程中。【方法】以魔芋葡甘聚糖(KGM)和壳聚糖(CA)为主要原料,以聚乙烯醇(PVA)为助剂,通过共混的方法制备了聚合物型土壤固结剂。以华北地区的特色土壤褐土为研究对象,利用模具将土壤制备成土柱样品,将制备的聚合物型土壤固结剂均匀地喷涂在土柱表面,土柱的表层形成一层坚硬的胶膜,并采用2种不同的测试方法检验固结土柱在实际运输过程中的抗运输振荡性。最后,以桑树幼苗、沙地柏幼苗和大叶黄杨为移栽对象,将聚合物型土壤固结剂在苗木移栽上进行了应用探索。【结果】当共混型土壤固结剂的制备条件为醋酸溶液浓度20%、胶液pH值4.5、共混温度40℃,KGM、CA与PVA含量分别为4.5%、4.5%和6%时,该配方的固结剂对土柱的固结效果最好,固结土柱的抗运输震荡性能最佳。【结论】通过2种不同的抗运输振荡测试方法检验了固结土柱的抗运输震荡性,发现制备的KGM/CA和KGM/CA/PVA共混型土壤固结剂满足了固结土球在苗...  相似文献   

8.
松毛虫凸腿小蜂是思茅松毛虫蛹寄生天敌。在江西省玉山县一年发生2代以上。喜温暖湿润,在温度24-32℃,相对温度80%以上时最为活跃。成虫以油茶,檫树,油桐等花蜜为补充营养。  相似文献   

9.
指出了注气(CO2)驱油技术可有效提高原油采收率,同时也可实现温室气体的补集与利用,在能源与环保上展现出双赢。XG油田为实现增效增产及温室气体埋存,开展了目标地层注CO2气膨胀实验,从实验以及后期实验数据拟合研究入手,分析了在不同地层条件下CO2伴随注入量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注CO2气量的增加,原油的饱和压力、体积系数、溶解气油比、膨胀系数持续增加;而原油密度持续降低。实验得出了测试样品的高压物性特征,为XG油田注CO2提高原油采收率下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指出了CO2驱油及埋存技术实现了传统化石能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结合,既实现了CO2气的补集与利用,又使实施区域的原油采收率提高,在经济与环境保护上展现出双赢。SX油田探索并建立了一套适应SX油田地质开发特征的CO2驱油与埋存油藏工程设计技术,促进了油藏开发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和实现温室气体埋存的开发工程技术发展。在油藏工程设计技术中原油的相态特征对CO2驱油与埋存有重要影响,通过PVT相态特征实验对SX油田MB2026井的相态研究,得出了该油藏的相态特征,进一步对实验现象与实验结果展开了分析,获得了测试样品的高压物性特征,为SX油田CO2驱油与埋存的下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福清市红树林恢复重建与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树林是潮间带木本植物群落,具有良好的生态防护效益和优越的滨海景观。通过多年多点的试验,对秋茄迁移区栽培点的温度、抗盐力、抗病虫害等适应的生态生物学特性跟踪研究,掌握了秋茄树小环境选择与造林技术,取得初步成效。对当前恢复红树工作中存在的关键问题作出思考,提出了设想与计划。  相似文献   

12.
内燃机油     
内燃机油15W40CD/SF内燃机油为通用型内燃机油,它是在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采用高效添加剂(包括清净分散剂、抗氧抗腐抗磨剂、稠化剂、降凝剂和抗泡剂等)和精制优质基础油调制而成的,其配方合理,生产工艺技术可行,产品质量稳定,达到进口同类优质产品的...  相似文献   

13.
何灵芝  张妍  崔洪珠  张长武 《林业科技》2010,35(2):40-41,45
针对传统聚醋酸乙烯酯乳液胶合性能不良的诸多问题,开展对聚醋酸乙烯酯乳液的改性研究成为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及研发人员的研发重点。其中,核壳结构聚合物乳液的合成是近些年在种子乳液聚合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新技术。用核壳乳液聚合和常规乳液聚合所得到乳液的最大差异在于:核壳共聚乳液抗回粘性好,成膜温度低,成膜性、稳定性以及力学性能更好,因此核壳乳液技术极具实用价值,在许多乳液产品中已经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以火麻仁油(HO)为原料,制备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含羧基和乙烯基的火麻仁油基可双重交联树脂基单体(MA-AEHO),并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对单体结构进行了表征。将MA-AEHO通过不同的交联聚合工艺,制备得到了2种单交联聚合物(1和2)及2种双重交联聚合物(3和4),并对4种聚合物的性能进行对比测试。机械性能测试表明:聚合物1~4的拉伸强度分别为9.21、14.73、32.05和33.25MPa,断裂伸长率分别为56.21%、9.97%、4.56%和3.18%,相比于单交联体系而言,双重交联体系的聚合物(3和4)的拉伸强度均显著提高,断裂伸长率有所下降;动态热机械分析表明:相比于单交联聚合物,双重交联聚合物(3和4)具有高储能模量(32.00和41.29MPa)和玻璃化转变温度(58.08和91.44℃)。热重分析结果表明:4种交联聚合物均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材料的初始热分解温度均在300℃以上。  相似文献   

15.
本文简单介绍了高吸水树脂活化油堵水机理,评价高吸水树脂吸水倍数以及吸水后凝胶的状态,120、160、340目高吸水树脂吸水性均较好,可吸收自身体积100倍以上的水;通过实验评价了采用脱水原油、乳化剂,在2%Y-1表面活性剂的条件下,不同高吸水树脂浓度的活化油堵水剂的粘温性及稳定性,结果表明0.3%、0.5%、0.8%、1%四种浓度下,在70°条件下,乳化液粘度达到8 000~12 000mpa.s,均可稳定粘度20天以上;通过高渗岩心模拟实验得出,高吸水树脂活化油堵水剂封堵率可达到98%以上,高吸水树脂活化油堵水剂能充分发挥活化油堵水技术控水增油的能力,又能很好的利用高吸水树脂吸水锁水的能力,从而实现高渗大孔道地层堵水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微生物采油是一项行之有效的三次采油技术,主要特点是成本低、适应性强、施工方便、不伤害地层、不污染环境.特别对于枯竭或近枯竭的油藏更显示其强大的生命力.微生物采油的成本仅为化学驱的1/2~1/3.国内外的实践已证明,微生物采油技术特别对高粘、高凝油藏的开发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它能够经济有效地从油藏中采用出更多的油,使采收率较水驱有较大幅度的提高,符合"稳定东部,开发西部"的战略方针,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落叶松八齿小蠹化学防治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落叶松八齿小蠹卵、幼虫、蛹、成虫产卵及补充营养期均在落叶松皮内度过,仅在寻找寄主、越冬等阶段在皮外度过。根据该虫生物学的这些特性,我们分别研究筛选了杀皮内药剂、驱避药剂和杀越冬成虫药剂。结果表明,利用50%氟氯菊脂、20%的菊马乳油、80%DDV等药剂杀皮内小蠹虫效果均达90%以上;利用敌百虫等药剂杀越冬等暴露在外的成虫效果可达100%;利用速灭杀丁、一扫光等药剂驱避效果5天内可达100%,至30天仍可达70%以上。1994—1995两年结合营林共防治570hm2,挽回经济损失达294.80万元。  相似文献   

18.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对杨梅仁中杨梅仁油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研究.运用L9(34)正交表,探讨各因素对萃取效果的影响,并采用气-质联用仪对杨梅仁油的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得到的杨梅仁油品质好,在萃取压力35 MPa、萃取温度50 ℃、萃取时间60 min、CO2流量30 L/h、分离温度30 ℃时效果最佳,得率高达33.52%;杨梅仁油中脂肪酸以油酸、亚油酸为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83%以上,是一种质量很好的保健油.  相似文献   

19.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三十团农场盐碱地造林经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概况该场土壤系荒漠灰钙士类,有机质含量很低,一般为0.7—0.8%,土壤质地较轻,含盐量在1—3%的,占耕地面积的74.3%,0.3—1%者,占耕地面积的17.9%,故本场土壤基本均为盐碱土,为北疆垦区土壤盐渍化最为严重的农场之一。其土壤情况可归纳为下列三点:1.土壤合盐量高:一般在1—3%,尚有部分地区在3%以上,不但1米土层含盐量重,而且在13.5米深处含盐量亦达0.286—0.343%。可溶性盐类以硫酸盐为主,氯化盐次之。2.地下水位高,矿化度大:地下水位一般在1.5—2米,个别地区为4—6米,矿化度  相似文献   

20.
油茶高油份高产量新品种选育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该研究采用边测定、边示范、边推广的技术路线,对经过连续10年测产的10个优株,采用芽苗砧嫁接无性繁殖苗木营造测定林,进行多点多重复区域化试验,选育出五油151、五油102、五油465等高产量、高含油率的新品种。新选出的优良品种平均产油450kg/ha以上,比参试无性系均值高15%以上,每m ̄2冠幅产油量比1985年国家制定的标准高23.0~104.0%。同时,采用选育的优良品种营建采稳固16.33ha和试验示范林666.67ha,取得了明显的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