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鱼类消化道菌群与碳水化合物代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碳水化合物氧化分解是鱼类能量的重要来源。由于碳水化合物来源广泛、价格相对低廉,饲料中添加适量碳水化合物,不仅可以降低饲料成本,而且可以节约蛋白原料,减少氨氮排放。然而以往研究表明,鱼类摄入超量碳水化合物时会出现抗病力受损、生长迟缓、脂肪肝、死亡率升高等问题。鱼类消化道微生物参与宿主的糖、脂类和蛋白质等代谢过程,对动物营养代谢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提高鱼类对饲料的利用率,对鱼类增产、渔民增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综述了鱼类对碳水化合物的代谢,以鱼类消化道微生物为出发点,阐述了鱼类消化道微生物调控碳水化合物代谢的方式与可能机制,旨在为鱼类高效利用碳水化合物以及节约饲料中蛋白质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2.
鱼类利用碳水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鱼类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和代谢能力较差,缺乏对血糖水平的调控能力。众多的研究资料表明,摄入高碳水化合物通常会导致鱼体出现持续的高血糖、肝肿大、肝糖原累积、生长率和饲料效率降低。影响鱼类利用饲料碳水化合物的因素很多,包括鱼的食性、生长发育、胰岛素水平、消化及代谢酶、能量代谢水平等内因以及碳水化合物的种类、含量、摄食频率、环境温度等外因。本文综述了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并从能量代谢的角度对影响鱼类利用碳水化合物的因素及其机制进行了探讨,认为鱼类对碳水化合物的利用能力差与其维持生命活动的能耗功率水平相对应:鱼类(尤其是肉食性鱼类)代谢率较低,而以葡萄糖为底物代谢供能速率较高,因此摄入大量碳水化合物后可能导致供能速率过剩,以血糖的形式在体内堆积,表现为持续的高血糖现象。碳水化合物类型、摄食频率及水温对鱼类利用碳水化合物的影响均可能与此相关。  相似文献   

3.
<正>鱼类激素是由内分泌腺所分泌的一类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虽然含量极低,却在鱼类整个生命活动中起重要作用。像哺乳类一样,调节鱼类生长发育的内分泌激素主要包括垂体生长激素、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和甲状腺激素。鱼类内分泌系统对营养摄入的变化非常敏感,营养状况在调控鱼类激素的合成与分泌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较多的有饥饿、饲料中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水平等。笔者简要综述了这三种营养状况对生长内分泌激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正泥鳅俗称"鳅鱼、土鳅、胡溜"等,隶属于鲤形目、鳅科、花鳅亚科、泥鳅属。由于泥鳅具有杂食性、适应性强、抗病力强、成活率高、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养殖范围广等优点,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中小型鱼类,被称之为"水中人参"。泥鳅广泛分布于亚洲地区,在我国除了西部高原,其自南向北均有分布。鱼类对碳水化合物特别是多糖的利用率低,因此脂肪是鱼类等水产动物重要的能量来源。不同油脂的脂肪酸组成有  相似文献   

5.
卓梅琴  罗智 《水产学报》2018,42(1):149-158
为了深入解析胰岛素调控鱼类营养物质代谢的机制,本文综述了鱼类胰岛素信号系统的3个重要成员(胰岛素、胰岛素受体以及胰岛素受体底物)的结构特征和表达规律,以及胰岛素对营养物质(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代谢调控方面的研究进展。目前,在鱼类,虽然胰岛素信号传递系统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有需要重点加强的研究:①鱼类不同亚型胰岛素、胰岛素受体和胰岛素受体底物基因的功能研究,解析鱼类胰岛素信号传递系统的调控机制;②加强胰岛素对鱼类营养物质代谢调控机制的研究,揭示不同食性鱼类胰岛素信号传递系统调控功能的异同;③深入开展鱼类胰岛素信号传导通路和调控机制的研究,全面解析胰岛素调控鱼类营养物质代谢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6.
为了深入解析胰岛素调控鱼类营养物质代谢的机制,本文综述了鱼类胰岛素信号系统的3个重要成员(胰岛素、胰岛素受体以及胰岛素受体底物)的结构特征和表达规律,以及胰岛素对营养物质(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代谢调控方面的研究进展。目前,在鱼类,虽然胰岛素信号传递系统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有需要重点加强的研究:(1)鱼类不同亚型胰岛素、胰岛素受体和胰岛素受体底物基因的功能研究,解析鱼类胰岛素信号传递系统的调控机制;(2)加强胰岛素对鱼类营养物质代谢调控机制的研究,揭示不同食性鱼类胰岛素信号传递系统调控功能的异同;(3)深入开展鱼类胰岛素信号传导通路和调控机制的研究,全面解析胰岛素调控鱼类营养物质代谢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7.
远东拟沙丁鱼是世界主要鱼类之一,其营养成份的组成是:水份64.6%,蛋白质19.2%,脂肪13.8%;碳水化合物0.5%,矿物质1.9%。与一般海水鱼类相比,沙丁鱼水份含量低,蛋白质、脂肪和矿物质较高。这种鱼的消化道中存在着活性极强的分解酶,鱼捕捞上来后,  相似文献   

8.
鱼类胰岛素及胰高血糖素类激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进  燕磊  艾庆辉 《河北渔业》2010,(12):41-44
鱼类对糖的利用能力低是限制饵料中糖添加量的主要因素,其原因及可能机制已经在不同的领域和深度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类物质作为糖类代谢的关键激素对鱼类糖利用能力的高低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本文将综述鱼类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类物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碳水化合物作为配合饲料的组合成分,属于价格比较低廉的能源。在饲料营养平衡的情况下,适量的碳水化合物能节约部分蛋白质,降低饲料成本,但过多则有害。饲料中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之间的数量关系是,凡蛋白质高的只能配少量碳水化合物,反之,亦然。一般认为,杂食性鱼类要求饲料中碳水化合物的量较高,鲤鱼饲料中淀粉的量可达30~40%;肉食性鱼类要求偏低,虹鳟和鳗鲡饲料中淀粉量只能20%左右。  相似文献   

10.
鱼类葡萄糖耐量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糖类又称碳水化合物,是自然界存在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1]。陆生哺乳动物通常是以糖类作为主要能量来源,对糖的利用能力较高;但鱼类主要以蛋白质和脂肪作为主要能量来源,对糖的利用能力较低,是先天性的"糖尿病患者"[2]。适宜的饲料糖水平可以起到减少蛋白质供能、提高蛋白质沉积、促进鱼类生长及节约饲料成本的作用[3]。如果饲料中糖类水平超过一定限度,鱼类生长缓慢、抗病力低、死亡率高[4]。糖耐量最  相似文献   

11.
寄生海水养殖鱼类的拟格拉夫涡虫的流行、危害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彦愔 《水产学报》2006,30(3):410-415
葡萄糖激酶(GK;E.-C.2.7.1.1)是己糖激酶家族成员,葡萄糖激酶在控制葡萄糖利用率保持葡萄糖平衡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鱼类对糖的利用率却较低,目前对此较公认的解释是由于鱼类肝脏缺乏可诱导的GK活力而不能有效地使细胞内的葡萄糖转化为6-磷酸葡萄糖,可这一解释和现有有关鱼类存在有功能的GK样酶活力以及饲料中碳水化合物对GK表达的诱导作用明显有矛盾。本文报导了从翘嘴红鲐肝脏中分离到的GKcDNA全序列,对其序列进行了比较和分析,为进一步研究翘嘴红鲐GK酶在不同营养条件下的表达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综合分析了鱼类碳水化合物需要量、对不同糖类的利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营养状态是决定鱼类抵抗疾病能力的一个重要因子.优质饲料对改善养殖鱼类的健康与提高抗病能力至关重要,这一点已被大量实验所证实.饲料中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主要营养成分含量不足,会影响鱼类的正常生长,甚至出现缺乏症;现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某些必需营养成分(必需氨基酸、必需脂肪酸、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不足的饲料会导致鱼类营养不良和抗病力弱,微量营养元素与鱼类抗病力的关系研究日益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盐碱地池塘不同养殖模式的能量利用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1998年4—9月采用围隔实验生态学方法,为鲤、草鱼、罗非鱼、淡水白鲳及鲢、鳙设计了4种混养模式。经测定,淡水白鲳模式(FP)、草鱼模式(GC)和罗非鱼模式(TH)模式的光能利用率都随吃食性鱼类放养密度的增大而升高,GC和TH的光能利用率相对较高;总能量转化率以鲤模式(CC)和FP较高,TH最低;饲料能转化效率在FP最高,TH最低,而且各放养模式都随吃食性鱼类放养密度的增大而下降;FP的N利用率很高,TH最低,N和P利用率在4种模式都随吃食性鱼类放养密度的增大而减小;各模式的产投比都随吃食性鱼类放养密度的增大而增大,CC、TH的产投比在吃食性鱼类放养密度最大时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5.
万辑 《水利渔业》2006,26(1):14-14
青草直接喂鱼,其利用率低,如果将青草先打成草浆然后再投喂。其营养利用率可提高50%以上,而且还可起到投饵和施肥的双重作用。草浆中有很多浮游生物大小的颗粒。可供滤食和杂食性鱼类利用。而较大的碎片,则被草鱼、鳊鱼、团头鲂等草食性鱼类摄食。未被鱼类摄食的草浆颗粒及浆汁。除被大型浮游生物和底栖动物利用外.还能在细菌作用下转化为浮游生物的营养元素。  相似文献   

16.
饲料中大豆蛋白源对鱼类健康养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类对饲料中蛋白质要求较高,鱼粉具有必需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高,碳水化合物含量低,适口性好,抗营养因子少,营养丰富,消化率高等特点,一直以来是水产饲料中不可缺乏的优质蛋白源。随着集约化水产养殖业的发展,鱼粉的需求量大增,由于受全球性的酷捕滥获、厄尔尼诺现象及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7.
为揭示斜带石斑鱼对碳水化合物利用的特点,研究了3个碳水化合物水平及饥饿处理对其生长、血浆生化指标及肝/肌糖原的影响。实验选取300尾初重为(35±0.28)g的幼鱼,设置持续投喂高(35%,CH)、中(21%,CM)、低(7%,CL)3个碳水化合物水平组,以及持续投喂组(CM)、饥饿再投喂组(R,饥饿4周+投喂4周,投喂CM组饲料)、饥饿组(S)3个投喂模式组。饲养8周后饥饿24 h,以30 mg/100 g体质量腹腔注射葡萄糖研究其代谢反应。结果显示,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随饲料碳水化合物水平的增加而升高,但无显著差异,饲料系数以CL组最高。不同碳水化合物水平下,各组注射葡萄糖后1~3 h血糖水平达峰值,但CM组在6 h内迅速回到注射前水平;各组血浆胰岛素水平均先降后升,但CL组在3 h后急剧下降;各组肝糖原、血浆甘油三酯含量在注射后1 h内均显著上升。饥饿处理下,持续投喂组(CM)血糖水平在6 h时迅速恢复至注射前水平;CM组和R组血浆胰岛素在1 h内显著下降,但S组持续上升;CM组血浆甘油三酯含量在0~6 h内显著高于其他两组。研究表明,饲喂中等水平碳水化合物(21%)比较符合斜带石斑鱼糖耐受能力,而饥饿处理下则以持续投喂组糖耐受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18.
鱼类饲料中适宜蛋白质能量比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能量是鱼类饲料组成定量的基础指标之一, 但与畜禽不同,鱼类对饲料蛋白质的需要量较高[1],在饲料中往往被优先考虑.已有研究证实,碳水化合物与脂肪有节约蛋白质的作用[2].  相似文献   

19.
稀土养鱼,一是能调节鱼体代谢机能,提高鱼类对养料的利用率,使鱼生长加快:二是可以杀死病菌,提高鱼苗的成活率;三是能刺激水中浮游生物的生长,增加滤食性鱼类饵料。  相似文献   

20.
鱼类饲料中纤维质的研究动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在动物饲养中,一般提及的纤维质(Fiber)是指所有难以消化的植物性物质如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果胶和其它络合的碳水化合物。鱼类和其它动物一样,天然饲料中含有不等量的各种纤维质,以肉食性鱼类的饲料中含量最低,草食性鱼类的含量最高,但在其商品饲料中,则要依配方中原料的纤维质含量多寡而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