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硫酸盐法竹浆无元素氯漂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研究了硫酸盐法竹浆低二氧化氯用量的DQP漂白中各个漂段的影响因素,并对D段终点pH值、Q段EDTA用量以及P段MgSO4用量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当D段终点pH值为4,Q段EDTA用量为0.2%,P段MgSO4用量为0.02%(以Mg2+计),DQP漂白效果较好.仅用1.5%的有效氯(0.57%的ClO2)和1.5%的H2O2,就可将硫酸盐竹浆漂到83%ISO的白度.还对竹浆DQP和CEH漂白的漂终结果、纸浆强度性质以及废水特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与CEH漂白相比,DQP漂白浆的白度稍低,但白度稳定性好,纸浆粘度高,强度性质较好,对环境污染较小.  相似文献   

2.
以绿竹为原料,研究了蒸煮条件、水热预处理时长和制浆方法对纸浆己烯糖醛酸(Hex A)生成规律的影响,并探讨了Hex A含量与水热预处理过程木聚糖去除率、硫酸盐浆(Kraft Pulp简称KP浆)卡伯值和戊聚糖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纸浆Hex A含量随水热预处理时长的增加而逐渐下降,但超过80 min水热预处理不再显著抑制Hex A的生成;制浆前分离预处理液与竹片可降低Hex A的生成量,但效果不显著;纸浆的Hex A含量随用碱量增加呈先升高而后降低的趋势。因此综合考虑纸浆卡伯值、木聚糖含量、Hex A生成量及成本,用碱量不应高于19%;在上述条件下,达到相同纸浆卡伯值(15)水热预处理可将Hex A的生成量降低90%.  相似文献   

3.
对马尾松热磨机械浆(TMP)进行了过氧化氢(H2O2)、甲脒亚磺酸盐(FAS)单段漂白以及H2O2-FAS两段漂白实验的研究。结果表明,H2O2漂白马尾松TMP较适宜的工艺条件为H2O2用量2.5%,NaOH用量1.3%,Na2SiO3用量2.5%,浆浓20%,温度80℃,时间60min;FAS漂白马尾松TMP较适宜的工艺条件为FAS用量2.5%,NaOH用量0.625%,浆浓15%,温度80℃,时间75min。H2O2、FAS单段漂白后纸浆白度分别为72.6%ISO和58.2%ISO,H2O2-FAS两段漂白后纸浆白度可达76.3%ISO。  相似文献   

4.
三倍体毛白杨AS-AQ法制浆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该文在对三倍体毛白杨的化学组成和纤维形态进行研究的基础上 ,着重进行了对其碱性亚钠 蒽醌法制浆特性的研究 .研究表明 :在相同蒸煮条件下 ,三倍体毛白杨较普通毛白杨细浆得率高 ,卡伯值低 ;浆张强度较普通毛白杨好 .三倍体毛白杨的碱性亚纳 蒽醌法浆 ,卡伯值在 18左右时 ,细浆得率达到 53 %以上 ,而且浆张强度较好 .所以 ,三倍体毛白杨是优良的纸浆材 ,而且较适合于用碱性亚纳 蒽醌法制浆  相似文献   

5.
三倍体毛白杨低压爆破制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扩大三倍体毛白杨的应用范围,该文研究了三倍体毛白杨的低压爆破制浆.研究结果表明,压力越大,木质素发生的化学变化越多,爆破浆颜色越深.苯醇抽提物对爆破浆颜色变深影响不大,原料经苯醇抽提后爆破,爆破浆的颜色反而加深.试验证明蒸汽压力低至1.0 MPa时,对三倍体毛白杨仍有明显的爆破作用,随着加入Na2SO3量的增加,爆破浆的物理性能明显提高;加入4% Na2CO3,12% Na2SO3进行预浸 ,三倍体毛白杨的裂断长为3 960 m.1.0 MPa下爆得的三倍体毛白杨CEP具有可漂性,原浆白度为50%, 2%H2O2一段漂白度达64%,2% H2O2二段漂白度为70%.  相似文献   

6.
为扩大三倍体毛白杨的应用范围,该文研究了三倍体毛白杨的低压爆破制浆.研究结果表明,压力越大,木质素发生的化学变化越多,爆破浆颜色越深.苯醇抽提物对爆破浆颜色变深影响不大,原料经苯醇抽提后爆破,爆破浆的颜色反而加深.试验证明蒸汽压力低至1.0 MPa时,对三倍体毛白杨仍有明显的爆破作用,随着加入Na2SO3量的增加,爆破浆的物理性能明显提高;加入4% Na2CO3,12% Na2SO3进行预浸 ,三倍体毛白杨的裂断长为3 960 m.1.0 MPa下爆得的三倍体毛白杨CEP具有可漂性,原浆白度为50%, 2%H2O2一段漂白度达64%,2% H2O2二段漂白度为70%.  相似文献   

7.
闽南引种4个相思树种木材制浆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4种相思树木材进行了纤维形态测定和化学成份分析及制浆性能的优化研究,结果表明,纹荚相思树木材柔性和纤维素含量最高,经优化得出蒸煮制浆工艺,用碱量15%(Na2O),硫化度25%,保湿时间2 h(保湿温度170℃),纸浆硬度(高锰酸钾值)为15.3,纸浆得率可达52.83%.由此可见,纹荚相思树是较好的造纸用速生阔叶材.  相似文献   

8.
以日本落叶松为原料,分别研究了用碱量、亚硫化度、AQ用量、保温时间、最高蒸煮温度对AS-AQ法制浆的影响,并对不同树龄之间的制浆差别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AS-AQ法最佳蒸煮工艺参数为:用碱量32%(以NaOH计)、亚硫化度0.7、最高温度175℃,保温时间6h,AQ用量0.15%,液比1:4。在此条件下蒸煮可制得日本落叶松AS-AQ浆的卡伯值35左右,粗浆得率保持在47%以上。随着树龄的增大,日本落叶松的AS-AQ法制浆性能下降,而废液中的残余亚钠含量增加,蒸煮难度增加。树龄较小的12年生日本落叶松纸浆的物理性能要好于其他2个树龄的,12年生的抗张指数、耐折度和伸长率都大于其他2个树龄的纸浆,而撕裂指数低千15年生树龄的纸浆。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大气CO_2浓度和温度升高条件下稻麦轮作生态系统N_2O排放的响应规律,以期科学评估未来气候变化情境下,CO_2浓度和温度升高对稻麦轮作生态系统N_2O排放的影响,为中国应对未来气候变化提供数据支持。【方法】依托同步模拟自由大气CO_2浓度升高和温度升高的T-FACE试验平台,设置本底大气CO_2浓度和温度(Ambient)、500μmol·mol~(-1) CO_2+本底大气温度(C)、本底大气CO_2浓度+温度增加2℃(T)和500μmol·mol-1 CO_2+温度增加2℃(C+T)等4个处理。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原位观测稻麦轮作生态系统N_2O排放通量,研究稻麦轮作生态系统N_2O排放对大气CO_2浓度和温度升高的响应规律。【结果】(1)CO_2浓度升高使水稻和小麦生物量和产量分别显著增加9.7%、11.3%和5.6%、5.7%(P0.05);温度升高使水稻和小麦生物量和产量分别显著减少21.1%、18.0%和31.6%、17.7%(P0.05);CO_2浓度和温度的同步升高使水稻和小麦生物量和产量分别显著降低13.5%、8.7%和26.0%、10.3%(P0.05)。(2)CO_2浓度和温度升高,均未改变稻麦轮作系统N_2O的季节排放模式。CO_2浓度升高条件下,水稻季和小麦季N_2O排放分别增加15.2%和39.9%,其中后者达显著水平(P0.05);温度升高未显著影响水稻季N_2O排放,但显著增加小麦季N_2O排放20.5%(P0.05);CO_2浓度和温度同步升高对水稻季N_2O排放的影响存在较大的年际差异,但总体上有促进N_2O排放的趋势;CO_2浓度和温度同步升高极显著增加小麦季N_2O排放(46.0%,P0.01)。(3)小麦季N_2O排放与小麦生物量密切相关,在CO_2浓度和温度升高条件下,小麦季N_2O排放与小麦地下部生物量和ΔSOC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4)与对照组相比,CO_2浓度升高、温度升高以及两者的共同作用,分别导致稻麦轮作系统单位产量的N_2O排放强度(GHGI)分别增加29.1%、66.3%和81.8%,其中温度升高和CO_2浓度和温度同步升高处理达显著水平(P0.05)。【结论】CO_2浓度升高和温度升高均未改变稻麦轮作生态系统N_2O的季节排放模式。CO_2浓度升高导致稻麦轮作系统N_2O排放显著增加;温度升高显著增加小麦季N_2O排放,但未显著影响水稻季N_2O排放。CO_2浓度和温度升高导致稻麦轮作系统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增加,各处理条件下温室气体排放强度的响应从大小依次为:C+TTC。可见,在未来CO_2浓度和温度升高情境下,为保证现有粮食供应水平不变,由稻麦生产所导致的N_2O排放强度变化可能会进一步加剧气候变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
纤维素酶水解小麦秸秆的酶解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秸秆粉末经过2%稀Na OH溶液蒸煮预处理后,投入纤维素酶进行水解反应,对水解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后显示:小麦秸秆悬浮溶液与纤维素酶混合反应30 h后检测还原糖含量,当投入纤维素酶量40 U/g,温度45℃,磷酸盐缓冲液调节pH值为4. 5,小麦秸秆酶解效率最高,达到64. 3%;同时试验证明Na Cl和MgSO4对反应有促进作用;纤维素酶水解小麦秸秆的米氏常数Km和最大反应速度vmax分别为1. 175 mg/L和0. 221 mg/(h·L)。  相似文献   

11.
用复合纤维素酶处理APTMP,探讨了不同酶处理条件(温度、酶用量、浆浓、处理时间)下还原糖生成量、纸浆滤水性及强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结果表明,纤维素复合酶对APTMP的各筛分的水解作用在不同条件下具有不同的选择性,在较低温度、酶用量、浆浓和较短处理时间的轻处理条件下,酶分子与浆中的细小组分作用的选择性更高,在改善纸浆滤水性的同时,还有利于物·g-1(CMC酶活力)理强度提高 当pH值为5 0时,在45 0℃、浆浓3%、酶用量5 0×10-8mol·s-1的条件下处理30min,纸浆的打浆度下降4 8°SR,成纸裂断长提高120m,与二次纤维复配成的新闻纸浆抄造性能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12.
复合纤维素酶处理新闻纸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复合纤维素酶处理新闻纸浆,考察酶的作用条件,探讨最佳工艺条件下酶处理后还原糖生成量、纸浆滤水性及强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酶在55.0℃、pH值为5.0时活力最高;Cu2+、Fe3+、Mn2+对酶活力影响不大;提高浆浓、缓慢搅拌能使酶解反应加快.在最佳作用条件下,纸浆加酶3-5IU·g-1(CMC酶活力)、处理1-2h,纸浆的打浆度下降4-5°SR,而酶解损耗、纸浆强度受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3.
基于日因子和表观残碱浓度对蒸煮温度和时间,以及初始活性碱用量(AA)、硫化度(5)和黑液残碱浓度的统一性表达,分析了日因子和表观残碱浓度与纸浆细浆得率之间的关系,提出可预测纸浆细浆得率经验模型的表达式;经最小二乘法拟合以及实验值与模型预测值的对比,评价模型的适用性和准确性.结果表明,在桉木硫酸盐法蒸煮条件范围内,该模型实验值与预测值之间的相似度高达95%,说明模型可准确预测细浆得率.另外,由于模型所需参数可直接在蒸煮过程中获得,因此,该模型对实际生产过程中细浆得率的预测具有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在蒸煮稻草的过程中,分别加入氧化铝、氧化镁、氧化钙,使其同溶出的硅发生反应生成某种物质留在纤维中,以减少黑液中硅质量分数,降低黑液黏度,消除或降低"硅干扰"。结果表明:加入3%~5%除硅剂后,黑液中硅质量分数降低,最大降幅达84.39%;黑液黏度最大下降幅度为16.7%,而纸浆中硅质量分数有大幅度提升。  相似文献   

15.
日本落叶松纸浆材造纸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该文以日本落叶松为原料 ,分别研究了用碱量、硫化度、保温时间对硫酸盐法制浆的影响 ,并对不同树龄、不同部位和不同单株之间的制浆差别进行了比较 .结果发现 ,最佳蒸煮工艺条件为 :用碱量 2 1%、硫化度 2 5 %、最高温度 170℃、保温时间 2 5h ;随着树龄的增大 ,日本落叶松的蒸煮难度增加 ;在树干的顶部、干部和基部中 ,干部原料较易蒸煮 ;不同单株间的制浆性能存在一定的差别 ,但影响不大 ;树龄较小的 12年生日本落叶松纸浆的物理性能要好于 15年生和 2 3年生的 ;原浆的卡伯值高对保持日本落叶松KP浆的抗张强度和裂断长有利 ,而对耐折度和撕裂指数不利 .  相似文献   

16.
利用环境扫描电镜(ESEM)和纤维质量分析仪(FQA)对脱墨浆纤维的微观形貌和性能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脂肪酶在酶用量30 U·g-1、酶处理时间15 min、酶处理浓度9%、碎浆时间8 min、乳化剂用量0.05%时,脱墨效果较好.脂肪酶脱墨浆的ESEM表明其纤维表面变得比较光滑;FQA检测结果表明,与对照浆相比脂肪酶脱墨浆纤维的算术平均长度和重均长度基本不变,而宽度均略有降低.  相似文献   

17.
以玉米秸秆为原料研究化学预浸与机械磨浆相结合生产包装材料试验结果表明,玉米秸秆的最佳预处理条件为:浸渍液浓度1.5%,蒸养温度100℃,保温45min,其纸浆得率为67.8%;制浆过程中产生的废液全部循环回用,实现了洁净生产。  相似文献   

18.
孟祥忍  王恒鹏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6):13021-13023,13037
[目的]对比选择适合芦笋的热烫介质并优化热烫工艺.[方法]以新鲜绿芦笋为原料,对水、油、水油3种常见的热烫介质进行对比研究,选择最佳热烫介质.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分别以芦笋的抗氧化活性、干物质溶出率及感官性状为指标,通过k(34)正交设计优化芦笋热烫的工艺条件.[结果]试验表明,水油为芦笋的最佳热烫介质,且芦笋热烫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水油比12∶1 ml/ml,料液比1∶3 g/ml,在100℃下烫制2min.在此条件下,芦笋的抗氧化活性最高,色泽最好,且食用品质达到最佳水平,干物质溶出率为1.28%.[结论]以水油为热烫介质的芦笋适宜于加工各种菜肴,且研究可为指导人们合理烹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评价不同家系和不同生长阶段杉木种子酚类物质含量差异,采用超声波提取法提取杉木涩粒和健籽的酚类物质,分别考察提取次数、提取时间、乙醇浓度、提取温度和液料比对杉木涩粒和健籽多酚提取效果的影响,以单因素试验的结果为依据,设计L9(34)正交试验,进一步对涩粒和健籽的多酚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涩粒的最佳提取工艺是以50%乙醇为提取剂,液料比为60∶1(m L∶g),在提取温度为50℃条件下处理15 min,提取1次,涩粒的多酚提取量达到(383.220±1.233)mg·g-1。健籽在乙醇浓度为100%,提取温度为50℃、液料比为25∶1(m L∶g)、提取时间为25 min条件下提取1次,其多酚提取量达到最高值,为(18.360±0.069)mg·g-1。验证实验表明,优化后的条件参数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