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研究以2020—2021年度河南省区试95份小麦新品种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春播的方法对区试小麦品种的冬春性类型进行鉴定,为品种审定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春播第二播期条件下,12份新品种鉴定为春性类,春性类品种均全部抽穗,抽穗率为38.5%~95.0%,苗穗期为46~53 d,成熟情况表现为未成熟、基本成熟和接近成熟;83份新品种鉴定为冬性类,大部分品种未抽穗,抽穗率为0~23.9%,成熟情况均表现为未成熟;春性类品种占参试品种总数量的12.6%,冬性类品种占参试品种总数量的87.4%。春播第一播期条件下,所有冬性类品种鉴定为半冬性。春播第三播期条件下,春性类品种中5份品种鉴定为春性,其余7份品种鉴定为弱春性。  相似文献   

2.
小麦是河南省传统栽培作物。据统计,河南省小麦种植面积已达5.33×106hm2,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0%,总产量占全国总产的25%左右,商品量占全国的30%左右,已多年保持播种面积、总产量、单产水平、收购量全国第一[1]。研究及生产实践均证明[2-5],选好、用好小麦品种,使品种的增产潜力得到充分发挥,是确保小麦稳定增产的前提。而河南省主要推广的小麦品种是通过河南省小麦区试推荐审定的品种。近年来随着气候逐渐变暖,秋暖冬寒和春季倒春寒频繁发生,造成小麦冻害时常发生,对小麦生产带来一定的风险[6-9]。冻害的主要原因就是品种选择不当[10],每年都存在不了解品种冬春性,选用春性品种早播,出现一定面积的春性品种早播麦田,因此,品种审定前对其进行冬春性鉴定,为小麦品种审定、合理布局和推有重要意义。为此,作者采用春播鉴定法对2020-2021年度河南省区试95份小麦新品种进行冬春性鉴定,以期为小麦品种审定和推广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冻害是小麦生产中的重要气象灾害之一,而选择适宜的品种是防御冻害的关键措施之一。本文对小麦冬春性鉴别的各参数进行确定,形成了稳定可靠的标准体系,以期为小麦品种选育、区试、审定、科学利用、合理布局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代维清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21):97-99,145
通过对半冬性、春性小麦品种的分期播种试验,分析了播期对产量构成因素、生育进程、幼穗分化进程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气候逐渐变暖的情况下,播期对产量的影响较小;穗粒数随播期的推迟而提高;千粒重则随播期的推迟而降低;7个播期的生育进程与幼穗分化进程在前期有显著差异,而在生育后期逐渐接近。半冬性品种以10月10-20日内播种、春性品种以10月10日-10月25日播种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5.
小麦在它的发育过程中要通过春化和光照两个阶段。春化阶段是小麦的第一个发育阶段,温度条件在这个阶段起着决定性作用,它要求一定时同的低温条件,如果不能满足要求,小麦就不能通过春化阶段,也就完不成生命周期。 不同的小麦品种。春化阶段所要求的温度范围和时问长短是不同的。我国的秋播小麦因通过春化阶段所要求的温度和天数不同,可分为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6.
为了筛选适用于小麦冬春性鉴定的方法和指标,通过2006~2008年度连续试验,以37个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春播法,对小麦不同播种期的表现进行了研究,对苗穗期、春播抽穗率、幼苗习性、成熟期等指标和鉴定条件进行综合分析,确定春播抽穗率和苗穗期是鉴定小麦品种冬春性的可靠指标,提出采用综合顺序分类法评判品种的冬春性,并初步建立了小麦品种春播综合顺序分类法检测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冬春性鉴定指标在国家和河南省小麦区试中的应用效果,依据2009—2013年国家黄淮南片冬麦区水地组、河南省南部组与春水组小麦区试冬春性鉴定结果,对小麦冬春性鉴定应用情况进行汇总分析。结果表明,春播抽穗率可作为小麦冬春性鉴定的最佳指标,为小麦品种审定、应用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8.
晚播法量化鉴定冬小麦品种冬春性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冬小麦品种冬春性的传统识别方法 ,一般只适用于冬小麦品种冬春性的定性认别。对生产上众多的冬小麦品种 (系 ) ,尤其是冬春性差异不明显的品种进行冬春性认别和比较 ,可以用晚播法进行定量鉴定。通过试验 ,提出了晚播法量化鉴定小麦品种冬春性的理论依据、方法和适宜地域范围  相似文献   

9.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以不同类型弱春性小麦强筋品种郑麦9023、中筋品种偃展4110和弱筋品种豫麦50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播期条件下小麦开花后叶源的光合特性和籽粒库的积累特点。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弱春性小麦品种在开花后0~14 d,叶片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和净光合速率均维持在较高水平,14天以后开始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郑麦9023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强,平均高出13.1%;千粒质量分别比偃展4110和豫麦50高5.9 g和12.4 g,具有明显的"叶强粒重"优势。偃展4110灌浆期叶面积指数平均为4.16,比其他2品种同期高出24.1%;穗数分别比郑麦9023、豫麦50高出8.67%和24.01%,具有明显的"叶多穗多"优势。2品种籽粒产量达7 500 kg/hm2以上,播期对灌浆期的叶源性能和粒库指标具有明显调控效应。  相似文献   

10.
田间春播法鉴定小麦新品系冬春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鉴定小麦新品系冬春性,为小麦品系选育提供帮助。[方法]通过田间春播法对2015年新选育的21个小麦品系进行冬春性分析。[结果]3个播期相互参考,相互印证,参加鉴定的21个品系,最终判定为1个弱冬性,13个半冬性,4个弱春性,3个春性;冬性类14个,春性类7个,冬性类品系占品系总数的66.7%。[结论]田间春播可以作为小麦冬春性鉴定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小麦夏播加代繁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对小麦夏播加代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夏播小麦幼穗分化发育快、历时短。不同夏播期对小麦单株成穗数无明显影响,而对穗粒数、千粒重有一定影响。提出在豫北气候条件下,小麦夏播加代繁育应于6月15日前播种为宜;在处理材料(组合)量大的情况下,应优先安排半冬性材料,其次为弱春、春性材料;田间管理应抓早。  相似文献   

12.
不同类型小麦品种根系生长特性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通过 1998~ 1999、1999~ 2 0 0 0两年度对 3个不同类型的 4个冬小麦品种 (系 )根系进行研究表明 ,不同类型冬小麦品种的根系生长差异较大。大穗型 93中 6的根长密度扬花期高于其它 3个品种 ;中间型周麦 13的根长密度在拔节孕穗期较高 ,后期则很低 ,根系衰退较快 ;多穗型中育 6号、98中 18的根长密度在生长中后期较平稳。  相似文献   

13.
王海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4,(29):10439-10440
[目的]筛选适合当地的小麦播种机械。[方法]选择了两种新播种机械与当地一直沿用的传统条播机械进行试验对比,以小麦冬前苗情、春季苗情和小麦千粒重、单产为指标,对不同播种机械的性能进行评价。[结果]两种宽幅精播机械都有利于提高小麦的产量,其中山东郓城生产的2BJK-6型小麦宽幅精量播种机效果最佳;该宽幅精量播种机用种少且种子分散均匀,出苗齐、苗匀、苗壮;麦苗植株个体生长空间大,分蘖较好,苗体健壮,根系发达,因此生长后期单位总穗数多,千粒重增加,产量高。[结论]在山东菏泽地区适宜推广应用山东郓城生产的2BJK-6型小麦播种机。  相似文献   

14.
不同质地土壤对高产小麦生长发育及其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年大田定位试验为基础,研究山东东平3种典型质地土壤高产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中壤土的有机质、有效磷和碱解氮均高于轻壤土和重壤土;中壤土小麦冬前和返青期的分蘖和次生根数较高,成穗率也较高,籽粒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5.
窄行稀条播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窄行稀条播与常规条播两种栽培方式,对山农9-1和山农9801两个小麦品种的生长发育、形态特征及产量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窄行稀条播方式能增加小麦的分蘖数、次生根数以及旗叶、倒二叶和倒三叶的叶面积;多穗型品种更适合于窄行稀条播。  相似文献   

16.
以大穗型(01-35、8355)、中间型[6200(8)、4133-2]和多穗型(988044、02-48)3种类型的超级小麦品种(系)为材料,研究不同播期与播量对不同类型品种(系)小麦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大穗型品种最佳播期在10月15日,中间型、多穗型品种最佳播期在10月5日;播期对穗数的影响差别最高可达15%以上,对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的影响差别均在13%以下;播量对其各项指标的影响差别均在5%以下。3种类型品种小麦均以中、高密度播量较高,播期对超级小麦产量各构成因素的影响大于播量。  相似文献   

17.
不同耕作模式对小麦生长动态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以邯郸9587小麦为试验材料,采用清茬翻耕、粉碎翻耕、直立免耕3种保护性耕作处理方法,研究了不同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应用对小麦株高、分蘖数、穗粒数、千粒重、产量等形态指标和产量构成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直立免耕在3种处理方法中效果最好,有利于小麦的生长发育并且可以提高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18.
TN05、TP36、TK19是从小麦根际分离的分别具有高效固氮、解磷、解钾功能的细菌。为研究这些菌株之间的相互作用,首先进行单独培养,然后以相等的细胞数目进行两两混合培养。设置6种不同的接菌处理,通过盆栽试验研究单接种和混合接种对小麦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菌株混合培养时,TP36促进了TN05和TK19的生长,TN05和TK19之间存在相互抑制作用;混合接种TP36+TK19,对盆栽小麦促生长的效果最好,与其他处理间的差异达到5%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9.
在小麦拔节期(2018年3月21日)和灌浆期(5月5日)喷施不同叶面肥黄腐酸、喷施宝、磷酸二氢钾、抗旱营养保苗剂,以喷清水为对照,研究其对小麦抗逆性、株高和叶面积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叶面肥均能显著提高小麦旗叶的脯氨酸含量、叶绿素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降低旗叶丙二醛含量和细胞膜透性;株高与喷清水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但叶面积差异均显著;产量显著提高。说明4种叶面肥均可改善小麦的生长状况,增强抗逆性,提高叶面积和产量。其中抗旱营养保苗剂效果最好,平均增产率为9.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