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土地财政"的风险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邵绘春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3):4006-4008
追求土地收益和土地抵押贷款是地方政府主导城市化和扩大城市用地的真正目的,一些地方政府实行"土地财政"既是财政窘困的无奈之举,也反映出当前土地利用制度的不足,基于上述问题对"土地财政"的成因和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肖君  兰涌 《农业与技术》2014,(8):211-213
在我国现行的土地财政和城镇化背景下,土地及其相关产业的租、税、费收入和土地抵押、融资收入逐渐成为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本文分析了土地财政模式存在的财政、金融、社会、产业发展、房地产泡沫和过度"土地城市化"等方面的诸多风险,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革建议:改革征地制度,严格土地供应;推进土地市场化改革,完善市场机制的治理作用;规范使用土地出让收益,完善土地收益管理制度;改革财政体制,匹配地方财权与事权。  相似文献   

3.
从宏观方面分析,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目标一是理顺地方各级政府间的财政关系,并使之法制化,推动省以下分税制财政体制建设;二是从制度上解决县乡财政困难,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围绕这一目标定位,作者认为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要以减少财政层级为突破口,合理划分地方各级政府的收支范围,完善转移支付制度,理顺上下级财政关系,建立起规范的地方二级财政体制,以此来带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虚化市级政府,从制度上保障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效率。  相似文献   

4.
李洋宇 《安徽农业科学》2013,(21):9089-9090,9097
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快速增长特别是土地出让金的过度膨胀引发了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受到了学术界和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该研究系统地对土地财政的可能风险进行了探索,分析表明土地财政风险主要包括财政、经济、社会和法律4个方面:土地财政的波动性以及在地方政府收入中的重要地位,形成政府的财政风险;土地出让收益的高涨导致房地产业过度繁荣,干扰市场经济运行,构成地区的经济风险;征地补偿标准过低,失地农民权益受损,征地纠纷频发,影响地区的社会稳定;土地交易中不规范运作引发寻租行为,诱发土地违法行为,构成地方法律与道德风险。因此,亟需进行土地财政的优化改革以规避风险,实现土地财政与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杨雯  孟梅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2):104-105,70
土地财政问题由来已久,土地财政是当前经济与政治环境背景下不可避免的产物。尽管土地财政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地方政府的财政困境,却也同时引发了一些社会负面效应,而且这种负面效应正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社会与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基于此,需要对土地财政的成因及如何治理展开深入研究。以阜康市为研究区域,基于土地产权理论、委托代理理论等理论的指导,对阜康市土地财政现状及结构进行系统分析,发现阜康市土地财政程度较高,平均达到50%以上。同时,针对当前阜康市土地财政的现状,从制度改革与完善、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提出相关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6.
为考察土地财政与土地城镇化的互动关系,本研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计量经济分析方法对中国1999—2015年省级层面二者关系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土地财政与土地城镇化具有双向互动关系,可分为引致用地需求、土地城镇化扩张和土地财政再扩充3个阶段;2)实证分析显示,土地财政和土地城镇化存在相互促进的统计学关系,土地城镇化进程在短期内会引起土地财政的逐渐增加,而土地财政对于土地城镇化有长期的持续性正向影响,分别与理论分析中的3个阶段相匹配;3)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的结果均显示土地城镇化对土地财政冲击的响应较为灵敏和强烈,说明土地财政显著影响了我国的土地城镇化进程。地方政府应积极推进土地财税制度改革,严格把控城市拓展边界,最大限度地发挥城市土地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地方政府依赖"土地财政"进行城市建设的程度日益加深,由此引发的各种弊端也逐渐暴露。通过定性分析"土地财政"的成因与现状,并结合现阶段沪、渝两地启动的房产税改革的实际情况,探究现阶段的房产税改革对"土地财政"的影响,发现现阶段房产税改革对"土地财政"的效用及不足,为地方政府财税体制的完善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冯双生  张桂文 《安徽农业科学》2013,(31):12470-12472
采用文献研究法、实证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由地方政府主导的宅基地置换中因土地财政原因导致的农民权益受损问题及保护农民权益的对策。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在推进置换中,存在着“通过制度设租获取尽可能多的利益及以行政命令手段强势推进”等现象;为保护农民权益,必须合理分配政府间的财权和事权,完善对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制度。  相似文献   

9.
陈春  冯长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6018-16021
针对我国城镇建设用地增长过快的现状,从财政分权、政府博弈和土地制度3个方面对我国城镇建设用地增长的政府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由于中央和地方政府财税分权,加上以GDP为主的政绩考核制度,促使地方政府具有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趋利行为,而我国的土地产权、土地征用制度和土地出让制度又让地方政府的趋利行为得以实现;提出我国城镇建设用地增长的政府力量主要来自地方政府。  相似文献   

10.
针对当前突出的“土地财政”问题,利用1998~2012年省际面板数据,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转型期我国土地出让收入和价格是否由财政分权和经济目标考核的共同影响。结果表明,在财政分权下,地方政府通过出让更多的土地来获得收支平衡,导致出让收入增加和价格快速上涨;在经济目标考核下,地方政府会采取工业和商业混合发展模式,工业上采取协议方式低价出让土地与商业上采取“招拍挂”方式高价出让土地,两者之间差距逐渐扩大;房价和地区市场开放度也影响土地出让收入。  相似文献   

11.
聂强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3):10859-10860
建立了双任务委托——代理理论模型,证明了地方政府基于财政动机而进行的干预可能是助长林业企业超限额采伐的制度原因。通过对国有林业企业行为与地方财政行为关系的分析,提出改善林区地方财政状况,为地方财政消肿的政策建议,以期天然林保护工程取得较好的效率。  相似文献   

12.
如何界定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关系,是财政体制所涉及的核心问题,也是建立和完善分税制的基础。本文就如何调整和规范中央与地方、地方各级政府间的收支关系,建立健全与事权相匹配的财税体制,分析了我国中央与地方两级政府的财政现状,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邓建波  陈文宽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21):4951-4955
采用理论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2002~2008年的统计数据为基础估算了全国“土地财政”的规模,并分析了其各相关组成部分占全国地方财政收入的比例.结果表明,当前的“土地财政”规模庞大,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例约为36%,隐藏着巨大的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同时对“土地财政”所引起的社会问题进行分析,其相比于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则更为严重,国家更应该重视由“土地财政”导致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4.
国内学者对公共教育财政制度面临的一些基础性理论问题研究不足,造成对教育财政制度涉及的一些重大问题如政府提供教育的范围和方式、各级政府财政责任划分等缺乏一致看法。笔者梳理了公共教育财政制度面临的几个基本问题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教育服务的性质、政府间教育财政责任的划分、政府提供教育的范围和方式、教育财政的公平和效率。并分析了这些基本问题研究的不足,并指出了这些问题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升温,土地价格的暴涨,地方政府通过向农民征收土地,再面向市场拍卖,从中取得土地非农化的巨额收益,并形成了对土地财政的依赖。文章通过分析土地财政问题,指出了土地财政依赖的不可持续性,并提出地方政府财政转型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1994年我国分税制改革后,财权分配相对集中于中央,地方财权不对等。在这样的背景下地方政府纷纷推行土地财政来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土地财政的过度发展亦带来了一定的负效应。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对土地财政进行相关分析,思考土地财政转型发展问题并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土地财政的微观实施机制是城市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探究城市政府基于城市重点发展地区的土地经营模式以及融资机构与开发商在其中的角色和作用,对理解城市土地财政的具体运行机制具有重大作用。以广州市新中心区珠江新城为例,从土地财政运作的主体、初始动机、影响因素和运行过程4个方面对土地财政的实施机制进行探讨。研究认为,城市政府在追求土地财政收入过程中,利用城市规划改变土地规划条件和引导基础设施集中建设提升了土地价值,并通过土地供应管理的手段实现土地交易价格的上涨,而金融机构在城市政府经营土地的过程中发挥着土地银行的重要作用,同时土地财政收益主要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建设。  相似文献   

18.
基于Pearson相关分析法探讨地方政府债务与土地违法行为的相关性。研究发现土地违法行为与地方政府债务、土地财政均具有正相关性,土地违法行为与地方政府债务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土地财政与地方政府债务有非常显著的正相关性。为减少与地方政府债务相关的土地违法行为,应加强对土地一级市场的管理和规范,控制债务规模;改变单一的官员激励机制;调整中央与地方的税收比例,增加地方政府收入。  相似文献   

19.
基于跨期消费与投资组合模型研究了“土地财政”对于居民消费的影响机理,并利用我国2004~2010年267个地级市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首先,“土地财政”通过影响居民实际收入以及推高房价共同抑制了居民消费,并且随着“土地财政”依赖程度的增加,居民将相应地增大房产部分在家庭财富配置的比重;其次我国的“房地产财富效应”不显著,但是居民住房面积的增加有助于促进居民消费;最后,提高信贷利率和改善公共服务水平都将有助于提振居民消费。因此,减少地方政府对于“土地财政”依赖、建立居民合理分享土地增值收益机制以及弥补政府保障性住房的职能缺位是提振居民消费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通过国家中央部门对地方税制的不断改革,其中一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成为地方政府享受税制改革的成果。地方政府由于要适应经济发展,城市建设规划需要有更多的资本注入,那么土地政策为地方政府收集了更多的土地转让资金。政府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多的选择,逐渐土地政策成为地方政府最为主要依赖的经济来源点。本文通过分析土地政策的成因以及它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联,通过利弊分析,能够对土地财政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进行协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