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阳89-366是偏矮秆粳稻,与粳、籼、爪哇3种类型品种杂交,F1代结实率与亲本无显著差异,具有广亲和性,与爪哇型品种杂交F1代优势性状多而强,与偏矮秆品种杂交F1代株高半矮秆,是水稻超高产杂交育种有应用前景的新种质。  相似文献   

2.
以粳稻沈农89-366为母本与粳、籼、爪哇3种类型稻杂交,F1代稻谷的米质表现值介于双亲之间,接近亲本均值.米形呈现正态分布的数量性状遗传特点.稻谷粒形与米形呈极显著正相关.米长与米宽和出米率呈极显著和显著的负相关,与长宽比和AC值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中国籼、粳稻米质改良的方向是选育米形偏籼而米质偏粳的中间类型米,改良的途径是不同类型间的杂交,获得各自优良米质性状的互补.在收获前以稻谷或稻米的长度和长宽比为指标进行米质选择是简便、易行和高效的田间米质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3.
以粳稻沈农89-366为母本与粳、籼、爪哇3种类型稻杂交,F1代稻谷的米质表现值介于双亲之间,接近亲本均值。米形呈现正态分布的数量性状遗传特点。稻谷粒形与米形呈极显正相关。米长与米宽和出米率呈极显和显的负相关,与长宽比和AC值呈极显和显正相关。中国籼、粳稻米质改良的方向是选育米形偏籼面米质偏粳的中间类型米,改良的途径是不同类型间的杂交获得各自优良米质性状的互补。在收获前以稻谷或稻米的长度和长宽比为指标进行米质选择是简便、易行和高效的田间米质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了创建大麦雄性不育进化的种内基因库的设计方法和利用雄性不育促进异交技术组配的基础群体,建立综合杂交群体和进化的种内基因库的具体步骤与实施,对综合杂交群体O4F1代、O5F1代中获得的超矮秆型、二棱无芒型新变异材料的改良作了阐述,对组建大麦专项基因库,同质异源基因库等也予以讨论。  相似文献   

5.
用籼型广亲和品种“二九丰”、偏籼型广亲和品种“Dular”与粳型恢复系共作了17个杂交组合,用“二九丰”与普通粳稻作了6个杂交组合,对其F1代进行了主要经济性状的观察研究。结果表明:1.“二九丰”、“Dular”与模型恢复系及普通粳稻杂交F1代结实率明显高于典型籼粳交F1代的结实率,个别组合可以达到普通籼、粳稻的一般结实率水平。2.其F1代具有强大的经济优势,且主要体现在有效分蘖和每穴总粒数两个主要经济性状上。3.广亲和性品种的科学利用,可视为当前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育种战略上的一大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XN0004是青431与小偃6号杂交选育的一个新具有部分矮秆显性效应的小麦新矮源品系。和高秆亲本相比,其杂种F1代的降秆作用平均为13.8%,对外源赤霉酸反应不敏感,在杂种小麦研究中,其配合力优良,增产显著,穗粒数增加,抗倒能力增强,收获指数提高等,无某些矮源对杂种F1产生的不良效应,是杂种小麦比较理想的矮秆亲本,可作为常规育种的优良矮秆品种资源。用中国春缺-四体和双端体分析的方法,对XN0004  相似文献   

7.
陆地棉与海岛棉种间杂种优势和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4个陆地棉作母本与4个海岛棉杂交,配制16个F1代进行种间杂种优势和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与推广陆地棉品种比较,种间F1代子棉产量、铃重、衣分和衣指的竞争杂种优势为较高的负值,而纤维长度和强度表现较高的正向优势。鄂荆1号和B2(海岛棉)产量配合力高,两者杂交F1代产量高于其他组合。  相似文献   

8.
以寒丰等矮秆品种与农虎6号等高秆品种杂交,分析了寒丰株高和穗粒性状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寒丰的矮秆性状及乃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可能与十石的半矮生隐性基因同一位点,同时还受负向修饰基因影响;用寒丰配置的杂交组合,F1的每穗实粒数呈现超亲优势,其穗长和每穗实粒数的广义遗传力较高。育种时用寒丰作杂交亲本,低世代的选择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9.
用鲁西小尾寒羊公羊与配蒙古母羊,用蒙古公羊与配蒙古母羊,对产生的F1代羔羊体长,体高,胸围,体重分别于初生、6月龄,12月龄进行测量,结果表明,F1代杂交品种在几个时期的体尺,体重指标有明显提高,差异显著,杂交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0.
水稻显性紫色基因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紫色稻与“84-15”、显性矮秆、A67、高梁稻及HDAR001杂交后代的遗传分析表明,紫色性状在5个杂交F1代均表现不同程度的显性,且HDAR001×紫色稻F1代出现0-40%的绿苗,经去雄结实和胚胎学观察发现低频率的早发胚类型;F2代苗期与抽穗期叶片紫绿分离比例明显不同,说明紫色性状的表现具有一定的阶段发育特点;F2代抽穗期叶片紫色基因的遗传服紫9(紫):7(绿)的两对互补基因的分离模式,且F  相似文献   

11.
申香粳4号矮秆基因遗传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矮秆品种申香梗4号与917,寒丰等半矮生性品种及高秆品种老来青等杂交,分析申香粳4号矮秆基因的遗传。结果表明:申香粳4号与9117,寒丰等品种杂交时,F2代的株高分布只有一个峰,偏向高的亲本一方,株高遗传由微效基因控制。与老来青等杂交时,F2株高分布出现两个峰,株高遗传由单方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12.
近百年来,随着现代稻作农业的发展,水稻Oryza sativa L.品种不断地更新换代。根据水稻品种的遗传基础、特征特性及演变规律,本文把水稻品种分为5个世代(G)。第1代(1G)为高秆水稻,第2代(2G)为半矮秆水稻,第3代(3G)为亚种内杂交水稻,第4代(4G)为亚种间渗入水稻,第5代(5G)为亚种间杂交水稻。在5代水稻中,1G高秆水稻在20世纪60年代后被半矮秆水稻替代,之后基本没有大面积种植。2G半矮秆水稻、3G亚种内杂交水稻和4G亚种间渗入水稻从推广应用至今仍然在使用。5G亚种间杂交水稻即将面世。每一代水稻的出现,都是水稻品种的一次重大创新,都带来水稻育种和生产的变革。认识水稻世代的演变规律,对于把握水稻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对爪哇型水稻材料Gcp28的亲和力进行对比鉴定研究,以期选育出亲和力高的广亲和材料应用于水稻育种中,解决水稻亚种间杂优利用存在的不亲和问题。选用4个标准测验品种及4种光(温)敏不育系与爪哇型材料Gcp28以及公认的广亲和品种培矮64、cpslo.02428进行杂交,配制了32个组合,根据亲本的籼粳分类地位和F1杂种结实率对爪哇型的广亲和性初步进行探讨。试验结果表明,亲和力排列顺序为:Gcp28〉0  相似文献   

14.
一种籼稻新矮源的分离和遗传鉴定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目前生产上推广的半矮生性籼稻品种,均受隐性主基因sd-1控制。为寻找新的矮源,将矮秆籼稻双矮与高秆籼稻品种南京6号杂交,F#-2代中分离出高秆、半矮秆和矮秆(双矮型)三类植株,比例为9∶6∶1,表明双矮的矮秆性状受两个不等位的隐性主基因控制。通过以携有主基因sd-1的半矮秆水稻品种南京11号与F#-2代中的半矮秆个体成对测交和自交分离,获得了一种新的矮秆主基因单独控制的半矮秆系新桂矮。该基因被定名为sd-g。从系谱分析,sd-g渊源于华南晚籼品种桂阳矮1号。sd-g的发现,说明半矮秆籼稻的矮秆基因位点至少有两个,常见半矮秆品种南京11号的基因型可定为sd-1 sd-1 Sd-g Sd-g,高秆品种南京6号为Sd-1 Sd-1 Sd-g Sd-g,新桂矮为Sd-1 Sd-1 sd-g sd-g,双矮为sd-1 sd-1 sd-g sd-g。  相似文献   

15.
冬小麦新种质N0238D矮秆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N0238D是一个株高54.00 cm的矮秆冬小麦新种质,为了明确其矮秆性状的遗传规律,对该种质进行了遗传分析和赤霉酸敏感性鉴定。用高秆品种中国春(株高126.00 cm)、阿勃(株高114.00 cm)与N0238D杂交,并用N0238D回交,F1代株高均接近或稍高于中亲值,F2代株高分离为矮秆、半矮秆、高秆三种类型,分离比例均为1∶2∶1,同时有超亲分离存在。BC1F1代矮秆植株数和半矮杆植株数的分离比例均符合1∶1,结果表明,N0238D的矮秆性状由1对主效隐性基因控制。赤霉酸测定试验表明,该矮秆种质为赤霉酸不敏感型。  相似文献   

16.
水稻半矮秆新品系RA73的株高遗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新的半矮秆品系RA73与其它4个不同株高的品种Lemont(半矮秆)、L202(次半矮秆)、Katy(次半矮秆)和Bond(高秆)组成一组完全双列杂交试验。于1994年和1995年对亲本、F1和F2进行中子辐射而得到的半矮杆品系RA73,控制其株高的原因,与半矮秆品种Lemont具有的sd-1半矮秆基因是不等位的。  相似文献   

17.
用定西24号等9个核不育材料的不育株种子作母本,渭春1号等11个品种和杂交F1种子作父本组成丰产抗旱群体,用综抗矮1号等5个核不育种子为母本,陇春9号等17个品种和杂交F1种父本组建抗病矮秆丰产群体,经4 ̄5轮的自由交配,从旱群中选育出耐旱,丰产的品种旱6-7及几个耐旱品系,从抗病群体中选出T91鉴8等品系,实践证明,得主谷显性核不育基因的材料组建轮回群体,进行抗改改良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研究寒地水稻杂交后代穗部性状遗传特性,以中秆弯曲穗型品种和半矮秆直立穗型品系杂交,分析F2代穗型分化和相关特性。结果表明,不同穗型的杂交后代其数量性状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选用4个冬小麦矮秆种质材料与5个生产上推广种植的高产小麦品种,采用4×5不完全双列杂交方法配制20个杂交组合,对亲本和杂交F1代株高的构成因素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F1杂种优势普遍存在,穗下节长的优势最高。洛麦9851矮和西南05配合力较好,不仅后代株高降低,且改善了株高结构,是组配矮秆、大穗杂交组合较为理想的矮秆亲本;洛麦99045虽然降低了后代株高且改善了株高结构,但后代穗子较小;河北矮3后代基部节间增长,组合配制时不可用。杂交后代株高性状主要由加性基因决定,显性基因对其表现的影响是次要的。各性状遗传力较高,表明其后代变异受环境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0.
甘蔗新品种新台糖161概述新台糖16是从杂交组合F171×74-575的实生后代中选育的,原品系编号为82-一2871。母本祖先有NCO310(第三代)与F146(第二代),父本第二代祖先为台湾原产野生甘蔗。本品种为中至中大茎,原料茎长,内容充实,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