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验研究了红茶末对淮南麻黄鸡生产和繁殖性能的影响.将290日龄淮南麻黄鸡种鸡528只(母鸡480只,公鸡48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4个重复),分别饲喂添加0(对照组)、0.5%、1.5%、2.5%红茶未4种种鸡日粮,试验持续50天.日粮中添加0.5%的红茶末,除平均蛋重低于对照组0.39 g(P<0.01)外,淮南麻黄鸡的产蛋率、饲料利用率、健雏率和出雏公鸡率均有提高的趋势(P>0.05);种蛋受精率比对照组高6个百分点(P<0.05);种蛋合格率和雏鸡初生重分别比对照组高4.7和4.8个百分点(P<0.01).高浓度红茶末(1.5%或2.5%)对淮南麻黄鸡产蛋及繁殖性能有负面影响.淮南麻黄鸡日粮添加适量红茶末可改善其生产和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2.
通过探究淮南麻黄鸡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为淮南麻黄鸡的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遗传背景资料。对淮南麻黄鸡线粒体基因组(mitochondrial genome,mt DNA)控制区全序列进行测序,并结合红色原鸡的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淮南麻黄鸡mt DNA控制区全长1 231~1 232 bp,共发现26处单核苷酸变异位点,核苷酸多样性(Pi)为0.006 6,单倍型多样性(Hd)为0.917,平均核苷酸差异(K)为7.573。群体共包含14种单倍型,可以分为A、B、C和E 4个分支分别包括3、3、7和1种单倍型。淮南麻黄鸡在线粒体水平上有较高的多态性,并且来自多个不同的母系,有很好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淮南麻黄鸡进行舍饲,探讨其早期生长发育规律及屠体品质.结果表明:淮南麻黄鸡5周龄日增重最高,达22.86g;而相对生长速度高峰在1一2周龄,其次在5周龄;11周龄淮南麻黄鸡均重为769.25士116.91s(公鸡847.38士102.25g,母鸡691.13士68.93g,料肉比3.1:1;屠体品质公鸡优于母鸡;饲养淮南麻黄鸡所取得的利润率高于肉仔鸡。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OCX-32基因在淮南麻黄鸡、五华鸡、淮北麻鸡和皖南三黄鸡等4个安徽省地方鸡品种中的遗传多态性及OCX-32基因与淮南麻黄鸡蛋品质的相关性,为揭示这些群体的遗传特征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PCR-RFLP技术,对淮南麻黄鸡、五华鸡、淮北麻鸡和皖南三黄鸡4个地方鸡品种的OCX-32基因外显子4进行遗传多态性研究,并对外显子4遗传多态性与淮南麻黄鸡蛋品质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OCX-32基因外显子4存在A494C1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该位点在安徽省4个地方鸡品种中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不大,C等位基因频率较高。4个地方鸡品种群体在A494C位点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均表现为中度多态。相关分析结果表明,OCX-32基因外显子4的A494C位点基因多态性与淮南麻黄鸡的开产蛋质量、30周龄蛋质量、蛋白高度和哈氏单位显著相关(P0.05);CC基因型的开产蛋质量和30周龄蛋质量显著高于AA基因型,AA和CC基因型的蛋白高度显著高于AC基因,AA基因型的哈氏单位显著高于AC基因型(P0.05)。【结论】OCX-32基因与淮南麻黄鸡蛋品质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可作为发掘淮南麻黄鸡蛋品质的分子育种标记。  相似文献   

5.
淮南麻黄鸡种质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淮南特色麻黄鸡种的种质特性,为品种保护和改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别在不同日龄对淮南麻黄鸡的外貌特征、屠宰性能、繁殖性能、屠宰性能、鸡蛋品质进行观察和测定。[结果]公鸡体重和体尺性能明显优于母鸡;屠宰率和全净膛率分别达88.03%和70.61%;具有较强的就巢性;蛋品质优良;屠宰性能与性别具有相关性。[结论]淮南麻黄鸡具有很强的经济开发潜力,是宝贵的地方遗传资源。  相似文献   

6.
用迪卡AB(迪)、S220(S)和罗曼AB(罗)公鸡分别与淮南麻黄(麻)母鸡杂交,以淮南麻黄鸡纯种作对照,组成4个组合,依次为迪麻、S麻、罗麻、麻黄。测定各组合产蛋性能,饲料转化比和蛋品质。结果表明,3个杂交组合中以罗麻组最好,其500日龄产蛋量为201.19个,总蛋重为10.988kg,分别比麻黄组高97.42%和111.31%,料蛋比为2.65:1,比麻黄组省料58.11%。因此,罗曼AB公鸡可作为淮南麻黄鸡杂种优势利用的父本。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饲养方式对淮南麻黄鸡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方法]选取20只62周龄笼养和林地散放饲养淮南麻黄鸡母鸡(各10只)进行了屠宰性能和肉品质测定。[结果]饲养方式对淮南麻黄鸡老母鸡体重、半净膛率和全净膛率无显著影响;而对产肉性能、消化系统的发育和肉质影响显著,放养组母鸡胸肌率、腿肌率、翅膀率以及肝脏、腺胃、肌胃的相对重量均高于笼养母鸡,其中胸肌率和肌胃的相对重量达到极显著水平;肌肉的系水力和胸肌肉色L*、a*和b*值均显著高于笼养组。[结论]放养方式饲养淮南麻黄鸡,可促进消化器官发育,增加产肉率,提高鸡肉品质。  相似文献   

8.
淮南麻黄鸡生长曲线分析与拟合的研究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2  
对淮南麻黄鸡1 ̄180日龄生长曲线进行了分析和非线性曲线拟合研究,结果表明,淮南麻黄鸡公、母鸡在60日龄前生长曲线基本一致,之后公鸡则明显高于母鸡,且保持较长时间的快速生长状态,Logistic模型和Gompertz模型均能很好地拟合淮南麻黄鸡公鸡的生长曲线(R^2分别为0.9989和0.9998)和母鸡的生长曲线(R^2分别为0.9951和0.9981),但Gompertz模型在拟合度和预测体重  相似文献   

9.
淮南麻黄鸡选育过程中产肉性能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比较了1、3、59、世代淮南麻黄鸡8周龄的体重、屠宰性能和肌肉部分品质。结果表明:以8周龄体重作为选育目标,淮南麻黄鸡选育群早期生长速度得到了逐步提高;屠宰性能和肌肉品质在世代间差异均不显著。表明在优质肉鸡选育中,在保持其肉质基本不变的同时,可以适当提高其早期生长速度。  相似文献   

10.
利用PCR-SSCP和DNA测序技术对淮南麻黄鸡CRBP2基因第3外显子的多态性进行了检测,并分析其与蛋品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淮南麻黄鸡样本群中CRBP2基因第3外显子存在C/T的突变位点,共检测到3种基因型(CC、CT和TT),C和T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0.45和0.55,多态信息含量和杂合度分别为0.37和0.47,表明该位点处于中度多态。χ2适合性检验表明淮南麻黄鸡样本群在该位点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1)。淮南麻黄鸡CRBP2基因第3外显子各基因型间开产日龄、蛋形指数、蛋壳厚度、蛋壳强度、蛋黄色泽和蛋黄比率差异不显著(P0.05),CC基因型的开产蛋重和30周龄蛋重分别比TT基因型高1.66%和2.60%(P0.05),TT基因型的哈氏单位显著高于CC和CT基因型(P0.05)。  相似文献   

11.
不同饲养方式对淮南麻黄鸡蛋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不同饲养方式对淮南麻黄鸡蛋品质的影响。[方法]对来自笼养、平养带运动场和林地散养的210日龄、产蛋率约70%的90个淮南麻黄鸡鸡蛋进行了蛋品质测定。[结果]蛋重以平养最大(47.13g),显著高于林地散养(P〈0.01)和笼养鸡的蛋重(P〈0.05);蛋壳厚度以林地散养最大,分别比笼养和平养分别高2.32%(P〈0.05)和7.32%(P〈0.01)。蛋壳强度以笼养最高,比平养高26.67%(P〈0.05)。笼养淮南麻黄鸡蛋蛋白含水率最低,比平养和林地散养组的蛋白含水率分别低1.92%和1.45%(P〈0.01);笼养淮南麻黄鸡的蛋黄含水率最高,显著高于林地散养组(P〈0.05)且极显著高于平养组(P〈0.01)。[结论]不同饲养方式下淮南麻黄鸡蛋品质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淮南麻黄鸡屠宰性能与肌肉部分品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60日龄淮南麻黄鸡的屠宰性能和肌肉部分品质。结果表明:淮南麻黄鸡的活重、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胸肌率和腿肌率分别为877.2g、84.57%、74.72%、60.76%、20.68%和20.25%,且公鸡显著高于母鸡(P<0.05)。公、母仔鸡间肌肉主要品质差异不显著;而在同一性别内,胸肌的红度板显著低于腿肌、亮度高于腿肌;胸肌的失水率、蒸煮损失、贮存损失及粗蛋白含量高于腿肌,腿肌的粗脂肪含量较高。肌纤维直径为28.59~29.59μm。淮南麻黄鸡的肉质优良。  相似文献   

13.
不同分布区域淮南麻黄鸡的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安徽省不同分布区域的2个淮南麻黄鸡群体的早期生长规律,并利用Logistic曲线方程,对其体重进行拟合。结果表明,2个群体在4周龄前生长都比较缓慢,4周龄后生长速度较快。Logistic方程能较好的拟合2个群体的生长,拟和度均在0.99以上。结果还表明,两个不同分布地域的淮南麻黄鸡群体的生长性状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不同接种途径对人工诱发鸡大肠杆菌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适宜的攻毒剂量和攻毒途径,诱发淮南麻黄鸡大肠杆菌病.将4周龄淮南麻黄鸡80羽随机平均分成4组,分别经滴口滴鼻、皮下注射、肌肉注射接种,用不同稀释度的大肠杆菌O1、O2、O78混合菌悬液攻毒,观察攻毒结果并统计死亡情况,同时设定空白对照组.结果表明,不同攻毒途径对致病性有明显影响,肌肉注射致病性最强,皮下注射次之,滴鼻滴口最弱.不同攻毒途径所需的攻毒剂量各不相同,肌肉注射所需的剂量较小,皮下注射所需的剂量较大,而滴鼻滴口所需的剂量更大且不易成功.还对不同攻毒途径致病性差异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淮南麻黄鸡不同杂交组合肉用性能测定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迪卡(迪)、S220(S)和罗曼(罗)公鸡与淮南麻黄(麻)母鸡杂交,组成3个组合,依次为迪麻、S麻、罗麻、以淮南麻黄鸡纯种作对照。测定了各组合早期肉用性能,结果表明,各杂交组合90日龄公母鸡平均体重分别为947.88、954.41和930.63,均极显著高于对照772.96g(P〈0.01)。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冷应激发生机制以及冷应激过程中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系统基因表达变化,选取28日龄淮南麻黄鸡为研究对象,采用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技术分析冷应激24 h后下丘脑组织差异表达基因.通过比较淮南麻黄鸡冷应激24 h前后下丘脑组织基因表达谱,表达倍数>3倍的基因共877个,其中下调基因334个,主要涉及HAAO、CHRNA9及STAM2等信号转导接头分子基因的低表达;上调基因543个,主要为CCK、NPY及其受体基因、CAMK2A、SST及TRH等基因.对差异表达基因参与的生物学过程分析可见,在冷应激24 h过程中,鸡下丘脑首先启动神经受体-配体相互作用,刺激鸡体产生采食欲望,随后启动脂质代谢途径以供应机体能量需求.在此过程中,Jak-STAT、Ca离子信号通路等一系列生物反应途径发生响应,以调节机体对寒冷应激的反应.差异表达基因的生物学通路分析为阐明鸡冷应激机理提供重要信息,差异表达基因分析有助于抗冷应激分子育种候选基因筛选.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法测定了淮南麻黄鸡三个群体T多态性,统计各群体的基因型频率与基因频率,并计算各群体的纯合系数与群体间的遗传距离。结果表明:三个群体的基因型频率与基因频率各不相同,皆以B基因频率最高,Ⅰ群体中BC型个体最多,C基因频率大地A基因频率;Ⅱ群体中BB型个体最多,Ⅲ群体中AB型个体最多,Ⅱ、Ⅲ群体皆A基因频率大于C基因频,从Tf位点来看,淮南麻黄鸡各群体纯度还有待于进一步选育提高。  相似文献   

18.
《现代农业科技》2019,(20):221-222
鸡葡萄球菌病传播途径多,流行范围广,且没有明显的季节性,针对本病制定的预防措施效果不明显。通过对送检的淮南麻黄鸡进行临床观察、病理剖检、细菌培养和PCR检测,可以确诊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同时对分离的细菌进行药敏试验,筛选出高敏药物,为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选择多态性较好的6个微卫星标记,检测徐海鸡、东乡绿壳鸡、文昌鸡、茶花鸡、寿光鸡、藏鸡、鹿苑鸡、北京油鸡、淮南麻黄鸡、怀乡鸡、边鸡、尤溪麻鸡和固始鸡13个地方鸡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根据检测结果计算各等位基因频率、群体平均杂合度(h)、多态信息含量(PIC)、群体间Nei氏标准遗传距离(DS)和遗传距离(DA)。结果表明:6个微卫星位点共有83个等位基因,且多态信息含量均为高度多态,可作为有效的遗传标记用于鸡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生关系分析;13个地方鸡品种杂合度均较高,大小为0.746 4~0.870 0;13个地方鸡品种的DA与DS遗传距离一致,但DA比DS距离大,利用UPGMA法对DA和DS的聚类结果相同,13个地方鸡品种被聚为2类,东乡绿壳鸡、茶花鸡、寿光鸡、怀乡鸡、淮南麻黄鸡、边鸡、文昌鸡、鹿苑鸡、北京油鸡和固始鸡聚为一类,徐海鸡、藏鸡和尤溪麻鸡聚为一类。这与鸡品种的分化与选育历史相一致,UPGMA聚类图能较正确地反映13个地方鸡品种之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20.
鸡葡萄球菌病传播途径多,流行范围广,并且没有明显的季节性,针对本病制定的预防措施效果不明显。本试验对送检的淮南麻黄鸡临床观察、病理剖检、细菌培养和PCR检测,获得马立克病毒和禽腺病可以确诊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同时对分离的细菌进行药敏实验,筛选出高敏药物,为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