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超绿活性茶粉(Ultra-green Active Tea Powder,UGA-TP)添加到低筋粉、中筋粉、高筋粉中,加水形成小麦粉面团,利用粉质仪、拉伸仪测定含超绿活性茶粉的不同筋度小麦粉面团流变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超绿活性茶粉的添加可以提高小麦粉面团吸水率、面团形成时间和面团稳定时间,含茶低筋粉和中筋粉面团与空白面团样品相比,在醒发时间45、90、135 min时,拉伸曲线面积、拉伸阻力、拉伸比例显著增加,延伸度显著下降;其中超绿活性茶粉对低筋粉的影响最大,主要表现为添加超绿活性茶粉后,低筋粉面团吸水率显著增大2.9%,面团形成时间显著增加8.7 min,面团稳定时间显著增加19.2 min;以醒发45 min为例,拉伸曲线面积从76 cm2显著增大到134 cm2,拉伸阻力从300 BU显著增大到645 BU,拉伸比例从2.1显著增大到4.9,延伸度从142显著下降到131。综合得出超绿活性茶粉的添加对不同筋度小麦粉的加工性能均有改善效果,其中对低筋小麦粉改善的效果最大。  相似文献   

2.
制粉系统各粉路面粉的糊化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了解研究小麦制粉系统各粉路面粉的糊化特性变化状况,以磨粉系统各粉路抽取的60个面粉样品为研究对象,测定样品的糊化参数。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粉路各系统之间和系统内面粉样品的糊化特性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心磨系统、渣磨系统和重筛系统小麦粉糊化温度相对较低,起始糊化时间短,峰值粘度高,蛋白质含量适中;不同粉路中小麦粉的水分、蛋白质、起始糊化时间和糊化温度变化不大。而峰值粘度、回生值和热糊稳定性无论在系统之间或者系统内变化均十分明显;破损值相对变化范围较小。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提高茶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范围,以小麦西农538(中筋)为供试材料,分别添加0、2%、4%、6%、8%和10%的绿茶、红茶和黑茶3类茶叶粉于面粉中,并对其进行面团流变学特性及糊化特性分析。结果表明,3类茶叶粉均可显著改善面团的流变学特性及糊化特性。随着茶叶粉添加量的增加,面团吸水率均显著增大;添加2%~10%的绿茶粉及6%~10%的黑茶粉,面团的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均显著提高,弱化度均显著降低。添加6%的绿茶粉时,面团的拉伸能量和最大拉伸阻力增幅均达到最大值,延伸度出现小幅度升高的拐点;添加4%的红茶粉,面团的拉伸面积显著增大,继续增加添加量则变化不明显;黑茶和红茶粉添加量分别大于4%和6%时,面团延伸度均显著降低。面粉中添加适量的茶叶粉可改善面粉的品质,绿茶粉的添加对面团网络结构形成速度和面团筋力的改良效果大于红茶粉和黑茶粉。面粉糊化的峰值黏度、低谷黏度、最终黏度、峰值时间、回生值随着茶叶粉添加量的增大均呈不同幅度的降低趋势;3类茶叶粉对面粉糊化的热稳定性具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不同类型小麦的面粉改良方案,为我国优质面包专用粉的生产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以三个筋力不同的小麦品种宁麦13、扬麦16和郑麦9023为材料,通过洗面筋法提取各供试材料的湿面筋,将其冷冻干燥后按照7%、8%、9%、10%、11%的添加比例与各自面粉进行配比,对配粉的面包烘焙品质、面粉理化性质和面团流变学特性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发现,随着面筋蛋白添加量的提高,配粉的蛋白质、湿面筋、谷蛋白大聚体(GMP)含量和沉降值逐步上升;粘度参数和面团弱化度有所下降;糊化温度和糊化时间呈上升趋势。在同一添加量下,强筋小麦的烘焙品质和面粉理化性质始终优于中筋小麦和弱筋小麦。随着面筋蛋白添加量的提高,面包体积、弹性、回复性、内聚力增大,而硬度、咀嚼性减小,感官品质得到改善。面筋蛋白添加量超过一定范围(宁麦13、扬麦16添加9%,郑麦9023添加8%),面包品质改良效果变缓,且色泽不断加深。综上所述,适量添加面筋蛋白可改变面粉的理化性质,提高其面包烘焙品质;配粉的蛋白质含量为18%左右是最经济的面包烘焙品质改良方案。  相似文献   

5.
为改良湿面筋含量较高、面筋指数和稳定时间较低的这一类型小麦的加工品质,选择这三个指标相差较大的三个小麦品种为材料进行配粉,将湿面筋含量较高、面筋指数和稳定时间较低的小麦品种郑麦618的面粉按照0、20%、40%、60%、80%和100%比例分别与面筋指数和稳定时间较高的小麦品种新麦26或郑麦7698的面粉混合,组成不同类型的配粉,对其湿面筋含量、面筋指数、沉淀指数、面团流变学特性、淀粉RVA糊化特性以及面条和馒头的加工品质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当两个原粉被测指标数值差异显著时,配粉的湿面筋含量、面团流变学特征参数、峰值粘度、最低粘度和最终粘度均随着原粉数值较大一方添加比例的增加而增加。当两个原粉被测指标数值差异不显著时,配粉被测指标的数值会出现大于或小于原粉的现象,比如面筋指数、延伸性和沉淀指数;但衰减值和糊化温度不符合此规律,衰减值更接近于数值较高的原粉,糊化温度更接近于数值较低的原粉。相关性分析表明,面条总分与峰值粘度、最低粘度、衰减值呈正相关,与面团流变学特性参数呈负相关,相关系数较小;馒头总分与面筋指数、沉淀指数、形成时间、稳定时间、能量、拉伸阻力、延伸性和最大拉伸阻力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淀粉糊化各特征值相关性不显著。上述结果证实,优质面条粉和馒头粉均不需要面筋质量过高,优质面条粉的湿面筋含量为30.3%~32.2%,面筋指数为75.2~81.4,稳定时间为4.5~7.2 min,最高粘度为2 330~2 468 cP,最低粘度为1 504~1 607 cP;优质馒头粉的湿面筋含量为30.2%~32.0%,面筋指数为70.8~81.4,稳定时间为3.5~9.1 min。面条和馒头评分结果表明,湿面筋含量较高(30%以上),面筋指数低的这一类型的小麦可以通过搭配面筋指数较高的小麦来改良其加工 品质。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食用胶在面制食品中的作用,以3种商业小麦粉(特一粉、富强粉、上白粉)为试验材料,分别添加不同比例的海藻酸钠、黄原胶、卡拉胶,分析其对面团流变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粉添加0.15%~0.25%的海藻酸钠,面团稳定时间显著提高,弱化度显著降低;添加0.10%、0.20%和0.25%的海藻酸钠,面团最大拉伸阻力显著提高。添加0.02%、0.06%和0.10%的黄原胶,面团最大拉伸阻力显著提高;添加0.10%黄原胶的面团拉伸面积也显著提高。添加0.10%的卡拉胶,面团稳定时间、拉伸面积显著提高,弱化度显著降低。食用胶因小麦粉品质不同对面团流变学特性的影响也不同,除添加0.25%的海藻酸钠外,其他添加量的3种食用胶均可降低特一粉的面团吸水率,提高上白粉的吸水率。研究认为,海藻酸钠、黄原胶、卡拉胶可显著改善小麦粉的面团流变学特性,增强面团筋力。  相似文献   

7.
小麦面粉白度配合力及其与主要品质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面粉白度的遗传特性,选择8个在面粉白度、蛋白质含量、淀粉糊化特性、粉质特性等性状方面具有不同特点的小麦品种作亲本,按4×4不完全双列杂交配制组合,对16个杂种F1和8个亲本的面粉白度和粉质特性、淀粉糊化特性、沉淀值等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面粉白度的一般配合力方差明显大于特殊配合力方差,广义遗传力大于90%,说明选育高白度小麦品种时应选择高白度品种(系)做亲本。面粉白度一般配合力相对效应值与亲本白度和峰值粘度呈显著正相关,与稀懈值、糊化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面粉白度与面粉含水率和吸水率呈显著负相关;与面团形成时间呈负相关,但未达到显著性水平;与面团稳定时间,软化度相关性极小;与沉淀值呈正相关,但不显著;面粉白度与蛋白质含量、干面筋含量、湿面筋含量、面筋指数相关性极小,表明其对面粉面筋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经过不同热处理的小米粉对小麦面团品质的影响,将小米粉分别进行膨化、蒸制和炒制热处理,经蒸制和炒制的小米粉按照0、5%、10%、15%、20%、25%、30%和35%的比例添加到小麦粉中,膨化小米粉按照0、2%、4%、6%和8%的比例添加到小麦粉中,分别对混合粉面团的流变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热处理小米粉的灰分、蛋白质、脂肪、总淀粉和总膳食纤维含量均下降,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升高(炒制组除外)。不同热处理小米粉的添加量对小麦面团粉质特性和拉伸特性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P0.05);面团的粉质特性随小米粉含量的增加而减弱;添加蒸制和炒制小米粉的面团粉质特性较好。随着小米粉含量的增加,添加膨化小米粉的面团的拉伸特性呈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添加蒸制和炒制小米粉的面团的拉伸特性则逐渐减弱,且3个处理的拉伸特性都随醒面时间的延长有所增强,不同处理之间的拉伸特性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9.
面包逐渐成为中国人营养早餐的选择,但面包中膳食纤维含量较低。燕麦是一种食疗兼备的特色杂粮作物,富含膳食纤维。为拓宽燕麦的应用范围、提高面包的营养价值,以优质强筋小麦品种藁优2018和燕麦粉为材料,研究了燕麦粉对小麦面粉面团流变学特性及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并进行了燕麦面包实验室制作和质构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燕麦粉添加比例的增加,面团吸水率逐渐增加,面团稳定时间和粉质质量指数先减小后增加;面团拉伸能量、拉伸长度、拉伸阻力、最大拉伸阻力均逐渐减小。说明燕麦粉对面团拉伸特性各参数均有弱化作用。在藁优2018小麦面粉中添加10%的燕麦粉,既能保证面包的感官品质,又能满足面包营养最大化。  相似文献   

10.
对木薯品种(系)SC8、南植199、C869、D346和E632在6~11个月生长期的块根淀粉糊化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木薯的含粉量随生长期的延长呈先增后减趋势,不同品种的变化拐点各不相同;直链淀粉含量随生长期变化趋势因品种而异,表现出显著的品种效应和生长期差异性;峰值粘度在生长期为8个月后随生长期的延长而增加,其值与鲜薯含粉率、直链淀粉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木薯淀粉糊化温度的生长期差异性显著,且变化趋势因品种的差异而略有不同,它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木薯淀粉恩氏粘度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谷朊粉对不同筋力小麦粉及面包品质的改良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谷朊粉对我国不同筋力小麦粉面包加工品质的影响,选用师栾02-1(强筋)、石优17(中强筋)、矮抗58(中筋)和济麦22(弱筋)等四种不同筋力的小麦粉进行谷朊粉添加试验,谷朊粉添加水平分别占小麦粉质量的0%、1%、3%、5%、7%、9%。对不同处理的小麦粉样品进行面包烘焙试验和理化性质测试,结果表明,谷朊粉的添加使面包体积迅速增大,对感官特性在一定范围内具有改良作用,谷朊粉添加过量会出现面包芯孔洞变大等不良影响;不同筋力小麦粉的最适添加量不同,师栾02-1、石优17、矮抗58和济麦22的最适添加量分别为面粉质量的1%~2%、3%~5%、7%、9%。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脂肪酸对小麦淀粉糊化特性和热特性的影响,在小麦淀粉中分别添加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硬脂酸,采用快速黏度分析仪(RVA)、X-射线衍射仪(XRD)、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淀粉-脂质复合物糊化特性、晶体结构和热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小麦淀粉与四种饱和脂肪酸所形成的复合物的晶体结构均为V型晶型。加入脂肪酸后小麦淀粉的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和崩解值降低,而最终黏度和回生值升高,起始糊化温度(To)、峰值糊化温度(Tp)、终点糊化温度(Tc)略降,而糊化焓值(ΔH)则显著下降。综合来看,添加脂肪酸对小麦淀粉的糊化特性和热特性有显著影响,其中月桂酸对小麦淀粉糊化特性及热特性的影响最显著。  相似文献   

13.
新消息     
0253一种高Mr麦谷蛋白亚基(IB×20)对小麦粉和面特性的影响-F.Rekes等利用2—g混粉图对少量添加(不降低氧化作用)或大量掺入(降低氧化作用)一种高Mr麦谷蛋白亚基1B×20对面团揉和特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其结果表明,大量掺入麦谷蛋白亚基能增加面团强度,但少量添加麦谷蛋白亚基则导致面团强度的降低。这表明,少量添加或大量掺入麦谷蛋白亚基有这样的作用潜力,可用于研究混粉图中的少量(50mg)蛋白质的功能特性。[白天度摘译自JournalofCerealScience,1994,Vol.1…  相似文献   

14.
粳稻米淀粉特性与食味间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49,自引:9,他引:49  
对稻米直链淀粉含量、食味官能鉴定、味度和RVA淀粉糊化特性等品质性状的测定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稻米直链淀粉含量与米饭的香味、粘度、综合评价分别达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外观、硬度达显著正相关。米饭的粘度与外观、硬度及硬度与综合评价间呈负相关,粘度与综合评价呈正相关。味度与米饭香味、硬度无相关性,但与外观、粘度、综合评价达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淀粉糊化特性(最高粘度、最低粘度、碱崩溃度和糊化温度)值与RVA值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41**、0.536*、0.469*和0.458*。  相似文献   

15.
11S球蛋白是大豆蛋白中的主要成分,具有优良的加工特性.本文报道了中试水平上提取富含11S组分大豆分离蛋白技术,及其添加到冰淇淋和面粉中对产品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中试生产所得到的富含11S组分分离蛋白中,11S组分的含量达81.3%(占总蛋白含量).添加6%左右的富含11S组分大豆分离蛋白代替冰淇淋原料中的脱脂奶粉可提高冰淇淋的膨胀率,并具有良好的风味;在中等筋度的小麦粉中添加3%的富含11S组分分离蛋白,可提高面团吸水率、面团形成时间和面团稳定性,粉质评价值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耕作方式对旱区冬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规律,在长期定位试验的基础上,分析了深耕、免耕覆盖、深松覆盖和传统耕作4种耕作方式间冬小麦籽粒主要基础品质性状、粉质特性、拉伸特性、淀粉糊化特性和淀粉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在4种耕作方式中,深耕处理条件下,冬小麦籽粒硬度,灰分含量,沉降值,湿、干面筋含量,吸水率及面团形成时间最高,而面团稳定时间和弱化度最低;与传统耕作相比,深松覆盖和免耕覆盖能够提高籽粒粒径、出粉率和面团稳定时间,降低籽粒硬度、沉降值、湿面筋含量和面粉吸水率。面团拉伸面积、拉伸阻力、最大拉伸阻力和拉伸比例均表现为免耕覆盖>传统耕作>深耕>深松覆盖。免耕覆盖和深松覆盖有利于提高淀粉糊化温度、峰值黏度、最终黏度和反弹值,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稀懈值。同时,深松覆盖和免耕覆盖可以显著提高小麦籽粒淀粉含量和淀粉产量。深松覆盖和免耕覆盖对冬小麦籽粒品质性状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积极效应。  相似文献   

17.
水稻低淀粉粘滞性突变体的获得与特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300 Gy [sup]60[/sup]Co-γ射线辐照早籼稻品系W8-1干种子,诱发产生了低淀粉粘滞性突变体[i]lsv-1[/i]。对其淀粉特性分析表明,突变体的表观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和碱消值与原亲本相仿,但最高粘度、冷胶粘度、崩解值和消减值明显小于原亲本,达最高粘度时间更短,开始糊化温度更高。突变体糊化后的米粉特性和胚乳内淀粉粒的形态与原亲本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18.
以马铃薯品种大西洋和资源材料1533为母本配制的10个杂交组合无性二代为试验材料,对其淀粉粘度、糊化温度和峰值粘度温度性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以大西洋为母本配制的各杂交组合后代无性系个数在粘度高值端、糊化温度低值端及峰值粘度低值端所占比例较大。以1533为母本配制的各杂交组合后代无性系个数在粘度高值端占比例也较大、但在糊化温度低值端和峰值粘度低值端占比例很小。综合性状表现最好的是大西洋×东农308,该组合后代平均粘度为1 480 BU、平均糊化温度为67.7℃、平均峰值粘度温度为78.5℃,其次表现较好的组合是1533×D2和大西洋×D2。这3个组合是选育马铃薯淀粉加工专用型品种的优良群体材料。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环境和氮磷肥对强筋小麦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2007-2008年度在河南省安阳、三门峡、夏邑、漯河、南阳、信阳6个试验点,采用统一试验方案进行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氮、磷配比对郑麦9023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地点间淀粉糊化参数差异最大,达1%极显著水平;施氮量及地点×氮肥互作对淀粉粘度参数的影响达5%或1%显著水平;而施磷量及氮肥×磷肥、地点×磷肥互作对淀粉糊化参数无显著影响。表明对小麦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效应依次为:地点>氮肥>磷肥。不同地点间以安阳和三门峡点的淀粉粘度参数较高,而低纬度的南阳点和信阳点较低。多个试验点施氮量从120 kg /hm2增加到240 kg /hm2时淀粉主要粘度参数有显著提高,不施氮肥也获得了较高的粘度参数値;而信阳(水稻土)则随施氮量增加淀粉粘度参数呈下降趋势。研究结果还表明,在施氮量240 kg /hm2、施磷量120 kg /hm2的氮磷配比下淀粉粘度参数较高。  相似文献   

20.
小麦籽粒淀粉合成动态及糊化特性的基因型差异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明确不同基因型小麦品种籽粒灌浆过程中的淀粉合成动态,为小麦的高产优质栽培提供参考信息,对6个不同基因型小麦籽粒形成过程中淀粉组分的变化及淀粉糊化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非糯性小麦的直链淀粉含量随着花后天数的增加呈上升的趋势,糯性小麦则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所有品种的支链淀粉含量均呈上升的趋势;不同基因型小麦直链、支链淀粉积累速率均呈单峰曲线图,不同品种直链淀粉最大积累速率出现的时间不同,而支链淀粉最大积累速率出现的时间均在花后21d;不同小麦品种的峰值粘度、低谷粘度、最终粘度均随着花后天数的增加而上升;不同品种淀粉糊化特性不同:糯性小麦之间在糊化时间、反弹值上无差异,而在峰值粘度、低谷粘度、最终粘度、稀懈值上的差异达显著水平;对于非糯性小麦,豫麦50和其他品种的多数糊化参数差异达显著水平;糯小麦和非糯小麦在糊化参数上的差异达1%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