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业科技管理》2017,(2):14-17
随着农产品消费转型升级,特色农业发展日益升温,大别山区发展特色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环境优势和市场优势。文章以大别山区河南省新县为例,在分析特色农业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资源利用、生态循环、技术支撑、标准化生产、产业链拉长、市场拓宽、政府引导等促进特色农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湖北大别山区板栗产业可持续发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晴芳  徐育海 《湖北农业科学》2011,(23):4885-4887,4904
在对湖北大别山区板栗产业现状进行调研后,分析了板栗产业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多年来对大别山区板栗产业的科学研究,提出大别山区板栗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3.
渝东南既是我国连片特困地区,又是旅游资源富集区,现为重庆市生态保护发展区.区内具有旅游资源优势,近年来逐步改善的交通条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区内经济社会发展带来重要机遇,但对比分析整个渝东南地区目前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得出该地区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经济总量小、对外开放程度低、产业结构不合理、城市化率偏低、社会事业发展严重滞后、扶贫进程缓慢的结论.分区县来看,除了武隆地区完成了产业结构的转型,其他地区仍依靠重工业经济支撑,并未发挥出旅游业带动第三产业发展的优势.基于此,从扶贫旅游开发、产业结构调整、人才培育三个层面提出发展思路,以促进渝东南民族地区更好更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4.
旅游扶贫是脱贫攻坚的有效途径之一,旅游扶贫效率是衡量旅游扶贫工作的核心指标,旅游经济强度是促进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二者彼此关联性对于开展旅游扶贫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以湖北大别山区16个县(区)为研究对象,运用Super-SBM模型,测度2011至2017年各县(区)旅游扶贫效率,并通过修正传统引力模型,构建各县(区)旅游强度关系矩阵,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对16个县(区)2017年旅游经济强度空间特征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湖北大别山区旅游扶贫综合效率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均值0.776),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县(区)之间旅游联系强度较弱,具有明显的不均衡性,网络密度呈现“大分散,小聚集”的空间格局,核心区与边缘区之间连接密度较低,联系不够紧密,旅游经济联系地域空间格局分为东南,西北和中部三个主要派系。旅游扶贫效率与旅游经济强度呈现负相关性,边缘区旅游扶贫效率远比核心区旅游扶贫效率高,具体呈现高效率高强度、高效率低强度、低效率低强度、低效率高强度四种模式。提高旅游扶贫效率,优化旅游扶贫和旅游发展之间内生关系是当务之急,从改进旅游扶贫手段,优化扶贫管理模式;科学把握旅游规模,有效配置旅游资源;加强旅游经济联系,提升旅游扶贫效率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根据湖北大别山区红色休闲体育旅游开发所处的优势、劣势、机遇及威胁,结合当地红色休闲体育旅游的市场定位,提出湖北大别山区红色休闲体育旅游开发应制定在注重资源整合的基础上开发产品,运用灵活多变的定价策略,拓宽销售渠道,有效运用多种促销手段等一系列营销策略,为推进当地红色休闲体育旅游向科学、高效、健康的方向发展献言献策。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大别山区森林经营工作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分析了大别山区森林资源和大别山区森林经营工作现状。结合对新时期大别山区森林经营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新时期大别山区森林经营工作的主要发展思路,包括:创新理念、优化经营,筑造绿色保障线;创新模式、集约经营,锻造增收聚宝盆;创新技术、科学经营,织造安全防护网;创新思路,合理经营,构建生态桥头堡。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垦》2020,(2):45-46
近年来,湖北农垦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省委和农业农村部的决策部署,以产业扶贫项目建设为抓手,立足贫困农场资源禀赋和区域优势,聚焦产业扶贫主攻方向,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扎实推进,走出了一条符合湖北农垦实际的产业发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之路。垦区14 家贫困农场,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发展势头良好,经济持续增长,实力逐步增强,农场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8.
"十五"期间,以项目为依托,以发展支柱产业为目标开展科技扶贫工作,促进了湖北省大别山区区域经济提速发展、产业提质增效、农民稳步增收.在总结我省科技扶贫工作成效与经验基础上.提出了今后科技扶贫工作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9.
林业具有生态、经济和社会多重效益,土地、资源、物种等优势和潜力大,林业在精准扶贫中作用独特。实施精准扶贫,助力全面小康是新时期阆中林业工作的主题,本文通过分析阆中林业发展现状,提出阆中林业助推精准扶贫对策。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党和国家持续关注"三农"问题,安徽省美丽乡村建设也成为热点话题。本文以皖西大别山区的金寨县花石乡千坪村、宿松县柳坪乡大坂村和潜山县痘姆乡吴塘村为例,对村庄建设和产业规划进行调查分析,归纳总结皖西大别山区的村庄建设与产业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行性建议。本文认为皖西大别山区农村发展应当依靠自身资源和政策优势,发展旅游和观光产业,进一步推动皖西大别山区美丽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11.
大别山区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别山区自然资源丰富,区内特色农产品加工虽由来已久但至今未形成产业规模.因地制宜推进大别山区特色农产品发展是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实际需要,对于该区域脱贫致富意义重大.分析了当前大别山区发展特色农业在认识、资金、技术、市场与保障层面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2.
要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就要贯彻创新理念,以创新发展来统领扶贫工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巴林左旗旗委、政府致力于"生态扶贫建设",通过发展生态循环产业,追求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本文通过对巴林左旗生态扶贫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可行的建议,探索生态扶贫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正>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广西的品牌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广西要打好新一轮扶贫攻坚战,就要立足生态优势,实施生态扶贫,发展生态经济,切实走出一条后发展欠发达地区扶贫开发的新路子。实施生态扶贫,发展生态经济,是广西实施精准扶贫的客观要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提出"精准扶贫"的理念,这是扶贫开发的思路创新。广西是中国西南岩溶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石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全区  相似文献   

14.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9):111-113
目前海南省的5个国家级贫困县(市)基本都位于中部山区及周边地带,而这里又是全岛重要的生态涵养区。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是帮助这些地区脱贫致富的根本途径。中部山区盛产特种茶叶,其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使之具备了开发茶产业的天然条件,因而可以探索生态资本运营式扶贫的新路径,最终走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扶贫之路。  相似文献   

15.
信息扶贫对于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文章结合安徽大别山区信息扶贫工作的实绩,分析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信息扶贫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16.
安徽大别山区生态补偿量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确定安徽大别山区为生态补偿对象,位于下游的合肥市为生态补偿区域。利用生态服务价值法测算得出大别山区应获得的生态补偿量为284.28亿元。考虑到生态补偿区的经济能力,以284.28亿元作为生态补偿上限。通过生态补偿量化模型,测定安徽大别山区应获得生态补偿金额为5.67亿元,合肥市需要支付的生态补偿金额为3.24亿元,以生态补偿量5.67亿元作为安徽大别山区的生态补偿下限。  相似文献   

17.
由于部分旅游资源与贫困区域的地理重叠,旅游扶贫逐渐成为当前扶贫开发的重要方式之一。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是扶贫工作的重、难点地区,位于秦巴山片区的湖北郧西县的旅游扶贫工作,在自然生态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的良好配合下取得了一定进展。以湖北郧西县为例,分析当前旅游扶贫的工作路径,并指出旅游扶贫中存在的问题。要推进旅游扶贫工作,可从健全帮扶机制、推进精准扶贫、完善产业规划、重视生态保护等方面着力。  相似文献   

18.
采用DEA模型对安徽省大别山区旅游扶贫效率的综合测度影响因素分析可知:安徽省大别山区旅游扶贫效率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主要受规模效率驱动;旅游扶贫规模效率和旅游扶贫综合效率的空间分异特征较为类似,均呈现出区域中间高南北低的分布,旅游扶贫纯技术效率高值区呈现出由区域北部和南部片状集中分布逐渐向四周不断分散分布的演化态势;投入规模、人力支持水平、可达性水平、信息化水平对大别山区旅游扶贫效率产生正向影响,且影响强弱呈现为信息化水平 > 人力支持 > 可达性水平 > 投入规模。  相似文献   

19.
茶文化旅游可以充分发挥地区生态优势和茶产业优势,是茶叶资源与旅游资源的有机结合,其良好的开发会促使生态、经济及旅游本身综合效益的实现,是新一轮扶贫工作的重要举措。依据安康市的实际自然资源、经济发展状况,从资源基础、产业基础和政策支撑等方面对陕西省安康市发展茶文化旅游扶贫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安康市发展茶文化旅游的扶贫效益全面体现在经济效益、社会综合效益和生态效益三方面,旅游扶贫正在逐步成为安康市实现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扶贫小额信贷是金融精准扶贫的主要手段。做好扶贫小额信贷工作能够大大提高扶贫的有效性和精准度,对于促进贫困户脱贫致富和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立足于当前国内贫困现状,聚焦湖北十堰市郧阳区实施扶贫小额信贷的做法,分析并探求扶贫小额信贷在精准扶贫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以促进扶贫小额信贷优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