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红肉病”文蛤的组织病理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任素莲 《水产学报》2003,27(5):462-467
利用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方法,在光镜水平下研究了患“红肉病”文蛤(Meretrix meretrix Linnaeus)的组织病理学变化特征。结果显示,患病文蛤的病理学变化主要表现为组织结构紊乱,上皮膨大、脱落,鳃、外套膜、消化盲囊等组织发现异常结构及寄生物,如嗜碱性的包涵体、嗜酸性颗粒及寄生性原生动物等。另外,组织化学研究结果显示,病蛤在糖含量、磷酸酶活性等方面也有明显变化,表现为消化盲囊、肠等部位吸收细胞内糖含量增加。消化盲囊、消化管各处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减弱,碱性磷酸酶活性(AKP)增强。鳃组织ACP活性增强,AKP活性减弱等。  相似文献   

2.
文蛤牛首科吸虫寄生病的组织病理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任素莲 《水产学报》2002,26(5):459-464
报道了一种牛首科(Bucephalidae)吸虫幼虫在文蛤体内的寄生情况以及所引起的组织病理学变化。观察结果表明,该吸虫幼虫主要侵占生殖腺,少部分进入附近的消化盲囊、鳃、外套膜和足等。消化道中未发现其存在。寄生虫不仅破坏已感染的组织,未感染部位的组织结构也呈现一定的病理学变化。严重感染时,生殖腺完全被吸虫幼虫侵占;消化盲囊、消化道和鳃等器官组织的上皮细胞脱落或溃散;肌肉紊乱或溶解等。严重者导致器官组织坏死,贝类死亡。  相似文献   

3.
文蛤(Meretrix meretrix)是一种重要的海洋贝类,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含有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微量元素、维生素和其它活性物质。研究发现,文蛤多肽、蛋白和酶具有多种生物功能,如免疫调节、抗氧化、抗菌、消炎、抗脂质、抗衰老、降血糖活性、抗高血压和红细胞凝集活性及预防癌症、肝损伤保护作用。总结了文蛤生物活性多肽、蛋白质、酶及酶抑制剂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下一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旨在为文蛤活性多肽/蛋白利用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5.
顾善邦  梁启明 《海洋渔业》1991,13(5):212-214
<正> 文蛤是启东市滩涂的主要经济贝类,又是启东市重点出口水产品之一,年出口量2000吨左右,居全省第二位。出口活文蛤特点:季节性强、规格质量要求高,交货时间、数量都有严格要求。而入冬之后,文蛤栖息沙滩较深,若密度稀,取贝人员少,受潮汐、天气变化等因素,延误了交货期,数量不足,鲜度差,外商索赔。不仅有损国际贸易信誉,更重要的是生产单位蒙受重大经济损失。为了使入冬之后,有足够数量的活文蛤出口。近年来,启东市  相似文献   

6.
对丽文蛤和文蛤的可量性状进行了单因子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比较了两者的形态差异。单因子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丽文蛤与文蛤在10个比例性状中存在着7~8个显著差异(P0.05)。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文蛤不同地理群体为一组,丽文蛤为另一组。主成分分析构建了4个主成分,其贡献率分别为26.70%、17.04%、13.82%和10.40%,累计贡献率为67.95%。第一主成分主要受楯面长/壳长、小月面长/壳长的影响。判别分析结果显示,丽文蛤与文蛤4个地理群体的形态差异显著(P0.05)。建立了5个判别函数,其判别准确率P1为69.51%~98.75%,P2为76.67%~95.18%,综合判别率为82.80%。  相似文献   

7.
文蛤增养殖技术讲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讲文蛤人工育苗1文蛤人工育苗的基本设施和要求1.1基本设施文蛤人工育苗的基本设施主要分为三个系统,即水电气系统、饵料系统和幼虫、幼苗培育系统。1.1.1供水系统由水泵、水道、沉淀地、砂沙地、贮水(预热)池、紫外线消毒器、活性炭过滤器等组成。供电系统包括配、发电间、配电装置、预热装置等,预热装置小型青苗厂采用电热棒、通用加热器,大中型的青苗厂采用锅炉加温。供气系统由气泵、气管、气塞组成,供气设备常用空压机、气泵或罗茨鼓风机。1.1.2饵料系统由保种重、一级和H级扩种室、海水消毒设备及饵料培养地等组成.…  相似文献   

8.
文蛤吸虫寄生病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报道了吸虫在文蛤(Meretrix meretrix Linnaeus)体内的寄生情况以及所引起的组织病理学变化。观察表明,该吸虫是以胚细胞方式繁殖,幼虫经历胞蚴阶段,发育成尾蚴。其寄生情况与寄生于其他双壳贝类的一些吸虫相似,均是以生殖腺为主要侵占部位,少部分则进入附近的消化盲囊、鳃、外套膜、足等,消化道中未发现其存在。已被感染的消化盲囊、外套膜等器官组织出现上皮细胞脱落或崩解,肌纤维排列紊乱或溶解,黏液细胞增生等病理症状。观察发现,寄生虫不仅破坏已感染的组织,未感染部位的组织也呈现一定的病理学变化,最终导致宿主因器官衰竭、功能丧失而死亡。  相似文献   

9.
10.
1暂养区文给大批死亡的情况我国南方地区文蛤出口主要集中在10月至翌年5月。这一期间温度偏低,尤其是冬季气温可达到零度以下,潮间带分布的文蛤在寒冷的冬季潜居深,采捕相当困难,生产单位和经营部门一般在高温期将商品文蛤收购来集中暂养,需要时可以在短期内捕得一定数量的文蛤,按期完成出口任务。商品文蛤暂养期间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常发生文蛤的突然大批死亡。暂养场文蛤大批死亡季节往往发生在9~10月份,而春、冬两季一般无这种突然大批死亡现象。但在冬天,大风浪后,文蛤被打出滩面,积聚成堆在围网四周,又未及时疏散,也会…  相似文献   

11.
文蛤池塘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蛤(Meretrixmeretrix)营养丰富,肉味鲜美,有天下第一鲜的美誉,是我国滩涂养殖的传统品种之一。丹东地区20世纪90年代开始进行文蛤池塘养殖试验,并取得成功,得以迅速推广。现介绍如下。1 文蛤养殖池塘的选择1 1 位置 选择位于中低潮区,风浪较小,底质为细沙质或泥沙质的  相似文献   

12.
硬壳蛤的生物学特性及养殖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硬壳蛤(Mercenaria)原产地在美洲东海岸,是美国大西洋沿岸和滩涂的主要养殖贝类,营养和经济价值较高,贝壳可作为高级工艺品、装饰品的原料,从硬壳蛤中提取的蛤素能够抑制肿瘤的生长。硬壳蛤对低盐和高温的耐受力较强,为广温、广盐性贝类,生长速度较快,一年即可达到性成熟。对底质无特殊要求,在沙底、沙泥底、泥底和海岸床等多种底质的滩涂和浅海都可以正常生长发育。2004年7月中旬,丹东市从大连金州引进该蛤进行试养。试养获得了成功,说明硬壳蛤在丹东地区完全可以人工养殖。  相似文献   

13.
试验结果表明,文蛤苗种从平均壳长0.3 mm培育至3~5 mm,约50 d,成活率超过50%,平均出苗5万粒/m2。试验利用自然海水中的天然饵料,并采用生态控制等技术,生产成本低,操作方便,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不同花纹文蛤杂交育种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挑选不同花纹并且性腺成熟较好的文蛤亲贝进行阴干刺激,在水温约30 ℃,海水相对密度1.016~1.018,pH 7.9~8.1的条件下采用升温刺激、异性产物等诱导方法促使其产卵排精.共育出2组文蛤苗种.亲贝于2004年6月30日(即自交组)排放的精卵经过受精后,受精卵在底面积为0.1 m2、体积为60 L的水桶中,经过孵化、附着变态等生长发育过程, 至9月6日, 共得到平均壳长2.18 mm,壳高1.87 mm的稚贝8703个,共15.57 g;经过室内培养至12月8日,测量得到壳长8.32 mm, 壳高7.03 mm的幼贝1843个,共150 g.至2005年6月28日,得到壳长19.22 mm,壳高16.39 mm文蛤2.5 kg.亲贝于7月9日(即杂交组)排放的精卵受精后,经孵化、附着变态等生长发育过程,至9月6日,共得到平均壳长4.19 mm,壳高3.71 mm的稚贝12721个,共102.50 g.至12月8日,测量得到壳长15.32 mm,壳高12.93 mm的幼贝4999个,共4000 g.2005年6月28日,称量得到壳长28.06 mm,壳高22.73 mm文蛤30 kg.在文蛤幼虫培育及稚贝培育过程中,观察了文蛤稚贝生长状况及贝壳花纹的形成变化过程.试验中发现文蛤稚贝生长状况较好,并且稚贝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贝壳出现不同形状的花纹.  相似文献   

15.
文蛤(Meretrix meretrix linnaeus)味道鲜美,具有较高的营养及经济价值,国内外市场供不应求。  相似文献   

16.
不同地理种群文蛤的营养成分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辽宁、山东、江苏、广西4个不同地理种群文蛤的营养成分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以山东文蛤种群最高(56.07%);粗脂肪和水分以及多糖含量以广西文蛤种群最高,分别为6.78%、7.00%、16.95%;灰分含量以江苏文蛤种群最高(19.79%)。氨基酸的组成非常全面,各地理种群文蛤干物质中必需氨基酸含量由大到小的变化顺序依次为广西(38.18%)、江苏(37.43%)、辽宁(37.38%)、山东(37.05%);各种群氨基酸总量由大到小的变化顺序为广西(495.815 mg/g)、江苏(495.305 mg/g)、山东(467.548 mg/g)、辽宁(463.752 mg/g)。呈鲜味的谷氨酸和天冬氨酸、呈甘味的甘氨酸和丙氨酸以及与甘味有关的脯氨酸和丝氨酸等6种氨基酸的含量较高,变化范围在209.8 mg/g~218.5 mg/g。  相似文献   

17.
滩涂围网养殖文蛤不同密度对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滩涂围网养殖文蛤养殖密度对其生长的影响.试验设135.88 、249.4、 372.38、 493.74、 617.47 g/m2 5个密度组,每组1个平行.试验结果表明, 135.88 g/m2密度组与372.38 g/m2密度组差异显著,与493.74 g/m2和617.47 g/m2密度组差异极显著.135.88 g/m2密度组增长最快, 617.47 g/m2密度组增长较慢.在试验密度范围内,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平均日增质量速度减慢,密度与日增质量的回归方程式为y=41.97e-0.0015x.根据试验结果以及经济效益和管理等综合因素考虑,投放平均壳长为33.2 mm,93.94粒/kg的文蛤,养殖密度宜控制在249.40~372.38 g/m2(2493.75~3723.75 kg/hm2)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揭示文蛤养殖过程中重金属含量的变化规律,在文蛤土塘养殖过程中对养殖水体、底泥与文蛤体内进行重金属含量监测。结果表明养殖水体中Cd与Cu的含量超出渔业水质标准,底泥中Cd与Zn的含量超出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文蛤体内重金属未超出无公害水产品有毒有害物质限量。  相似文献   

19.
为比较文蛤红壳色选育系与江苏野生群体在不同条件下滤水率的差异并找出文蛤最佳滤水率条件,采用了试验生态学方法和响应面法对文蛤红壳色选育系幼贝进行滤水率的研究。试验结果显示,在一定范围内,文蛤幼贝滤水率随盐度、温度和藻类密度的增加而增大,超过一定范围,幼贝滤水率随盐度、温度和藻类密度的增加而减小;在同等条件下,文蛤红壳色选育系幼贝与野生群体滤水率无显著差异,但文蛤红壳色选育系生长速率显著高于野生群体;通过响应面法优化,文蛤红壳色选育系幼贝的最佳滤水率条件为:盐度21.82、温度27.40℃、藻类密度9.96×10^4个/mL,此条件下滤水率的预测值为1.62 mL/(个·min)。  相似文献   

20.
利用构建的文蛤cDNA文库,克隆得到了文蛤Clq基因全长cDNA序列,该序列全长1213bp,5′UTR为316 bp,3′UTR为372bp,开放阅读框长度为525bp,编码174个氨基酸.在文蛤Clq(MmClq)蛋白中,Clq结构域与软体动物、两栖类动物和脊椎动物中的Clq结构域均具有较高的同源性.通过荧光实时定量PCR,MmClq mRNA在所检测的各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在肝胰脏中表达量最高.在细菌感染试验中,文蛤受鳗弧菌感染后,Clq相对表达水平有明显的上升调节,注射2h,MmClqmRNA表达量最高,为对照组的2.19倍.包含成熟肽的MmC1q cDNA片段被重组,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表达,采用牛津杯法对MmClq重组蛋白进行体外抑菌试验,但并未检测到明显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