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3 毫秒
1.
刘文玲 《湖南农机》2012,(7):163-164
矿山安全是矿山企业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安全问题矿山生产的关键问题。在目前矿山事故频繁发生的客观背景下,我国矿山生产安全管理工作面临着巨大挑战。文章在对事故致因理论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矿山事故成因,分析了人在安全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安全管理对策。从而为探求非煤矿山事故的发生机理提供依据,为我国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采矿区生态修复治理可以消除矿山开采产生的地质灾害隐患,恢复生态环境。对治理区进行现场调查,收集有关资料,经过室内综合分析、整理与研究,依据相关规范规程要求,制定矿山生态恢复治理工程技术方案并实施,以全面恢复治理区地质环境与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3.
喀斯特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是评估石漠化治理工程效益的重要手段,为了对监测和评价喀斯特地区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工程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AHP),从喀斯特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系统的经济系统、社区系统、环境系统和安全性四方面,探讨了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内涵,构建喀斯特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标体系。同时,应用构建的评价体系对关岭—贞丰花江示范区进行研究,分析了示范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孙全福  葛霖 《农业工程》2015,5(1):44-47
喀斯特作为我国特殊的地质地貌,其区域内多发的地质灾害已成为影响“三农”乃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分析喀斯特高原区地质灾害类型及其对区域经济社会影响的基础上,以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燕子口镇大南山小学滑坡崩塌地质灾害为例,阐述了研究区滑坡、崩塌地质灾害的形成及其治理概况。喀斯特高原区滑坡治理措施包括截排水系统和抗滑、阻挡系统两类,工程措施主要有截排水沟、抗滑桩及挡土墙3种;崩塌主要采取清理和加固。喀斯特高原区滑坡、崩塌地质灾害的高发性与其特殊的地质地貌密切相关。最终结合喀斯特高原区实际,从预防和治理滑坡、崩塌地质灾害两方面出发,提出加强区域地质灾害巡排查力度、加大对设计可行性的论证及结合退耕还林等政策减少诱发地质灾害因素的措施,降低地质灾害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杨殿海 《湖南农机》2013,(5):253+255
目前,我国非煤矿山领域的安全生产状况严峻,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呈上升趋势。文章针对非煤矿山的安全生产形势,分析了非煤矿山的安全生产基本条件,提出了管理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6.
杨殿海 《湖南农机》2013,(3):253-253,255
目前,我国非煤矿山领域的安全生产状况严峻,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呈上升趋势。文章针对非煤矿山的安全生产形势,分析了非煤矿山的安全生产基本条件,提出了管理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7.
对采矿区损毁地进行植被恢复治理,考察植被成活率、保存率、生长状况、植被郁闭和覆盖率,以及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和肥力的改善情况。综合来看,实施植被恢复技术可以实现对损毁矿山生态修复良性循环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河流生态治理是水利、生态、景观“三位一体”的系统工程,应在保证河流防洪安全的前提下,遵循生态文明理念,在改善河流环境的同时尽力恢复河流自然形态,实现人水和谐的最终目标.本文结合以往工程经验,对河流生态治理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9.
加快推进丘陵山区水稻全程机械化发展,提高水稻生产能力,对促进丘陵山区水稻稳产增产、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介绍了湖南省丘陵山区水稻全程机械化现状,对耕整、种植、田间管理和收获环节农机具进行分析,明确丘陵山区水稻机械化发展的薄弱环节,分析了丘陵山区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农机设备关键技术、农机农艺融合及装备产业发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为促进我国丘陵山区水稻产业机械化设备技术进步、转型升级和水稻全程机械化水平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针对喀斯特山区人畜安全饮水问题,以丘北县八道哨乡大布红村人饮工程为对象,研究分析了喀斯特山区特殊的地质地貌给管材选择带来的困难,结合山区供水管网设计对输水管材进行评价,从管道强度,耐腐蚀性、安全可靠性、地形的适应性、施工方便,使用寿命等6个方面出发,首先建立了各层指标之间与评价等级之间的判断矩阵,同时结合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计算得出各类管材的功能系数,其次通过对该工程所用管材的价格进行预算,得出管材的成本系数,最后根据价值分析原理对各种管材进行综合比选,合理选择出PE管作为该工程的主要输水管材,既有利于管线布局,又有效提高了山区给水管网的运行效率,为喀斯特山区人畜饮水工程中合理选择管材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脆弱生态约束下贵州岩溶山区农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岩溶地貌发育,山多地少,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农业生产条件差、水平低,发展可持续农业既是贵州特殊农业生态环境的客观要求,也是兴黔富农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然而贵州岩溶山区脆弱的生态环境束缚着该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对贵州岩溶山区生态环境脆弱性成因进行了分析,归纳为:地形的复杂性、地质环境的特殊性、降水的不均匀性和人为因素等4个方面。从土地农业生产、水资源利用和自然灾害等三个方面阐述了该区脆弱的生态环境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约束作用,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西南地区地处丘陵山区,地理环境复杂,薯类种植面积和产量占比大,但生产机械化水平低。针对西南地区薯类生产机械薄弱和农机农艺不协调的问题,从马铃薯品种、生产现状、国内外生产装备方面综述西南丘陵山区马铃薯生产机械化现状,从播种作业、生产模式、生产技术等方面分析西南地区马铃薯生产机械应具有小型化、低功耗、挖掘减阻、收获低损伤等关键技术,并针对西南丘陵山区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的问题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西南地区地处丘陵山区,地理环境复杂,薯类生产机械化水平低,种植面积和产量占比大。本文针对西南地区薯类生产机械薄弱和农机农艺不协调的问题,从马铃薯品种、生产现状、国内外生产装备方面综述西南丘陵山区马铃薯生产机械化现状,从播种作业、生产模式、生产技术等方面分析西南地区马铃薯生产机械应具有小型化低功耗、挖掘减阻、收获低损伤等关键技术。针对西南丘陵山区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的问题做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深松蓄水+侧翻”耕作技术,能明显提高粮食产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改善生态环境,减少土壤风蚀、水蚀、土壤流失,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是丘陵地带旱田比较适宜的耕作技术。   相似文献   

15.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通过指标体系法确立盖州市大清河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重点区域,并根据各个地区的自然条件、水土流失、土地利用和综合治理能力,提出了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化果园管理技术中,果园生草技术具有防止水土流失、改善果园生态环境等功能。简要介绍果园生草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优势和技术要点,分析果园生草机械化管理技术和主要设备,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7.
宜机化土地整治的成功不仅打通了大中型机械进田的“最后一公里”,提高了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水平,而且对于丘陵山区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等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研究分析宜机化土地整治对农业生产的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为重庆市后续宜机化土地整治开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徐峰  朱慧琴 《农业工程》2020,10(4):54-56
从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和农村环境生态化4个视角分析农机化在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中的作用。通过分析,得出当前农机化在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中的矛盾和问题,其主要是机具技术供给、公共服务供给和政策管理改革创新等方面“供不足需、供不适需”的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并从5个方面提出加强农机化供给的对策建议,助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