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 在62°N以上区域作业的虾拖网船被强制性地使用鱼虾分离栅已有几年时间,使北极东北部水域的鳕鱼资源得以稳定。虾拖网船在其拖网中安装鱼虾分离装置,对幼鱼不再有持续的捕捞压力。 在其他渔业中正在使用不同设计的分离栅,其中包括Egersund拖网有限公司为在北海作业的虾拖网设计的分离栅。在该装置  相似文献   

2.
选择性虾拖网渔具渔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虾拖网存在网目偏小,渔获物中经济鱼、虾类幼体和杂物所占比例较大等问题,于2002~2003年对在福建海区生产的网板虾拖网作业的网具进行改革,主要是在网具的后部采用上、下两个囊网。下囊网入口处装配刚性栅隔装置,起鱼、虾分离作用,上囊网采用放大网目尺寸,以达到释放经济鱼、虾类幼体为目的。通过改革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着重论述改革后的渔具特点与渔法。  相似文献   

3.
挪威为了保护虾渔场中的鱼类资源,已从1990年3月起强制渔民在虾拖网中安装鱼虾分离栅。这种分离栅用不锈钢或铝条制成框架后装在囊头网中,向后倾斜45°。它的上方有一个鱼类逃逸口,后方则是小目虾网囊。挪威斯凯玛公司已研制成功一种分离栅传感器,它由无电缆速  相似文献   

4.
张申  谭忠云 《齐鲁渔业》2000,17(6):22-24
为合理开发利用地方性、区域性和养殖区内的小型鱼虾贝类资源,对14.7kW渔船单拖网网具与网板进行了试验研究,在乳山,海阳沿海进行了单、双拖网捕捞对比试验,并扩大推广。结果,单拖网比双拖网增产增值35%~70%,经济效益显著,且对传统经济鱼虾类资源有一定保护作用。专家鉴定认为,本项目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5.
傅文栋 《海洋渔业》1996,18(4):172-173
1990年,我县大围缯作业全面转向单拖作业,但由于生产不稳定,效益不高,处于徘徊状态,刚发展的单拖作业又出现了滑坡现象。为了提高生产效益,稳定单拖作业,1992年起,我县推广“网板拖虾技术”取得了显著的效益。现把网板拖虾技术介绍如下: 一、渔船、渔场条件及捕捞对象  相似文献   

6.
作者在此报告了双联式虾拖网在1995-1996年的生产试验结果。试验表明:使用该网具作业,在渔船主机功率相同的情况下,其平均网次总产量比网板虾拖网提高14.26%,平均网次虾产量提高23.68%,平均纯效益提高12.37%。同时对蟹类及底层鱼类的增产效果也十分明显,文内还简单分析了该网具与捕捞对象的渔船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7.
011053塑料格栅分离鱼虾=Plasti。gridssort Shrimp from fish[刊,英]// Wf.一2000,49(8)一14 加拿大Nordsea公司研制出虾拖网用的塑料选择格栅,它比不锈钢栅更便宜,具有柔性,可以卷在拖网网鼓上几个小时,栅条间距足以能够排除潜在的副渔获,例如鳍,狭鳍和银无须鳍。该栅由高密度聚乙烯制成,比不锈钢格栅轻得多,在恶劣海况中放在甲板也不损坏,能容易与拖网分离,放在船上贮藏室。该栅减少副渔获达10%左右,现在被95%的纽芬兰虾船队使用。图1(杨吝)011054大型Ws网板溅水=Making a plashwirhbigws[刊,英]// wf.一2000,49(8)「一15 法国拖网网…  相似文献   

8.
由于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生存能力强,天敌少,加之其有一定的经济价值,为了更好地捕捞克氏原螯虾种群且尽量少伤害水域中其他渔获种类,有效控制克氏原螯虾种群数量,防止形成外来物种入侵,通过基本情况调查和室内试验等方法对克氏原螯虾捕捞网目进行研究。对6,20,30,40,50,60,70 mm七种网目的地笼网进行了室内试验,经比较对克氏原螯虾的捕捞能力和鱼类释放效果,结合线性拟合曲线与克氏原螯虾体长的关系,推算出20 mm网目为春季克氏原螯虾最佳捕捞网目, 30 mm网目为秋季克氏原螯虾捕捞最佳捕捞网目。  相似文献   

9.
虾类是东海区的主要捕捞对象之一。东海区的拖虾渔业以虾类为主要捕捞目标,发展之初对于促进捕捞结构调整、减轻主要经济鱼类的捕捞压力起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该种作业方式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生产渔船和渔具的大型化,渔获物中经济虾类和兼捕幼虾的矛盾日益突出,对东海区的渔业资源造成较大程度的破环。本文主要介绍了东海区拖虾渔业的发展和资源概况,主要经济虾类的种类、分布、作业渔船的产量和数量变化,分析了东海区拖虾渔业中存在的问题和所采取的措施,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近海渔业资源状况发生了较大变化,传统的大型海洋鱼虾类资源由于遭到严重破坏而衰竭,小型鱼虾类资源却相对兴起。渤海沿岸以及黄海沿岸小型鱼虾类资源种类多,特别是虾站蕴藏量非常丰富,如果用拖网进行虾始生产,将会损害幼鱼虾。为了充分利用虾蛇资源,并且保护鱼虾幼体,笔者借鉴各类流刺网的优点,结合虾站的生态习性,设计并试验了虾姑刺网,取得了成功。现将虾站刺网捕捞技术介绍如下。一、网具结构主尺度:75.6米×7.18米(一)、网衣1.主网衣:锦纶6单丝,直径0.25毫米,目大用毫米,双死结,纵目使用,每片网衣…  相似文献   

11.
硇洲岛周围水域虾拖网虾渔获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5年渔业资源监测船生产调查资料和现场取样数据,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虾拖网虾渔获组成、生物学特征以及月份变化等。结果表明:硇洲岛周围水域虾拖网捕获的虾类主要是沿岸性底栖虾类,渔获中优质虾种少,幼虾比例高,墨吉明对虾、日本囊对虾、哈氏仿对虾是虾拖网渔业的主捕虾种,虾渔获组成存在明显的月份变化。为合理利用虾类资源和促进虾渔业可持续发展,应根据虾类特性开发适宜广东沿海虾拖网的选择性捕捞技术,减少幼虾兼捕量。  相似文献   

12.
珠江口浅水域小型虾拖网渔获组成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拖虾是广东省沿海捕捞渔业的主要作业方式之一。为了查明小型虾拖网的渔获组成及其对渔业资源的影响,2006年10~11月对在珠江口浅水域进行捕虾作业的虾罟网渔船进行了海上渔获组成抽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珠江口浅水域虾罟网的渔获种类多、组成复杂,幼鱼和副渔获的比例高;主要渔获种类是周氏新对虾Metapenaeus joyneri(18.57%)、矛形梭子蟹Portunus hastatoides(15.48%)、脊尾白虾Exopalaemoncarinicauda(11.50%)和斑节对虾Penaeusmonodon(11.16%),刀额新对虾Metapenaeus ensis、脊尾白虾、白姑鱼Argyrosomus argentatus、海鳗Muraenesocidae和银鲳Pampusargenteus渔获100%为幼鱼,凤鲚Coiliamystus和棘头梅童鱼CoUichthys lucidus幼鱼比例分别高达87.65%和96.15%;周氏新对虾、脊尾白虾、斑节对虾为主捕对象,鱼类和蟹类是主要的副渔获种类;虾罟网捕捞对渔业资源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  相似文献   

13.
拖网网板是应用于拖网渔具以扩张网口的重要渔具构件,一直以来在海洋捕捞拖网作业中备受关注。基于文献计量分析方法,从时间序列、国家(地区)文献分布、研究热点等方面对拖网网板的研究状况进行文献计量及可视化分析,以了解国内外拖网网板研究应用方面的发展动态与研究焦点。此外,还针对影响网板性能的设计因素进行了分析论述,并根据网板性能的研究与试验方法,分析对比各种方法的特点及发展趋势。基于拖网渔业与装备技术的发展,结合网板性能的研究成果,提出网板应用研究的两个重要方向,即网板结构智能化调控技术与网板新材料应用技术,为拖网网板的性能与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沈长春 《福建水产》2012,34(4):302-308
根据2009—2010年闽南-台湾浅滩渔场单船拖网作业监测调查资料和生产统计数据,阐明单船拖网作业的渔业地位、渔场分布、网具类型,着重分析该作业渔获种类组成及主要捕捞对象的资源动态。结果表明:单船拖网作业产量位居闽南-台湾浅滩渔场各种海洋捕捞作业的首位,大吨位、大功率渔船数量连续多年不断增长;渔具型式以有翼单囊网具为主;部分渔船使用的拖网网囊尺寸远远低于国家标准;带鱼、二长棘鲷幼鱼损害现象较为严重;秋季8—10月蓝圆鲹和鲐鱼群体绝大多数个体可达到最小可捕规格。调查研究结果还表明,2002年以来单船拖网渔业资源结构已发生较大变化,生命周期短、营养级较低的蟹类、枪乌贼类、乌贼类和虾类资源渔获比重显著增长;原优势种类绿布氏筋鱼资源已出现严重衰竭;二长棘鲷资源量逐年减少,渔获群体明显趋向小型化、低龄化。  相似文献   

15.
根据2008-2010年的单拖渔业监测资料及2001-2006年舟山市渔业调查数据,从单拖渔业的发展状况、经济效益、渔获组成及资源密度变化等几方面进行研究.并针对舟山市单拖作业存在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供管理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6.
利用2001~2006年浙江省单拖渔业典型性调查数据和2005~2008年的单拖作业监测资料,从浙江省单拖捕捞力量和产量分布、渔获对象和资源密度变化及经济效益、劳动力组成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近几年浙江省单拖作业船数保持在2200艘左右,产量在40×104t左右,单船净利润存在年间波动,以2005年最高;单拖作业渔场分布较广,渔获物以头足类和中下层鱼类为主;近年来经济鱼类比例下降,而其它低值鱼类比例上升。文章最后提出了当前浙江单拖渔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管理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对南四湖虾类资源进行了2年调查,采集的标本经鉴定共有6种,隶属于3科,5属,这里首次发现克氏螯虾。对南四湖虾类所占渔业地位进行了评价,探讨了保护,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18.
苏北浅滩中部海域春秋季口足目和十足目虾类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10年5月和9月苏北浅滩如东海域虾类调查资料,研究了苏北浅滩中部海域口足目和十足目虾类种类组成和多样性的时空分布,探讨了主要优势种密度对总优势种密度的影响,并结合该海区地形地貌、水文环境等因素对虾类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2次调查中,共鉴定出十足目18种,口足目2种。依据相对重要性指数IRI的计算,得出该海域春季主要优势种为葛氏长臂虾(Palaemon gravieri),秋季为哈氏仿对虾(Parapenaeopsis hardwickii)。尽管春季各站位平均种类数稍高于秋季,但秋季虾类种间分布较均匀,致使该海域虾类重量和尾数多样性指数(H')均值秋季(1.59,1.85)皆高于春季(1.13,1.57)。不同生态类群虾类种类变化形成季节更替,更替率为55%。黄海冷水团和长江冲淡水的季节变化是影响该海域虾类种类生态类群和多样性分布的主要水文因素。  相似文献   

19.
The Malindi–Ungwana Bay fishery Kenya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marine fisheries of the Western Indian Ocean. There are two fishing grounds: Formosa and Malindi, with a designated 5-nM no-trawl zone offshore. However, the fishery was faced with numerous resource use conflicts and a decline in catches, culminating in a trawl ban in 2006. This study analyses catches and fishery dynamics before and after the 2006 trawl ban. Results show that artisanal landings declined before the ban, but rapidly recovered within 2 years after the ban was imposed. However, shrimp landings in the artisanal fishery remain low. Commercial shrimp landings gradually declined before the ban: ~550 t in 2001 to 250 t in 2006, and the shrimp: fish bycatch ratio was 1:1.5 compared to early reports of 1:7 in 1999. SIMPER analyses shows that 6 and 16 families (groups) accounted for 91.0 and 90.2% of the similarity in catch within the Formosa and Malindi fishing grounds, respectively. Formosa was important for Claridae, Cichlidae and Protopteridae, while Malindi recorded Carangidae, Siganidae, Carcharhinidae and Lethrinidae as the main families. Future studies should therefore embark on analyses of the factors driving the spatio-temporal distributions of the species and assess the impacts of bottom trawling on fishery dynamics before the trawl ban can be lif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