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林下中草药高效栽培模式,栽培紫苑、黄蜀葵、芍药、牡丹、蒲公英等中草药,可获得较高经济效益。以蒲公英为例,其具有利尿、缓泻、退黄疸、利胆等功效,还富含营养,可生吃、炒食、做汤,是药食兼用植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超声波辅助提取紫苑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以充分合理利用紫苑资源。[方法]以紫苑提取干浸膏中总黄酮的含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超声波辅助提取紫苑总黄酮的工艺条件。[结果]最佳的工艺条件为:提取溶剂乙醇浓度为65%,超声时间为30 min,料液比为1∶25,超声次数为3次。[结论]超声波辅助提取紫苑总黄酮的工艺具有提取温度低、时间短、得率高的优点,适用于紫苑总黄酮的提取。  相似文献   

3.
邓婧 《当代农业》2014,(23):6-7
采用林下中草药高效栽培模式,栽培蒲公英、紫苑、黄蜀葵、芍药等中草药,可获得较高经济效益。以蒲公英为例,该植物体内含有蒲公英醇、蒲公英素、胆碱等多种健康营养成分,有利尿、缓泻、退黄疸、利胆等功效。除此之外,它富含营养,可生吃、炒食、做汤,是药食兼用植物,目前市场需求较大。林下种植中草药是一条致富好门路。林下栽培中草药效益好市场前景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目前已种植杂交大叶蒲公英达5000亩,  相似文献   

4.
中药紫菀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紫菀的干燥根及根茎,又名为紫苑和小辫儿等。安徽亳县(现亳州市谯城区)所产的紫菀称为"亳紫菀",是亳州地产药材。近年来亳紫菀的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栽培面积也日益扩大。其采收时间、加工方法易受市场需求变化的影响,继而降低药用价值。在政府科技计划项目和安徽省高等学校青年人才基金重点项目的大力支持下,笔者通过系统的调研走访,对亳紫菀的栽培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建议进行了详细阐述得出合理结论。以期为亳紫菀的标准化种植、规范化采收加工及提高药材质量提供依据,更好地推动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药材种植绝不是不择土壤、气候。它最讲究的是地道,所谓地道,就是哪个地区种植哪种药材最适宜。适合我国东部地区种植的中药材品种有:白术、黄芩、太子参、桔梗、牛膝、板蓝根、半夏、百合、大黄、红花、菊花、元胡、荆芥、杜仲、银杏、紫苑、决明子、茯苓、金银花、牛蒡子、  相似文献   

6.
《农村实用技术》2008,(3):36-37
紫菀,别名紫苑、小辫儿、夹板菜、驴耳朵菜、软紫菀,为菊科紫菀属植物紫菀(Aster tataricus L.f.)的根,中医认为其具润肺、止咳、化痰功能;主治支气管炎、咳喘、肺结核、咯血等。分布东三省、内蒙古、山西、陕西、甘肃、安徽,传统主产区为河北省安国县及安徽省的部分地区。  相似文献   

7.
药材白绢病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胜  鹿效昌 《农技服务》1995,(11):29-29
<正> 白绢病,是许多药材的重要苗期病害,发生普遍,危害严重。受害的药材有白术、丹参、绞股蓝、黄芪、黄连、附子、茉莉、紫苑、芍药、香石竹、菊花、百合、鸢尾、太子参、玄参、桔梗、地黄等。另外,也为害花卉、农林植物等。 (一)症状特点 白绢病病菌能为害多种植物,但感病  相似文献   

8.
花生的胚和胚乳的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了花生胚和胚乳的发育及其相关性。胚发育属紫苑型,其发育过程可分为:球胚前的原胚、球胚、心形胚、鱼雷形胚、幼胚、扩大生长胚和成熟胚各期。在子叶中淀粉粒积累先于蛋白质的积累。胚乳发育属核型。首次观察到花生胚乳瘤。胚乳细胞化以珠孔端开始。胚乳细胞层次少,最终不充满胚囊腔,种子成熟,胚乳完全消失。  相似文献   

9.
采用酿酒酵母细胞探索紫苑环肽(astin A和astin B)对氧化损伤条件下酵母细胞的保护作用,采用活性氧(ROS)试剂盒测定各组细胞内ROS的含量,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各组的细胞存活率。结果表明,相比对照组,astin A和astin B均能显著提高受氧化损伤的酿酒酵母细胞的存活率,降低细胞中活性氧含量。因此, astin A和astin B对氧化损伤的酿酒酵母细胞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马蹄叶,别名肾叶囊、蹄叶囊、紫苑、马蹄紫等,为三年生草本植物。株高30-100厘米;叶基生、箭状卵形、基部心形、边缘锯齿、前端钝尖,表面近无毛,背面毛密生;花为头状花序、多束排列、舌状花、黄色、先端有3齿。花期在7—8月.果期在8~9月;果实为瘦果、长圆形、长约7毫米、褐色、有冠毛且粗糙。  相似文献   

11.
<正>治咳嗽,没用一味清肺化痰中药有位76岁的老太太咳嗽得很厉害,当地医院诊断是呼吸道感染,好几种抗生素用了1个多星期,同时吃了清肺化痰的中药,咳嗽没见好,找到我时,已严重到晚上须坐着睡。我开了个方子:青皮、陈皮各10克,赤芍、白芍各10克,再加上丹皮、栀子各10克。陪她来的家属拿着方子问:"怎么一个咳嗽药都没有?"的确,但凡治咳嗽,离不开杏仁、前胡、紫苑、款冬,  相似文献   

12.
为弄清青藏高原植物茎叶结构与环境适应的结构特性,采用常规的石蜡切片方法,观察对比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的甘肃马先蒿、西藏沙棘、紫苑、细叶亚菊、异叶米口袋和披针叶黄华6种植物茎叶解剖结构。结果表明:6种植物茎的基本结构相似,均由表皮、皮层和维管柱3部分组成,茎中具有较发达的通气组织与基本组织,维管组织排列紧密,且维管组织与基本组织(皮层和髓)的比率相对较大,叶有异面叶和等面叶2种类型,异面叶中栅海比较大。  相似文献   

13.
高林旭 《北京农业》2007,(15):16-18
高产、高效、优质和低耗,这是一切生产部门追求的目标。通过对不同的栽培方式,如露地(春、夏播)栽培、风障栽培、地膜覆盖栽培、小拱棚双膜覆盖栽培、塑料大棚栽培、日光温室栽培、再生栽培、扦插栽培及无土栽培等方式的探索研究,比较西瓜的产量、投资成本及经济效益,选择出投入成本相对较低,比较效益较高,简单易操作的栽培方式进行大面积推广。通过实验观察,地膜覆盖栽培、小拱棚栽培和塑料大棚栽培3种方式最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金鑫  何翠  曾旭 《农学学报》2022,12(1):65-69
通过简述魔芋生长环境需求特性,总结魔芋庭院栽培、净作栽培、大田间套作栽培、林下栽培、轮作栽培及保护地栽培等栽培模式研究进展,分析各种栽培模式的优缺点。提出了今后应从广泛开展魔芋种质资源收集、鉴定、评价与利用,构建魔芋间套作、轮作栽培新模式,提高魔芋种植全程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扩大魔芋种植范围,创建有机栽培模式等方面改进和丰富魔芋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5.
草菇栽培起源于我国南方,因营养丰富、嫩滑爽口而深受消费者喜爱,是少数在自然条件下适合夏季栽培的食用菌品种之一。中国是草菇最大生产国,广东则是我国草菇最重要的产区和鲜品消费省份,也是推动草菇栽培技术创新的地区,在国内最先实现室内周年栽培,并在全国各地推广应用。草菇栽培经历了旧法栽培到新法栽培,从室外栽培到室内栽培,从季节性栽培到周年栽培,从稻草栽培到废棉渣、中药渣等原材料栽培,从生料栽培到熟料栽培,从大田栽培到简易菇房、工厂化厂房栽培,从畦式栽培到袋料栽培、层架栽培、工厂化栽培等。随着栽培技术的进步,各地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原材料特点,摸索出各具特色的栽培方式。介绍了草菇特点和产量概况,从草菇栽培用种的繁育、栽培原材料及处理方式、菇房结构建造与加温方式、栽培方法等技术创新角度,分析了我国草菇栽培技术发展历程,对我国草菇产业半个多世纪的栽培技术发展、科技创新进行了全面回顾、总结,同时对草菇产业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在由水稻土向菜园土转换期内,比较了有机栽培、特别栽培与常规栽培对芹菜、西兰花、萝卜、生菜4种蔬菜产量、品质的影响,以期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方式4种蔬菜的产量趋势基本一致,即有机栽培最高,常规栽培最低,特别栽培居中;与常规栽培相比,有机栽培蔬菜增产幅度达到57.13%~377.46%,且差异均达到0.05显著水平;有机栽培蔬菜的品质优于常规栽培,其VC、干物质、可溶性糖含量较高,可溶性蛋白和硝酸盐含量较低;特别栽培蔬菜的产量和品质介于有机栽培与常规栽培之间。  相似文献   

17.
草莓的立体栽培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草莓的各种立体栽培模式,包括管道化栽培、立柱式栽培、基质袋栽培等栽培模式,以及营养液在栽培过程中的EC、PH的控制和草莓立体栽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高温白灵菇Pnkw-8味道鲜美,经品比试验及生产性试验证明,该品种可使用温室栽培、阳畦栽培、拱棚栽培、林阴地栽培等栽培技术,栽培模式可采用立体墙式栽培、平面覆土栽培等。为提高产量、增强品质,高温季节以采用覆土栽培模式居多。  相似文献   

19.
金针菇栽培方式大多选用大棚栽培,大棚栽培金针菇比较方便,所需条件不是很高,栽培过程中湿度、温度、光照等条件均易于控制。在实际栽培过程中,探讨大棚栽培金针菇的关键技术,避免错误操作影响产量。从菌株、配方的选择、栽培袋的制作、灭菌、接种、培养、出菇、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论述了金针菇大棚栽培的关键技术,阐述了大棚栽培金针菇整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以及一些栽培要领,为广大金针菇栽培户提供有价值的技术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20.
玉米节本增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玉米栽培技术不断改进,使得玉米生产省工节本增效,本文主要列举了单粒播种栽培、宽窄行栽培、大垄双行栽培、“二比空”栽培、一穴双株栽培、免耕无公害栽培、地膜覆盖栽培7种栽培技术,尤其“一穴双株栽培”是当前农业专家研究的玉米生产重要栽培技术,经过田间试验证明可有效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