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和肝康颗粒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8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照双盲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4例。对照组予以恩替卡韦治疗,研究组予以恩替卡韦与肝康颗粒联合治疗,比较2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和研究组ALT复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CⅣ、LN、HA和PCⅢ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肝纤维化改善情况显著低于研究组(P0.05)。结论恩替卡韦及肝康颗粒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明显优于单一用药,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联合扶正化淤胶囊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综合护肝及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抗肝纤维化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肝功能恢复情况、HBV-DNA定量变化、肝纤维化指标变化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24、48周后,两组患者的ALT、TBIL水平和HA、LN、PC-Ⅲ水平明显下降,ALB、PAT水平明显升高,Child-Pugh评分明显降低,且以观察组的变化更为明显(P<0.05或0.01);两组治疗后HBV-DNA定量变化及血清HBe Ag转换率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较单用恩替卡韦效果更佳,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联合胸腺肽治疗高病毒载量慢性乙型肝炎(CHB)疗效。方法 112例CHB患者随机分为恩替卡韦组(60例)和恩替卡韦联合胸腺肽组(52例)。恩替卡韦组口服恩替卡韦,联合组加用皮下注射胸腺肽,疗程均为48周。观察治疗24、48周血清ALT、IL-10、HBV-DNA、HBe Ag水平变化及耐药率。结果两组治疗24、48周后ALT、IL-10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联合组ALT、IL-10水平及HBV-DNA、HBe Ag阴转率均优于恩替卡韦组(P<0.01或0.05)。两组的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vs 1.9%,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胸腺肽对高病毒载量CHB的疗效优于单用恩替卡韦。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替诺福韦胶囊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6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替诺福韦酯胶囊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对照组仅给予替诺福韦酯胶囊治疗,均治疗48周。治疗结束后分别检测2组临床疗效、临床不适症状改善情况、HBV-DNA低于检测下限比率及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A/G复常数。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有效率、主要临床症状及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A/G复常数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HBV-DNA低于检测下限比率,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替诺福韦酯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不适症状、肝功能及肝纤维化,较替诺福韦酯单独使用对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效果更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度乙型肝炎的疗效及病情转归。方法将120例慢性重度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内科综合护肝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60例口服恩替卡韦0.5mg每日1次;对照组60例口服安慰剂每日1次,疗程8周。比较两组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丙氨酸转氨酶(ALT)变化以及临床疗效、慢性重症肝炎发生率情况。结果治疗8周后,治疗组血清HBV-DNA水平比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而对照组则变化不大(P〉0.05);两组的ALT、TBIL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PTA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但以治疗组更为明显。治疗组治愈58例,好转1例,发展为重症肝炎1例(1.7%);对照组治愈40例,好转12例,发展为重症肝炎8例(13.3%),以治疗组的疗效为优(P〈0.01),且治疗组重症肝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恩替卡韦可迅速降低病毒量,促进胆红索下降,降低ALT,改善肝功能,对降低重型肝炎的发生有帮助。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恩替卡韦、阿德福韦酯与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恩替卡韦组、阿德福韦酯组和拉米夫定组3组,每组均为30例,分别于治疗第0周、24周和48周检测患者肝功能变化、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水平,记录不良反应事件。结果治疗第24周和48周时,3组患者的谷丙转氨酶(ALT)复常率分别为(66.7%、56.7%、26.7%和80.0%、73.3%、36.7%),恩替卡韦组与阿德福韦酯组均显著高于拉米夫定组(P〈0.05),恩替卡韦组略高于阿德福韦酯组,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 DNA转阴率分别为(76.6%、73.3%、36.7%和90.0%、83.3%、46.7%),恩替卡韦组与阿德福韦酯组均显著高于拉米夫定组(P〈0.05),恩替卡韦组略高于阿德福韦酯组,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与阿德福韦酯对慢性乙型肝炎具较好的治疗作用,效果明显优于拉米夫定,但3组间的安全性相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临床疗效的评价作用。方法 38例慢性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采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治疗前、后患者门、脾静脉血管内径、平均血流速度,并计算门、脾静脉血流量,评价临床疗效。结果随着治疗时间延长,患者各项指标显著恢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准确判断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门、脾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对此类患者治疗及预后评估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苦参注射液对慢性乙型肝炎性肝硬化的临床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58例慢性乙型肝炎性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一般支持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加用苦参注射液,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结果观察组肝功能改善显著,肝纤维化减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正常治疗基础上加用苦参注射液,有助于肝炎性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恢复,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影响外周单核细胞IL-10表达、调节机体促炎抗炎平衡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吡喹酮辅助常规护肝干预治疗晚期血吸虫病肝纤维化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晚期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患者100例,以随机数字表学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分别给予常规护肝干预和在此基础上加用吡喹酮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纤维化分级、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脾厚度及血清学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肝纤维化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门脾静脉内径和脾实质厚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ALT、AST、HA及LN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前(P0.05)。结论:吡喹酮辅助常规护肝干预治疗晚期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可有效延缓肝硬化进程,保护肝脏功能,并有助于改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10.
黄宗文  袁勇  卢茜 《勤云标准版测试》2017,37(12):1391-1395
目的 探讨中药补肾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对乙肝患者肝纤维化、炎症反应及免疫功能的临床观察。方法 将60例乙肝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单药组,每组各30例,单药组给予恩替卡韦片口服治疗(0.5 mg/次,1次/日,连续治疗6个月),联合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补肾方口服治疗(1剂/日,早晚各服1次,连续治疗6个月)。对比两组患者治疗3、6个月时的中医临床证候积分、血清中肝纤维化指标、外周血中免疫细胞含量及血清中细胞因子含量情况。结果 治疗3、6个月后,两组患者中医临床证候积分均降低,联合组降低程度高于单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HA、LN、PC-Ⅲ、Ⅳ-C均降低,联合组降低程度高于单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外周血中CD3+、CD4+、CD4+/CD8+均升高,联合组升高程度高于单药组,CD8+均降低,联合组降低程度高于单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清IL-15、IL-16、TGF-β均降低,联合组降低程度高于单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补肾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能有效改善乙肝患者的临床证候,能够调节免疫应答、炎症反应,以及能延缓肝纤维化,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氧化苦参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43例慢性乙型肝炎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与对照组21例,治疗组采用氧化苦参碱与常规药物联合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疗程24周。用酶联免疫法测定HBeAg,聚合酶链免疫护增法测定HBV-DNA,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治疗前后血清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IV型胶原(CIV)、III型前胶原(PCIII)水平。结果:治疗组HBeAg转阴率36.4%(8/22),HBV-DNA转阴率54.5%(12/22)。血清HA、LN、CIV及PCIII明显降低(P<0.01)。结论:氧化苦参碱有较好的抗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肝病患者血浆中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系统中重要标志物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原(FIB)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美国ACL-ELITEPRO全自动凝血仪检测35例健康体检者和94例不同肝病患者血浆中FIB和D-D含量.结果与健康体检正常组相比,各肝病组FIB含量降低,顺序为急性肝炎组〉健康对照组〉慢性肝炎组〉肝癌组〉肝硬化组.急性肝炎组和慢性肝炎组差别不显著,肝硬化组和肝癌组差别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D含量升高顺序为健康对照组〈急性肝炎组〈慢性肝炎组〈肝癌组〈肝硬化组,各肝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肝癌组和肝硬化组分别与急性肝炎组、慢性肝炎组和肝硬化组FIB和D-D含量比较均有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浆FIB和D-D可客观地反映肝病的严重程度.这为临床肝脏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判断预后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人工肝支持系统联合中药凉血解毒化瘀方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根据患者病情采用本院开展的不同模式人工肝支持系统(血浆置换联合血浆灌流、胆红素吸附联合血浆置换、双重血浆吸附联合血浆置换、分子吸附再循环)联合凉血解毒化瘀方治疗46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30例对照组仅给予基础疗法加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血氨明显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46例患者中临床治愈9例,显效25例,有效6例,无效3例,死亡3例,总有效率86.96%,优于对照组,随访半年存活率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肝支持系统是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有效手段,联合凉血解毒化瘀方中西医结合疗法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轻型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湿热蕴结证与肝郁脾虚证患者肝组织纤维化分级、肝脏硬度值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161例轻型CHB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中医辨证分型,分为湿热蕴结证组和肝郁脾虚证组,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按1:1匹配后,比较两组间肝组织纤维化分级、肝脏硬度值的差异。结果 (1)倾向得分匹配后,共纳入116例轻度CHB,分为湿热蕴结证和肝郁脾虚证组,各58例,两组间临床基本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89.7%(104/116)轻型CHB患者肝组织纤维化分级为S0-2,湿热蕴结证肝组织纤维化程度明显重于肝郁脾虚证(P<0.05);(3)湿热蕴结证组肝硬度值(LSM)明显高于肝郁脾虚证(P<0.05)。结论 轻型CHB患者病程早期,湿热蕴结证较肝郁脾虚证其纤维化程度重,启动抗病毒治疗时,及时运用中医辨治抗肝纤维化,力求及早延缓、阻断纤维化进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庚型肝炎( H G)临床、生化和病理特点。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 T P C R)检测血清 H G V R N A,并对22 例 H G的临床表现、肝功能检查和7 例肝组织的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 H G 的传播以输血及血制品和注射途径为主;(2)7 例单纯 H G 的临床表现有一定隐匿性,血清丙氨酸转氨酶( A L T)、总胆红素( Tbil)、白蛋白( A)、 A/ G、和凝血酶原活动度( P T A)的异常程度均明显轻于 H G重叠慢丙肝(9 例)或慢乙肝者(6 例)( P< 0.05);(3)肝组织学示3 例单纯 H G者呈急性轻型肝炎改变,而4 例 H G 合并慢丙肝或慢乙肝者的肝组织则呈现不同程度的炎症活动和肝纤维化。结论:单纯 H G V 感染的临床症状和肝损害均较轻、预后良好,而 H G重叠慢性乙肝或慢性丙肝者则肝功能损害可较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改良抗HBcIgA的检测方法,并探讨抗HBcIgA与肝脏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通过预测处理患者血清,以羊抗人IgA-HRP(SAH-IgA-HRP)为指示系统,建立间接ELISA法,并对280例临床血清进行检测。结果:经与抗体捕获酶联夹心法相比较,两种方法所检测出的抗HBsIgA阳性率之间及S/N值之间的差异均我显著性,在280例临床血清标本中,重症乙型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简称慢活肝)合并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加味寿胎颗粒联合α-2b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e抗原阳性的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单用α-2b干扰素(安福隆)500万u,皮下注射,隔日1次;治疗组采用干扰素注射联合加味寿胎颗粒冲服,10 g/次,3次/d,疗程6个月。结果治疗组e抗原阴转率60%,HBV-DNA转阴率为76.7%;对照组e抗原阴转率33.3%,HBV-DNA转阴率为4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α-2b干扰素联合加味寿胎颗粒可以显著提高e抗原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114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e抗原抗体系统与病情和预后的关系。结果表明,HBeAg阳性者大多数表现为慢性迁延性肝炎(CPH),而HBeAg(-)抗HBe(+)者较多表现为慢性活动性肝炎(CAH)、肝硬化、慢重肝或肝癌。抗-HBe(+)者的病情和预后较HBeAg(+)者严重(P<0.001)。抗-HBe(+)者可能为乙型肝炎病毒(HBV)前C区突变株感染所致。分析CHB患者血清e抗原抗体系统以及其它HBV标记物的特点,对估计其所感染的HBV类型、肝病轻重和预后好坏,可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肝硬化患者血氨浓度的影响.方法85例肝硬化患者分为Hp阳性组62例,阴性组23例.两组都给予口服乳果糖15 mg/次,3次/d,一般治疗5 d,治疗前后分别测空腹静脉血氨.随后将Hp阳性组随机分两组,A组31例,给予奥美拉唑20 mg,阿莫西林1.0 g,替硝唑1.0 g;B组31例,给予奥美拉唑20 mg.A,B两组药物用法均为口服,2次/d,疗程2周.治疗结束及停药1个月后测空腹静脉血氨.结果肝硬化Hp阳性组血氨浓度为(104.4±8.2)μmol·L^-1,明显高于Hp阴性组的血氨浓度(81.7±7.5)μmol·L^-1(P〈0.05).Hp阳性A组根除Hp治疗后血氨浓度为(54.9±10.2)μmol·L^-1,A,B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Hp感染能导致肝硬化患者血氨升高,可能为肝性脑病的诱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