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鱼主食螺蚬,河蚌育珠一般不宜混养青鱼。近年来,在珍珠行情持续低迷的情况下,提倡鱼蚌混养,以养鱼的收益弥补育珠的亏损。为探讨鱼蚌混养新的养殖模式,笔者2008年利用12亩池塘进行了青鱼、三角帆蚌混养试验,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2001年我们进行了鱼蚌混养试验,通过在蚌塘中合理搭配一些吃食性鱼类,采用鱼蚌共生,有效地利用了水体空间,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一、基本情况1.养殖池塘的选择鱼蚌混养池面积25亩,呈南北向、长方形结构,平均水深1.85米,排灌自由,由水泵提水,源头水质良好,无污染。2.清塘消毒鱼、蚌放养前一周,选择晴天,每亩用生石灰50千克,进行干池清塘消毒。鱼种、虾种放养前都要进行严格的消毒,网具和各种工具都要专塘使用,对草食场也要定期用漂白粉进行消毒。3.插片河蚌的挂养2001年2月份…  相似文献   

3.
周淼 《科学养鱼》2006,(5):22-22
2004年本人进行了池塘鱼蚌混养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其养殖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广西水产科技》1977,(1):14-16
我们生产队的广大社员群众,遵照毛主席关于“要实行农、林、牧、副、渔五业并举的方针”,在连续三年浪食亩产超双千的同时,办起了猪场、园艺场,种桑养蚕、养鱼,大力发展了副业生产。1973年冬,还大胆的进行了河蚌育珠试验工作,当年育手术蚌204只(其中三角帆蚌184只,无齿蚌20只),1975年春收获珠蚌176只,成活率86.3%,  相似文献   

5.
通过改革池塘养殖模式,变常规养殖为鱼蚌混养,采用先进实用技术,亩均效益达到了2000元以上,是常规养殖效益的4~5倍。  相似文献   

6.
《水产科技情报》1973,(8):2-8,31
在深入开展批修整风运动的大好形势下,河蚌育珠生产如雨后春笋般普及祖国各地,我国珍珠产量迅速上升,它有力地支援了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但是,随着河蚌育珠生产的蓬勃发展,天然蚌源已远远不能满足人工育珠的需要,尤其是培育珍珠的优良品种——三角帆蚌的资源更显缺乏,在某些产区已严重影响珍珠生产的进一步发展。为此,必须增殖蚌源,特别是要进行三角帆蚌的人工繁殖。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我们认真学习毛主席关于自力更生的教导,狠批了刘少奇一类骗子所散布的洋奴哲学、爬行主义。  相似文献   

7.
鱼蚌混养是将河蚌育珠和池塘养鱼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生态渔业模式。这种养殖模式具有立体利用水体养殖空间、合理利用饵料、大幅度提高水体养殖效益等优点,能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近年来随着珍珠市场行情的不断走低,鱼蚌混养模式已逐步得到广大珍珠养殖户的认可。鉴于养殖模式的改变,珍珠养殖户在鱼蚌混养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8.
进资县城郊渔场胡四海同志,他已养蚌育珠多年,但以往是专养,育珠手术蚌。为了充分利用水体,他在自已承包塘里(上口面积为15.8亩,水深2米),进行手术蚌,小蚌和鱼混养,获得了蚌、珠、鱼三方面丰收,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蚌的人工繁育暨育珠技术操作规程孙伯庆,陆锡惠,费国平(常州市多种经营管理局213001)(常州市洛阳镇珍珠研究会213104)本规程适用于三角帆蚌[Hyriopsiscumiugi]的人工繁殖采苗、培育和育珠生产,包括亲蚌选育、来苗、稚幼蚌培育、嫁接...  相似文献   

10.
蚌鱼混养生态结构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省常州地区自1966年开展河蚌育珠生产以来,较长期地实行以养鱼为主、育珠为辅的鱼蚌混养生态结构模式。80年代以来,一方面从养殖生产的经济效益考虑,另一方面,珍珠快速育成技术获得突破性进展,使不少珠农采用了新的以养蚌育珠为主、养鱼为辅的蚌鱼混养生态结构模式。本文对混养模式的这种改变作一分析探讨。1 蚌与鱼的生产周期 以养鱼为主、养蚌育珠为辅的鱼蚌混养生  相似文献   

11.
荣家平 《淡水渔业》2002,32(5):17-19
河蚌育珠在我国已有悠久历史。长期以来 ,养殖者一直在不断摸索育珠新技术 ,努力提高育珠水平 ,以培育质优价廉的珍珠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要。安徽贵池地处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和沿江重点水产经济带 ,可养水面 1 7 8万亩 ,水质优良 ,养殖条件得天独厚 ,素有“珍珠之乡”美誉 ,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就率先在全省取得人工育珠和河蚌繁殖的突破 ,截止 2 0 0 1年 ,贵池区三角帆蚌幼蚌繁育能力达 3亿只 ,育珠水面 3万余亩 ,吊养手术蚌 1 2 0 0万只 ,已成功探索出一条三角帆蚌当年繁殖当年插种新路子 (即春繁秋插 ) ,经 4~ 5年培育 ,所产珍珠光泽…  相似文献   

12.
<正> 1966年以来,我县鱼、蚌混养鱼产量稳定,珍珠质量较高。就太仓县水产养殖场而言,1980年收获育珠蚌2,813只,产珍珠23,894克,其中1~3级珍珠14,911克,占62.40%,平均每只育珠蚌产珠8.49克,产值32.09元,亩产珠1,493.38克,产值  相似文献   

13.
《水产科技情报》1977,(3):18-20
毛主席教导我们:“有了优良的品种,不增加劳力和肥料也能增产”。几年来,我们深刻体会到,要育好珠,也必须要有优良的蚌种。在育珠蚌中,以三角帆蚌出优质珠比例较高,病害少,成活率高。所以我县从1973年开始就狠抓育珠良种的培育,在重点社队进行了三角帆蚌人工繁殖试验,逐年积累了一些经验。去年我县广泛推广,现将我县各地三角帆蚌人工繁殖的初步经验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索池塘鱼蚌混养技术经济结构和配置模式,为我县进一步推广发展池塘河蚌育珠生产提供参数,1991年,我们在金湖县涂沟镇水产养殖场进行了池塘鱼蚌混养高产高效益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科学养鱼》2004,(3):71-71
传统的养蚌,有用畜禽粪便肥水的做法,虽然肥水较快,但有其致命的弱点,一是未经发酵的畜禽粪便直接进入水体中,发酵时消耗大量的水中溶氧,易造成水体溶氧不足,恶化水体环境;二是畜禽粪便中含有大量的致病微生物或寄生虫卵,易诱发蚌病,一般认为蚌瘟病开始多是由于水质恶化引起的,自然发酵并不能彻底消除有害细菌;三是畜禽粪便含氮量高,含磷不足,对藻类的培养没有选择性,通常易生长大量的蓝藻、大型绿藻等,被蚌摄食后不易消化,甚至会出现消化不良、阻塞肠道的情况。养蚌水体一般易缺磷,特别是施入溶解性差的过磷酸钙,被利用的磷素更少,这就是为…  相似文献   

16.
河蚌是培育珍珠的物质基础。近几年来,我国珍珠养殖业发展很快,致使蚌源不足.为满足珍珠养殖对三角帆蚌的需要,不少地方进行了人工繁殖三角帆蚌的生产。生产中所用的中间宿主——黄(sang)鱼(或其它鱼类),因其营底栖生活,资源分散,难以捕捉,  相似文献   

17.
鱼蚌混养对池塘水质、藻相结构及三角帆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2012年4月26日—2012年12月12日通过在鲢鳙鱼养殖池塘中放养不同密度的三角帆蚌,研究不同三角帆蚌放养比例对鲢鳙鱼养殖池塘中水质、藻相结构及三角帆蚌生长的影响。实验中,鲢鳙放养比例统一为3∶7,总密度为1.5尾/m3。三角帆蚌放养密度则设置4个水平,分别为单养鲢鳙鱼池塘(0只/m3),低密度三角帆蚌混养池塘(0.8只/m3),中密度三角帆蚌混养池塘(1.0只/m3)和高密度三角帆蚌混养池塘(1.2只/m3)。结果显示,混养三角帆蚌池塘的水化指标(TP、PO4-P、NH3-N、NO2-N和NO3-N)均显著低于单养鱼池塘。中密度三角帆蚌混养池塘除NH3-N和化学需氧量(COD)与低密度三角帆蚌混养池塘无显著差异外,其他各项水化指标均显著低于其他3个池塘,并且极显著低于单养鲢鳙鱼池塘。单养鲢鳙鱼池塘藻类平均密度均极显著高于鱼蚌混养池塘,其中在鱼蚌混养池塘中浮游植物密度与三角帆蚌密度成负相关关系。单养鲢鳙鱼池塘的浮游植物生物量均极显著低于中、高密度鱼蚌混养池塘,并且显著低于低密度混养池塘。浮游植物生物量与三角帆蚌密度成正相关关系,鱼蚌池塘中绿藻和裸藻的生物量在养殖过程中上升显著。低、中密度三角帆蚌混养池塘三角帆蚌存活率均显著高于高密度三角帆蚌混养池塘;低密度混养池塘中蚌湿重、壳长及壳宽相对增长率均为最大,显著高于中、高密度三角帆蚌混养池塘。研究表明,养鱼池塘混养三角帆蚌不仅能改善养殖池塘的水质,还能控制藻类数量,促使绿藻和裸藻等大型藻类的生长,提高养殖水体浮游植物的生物量总量,最终还能有效提高三角帆蚌的存活率及生长率。从改善水质,藻相结构,蚌成活率及生长等指标角度考虑,在鲢鳙鱼养殖池塘中,三角帆蚌最佳放养密度为1.0只/m3。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的生产实践说明,用褶纹冠蚌育出的珍珠珠质,不如用三角帆蚌育出的珍珠珠质,这不仅直接影响到国家创汇和集体经济的收入,甚至会影响到珍珠养殖业发展的方向。为此,我们开展了三角帆蚌育珠的研究,期望通过改革养殖工艺,改善管理办法,提高二足龄三角帆蚌优质珠的比例和成活率。  相似文献   

19.
1979年以来,我县三角帆蚌蚌病蔓延严重,育珠蚌的成活率甚低,严重的地方甚至全部死亡。据统计,1979年以前,全县养殖的三角帆蚌要占总数的80%左右,三级以上的优质珠占21.6%。尔后,随着蚌病的蔓延,三角帆蚌的比例下降到10~20%(1981),三级以上的优质珠下降到3.2%;当年繁殖的三角帆蚌幼蚌也只长到3~4厘米,到第三年后才能达到10厘米左右,方能作育珠蚌用,接种后三年才能收珠,整个周期共需六年时间。  相似文献   

20.
唐金玉  王岩  戴杨鑫 《水产学报》2014,38(2):208-217
通过78 d围隔养殖实验检验了在草鱼、鲫、鲢、鳙混养系统中吊养三角帆蚌对鱼产量和水质的影响。设2个处理,处理Ⅰ混养草鱼、鲫、鲢和鳙,处理Ⅱ在处理Ⅰ基础上按鱼∶蚌=1∶1的比例配养三角帆蚌。实验期间定期采样分析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和生物量、初级生产力(P)、群落呼吸(R)、溶氧(DO)、pH、透明度(SD)、主要离子(CO2-3、HCO-3、Cl-、SO2-4、Ca2+、Mg2+)、总碱度、总硬度、氨态氮、亚硝酸态氮、硝酸态氮、活性磷、总氮(TN)、总磷(TP)、总有机碳(TOC)、高锰酸钾指数(COD M n)和生化耗氧量(BOD5)。结果发现,吊养三角帆蚌显著降低水体中Ca2+浓度,但对其他指标均无显著影响。处理Ⅱ草鱼、鲫、鲢产量略高于处理Ⅰ,而鳙产量略低于后者,表明在草鱼、鲫、鲢、鳙混养系统中按1∶1的比例配养三角帆蚌不会导致草鱼和鲫产量下降,但导致鳙产量降低。处理Ⅱ浮游植物多样性(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种类数)、P、P/R、SD和DO略高于处理Ⅰ,而氨态氮、活性磷、TN、TP、COD M n、BOD5和TOC略低于后者,表明在混养系统中配养三角帆蚌可显著降低养殖水体Ca2+浓度,同时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浮游植物多样性、P和DO并降低TN、TP、COD M n、BOD5和TOC。结果表明,在淡水鱼类混养系统中适度配养三角帆蚌可提高养殖的经济效益,同时有助于降低养殖系统内氮、磷和有机废物的积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