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大麦花药培养及其在啤酒大麦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结果表明大麦花药培养辅助啤酒大麦育种工作是可行的,筛选出了比较理想的诱导愈伤组织和诱导再分化的培养基,对F1和F3-4代杂种材料的花培效果做了比较研究。共接种花药数为24856枚,得到绿苗2050株,从(Nasu Nijo/Kinuyutaka)F1材料的254株绿苗中,鉴定出一个啤酒大麦新品种,1997年在江苏被命名为单二大麦,是我国第一个用花药培养技术选育出的大麦品种,在1995-2000年已推广种植470000hm^2。同时还选育出一批啤酒大麦新品系,单95168将作为单二大麦的接班品种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回顾了山东省啤酒大麦科研工作从引种试验、春性啤酒大麦品种选育及栽培技术研究 ,到冬性啤麦品种选育及开发利用的 2 5年历程。 2 5年来山东省先后选育 (引 )出早熟 3号、鲁啤大麦 1号、山农 4号、黔鲁 1号等四个省级审定的优质高产啤酒大麦品种和一批优良的啤酒大麦新品种(系 ) ;研究总结出良种良法配套栽培技术。通过采取“科、工、农”横向联合 ,“育、试、繁、推”一体化 ,“产、供、销”一条龙等措施 ,加速了啤麦新品种的选育与开发利用进程 ,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单 951 6 8系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大麦研究室于 1 995年用日本啤酒大麦材料Kihugutake和nijo2 5中间材料作母本 ,母本材料特点为麦芽品质好、籽粒外观色泽淡、皮壳薄、腹沟浅 ;用沪 94 - 0 4 3作父本 ,其特点为抗大麦黄花叶病 ,矮杆大穗 ,千粒重高 ,株型紧凑。人工杂交配组后 ,用花药培养技术对F1代进行培养诱导 ,1 997年对培养所得到的株系进行鉴定选择 ,从众多株系中选择了表现优异的单 951 6 8品系。1 主要特征特性1 .1 该品系为二棱弱春性啤酒大麦 ,苗期叶色浓绿 ,分蘖力强 ,成穗率高 ,有效穗 90 0万 /hm2 左右 ,大穗长芒 ,每穗粒数 2…  相似文献   

4.
回顾了山东省啤酒大麦科研工作从引种试验、春性啤酒大麦品种选育及栽培技术研究,到冬性啤麦品种选育及开发利用的25年历程。25年来山东省先后选育(引)出早熟3号、鲁啤大麦1号、山农4号、黔鲁1号等四个省级审定的优质高产啤酒大麦品种和一批优良的啤酒大麦新品种(系);研究总结出良种良法配套栽培技术。通过采取“科、工、农”横向联合,“育、试、繁、推”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等措施,加速了啤麦新品种的选育与开发利用进程,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扬州大学大麦研究所为进一步提高育成大麦新品种的品质 ,在大麦新品种选育过程中 ,注重高代品系的改造与新引进优质资源的利用。 1 994年以自育的高代品系苏农 91 -71 1 2为母本 ,以南通农科所从日本引进的优质大麦新品系通引 1号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 ,经多年选育 ,1 999年F5 (代号 :51 1 0 )株系进入院品系比较试验 ,2 0 0 0年以代号为苏B0 0 0 1参加本院在全省组织的大麦多点试验 ,该品系在各试验中表现均很突出 ,于 2 0 0 1~ 2 0 0 3年参加江苏省大麦区试 ,2 0 0 3~ 2 0 0 4年参加江苏省大麦生产试验 ,于 2 0 0 4年 8月 2 1日通过江苏…  相似文献   

6.
啤酒大麦新品种甘啤 4号 (原系号 881 0- 3- 1 - 3)由甘肃省农科院于 1 988年以法瓦维特为母本、八农 86 2 6 59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已于 2 0 0 2年 7月 1日通过甘肃省科技厅的技术鉴定 ,其研究成果“达国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适宜在我省河西走廊、中部沿黄灌区及西北同类地区种植 ,是继甘啤 3号之后又一个优质高产啤麦新品种 ,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1 主要特征1 1 生物学特征该品种为二棱皮大麦 ,幼苗半匍匐 ,叶色深绿 ,株高 75~ 80cm ,茎秆黄色 ,地上茎 5节 ,弹性好 ,叶片开张角度大 ,冠层透光好 ,抽穗时株型松紧…  相似文献   

7.
随着啤酒酿造工业的飞速发展 ,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二啤酒生产大国 ,年产啤酒2 0 0 0万t以上 ,年需求啤酒大麦原料 4 50万t以上 ,由于国产啤麦品种还不尽人意和未形成大面积原料基地 ,使国家每年进口啤酒大麦原料 2 0 0万~ 30 0万t,由于进口量大 ,往往原料品质得不到保证 ,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一个产业的原料依赖进口也不是我国啤酒酿造业发展之路 ,随着啤酒工业的发展 ,大量的啤麦需求国外也无法供应。因而 ,为适应酿造业的发展 ,必须建立我国自己的啤酒大麦原料生产基地 ,大麦育种工作者也有责任选育出优质抗病的啤酒大麦新品种 ,满…  相似文献   

8.
驻大麦 3号系河南省驻马店市农科所选育的高产优质、抗倒、耐渍、耐旱、耐寒、抗病、广适的啤酒大麦新品种。 2 0 0 1年 8月 31日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 4年 2 8点次品种区域试验 ,平均产量582 3 9kg/hm2 ,居前茅 ,平均比对照豫大麦2号增产 9 0 5% ,比苏引麦 2号增产7 92 %。经品质分析 ,蛋白质含量 1 0 3%~1 1 6 % ,千粒重 4 0 2~ 4 0 7g ,水分 1 2 3% ,发芽率、发芽势达 99%~ 1 0 0 % ,粒大均匀 ,淡黄色有光泽 ,浸出物 79%~ 80 % ,其理化性状符合优质啤酒大麦标准。据不完全统计 ,省内外示范推广面积达 3 3…  相似文献   

9.
垦 98 -3是甘肃省啤酒原料作物研究所从国外啤酒大麦引种材料中选择优良单株 (穗 ) ,经系统选育加代繁殖而成的二棱啤酒型大麦新品种。经连续 4年的试验研究 ,均表现出高产、抗倒伏、抗病、抗旱、抗干热风、适应性强、品质好、农艺性状优良等特点。该品种 2 0 0 0年 6月通过技术鉴定验收 ,并报请省级品种审定。1 主要特征特性垦 98-3为二棱皮大麦 ,属春性早熟品种 ,幼苗半匍匐 ,生育期 1 0 2 d左右。苗期生长发育慢 ,后期长势强。株高 70 .5~ 77.2 cm。叶片开张角度大 ,冠层透光好。穗长方形 ,穗层整齐 ,穗长 8.1~ 8.6cm,为大穗疏穗型 ,…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索熬合高效活性液肥肥力宝在啤酒大麦上的施用技术和应用效果 ,为大面积推广提供依据 ,我们于 2 0 0 0~ 2 0 0 2年进行了肥力宝在啤酒大麦上不同施用时期试验和专题调查。1 材料与方法1 1 供试材料啤麦于 1 1月 3号播种 ,总施氮量为2 4 7 5kg/hm2 。肥力宝在啤麦上不同施用时期试验于 2 0 0 1~ 2 0 0 2年在阜宁县沟墩镇条岗村进行。供试品种为港啤 1号 ,土壤为粘土 ,土壤肥力中等 ,有机质含量为 1 5% ,水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分别为 83 5mg/kg、7 3mg/kg、71 3mg/kg。1 2 试验方法1 2 1 不同施用时期试验单因素随机区组设…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在畜牧业及啤酒工业的带动下,云南省大麦生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2008年全省大麦用作啤酒原料,其余均作为饲料大麦利用.  相似文献   

12.
大麦新品种“荆黑大麦1号”选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湖北省荆州农业科学院育成的大麦新品种"荆黑大麦1号"经过2002至2003年对比试验,2003至2005年参加湖北省大麦区试,2005、2006年在荆州、襄樊进行小面积示范,表现丰产性和稳产性较好,综合抗性较好.2008年通过湖北省审定,审定编号鄂审麦2008003.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大麦条纹病菌毒素对大麦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防御酶活性的影响,用大麦条纹病菌毒素处理20个大麦品种的种子,测定120 h后毒素对种子的萌发抑制率和胚根、胚芽生长抑制率,并测定了强抗病性种子萌发48 h、72 h、120 h和168 h时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及游...  相似文献   

14.
啤酒大麦是盐城农业优势主导产业之一,近年来大面积推广种植优质、高产、抗倒、抗病新品种苏啤3号,振兴和提升了一度萎缩的啤麦产业,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麦绿素专用大麦品种的筛选初报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麦绿素是一种富含矿物质、酶、维生素、叶绿素等的天然营养保健品。根据麦绿素专用大麦的品质要求 ,对国内外引入品种进行了大田种植筛选试验 ,根据叶绿素计读数 (SPAD值 )和生长速度 ,从 5 8个材料中初选得到 2 0个品种 (品系 ) ,进一步分析这些材料的嫩叶产量、SOD酶活性、蛋白质及钾含量等性状 ,及刈青后再生能力 ,最终发现莆大麦苗期耐高温、分蘖力强、长势旺 ,嫩叶中富含叶绿素、蛋白质、SOD酶、有益矿物质 (如钾 )等营养物质 ,是一个较为理想的麦绿素专用品种  相似文献   

16.
The effects of addition of whole barley and barley components (starch, β-glucans and arabinoxylans) on r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dough prepared from wheat flours with variable gluten quality (cv. Glenlea, extra-strong; cv. Katepwa, very strong; cv. AC Karma, strong; and cv. AC Reed, weak) were investigated in these studies using Mixograph and dynamic rheological measurements. Whole barley meal, starch and non-starch polysaccharides from hulless barley with variable starch characteristics (normal, high amylose, waxy, and zero amylose waxy) were tested. Upon addition of either β-glucans or arabinoxylans, significant increases in peak dough resistance, mixing stability, and work input were recorded in all flours. The addition of starch to various wheat flours reduced the strength of the respective flour-water doughs. The improvement of dough strength upon addition of waxy or zero amylose waxy barley meal was associated with the high content of total and soluble β-glucans present in barley samples. The addition of arabinoxylans or β-glucans increased the G′ of wheat doughs; arabinoxylans had a greater effect than β-glucans. Starch substantially decreased the elastic modulus of dough prepared from cv. Glenlea but waxy and high amylose starches increased the G′ of dough prepared from cv. AC Karma. A combination of the high amounts of non-starch polysaccharides and unusual starch characteristics in barley seems to balance the negative effects associated with gluten dilution brought about by addition of barley into wheat flour.  相似文献   

17.
任何农作物的丰产,除了要选择优良品种外,还必须为发挥优良品种的增产潜力,采取良好的栽培技术,为其生长发育创造优越的环境条件才能实现,否则就不能达到丰产的目的。过去大麦产量低,不仅是因为缺少优良品种,同时也由于对大麦这一作物普遍重视不够,只把它作为饲料的补充来源,采取粗放式栽培,因而造成产量低,品质差的结果。根据国际统计资料,大麦的单产水平居麦类作物之首。大麦具有广泛的适应性,特别是抗旱性和抗盐、碱能力比其它禾谷类作物更为突出。随着我国啤酒工业的发展,对原料大麦的需求量大幅度增加,同时要求作为工业原料用的大麦必…  相似文献   

18.
全球大麦发展现状及中国大麦产业发展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麦是全球第四大禾谷类作物,适应性强、用途广.近半个世纪以来,世界大麦生产和需求呈持续增长的趋势,全球大麦贸易日趋活跃;在简述全球及中国的大麦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本文重点分析了中国大麦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新洋农场近14年来的气候变化,年平均气温达14.4℃,比1990年前24年提高了0.6℃,且有升幅逐渐加大趋向。近5年平均气温比1990年前提高了0.9℃。气温升高以冬季最明显。近14年11月中旬至3月中旬升温1.15℃,而极端最低气温的升幅比平均气温更大。降水量变化的最显著特点是变率增大,近14年降水量的变异系数为35.0%,前24年为22.3%。从种植区划、品种、播期、耕作制度、密度、抗灾、病虫草害防治、种植结构调整、品质控制和秸秆还田等方面提出了应变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为探明糯大麦与非糯大麦种子萌发和胚乳消亡的差异,以典型糯大麦品种白青稞和甘垦5号以及非糯大麦品种扬农啤10号和苏裸麦1号为材料,采用组织化学染色、树脂半薄切片和光学显微镜观察等方法,研究了糯大麦与非糯大麦胚乳的消亡和淀粉体形态变化。结果表明,在种子萌发过程中,糯大麦种子萌发较好,发芽率较高;糯大麦和非糯大麦颖果胚乳的消亡过程基本相同,呈现出一定的时序性,均是从近胚端的腹部开始消耗,逐渐延伸至背部,最后沿腹沟延伸至远胚端;在大麦种子萌发过程中,近糊粉层中淀粉体最先消亡,小淀粉体早于大淀粉体被消耗;与非糯大麦相比,糯大麦胚乳淀粉体的消亡时间较早、消亡速率较快。概言之,糯大麦与非糯大麦种子萌发过程中胚乳的消亡规律基本相同,但糯大麦种子萌发好,胚乳消亡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