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上海中山北路上的一家服饰店门前,一块“羊绒衫按斤卖”的广告牌格外抢眼,吸引了不少路人注目。店家拿出两件款式相同、胸围分别为95厘米和105厘米的羊绒衫一一放上电子秤,结果价格相差40元。店家解释说,论斤卖有一个最大的好处——不会让买大号的客人占便宜,而让买小号的客人吃亏。一般一件普通的羊绒衫约重250克,在一些大商场,这样的羊绒衫价格少则七八百元,多的上千元。而在这家小店,相同材料、质量的羊绒衫论斤卖后,确实能让小个子省不少钱。因为卖衣服方式特殊,使得这家小店顾客盈门,在10天内就已经赚了2万余元。(上海江华)促销新招 …  相似文献   

2.
《农家致富》2008,(1):22-22
在寒风刺骨的冬天里,北京市玉蜒桥花鸟鱼虫市场里兴起了一个蝈蝈市场,小贩的吆喝声此起彼伏。据悉,北京人热衷蝈蝈是这一两年的事。前些年玉蜒桥市场只有三四个摊位卖蝈蝈,价儿也高得邪乎。现在卖5元1只的,两年前卖百八十元,甚至上千元。听说今冬在北京露面的25万只蝈蝈是从暖房里“分”出来的。  相似文献   

3.
近日,笔者在山东省阳信县玉杰面粉加工厂看到,许多来这里存小麦的农民,手里拿的就是当地面粉企业专门为粮农印制的代农储粮存折,农民可以把自家的粮食免费存到这里,凭这个存折,农民就可以随时提取面粉或者出售自家的存粮。来这里存粮的农民何士军告诉笔者:“想什么时候卖,就什么时候卖,他都支给你现钱,这不就增值了吗?同时还减少了存在家里被老鼠破坏带来的损失。”  相似文献   

4.
胡玉忠 《农家参谋》2013,(10):40-40
家乡江苏溧阳上黄集镇有个农友戏称“小耳朵”的农资商店,店家本有一个完整的雅号大名,可是四乡八村的村民们还是依据店家老板头部生了个较小耳朵为绰号,“小耳朵”农资店就这样呼喊了出来。“小耳朵”在乡里盛传.主要还在于店家的农资服务做得实诚实在,颇受农家欢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口口相传,“小耳朵”农资商店口碑特好,生意红火。  相似文献   

5.
今年7月,山东省阳信县商店镇大司村村民史金玉来到镇上的天河面粉加工厂提走了一袋面粉,而面粉厂从他的粮食“存折”上扣除了折算出的35千克小麦。目前他“账上”的小麦还有2500多千克,他说“很方便,想什么时候卖,就什么时候卖,换面粉也行。”  相似文献   

6.
言午 《农家顾问》2006,(9):14-14
浙江嵊州市清浦口镇草莓专业户叶乃方靠卖盆景草莓发了财。他的盆景草莓因“好吃又好看”,在销售时卖一盆草莓奉送一份保养资料及若干肥料,因而倍受人们欢迎,不仅卖得快而且效益比单卖草莓要好得多。在这一点上,叶乃方是很有经济头脑的,他的精明在于找到了草莓新的“亮点”。经  相似文献   

7.
王财源是江西兴国县高兴镇有名的种养大户,现有一百多公顷的水库。水面养鸭原本是他搞立体农业的副业项目,但经过变招卖鸭,养鸭收入已不再是他收入中的“小儿科”了,去年他销售鸭子1.1万只,产值达21万元,实现了果、鱼、鸭三足鼎立的局面,而其中鸭子“地位”的提升,又完全是变招卖鸭,使效益大增的结果,他卖鸭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相似文献   

8.
尊重     
有一个人经过热闹的火车站前,看到一个双腿残障的人摆设铅笔小摊,他漫不经心地丢下了一百元,当做施舍。但是走了不久,这人又回来了,他抱歉地对这位残障者说:“不好意思,你是一个生意人,我竟然把你当成一个乞丐。”过了一段时间,他再次经过火车站,一个店家的老板在门口微笑喊住他,“我一直期待你的出现,”那个残障的人说,“你是第一个把我当成生意人看待的人,你看,我现在是一个真正的生意人了。”  相似文献   

9.
“地摊小商品”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屡见不鲜.但“地摊信息”还鲜为人知。在广西田林县城一条繁华的“地摊”街,有一位老大爷别出心裁.他的“地摊”与众不同。别人卖的都是琳琅满目的小商品.而他卖的却是一册册油印的致富信息资料。  相似文献   

10.
进口货     
一个卖苹果的喊道:“新鲜的苹果,进口货。便宜卖了啊。”过路人一听“进口货”。便你一斤、他一斤地买上了。有人拿起一个尝了尝,说:“这不是很平常的苹果吗,你怎么说是进口货呢?”卖苹果的人说:“您这一张嘴,它不就成了‘进口’货了吗?”  相似文献   

11.
省油办法     
有一个人肚子饿了。他跑到卖油饼的摊前,关心地说:“你们炸油饼,太费油,我有一个办法,保管省油。”卖油饼的一听,喜出望外,马上给他端来一盘油饼让他吃,并请他指点省油的办法。这人吃饱了,还不吭声。  相似文献   

12.
《农家致富》2008,(4):23-23
一个“卖油郎”,磨香油10多年,每天晚上磨油,白天去卖,每天也就几十元收入。10多年后,他盖起了楼房,买了小汽车,还有了6位数的存款。  相似文献   

13.
俗话说“猪往前拱,鸡往后刨”,这叫各活一路。在我家附近的市场上有一位卖烤红薯的大爷,卖红薯有一招鲜,别人的红薯摆一天还得剩下,而他的红薯去晚了你还真买不着。每次途经他的摊前,听到他的吆喝,人们不禁都放慢了脚步。你听:“这位大哥你过来,买卖不成仁义在,我送你二斤拿回去,品尝品尝下次来。我的红薯不好吃,你骂我来我一声都不吱。”买红薯的被他的顺口溜逗笑了,他也笑着说:“你这个同志是干部,叫俺羡慕又嫉妒,我祖辈是官没为民做主,罚我今天来这儿卖红薯。”“我鸡叫二遍就起床,二十里地用腿量,我的红薯吃着美,如果不香您扇我的嘴!”…  相似文献   

14.
开江县种藕大户张承林,在多年种藕中摸索出了卖藕的门道,不论市场怎样变化,他种的莲藕总能卖出好价钱,亩收益始终保持在千元以上,他的卖莲诀窍可概括为三句话:一、“早”字当头;二、忙中取金;三、借“天”生财。  相似文献   

15.
“化整为零”将整体化为部分,以大化小,以小化了。如:河南省马某从南方运回500捆优质甘蔗拉到郑州市场去卖,每捆10元,马某卖了整整一个上午,好话说了一大堆,也没有卖出一捆,这对于马某来说真是当头一棒,后来他突发灵感:何不将1大捆(20根一捆)甘蔗分成4小捆卖呢,或许卖得快呢,他说干就干,三下五除二捆了30小捆,每捆要价  相似文献   

16.
张魁 《农家顾问》2006,(8):13-14
王财源是江西兴国县高兴镇有名的种养大户.不仅有数百公顷的果园.还有一百多公顷的水库。水面养鸭原本是他搞立体农业的副业项目,但经过变招卖鸭后,养鸭收入已不再是他农庄收入中的“小儿科”了。去年他销售鸭子1.1万只,产值达21万元.实现了果、鱼、鸭三足鼎立的局面,而其中鸭“地位”的提升,又完全是变招卖鸭比常规手段售鸭效益大增的结果。他的卖鸭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相似文献   

17.
攻玉     
《新农村》1998,(2)
玉是村长的独生女。玉很好看。村上小伙子都喜欢跟玉说话。玉跟大石和小石最好,大家都羡慕他俩。大石和小石私下底订下“协议”:公平竞争,玉爱准就是谁。谁也不暗算谁,谁也不记仇谁。村长古板固执,全没笑脸,大石小石都敬畏他。有一次大石小石和玉一块玩,正巧让村长碰上。玉悄悄避开,大石小石装着没事,村长硬绑绑地说:“你俩小子别装蒜!你们听  相似文献   

18.
《农家致富》2009,(15):22-22
河北省献县陌南镇王三町村农民温秋岭4亩多苜蓿纯收入1万多元。他介绍。种苜蓿收入高.是因为种出新花样。温秋岭所说的“新花样”.就是“春季卖菜,夏季卖草”。  相似文献   

19.
俗话说“猪往前拱,鸡往后刨”,这叫各活一路。在我家附近的市场上有一位卖烤红薯的大爷,卖红薯有一招鲜,别人的红薯摆一天有时还得剩下,而他的红薯去晚了你还真买不着。每次途径他的摊前,听到他的吆喝声,人们不禁都放慢了脚步。只听得大爷顺口溜唱着:“这位大哥你过来,买卖不成  相似文献   

20.
秀才买柴     
《饲料博览》2009,(5):I0039-I0039
有一个秀才去买柴,他对卖柴的人说:“荷薪者过来!”卖柴的人听不懂“荷薪者”(担柴的人)三个字,但是听得懂“过来”两个字,于是把柴担到秀才前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