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四株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毒力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从黑龙江省分离的4株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通过易感鸡接种,用病理学技术进行了致病力的研究。结果表明,各毒株毒力有一定差异,基保H3,H4株毒力高于H1,H2株,且有迅速致法氏囊萎缩的特性;H3,H4株引起试验鸡法氏囊指数显著下降(P〈0.05),脾脏指数明显增加(P〈0.05),H3,H4株接种50日龄D78疫苗免疫病,免疫保护指数分别为50%,60%,传统疫苗不能提供以分保护。  相似文献   

2.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鸡传染性腔上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传染性疾病。以突然发病、病程短、发病率高、法氏囊受损和鸡体免疫机能受抑制为特征。1临床症状病鸡精神不振,食欲下降或不食,羽毛松乱,无光泽,怕冷扎堆儿,伴有颤抖;腹泻,排出白色粘稠或水样稀便,泄殖腔周围的羽毛被粪便污染。2剖检变化头部、下额部的皮下组织水肿,似胶冻样,并有黄色液体浸润,眼结膜充血,眼睑水肿;胸部肌肉和腿部肌肉呈条纹状出血或斑点状出血,腺胃和肌胃交界处有出血带;心包炎,心包膜增厚,心包液增多,心冠脂肪有点状出血;肠粘膜充血、水肿…  相似文献   

3.
从一个免疫失败鸡场中分离到一株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野毒株,命名为SD株.经血清学试验、鸡胚接种、病毒形态观察等证实了分离物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测定病毒效价ELD50达到10-6.5/0.2 mL;动物回归试验表明,该SD株接种4周龄鸡后引起鸡群发病率为100%,病死率达85%,剖检可见法氏囊呈"紫葡萄样...  相似文献   

4.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变异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鸡和火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5.
6.
自1975年Kohler和Milstein发明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以来,单克隆抗体(MAb)已对生物学诸学科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同样,MAb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的研究中也已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1985年以后,MAb在IBDV结构蛋白作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严重危害养鸡业发展,受到人们普遍地关注,该病又称鸡传染性腔上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传染性疾病,它以法氏囊发炎、坏死、萎缩和法氏囊内淋巴细胞严重受损为特征,从而引起鸡的免疫机能障碍,干扰各种疫苗的免疫效果,极易导致鸡只死亡,给养鸡业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8.
9.
1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鸡传染性腔上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传染性疾病。  相似文献   

11.
试验从发病鸡场分离获得4株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分别为河北株(HB)、湖北株(HUB)、山东株(SD)、山西株(SX)。通过特异性引物扩增VP2基因并进行测序,序列分析结果显示,4株病毒中,HUB、SD和SX的七肽区为S-W-S-A-S-G-S(aa 326S-332S),其222(A)、256(I)、294(I)和299(S)位是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超强毒株(vvIBDV)的4个特征性氨基酸,确定这3株病毒均为超强毒株;而HB株七肽区为S-W-S-A-R-G-S(aa 326S-332S),其222(P)、256(V)、294(L)和299(N)位氨基酸显示该毒株属于弱毒株。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HUB、SD和SX 3株病毒与2011年中国分离的大部分IBDV毒株亲缘关系较近,同源性在96%以上,同时与经典毒株Cro-Po/00、超强毒株GX和UK661亲缘关系很近;而HB株与减毒疫苗株D78株和B87株的亲缘关系近。本试验结果表明,IBDV目前在中国流行呈混发型,但以超强毒株为主。  相似文献   

12.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变异株的致病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变异GC902株可引起10日龄SPF鸡胚肝脏坏死和脾脏明显肿大及较高的死亡率。接种2周龄SPF雏鸡,同时设标准I型强毒CJ801株和标准变异株强毒1084A株接种对照,该毒株接种后第3天才出现法氏囊粘膜浆膜出血、个别黄化、质硬等病变,且于第4天法氏囊明显萎缩变小,至接种后20天法氏囊仍严重萎缩;接种后第2天引起脾脏显著肿大,于第12天时大小恢复正常。试验结果表明,该GC902株对SPF雏鸡的致病性与标准变异株基本一致,仅有一定的差异,但明显不同于标准I型强毒株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13.
传染性囊病病毒完整基因组的克隆和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在体外将1株IBDV弱毒株GZ911的基因组扩增为4个片断-GA5,GA3,GB5,GB3。  相似文献   

14.
麻雀自然感染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流行的鸡场捕杀麻雀54只,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单克隆抗体夹心阻断ELISA检测抗体,阳性检出率为7.4%(4/54);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病毒核酸,阳性检出率为11.1%(6/54);RT-PCR阳性样本病毒分离亦为阳性。结果表明,IBD流行的鸡场里的麻雀能够发生IBDV自然感染,麻雀可能是IBDV的贮存宿主或二次传染源之一。  相似文献   

15.
为制备外源病毒检验用抗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的特异性血清,对300只3~4周龄的SPF鸡进行了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最后一次免疫后21d采血并分离血清,血清经混合、分装、冷冻真空干燥后,对其进行了无菌检验、外源病毒检验、剩余水分测定、中和效价测定和特异性检验。结果表明,本研究制备的抗IBDV特异性血清无菌检验、外源病毒检验和剩余水分测定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三部(二〇一〇年版)规定;血清中和效价为1:5747,与IBDV B87株毒种中和指数为104.3,与鸡新城疫病毒La Sota株、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H120株、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H52株、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鸡痘病毒、禽呼肠孤病毒S1133株的中和指数均不大于10,通过AGP、ELISA、HI等试验确定血清中不含其他禽源外源病毒抗体。本研究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活疫苗或毒种的外源病毒检验提供了具有良好特异性和高效价的中和用血清。  相似文献   

16.
Pahar, B. and Rai, A., 1997.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 strains/isolates from field outbreaks in India. Veterinary Research Communications, 21 (4), 289-301Three 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 (IBDV) isolates were adapted to culture in chick embryo fibroblast cells in which they produced a cytopathic effect. The isolates were identified as IBDV by virus neutralization tests using a standard hyperimmune serum against 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their pathogenicity in chick embryos and chicks. The IBDV S394 strain was antigenically different from IBDV S194/IBDV S494 as well as from the IBDV Intermediate Georgia strain, one of the vaccine strains in use in India.  相似文献   

17.
根据已报告的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I B D V) c D N A 序列,在病毒 V P2 区域,设计 1 对引物,并在 2 引物上分别加 Pst Ⅰ和 Eco R I酶切位点。对 2 个 I B D V 分离株 J S3 和 J S4,用异硫氰酸胍酚氯仿抽提一步法提取病毒 R N A,然后进行逆转录和 P C R 扩增,将扩增片段经酶切纯化后克隆于 p U C18 质粒载体中,以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测定 c D N A 序列。将测定的分离株与标准对照株( S1) I B D V V P2 基因片段的核苷酸序列进行计算机分析比较, J S3 与 S1 的同源性为 97% , J S4 与 S1 的同源性为 97% , J S3 与 J S4 的同源性为 99% 。推导编码蛋白氨基酸序列, J S3 和 S1 的同源性为 97% , J S4 与 S1 的同源性为 96% , J S3 和 J S4 的同源性为 98% 。这表明在我国流行的 I B D V 毒株与标准毒株相比不仅在免疫学反应上有差异,而且在病毒核酸序列上有变异,这种变异是造成疫苗免疫失败或免疫逃避的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18.
将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 IBDV) JD1 、JD2 、NB变异毒株直接适应于鸡胚成纤维细胞上致弱。 3个毒株2 1代和 3 5~ 3 8代细胞毒分别连续回归鸡体 5代。结果表明 ,IBDV JD1 株 2 1~ 3 5代、JD2 株 3 7代、NB株 3 8代细胞毒对雏鸡已基本失去致病力 ,是毒力相对稳定的弱毒株。 IBDV JD1 、JD2 、NB变异株弱毒以 3 0 0 0TCID5 0 、50 0 0 TCID5 0 、1 0 0 0 0 TCID5 0 、1 50 0 0 TCID5 0 4个不同免疫剂量免疫 SPF鸡后的攻毒试验结果表明 ,JD1 、NB毒株的免疫效果明显优于 B87、Bursine3毒株疫苗 ,具有优良的免疫原性。JD1 、NB毒株的最佳免疫剂量分别为 50 0 0 TCID5 0 、3 0 0 0 TCID5 0 。抗体消长规律表明 ,JD1 株疫苗一次免疫后的有效保护期为 2 1 4d,最低有效中和抗体保护效价为 1∶ 4 0 71。  相似文献   

19.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n fectious bursa l d isease,IBD)是一种严重危害养禽业健康发展的传染病,该病感染后不但造成重大的损失,还引起不同程度的免疫抑制,给禽群免疫带来更大的困扰。作者对发生在河南某地区的IBD免疫失败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发现:鸡群免疫使用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炎中等毒力苗每瓶标识含量均为500羽份,发生严重免疫失败的A疫苗抽检的6瓶测得的0.1 m l疫苗稀释液的TC ID50分别是1-0 2.2、1-0 2.7、100、10-2.9、1-0 1.9、100,即每瓶实际分别含有3.17、10.04、0、15.9、1.3和0羽份。而当地市场使用效果较好的B疫苗和C疫苗每瓶疫苗分别平均含有485和453羽份。疫苗有效含量不足是该地区IBD免疫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