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农业》2020,(3)
花生属于非常重要的油料作物,同样也是重要的经济与出口农作物,对农业产业的稳定良好发展起到十分关键的影响与作用。我国花生种植分布范围较为广泛,大部分地区地理气候环境均适合花生种植,同样也成为优质花生的重要产地,如何有效增加花生种植生产效益,成为花生种植关注与重视的焦点。近些年,花生种植成本逐渐增加,花生价格以及单产量发生明显的变化波动,对花生种植效益产生相应的影响。基于此,笔者对花生种植生产效益的影响因素做出深入分析,对农民花生种植做出科学正确指导,增加花生种植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2.
新乡市种植花生历史悠久,气候、土壤条件适宜,近年来,全市花生生产保持了稳定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花生已成为全市种植面积最大的经济作物,种植面积7.33万公顷左右,年产量25万吨左右,是全省乃至全国的花生主产区之一。依托科技支撑,抓住机遇,实行区域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把新乡市建设成全国重要的优质专用花生生产基地,做强新乡市花生产业,对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豫西南花生栽培历史悠久,规模逐渐扩大。但随着种植年限的加长,花生病害不断加重,土壤酸化、有机质含量下降等因素造成土地营养失衡,直接影响了花生的产量和品质,已成为影响花生生产的重要制约因素。本文通过花生健身栽培、种植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等管理措施,为豫西南花生的优质高产生产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4.
花生不仅营养丰富,深受人们青睐,而且是我国重要的油料资源。河南省油料作物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分别占全国的9.3%和16.7%,稳居全国首位。就花生种植面积和总产量而言,南阳市是河南省乃至全国面积较大、总产量较高的地级市。但近年来南阳市花生生产中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影响花生的种植效益。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优化种植技术,有效提高花生品质和产量,以弥补当前国内的花生需求缺口,增加农民收入。基于此,对南阳市优质花生生产现状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轻简高效栽培技术,实现南阳花生优质、高效生产,促进农户增收,推动南阳市农业经济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5.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之一,近年来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花生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驻马店市常年种植面积在24.5万~26万hm~2。但在生产上存在发展很多问题,针对花生生产上存在的问题,对花生生产的主产县进行调查,旨在为以后花生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花生是辽西地区重要经济作物和油料作物,也是出口创汇的主要农产品.花生经济效益较高,种植1亩地花生的收入在千元左右,约比种植玉米的收入高20%-30%,因此花生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但随着面积的逐年扩大.生产上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有些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正确分析和解决花生生产上存在的问题,探明花生生产的持续发展之路,对促进花生产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花生是辽西地区重要经济作物和油料作物,也是出口创汇的主要农产品。花生经济效益较高,单位面积约比种植玉米的收入高20%~30%,因此在建平县花生种植面积有逐年扩大趋势。但随着面积的逐年扩大,生产上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问题越来越严重,文章正确分析和解决花生生产上存在的问题。探索花生生产的持续发展之路,提出了解决措施及发展建议,对推动建平县花生产业发展,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花生是鲁西南地区重要的油料经济作物,2018年邹城市花生种植面积达25万亩。传统的花生种植模式问题较多,如连茬种植,施肥不科学,一穴双粒密度偏大等,严重限制了花生产量和质量的提高。为研究探索花生绿色增产、高质高效,从2014年开始,邹城市立足花生单粒精播关键核心技术,开展新技术试验示范,创新集成了适合当地生产的春花生单粒精播绿色高质种植技术模式,在鲁西南地区大面积应用,每年推广规模90万亩以上,花生生产实现绿色增产增收,节本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9.
<正>花生是西华县重要的油料作物,常年播种面积0.67万hm2,田口、东王营、皮营等乡镇均有悠久的花生种植习惯和种植经验,种植模式以麦套夏花生为主。但长期以来花生区产量较低,其主要原因是花生品种老化、施肥不科学、种植密度偏低、管理粗放等,西华县经近几年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花生单产由250kg/667m2提高到350kg/667m2,小面积生产示范达500kg/667m2,形成了一整套麦套花生高产优质综合生产技术。一、选用优良品种选用良种是提高花生产量和改善  相似文献   

10.
基于农户生产行为利益诱导原理,以花生种植大省河北省的花生种植为例,通过河北省与其他花生种植大省之间(2005—2009年)以及自身(1995—2009年)花生种植科研情况、花生种植成本投入与效益等方面比较分析,明晰了花生种植过程中的生产投入与效益变动的关键点及产生原因,分析了花生种植生产成本投入与效益的变动趋势,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诸如关注技术和品种研发、抑制生产资料成本上升、强化花生产品价格调控、完善花生种植补贴政策等稳定和促进花生种植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任艳 《河南农业》2021,(11):26-27
我国是世界花生播种生产大国,播种面积以及花生年产量都已经处在了世界前列。随着我国科学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花生品种栽培技术也随之不断进步,这样就使得我国各种花生的年产量高于世界平均水平。除此之外,我国花生通过快速发展,逐步成为目前我国第七大经济作物,对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本文就改进花生种植栽培技术与有效提高花生种植经济效益分别进行案例分析,希望对我国花生栽培技术和种植效益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新农业》2020,(3)
花生是农业生产中一种较为重要的农作物,要想保证花生良好生长,就要对其种植技术加以研究,这需要有关工作人员深入到实际花生种植中,研究花生高产种植技术。与此同时,做好相应的推广工作。基于此,本文介绍了花生高产种植技术,探讨了花生高产种植技术的推广,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石河子垦区大力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扩大特色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其中花生的种植面积也越来越大。本文通过分析石河子地区种植模式、气候适应性、气象灾害等对花生生产的影响,确定了花生生态气候适宜种植气候指标,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趋利避害的花生优质栽培技术措施,掌握花生的气候适应性指标和气象灾害发生规律,对提高石河子花生的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花生是我国居民食用植物油和植物蛋白的重要来源。河南省是全国花生生产第一大省,花生种植面积、产量分别占全国的1/4和1/3。在全省大田作物中,花生种植面积仅次于小麦、玉米居第三位。近年来,河南省大力推进优质花生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促进花生产业转型升级,对于保障国家食用油料供给安全,促进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文章系统分析了我国花生生产经营方式存在的问题,如生产经营规模小、生产种植区域化和标准化程度低等,提出了发展花生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生产经营组织、提高花生区域化和标准化种植水平、发展"订单农业"、以"互联网+"助推花生生产和销售的信息化等促进花生生产经营方式转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花生种植面积稳定在1000khm2左右,是我国花生第一生产大省。河南省夏直播花生面积在467 khm2左右,珍珠豆型花生品种是夏播种植的主要品种类型。选育高产、优质、抗病的珍珠豆型花生新品种,对于促进河南省花生生产的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花生是重要的经济和油料作物,由于其生长期短、适应性强、栽培管理技术简单、经济效益高,近年来在陕西省商洛市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种植花生已成为主产区群众增收的重要途径。但调查发现,本市当前花生生产中普遍存在生产规模小、品种使用多乱杂、田间管理粗放等问题,导致生产效益低下。为提高花生种植效益,作者根据多年生产实践经验,总结出商洛市旱地花生高产栽培技术,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花生是菏泽市重要的油料作物,发展花生产业对菏泽市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围绕选地整地、选种制种、适时播种和田间管理等要点对花生的种植技术进行阐述,并探讨种植技术的推广策略,以期实现菏泽市花生产量提高、品质提高的目的,保障花生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9.
美国是世界花生第三生产大国,是人均消费食用花生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的最大出口国。美国花生生产与贸易在国际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生产概况 美国种植花生约300年的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随着榨油业的兴起,人们对高脂肪和高蛋白的需要,花生的种植面积曾发展到1500万亩。近年来,年种植面积约900万亩,为世界第七位,约占世界种植面积的3.5%,然而,由于其单产较高,生产了世界花生总量的10—12%,总产量跃居世界第三位。美国的花生种植面积在各栽培作物  相似文献   

20.
作为国家级贫困县,如何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为农民增收提供支持,种植业的扩大生产与扩大再生产就成了当务之急。对此,本文分析研究了经济农作物花生生产的重要意义,花生在国民经济计划发展中的重要性,以便能够让广大农民朋友们知晓花生生产的现实意义。花生是高产稳产的农作物,在农业生产上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对这些情况的具体分析研究,了解花生种植的基本情况,进而在生活中更好地种植花生,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